调皮式的幽默,往往化干戈为玉帛,使事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这种反击方式,不是针锋相对,剑拔弩张,而是轻松谐趣,话语中透着善良、真诚和理解。言语心传,双方会意,在哈哈一笑中皆大欢喜。反击变成了逗笑,唇枪舌剑之争就巧妙躲过。
冬季的北京寒气袭人,各家商店门口都挂着厚重的棉帘子。由于进出者一里一外,相互看不见,如果两人同时掀棉帘子,相撞之事自然在所难免。一天,一位小伙子正掀棉帘子准备进去,恰好里面一位小姐也在掀棉帘子准备出来,同时迈出了脚。姑娘一脚踩在小伙子鞋上,冷不防打了个趔趄,不禁哎哟惊叫一声。小伙子忙伸手扶住并说了一声对不起,让开了道,让小姐先出来。小姐出门后,看了小伙子一眼,说:“你是怎么走路的!”咄咄逼人的责问令小伙子一时语塞。在门口踩脚本来双方都有责任,自己已友好地道歉了姑娘还不放过,小伙子也有些急了。但他转念一想,人家是斯斯文文的小姐,踩了大小伙子的脚已有些不好意思,何况又在众目睽睽中被他扶住,更是不好意思。只是姑娘因自己的失态心中恼火,便不经意地把气撒到了这位“肇事者”身上。如此一想,顿时怒气全消,笑着说道:“对不起,我是用脚走路的。刚才吓着您了。”小姐一愣,随即扑哧一笑,“你这个人说话真逗,这不能怪你,主要是我没看见,脚也伸得快了一点,对不起踩了你。”小伙子对姑娘的反击,完全是友好的。人用脚走路是正常的,怎么会吓着别人?小伙子以自己的幽默,巧妙地告诉小姐,是我的脚害了你,暗示自己对她的理解和尊重。姑娘由责问到道歉,一场口舌之争得以避免,全靠了小伙子善意的幽默。
先承后转,在自我打趣中暗藏机锋,令对方猝不及防。这种方法往往用于一些不适宜顶撞的场合或人。有时候,我们会置身于一种这样的尬尴境地:对方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了你,但对方是一位领导,你虽然受了气面子上还得过的去。或者,碍于你的身份、地位,不宜直截了当地予以驳斥,但心中的确又非常不满。这时,不妨先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几句顺着对方思路的话。最后话锋一转,得出一个令对方大出意外的结论。既活跃了气氛,又解除了尬尴。这种方式,一波三折,很有攻击力量,让对方措手不及,又不失自己或对方的面子。对方最后只能干笑两声了之。
肖伯纳的著名剧作《武器与人》初次演出,大获成功。应观众的热烈要求,肖伯纳来到台前谢幕。此时,却从楼座里冒出一声高喊:“糟透了!”整个剧场立刻变得鸦雀无声,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面对这种无礼的行为和紧张的局面,肖伯纳微笑着对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道:“我的朋友,我同意你的意见。”他耸了耸肩,看了看刚才正热烈喝彩的其他观众说:“但是,我们俩反对那么多观众又有什么用呢?”顿时,观众中爆发出了更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在这种情况下,对对方无礼的行为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己体面和尊严的需要,也是讽刺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但怒气冲冲地回击和辩论都不可取,最理想的方法是幽默地回敬。肖伯纳的话语,温文尔雅,表面看来似乎是对对方表示理解。细细体味一下,则是一种强有力的反击。这种蓄藏着智慧与技巧的幽默博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好感。这种幽默方式也就没有理由不爱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