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9700000012

第12章 技术-艺术思维中的一般思维操作

作为“技术-艺术思维中的一般思维操作”,必须考虑“艺术思维-技术思维-‘技术-艺术’思维-一般思维”四个方面之间的彼此协调和体系统一。艺术、技术思维操作及其样式,是对具体的艺术、技术思维实践经验的分析和总结,而一般思维操作及其样式,则是对包括艺术、技术在内的一般思维所作的分析和总结。由于一般思维操作所具有的一般性,所以在当应用于技术-艺术领域时,既有从一般到特殊的形态转换的过程及其操作性困难,又有因其本身的一般性而表现出的宏大视野、广泛理解和普遍联系的独特价值;由于“艺术思维-技术思维-‘技术-艺术’思维-一般思维”四个方面之间的彼此协调和体系统一,因而为其间的相互联系与转换,提供了思维操作的方便,同时又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

一、“一般思维操作”的含义

所谓“一般思维”,是和各种具体学科、领域的所谓“学科、领域思维”之类相对而言的思维,其思维对象是普遍性、一般性、理论性的内容,直指人类心理活动的最为一般的形态。狭义的是指心理学意义的思维,广义的还包括计算机思维。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是怎么想的?”特别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心理现象。

二、“技术-艺术”思维操作研究中对“一般思维操作”的体现和应用

“技术-艺术”思维是一种复合型思维,其复合的成分,除了“艺术思维”“技术思维”这两个基本因素外,无论专业人士,还是一般人们,在其思维中,都很自然地会有作为人的最为一般的思维形态与思维方式的参与。这种思维形态,并不涉及具体的艺术、技术专业内容,但是,在艺术思维、技术思维和技术-艺术思维中,从头到尾都会起作用。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起作用,即,按照一般思维操作去进行具体的艺术思维、技术思维和技术-艺术思维的操作。如直接进行“联想”“想像”“分析”“整合”等。事实上,在这些具体的思维领域,也在大量地直接使用着这些术语。另一种是间接起作用,即,通过对具体的艺术思维、技术思维和技术-艺术思维本身起作用而最终显现其作为具体思维形态的作用。如,一般思维操作的“联想”,具体到艺术思维操作中,通过对“描写”“构意”“变形”“制形”“模拟”“对接”等操作样式中的具体的“联想”表现的观察、研究、落实,可以大大丰富这些样式的内容和操作。或者,同一具体领域的操作,如果放到一般思维操作角度去理解,也会得到更多的信息和启发。如,艺术中的蒙太奇,可以从结构思维、构造等一般思维角度来理解,并因这种一般思维形态的形式,而容易产生关于任何事物内容的联想。所以,必须研究一般思维在技术-艺术思维中的具体表现,使得人们能够不只是按照自然的专业性的思维方式去思维,更要注意人类一般思维的方式与成就,通过使用这样的思维语言,以便能够对自己的具体的专业性思维,起到视野更宽、层次更高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反过来,包括艺术思维、技术思维在内的各种具体思维形态,都会对一般思维形态的丰富和提升,起到各自独特的作用。这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情形相似。

需要说明,研究各个领域的具体思维操作,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如果仅仅停留于一般思维操作的应用,并不能满足具体领域思维操作的更具针对性的要求。所以,“一般-具体”两者要结合起来,才会比较全面和方便。同时,也应注意,任何“一般-具体”的划分,都是相对的。例如,在艺术思维操作样式中,对于更为具体的操作,例如,“变素”比“替换”“变奏”更为一般。

三、一般思维操作样式及其在艺术思维、技术思维、技术-艺术思维中的应用或体现

一般思维操作的内容,可以是任何形式存在或呈现的内容。例如,可以是逻辑形式、形象形式、动作形式,可以是结构形式,可以是感觉形式,可以是科学内容、技术内容、艺术内容、技术-艺术内容,等等。

一般思维操作的样式,根据对操作的基本理解,结合技术-艺术思维操作体系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赋形-加工-生成”三类,每一类又有若干具体样式。

对“思维操作”这个现象或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分类和研究意向。这里是从“思维产生”角度来认识思维操作的。即,重点研究和描述某一想法在头脑中具体是通过怎样的操作过程而出现的。基本的意见是,对于头脑中的而不是头脑外的已有信息,有一个“加工”性的操作,对于头脑中没有的信息,有一个“生成”性的操作。就是说,大脑不只是加工信息,而且还会生成信息。加工操作,是针对大脑内现有的一定形式的信息进行的,而生成操作,则是根据一定心理动因进行的,并且表现为一定的形式。就是说,加工是针对“有”所进行的操作,生成是针对“无”所进行的操作(即所谓“无中生有”,在思维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对于大脑所反映的(由外向内的)和所要实现的(由内向外的)信息,有一个形式化过程,即“赋形”性的操作。

根据这种理解,“赋形”是指,思维在操作中有意无意地是按照先定形式(即在思维发生时就已经给思维内容赋予了一定形式)、现定形式(即在思维发生时正在给思维内容赋予一定形式)和将定形式(即在思维加工产生和生成产生后将要给所产生的思维内容赋予一定形式)进行的,通过赋形,使之具有可加工的形态以及生成后可呈现的形态。因此,所列各种赋形操作样式,都具有形式化的特点。赋形或形式化,具有极大的思维形式效应、思维约定力和相应的导向力,就像科学概念的界定对于逻辑思维所起的作用一样;赋形实际上包含了从最原始的思维到最终端的作品的全过程中的有关形式化操作;“加工”是指,对于已经赋形得到的信息进行具有各种功能的操作,使能产生一定的想法;“生成”是指,按照一定的操作方式,使能产生一定的想法。两类操作所产生的想法,都需经过赋形得到一定的结果形式。这里需要指出,思维产品不一定必然能够达到或具有某种所需要的形式,就是说,有些想法可能处于潜意识状态、潜意识和意识边缘状态,其发育阶段、意识清晰程度、可外化程度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所以相应的赋形并不能必然完成。更细一点说,即使在有意识状态,也有发育水平或阶段的差异;即使赋形,也有形式水平的差异(例如,有的很清晰、简明,有的则不是那么清晰、简明)。

表述

对事物或思维对象的表述。包括先定形式(通常是无意识的或习惯的。如,当用一定语言对思维内容或对象进行表述时,就已经限定了思维的可能走向)、现定形式(对正在进行的思维的表述,可有自己的记写、研究者的口语记录以及用录音、录像等方法来记录、表述)和将定形式(对将要产生的思维操作结果的可能表述)三种情况。

以艺术语言对事物的表述。当用艺术语言或形式进行表现时,就已经对艺术思维内容或对象有了限定;对正在进行的艺术思维的表述。把灵感及时记下来、画出来等。

以技术语言对事物的表述(如色阶,图层)。当采用某一技术时,就已经对该技术内容有了限定;对正在进行的技术思维的表述;把各种信息变为特定技术所需要的形式。

以“技术-艺术”复合语言对事物的表述,如滤镜中的艺术效果;“艺术有视角、技术有能力”的表述;对正在进行的技术-艺术思维的表述。

抓取

(1)选取某一对象、因素作为思维操作的内容。如对形状、形象、结构、感觉、意义、机会、瞬间、细节等的抓取。像文字信息中“抓关键词句”“抓某种关系”“抓事物结构”一样,在形象、动作信息中,也有“主要或关键形象、动作及其结构”。

(2)抓取效应。抓取本身对后继思维的定向作用。合适的、有特点的抓取行为和结果本身,就可以直接引发相应的、有某种特点的思维。

(3)用感觉、理论、技术作为工具去抓取。

(1)对艺术信息的抓取。如,摄影思维中对瞬间的抓取,动画、影视、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思维中对动素的抓取,绘画中的抓形能力。

(2)形取、意取。以形、意取象。根据对“形-意”因素的抓取进行“变化-构造”操作。

(1)对技术信息的抓取。对技术表象、程序、工具的抓取,对技术感觉的抓取,对技术操作过程中有关环境条件因素的抓取。

(2)用技术所进行的抓取及其相应的思维抓取。选取、抓图等技术操作中对有关操作信息的抓取。

对“技术-艺术”信息的抓取,主要是指对于同时或同样含有“技术-艺术”因素的信息的抓取;技术或艺术对对方因素的抓取,从“技术-艺术”角度对表现内容有关因素的抓取。

识别

(1)对抓取和一般赋形可能具有的意义或联系的识别。

(2)“看出”“听出”过程及其相应的能力。

(3)用感觉、理论、技术工具去识别。庖丁“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3)瞬间识别。连续若干个瞬间识别(即每一次的“初识别”或“第一次识别”“第一时间的第一感觉的第一识别”)的结果,共同构成了识别结果的资源,然后,再对这些资源对象进行再抓取、再识别。

(4)超识别。“专家-新手”,“特异功能者”,其识别是不一样的。游戏结构与数学结构的相似性。

(1)对所抓取的艺术信息的识别。

(2)埃舍尔:“如果我们想构建一个宇宙,不能让它是模糊不清的抽象物,而必须是可以识别的具体形象”。

(3)把“1”识别为“一个带着光束的手电筒”。

(4)深层识别。如看到宋代瓷器体现了当时整个社会是一种收势。

对所抓取的技术信息的识别。如photoshop中对“信息”窗口中内容的识别。对技术识别结果的再识别。用技术所进行的识别及其相应的思维识别。丹尼尔·塔麦特把系统纠正干扰造成偏差的机制和生物适应行为联系起来,发现它们结构的一致。

(1)对所抓取的“技术-艺术”信息的识别。技术思维对所抓取的艺术信息的识别,艺术思维对所抓取的技术信息的识别。

(2)从“技术-艺术”角度出发的思维,对于对象,有其特别的识别。

(3)叫人“看不出”使用了什么技术。

连结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连在一起而呈现出一种形式,基于这样的形式,容易使某些操作得以发生或进行。无论何种原因的最终形式上的连结,包括偶遇式、强制式、设计式的等等连结,都有一种赋形作用。在训练中强调大胆连结、大量连结。

从艺术角度将几个信息连结为一体。如,蒙太奇。又如,把“西部”“教育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点”连在一起,设计一个标识。

从技术角度将几个信息连结为一体。如,拼接或拼合过程中的思维操作,是一种连结;将某一技术同一定需要、对象或问题相连结。

从“技术-艺术”角度将几个信息连结为一体。如,把艺术构思、CG同某一领域的某个课题相连结,做出一种特效。

集中

按照某一目标、线索、主题,把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在时间或空间形式上罗列、放置在一起,为思维加工和生成提供一种形式条件。包括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帮助这些信息的可能集中的发生。

从艺术角度将信息集中在一起成为一种形式。如,集中艺术思维中尽可能多的发问例子进行研究。

从技术角度将信息集中在一起成为一种形式。如把一组技术表象集中为一体,可能显现某种规律。

从“技术-艺术”角度将有关信息集中在一起成为一种形式,如对艺术史的解构。

抽象

(1)抽取事物的一个因素单独进行思维。不同角度、程度、类型、价值的抽象,为思维加工和生成提供了必要的形式。如,逻辑性抽象-形象性抽象-动作性抽象-结构性抽象。

(2)某一种抽象可能具有特别的意义。如从“思维”角度对“技术-艺术”进行抽象,使得我们能够发现或得到思维角度的一些现象和规律。

(3)抽象体现了思维形式化的一种方式。

艺术抽象。抽出艺术形象的某一个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等单独进行思维和表现;艺术将现实世界抽象为艺术世界;同样一个事实,被摄影、动画、舞蹈、音乐抽象出不同的因素。

技术抽象。抽出单独一个参数、指标、效果进行思维、试验;不同技术对同一对象的不同显现;计算机技术把一切信息抽象为数字及其组合,网络技术把现实世界抽象为网络虚拟世界。

“技术-艺术”抽象。对一切事物或对象给以“技术-艺术”角度的抽象。这种抽象,应能充分体现“技术-艺术”角度的特色、特效,有相应的形式和意义。

概括

(1)以形式简明、结构完整的方式表示事物。如逻辑性概括(概念、名称、知识、理论约定等)-形象性概括(“一图胜千言”)-动作性概括(动作语言)-结构性概括(角度、模式、模型、集群等)。

(2)概括为思维加工和生成提供了一类重要的形式。

(3)概括体现了思维经济原则。

(1)艺术概括。以简练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原理、艺术方法等)表达事物。

(2)对具有较高和特殊概括力的艺术语言的发现和研究。

(1)技术概括。使用简练的技术语言(符号、术语、规则、表象、设置、规范、程序、工具、方法等)表达事物,或以标准化、通用化、兼容性等要求体现概括。

(1)“技术-艺术”概括。“技术-艺术”语言是指技术语言和艺术语言的复合语言。

(2)提高同一“技术-艺术”资源的概括效率。

比较

(1)将两个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使能显现事物之间的异同。

(2)比较效应。包括直接生成(仅仅提供比较这一形式,就很容易显现各自有关特性)与形式化功能。用比较的形式呈现思维对象或赋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使思维有可能在较长时间或多次地对一组信息进行比较。即,一次比较,为后来的多次比较提供了形式可能,并形成相应的比较习惯。当进行一个角度的比较时,容易进行一系列的其他角度或内容的比较。

艺术比较。如某一色彩用于背景和前景的前提及其相应的效果的比较;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朱载堉的《混元三教九流图》在思维方式上的比较;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巴斯德和巴赫有着许多令人吃惊的“共同点”。

技术比较。采用不同技术的比较;技术竞争环境中主要通过直接比较机制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当Adobe发布LiveMotion时,Flash就会推出更完美的功能;而来自GoLive的压力也令Dreamweaver的改进增色不少。

“技术-艺术”比较。同一表现主题,使用不同的“技术-艺术”手段之间的比较;“技术-艺术”思维同技术思维、艺术思维之间的比较;一般意义的和设计意义的“技术-艺术”思维

的比较。

类化

(1)类别形式化及其思维使用。思维对事物的类现象的发现(《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墨家“察类”“知类”“明类”)、表述(“类”是中国逻辑史上关于定名、立辞、推理的基本逻辑概念)和利用(《小取》:“以类取,以类予”;《大取》:“辞……以类行”;《王制》:“听断以类”“以类行杂”;以类来辨别、区分。如《易·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王夫子“比类相观”;分类;以类作比较,如类比;以类来推理或推想,如类比推理、类推)。

(2)可以按照一定角度(通常是某种抽象因素)对事物进行“归类-分类”“类比-类推”等类化活动。

(3)自然类-人为类。

(4)类化形式的特点是为思维的加工和生成操作提供了属于结构关系的类别关系的一群事物。

艺术类化。艺术理论思维中对艺术的分类;比喻是形象性类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图形创意设计中,把不同领域的几个形象同构为一个形象,可以看作是一种“人为类”的表现;按照同一艺术元素或艺术标准去看不同类别的艺术形式的某些特点的过程,是一种以类为单位的艺术观察与分析的活动;对艺术作品、人物、理论的类化形式的展示。

技术类化。Flash中的类是指具有相同的属性和相同的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对象可以有很多,但当忽略其间非本质的差别时,就可以得到一些具有相同的属性和服务的对象总体,这个总体就称它为类。可被批处理的一组对象,可以看作是具有相关技术属性的一个类。某种技术本身,客观上暗示着一种对事物对象进行类化的可能。

“技术-艺术”类化。如,从“技术-艺术”角度出发的类化研究。在技术-艺术思维史研究中,把凡是属于“技术-艺术”类的史实单列出来给以整合。又如,以“生产力”“目的-手段”等为指标,将“技术-艺术”的各种关系予以归类,区分出:合力性的活动,“技术手段”“技术-艺术”手段。

细化

细分或微细形式化。将思维内容、过程与结果在更加微细、具体的方向上展开、呈示,以便得到符合需要的、便于加工或生成的更进一步的信息。如,结构细化,可提出横向结构、纵向结构的细化。

艺术细化。艺术形象、情节、思想、感觉、感情等的清新、丰满、精准、逼真;艺术细化的过程与效果。

技术细化。技术操作到位、细致、精密、准确;为了技术细化所需要的思维操作以及所产生的效果。

“技术-艺术”具体化。艺术细化程度不一定必然和技术细化程度正相吻合。

设案

将具有启发功能的问题、构想等设置为思维案例形式,作为启发思维的工具。案例是指具有复杂形成背景、经典形式、丰富内含、典型意义和无限启发作用的实例、问题等形式。如事物案例、思维案例等。数学史中的着名“猜想”,驱动着千百年的人类数学思维。其他如科学、技术、艺术难题等,也具有类似的作用。

艺术设案。需要反复体会并能不断得到启发的艺术题材、艺术杰作、艺术名言、艺术人物等。如,北宋徽宗设立画博士院,每次召着名画家来,都是取唐人诗句为画题。

技术设案。典型的技术产品、技术操作、技术名言、技术人物、技术问题、技术思想等。如“技术是人的功能的延伸”,“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又如,一项技术所包含的思维方式。

“技术-艺术”设案。“技术-艺术”的互动性、工具性特点本身,可以作为一个设案。典型的和永恒的“技术-艺术”作品、思想、人物、课题等。

模仿

(1)一般思维模仿。选择一定对象照着去想、去做,使自己学会与之相似的操作。如逻辑、形象、动作、结构、感觉、感情的模仿。

(2)对专家思维的模仿。

(3)自我模仿,自我强化。对自己思维中特别重要的某一个别性、偶然性的操作、思想等因素的模仿。

(4)研究思维的内模仿。

艺术模仿。对自然物象的模仿,对别人或自己的感觉的模仿,对优秀作品的模仿(如,谢榛[1495-1575]倡导为诗摹拟盛唐)。

技术模仿。对某一技术思维方式的模仿。特别是,通过对某一技术事实进行思维分析之后得出一定模型,然后进行模仿。

“技术-艺术”模仿。对某一技术-艺术案例中有关思维方式的模仿;对一切属于“复合形态”的事物的模仿,这种模仿,会强化该思维方式。

反思

(1)思维对思维自身的思维。特别强调对正在进行的思维的反思。如抓取思维的出发点、时间、方式等。

(2)不依赖思维内容及其变化,仅仅通过反思这一操作,即可出现许多新的对象或线索,从而为进一步的操作提供了条件。

(3)反思能力体现较高的思维水平,需要有较多的训练。反思结果的数量或反思内容的丰富程度,与整个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密切相关。

艺术反思。把同一事物放在特定语境中,便有了相应的可能意义(模式:语境-事物);对艺术形式本身所属语境(如画框、镜框、视野、题目、诗歌、动画等)的反思。

技术反思。“现在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否与所采用的技术本身有关?”“不用这一技术,是否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机会或结果?”“如何深化对‘双刃剑’的思考?”“技术-艺术”反思。对中国首部彩色动画《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参评差点被当成苏联动画这件事的反思,引发出关于“怎样走中国自己的动画之路?”的思考。

分析

把事物分为许多方面逐一地和整合地进行思维。如可有专题性分析、集群分析、结构分析、整合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存在着能否分析出一定结果的差异,与对象信息和分析本身的方式、能力有关。

艺术分析。对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思潮等等任何一个艺术现象的多种角度或意义的分析。

技术分析。对技术产品、技术家、技术思想、技术现象、技术结构、技术思维等内容的分析。

“技术-艺术”分析。对同一课题或作品的“技术-艺术”分析,应能得到独特的分析结果。

整合

为了达到一定结果,按照一定线索对零散的、经过分析得到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合并而成为一个意义或结果整体。特别强调按照一定的尤其是自己的方式所进行的整理、合并、表述、吸收、利用等。“整合”偏向于或类似于生物的同化、吸收、利用等意义。

艺术整合。对同样一批信息(如元素、题材、风格、个性、层次等)的整合,可能会因作者自己的独特个性和能力,而有很大的区别。

技术整合。按照成本、时间、功能等线索的整合。如,手机对照相、摄像技术的整合,Flash8对PS中的滤镜等技术的整合。

“技术-艺术”整合。综合考虑两个因素及其整体的整合。为了同一艺术目的,需要整合各种技术各有所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操作模式。

反馈

对象、过程和结果信息对思维自身带来激活作用。选择较多的对象进行思维,快速地进行实际的思维,尽可能达到具体思维结果的形式,可出现较多的反馈机会。

艺术反馈。早出、快出、多出作品,可以出现因反馈作用而有的感觉或线索。

技术反馈。早做、多做、快做,利用压力去做,其中反馈机会多、反馈作用大。

“技术-艺术”反馈。来自于艺术的对技术做法的反馈信息,或者相反。

证明

(1)一般思维中的证明。思维有寻求证明的需求及其操作行为并可在其中得到新的思维线索。

(2)得到感觉、结构、经验、知识、理论等不同方式或程度的证明之后的思维自信感、把握感,成就感或挫败感。

(3)自我证明、客观证明。“如何证明我的这一思考具有新颖性、深刻性、实用性?”艺术思维中的证明。如,同一作品之内各因素之间的证明;不同作品之间的证明;原创性的证明;思维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证明。

技术思维中的证明。操作与结果的因果相关性的证明。如技术操作的可重做性的证明、操作指标和操作效果的稳定性的证明等。

“技术-艺术”思维中的证明。技术在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评价中得到的证明;“技术-艺术”的关系得到“人-机”关系的证明。

寻找

(1)寻找思维的或有助于思维产生的感觉、机会、目标、课题、信息、证明等。在一定的条件、状态中寻找;不同个人都有其寻找的经验;研究“专家-新手”的寻找方式。

(2)模式:求-得。“求则得之,不求则不得”;寻找对象-寻找方式。或,找什么-怎么找;寻找范围-寻找方式。不改变寻找方式,仅靠寻找范围的扩大,所能得到的寻找结果及其范围的扩大,是极为有限的。

(3)对于有关信息和可能启发的寻找,常需要借助于越来越能满足个人需求的计算机搜索技术来实现。

艺术寻找。采风、创作、静思等活动中的找感觉。如,贾又福开始在太行山一整天画一张扎扎实实的写生,感觉很充实,但随后就觉得有失落,所画的只不过是山的形貌,并未传达出山的精神。于是开始寻找传达大野精神的感觉。

技术寻找。在大量的技术试验和实际操作中找现象、找规律、找感觉;为了解决投影机灯泡寿命问题,针对一般直流驱动技术中灯泡容易“黑化/白化”的缺点,松下公司最新研发了交流驱动技术的灯泡,寿命可达5000个小时。

“技术-艺术”寻找。寻找“技术-艺术”之间的对接点、互动点、融合点。在科学内容、抽象思想领域中找题材,在任何技术使用中寻找和发现某种可能的艺术现象。如以艺术的眼光通过一定技术寻找艺术素材、感觉、体验等。

尝试

按照一定想法真正地、实际地去做,以思维的实做过程与结果,作为线索、根据、凭借、刺激,引发或促使后继思维的发生或进行。

艺术尝试。设计时,做许多方案或实际创作,从中容易得到启发。

技术尝试。在无法预计时需要进行技术尝试,常常是大量的尝试。

“技术-艺术”尝试。如应用尝试、题材表现尝试、互动尝试等。

守恒

思维的某种因素(方向、主题、目标、思想、状态、力量、思维方式、评价标准)等在整个思维过程中保持不变。是思维的统一性、稳定性和个性的坚定性或坚持性的重要表现。

艺术思维守恒。主题、风格、笔法、特色、元素、感觉等在某一个作品中的守恒。

技术思维守恒。某一操作方式的使用与否及其技能水平在各环节中的守恒。

“技术-艺术”思维守恒。如,连续或多次运用同一操作做出图形过程中的守恒。

转换

思维的某种因素在思维过程中无意有意发生的变化或改变。是思维的应变性、灵活性、多样性的表现。模式:“守恒-转换”“规范-改变”。“变,还是不变,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艺术思维转换。形态(如“文-图-声-物”等)、手法、追求、感觉之间的转换。

技术思维转换。配置、工具、材料、方法、效果之间的转换;不同技术思想的转换等。

“技术-艺术”思维转换。技术思维和艺术思维两者以及与内容思维之间的转换等。

联想

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可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关系联想”“同分联想-同构联想-同感联想”“自由联想-强制联想”等。

艺术形象间的联想,由艺术形象信息联想到艺术理论信息。

由一种技术联想到另一种技术,或想到其中的某一部分。

由“技术-艺术”联想到“科学-艺术”“科学-技术-艺术”等。

想像

无意想像-有意想像;再造性想像-创造性想像;幻想、空想、理想、妄想。

艺术想像。对情节、技法、效果的想像。

技术想像。对指标、技法、效果的想像。

对“技术-艺术”对“复合”的技法、效果的想像。

推想

(1)由已知系统(包括关系、结构、心理和事物基础或机制、背景、机会等)中的任何一个信息,想出或提出若干该系统的可能的其他内容。如,推测,猜想,推理,推算,类推等。推想的标准是“能否想到”,而把对推想结果的评价作为另一问题来处理。

(2)推想可有逻辑、形象、动作、结构(按各种模式的推想)、感觉、感情等内容的推想;系统性推想;合情推想;不确定性推想;非单调性推想;归纳性推想-演绎性推想-类比性推想;或然性推想-必然性推想;应然性推想-实然性推想;内推-外推;顺推-倒推,递推,回溯法等。

艺术推想。艺术内容、情节、技法、效果的推想;科幻作者使用“外推法”(先确定一个幻想性构思,然后再寻找它与现实科学之间的联系)、“内推法”(从科学发展的实际可能推广开来寻找创意)来构思;图形推理;推理动画;由对形象、效果等的特殊认知而作出的推想并产生相应的思路。

技术推想。关于技术指标、技法、效果、思想、工具等的推想;技术分析思路之一:与某一技术相关的其他条件(“外推”)和该技术本身的可能的问题(“内推”);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数据挖掘等领域,有许多不确定性推理的研究。

“技术-艺术”推想。对作为手段的“技术-艺术”所要表现的内容、任务及其技法、效果等的推想;从作品效果反推其可能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设计以及两者之间的具体的融合机制;在“技术-艺术”这一复合形态同其他各种复合形态之间的双向的类比推想。

构想

(1)基于生成的指向建构目标的愿望、意向、设想、构思、策划、设计等。

(2)“虚构”“预构”的普遍性。仅据经验即可预构七八成。

艺术构想。构形、构意。艺术虚构具有艺术思维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技术构想。技术策划、设计。根据设想所作的技术实验等。

“技术-艺术”构想。艺术构形、构意和技术设计合二为一。

体悟

(1)通过亲身体验得到或产生悟想。

(2)基于理性,凭借体悟,借助技术,是体悟同理性、技术之间的基本关系(模式:理性-体悟-技术)。

(3)体悟首先需要自己的全身心投入,而非仅仅是“头脑所想”。即躯体性投入于典型生活之中。

艺术体悟。凭借体悟得到的艺术,具有原始的、基本的和永恒的价值;绘画中对形体的感受、捕捉、塑造的能力。

技术体悟。凭借体悟产生技术灵性、技术悟性、技术思想,使得技术思维能够有一个坚实的心理基础。

“技术-艺术”体悟。在“凭借体悟得到的艺术-借助悟性得到的技术”两者之间,寻找体悟性对接、互动、融合。

发问

(1)凭借探究本能而进行的针对性质疑操作。

(2)不同层次的“好奇、兴趣性发问-按照一定理性因素设计的发问”。

(3)形式思维。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提出一个好的问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问题,比好的知识更重要。

艺术发问。同样一个出场、一段内容的表现,“怎么使人想不到?”“怎么使人感到震撼?”“怎么才能让人无法复制?”技术发问。“我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既节约而又能解决问题?”“这一技术的毛病是什么?”“技术-艺术”发问。“艺术是技术的唯一一个对象吗?”“怎样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艺术’形态的特有功能?”注入

将某种所需要的状态、力量、思想、感觉等投射、灌注到某一思维内容中,使其含有或体现这些因素。“趁机注入一些此刻的我的脑子里正感觉到热的信息、状态、气势,使得这个作品、这个想法更好一些!”艺术注入。内外各种因素造就的艺术自我、艺术的“精气神”“独门绝活”之对于作品创意、构思、制作及作品整体的注入。

技术注入。将多年练就的技术性功夫或长期形成的技术思想、期待,灌注于当前的操作、工具、材料之中。

“技术-艺术”注入。强调以“技术-艺术”复合形态的独立性及其优势之对于各种可能的思维对象或内容的注入。

预设

(1)通过预先设置某种内容(如对将要进行的思维活动或其结果,要求具有某一元素、结构、特质)或形式(如准备有关材料或环境使未来思维容易定向产生等),以此作为形式力量和必要条件引发、暗示、促进所期待的、可能的符合要求的思维产生。预设的机制主要是暗示、准备及其定向。预设和注入、预构、设计有所不同。

(2)逻辑学上的“预设”是指包含在一个命题中并使之得以成立的“隐含判断”。

艺术预设。艺术感觉预设、艺术效果预设。如,先把可以肯定的感觉、效果通过草稿、说出、做出等方法予以固化和强化,使其自动引发后继感觉、效果和具体表现过程。也包括“铺垫”等手法所体现的思维方法。

技术预设。效果预设。希望达到怎样的技术效果。使用某一技术本身,以及有明确的技术问题解决任务、大量的或高强度的实际操作等因素,对于某一技术思维的产生具有基本的预设作用。

“技术-艺术”预设。“技术-艺术”机制预设。希望通过怎样的技术-艺术手段完成某一任务;“技术-艺术”手段预设。对某一选题,先作出“要使用技术-艺术手段”的预设,再具体考虑必要性与可能性。

套用

(1)将一种事物或思维中所具有的某种元素、结构,镶嵌于另一种事物或思维,得出某种可能符合要求的结果或据以进行比较和推想。

(2)发现一个应有套用价值的材料,需设法套用。如,“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其模式有“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一小步-……一大步”等。

艺术感觉、效果、手法或模式、模型套用;非艺术领域的某一内容的艺术套用;伴奏音型如同公式、定律。在为歌曲伴奏时,经过分析后,可以随时从中提取相应的音型模式加以套用。

技术思想、方法或模式、模型套用;把目前各种软件的思想、技术等,套用在思维上,应有“思维软件”;“我(或某)个人在技术上的这一小步,会是人类的一大步吗?”把某一技术-艺术作品的有关思想、方法和经验,套用在当下某一作品的创作上;把技术-艺术研究中的问题和经验套用于其他某一复合形态上;“技术一小步,艺术一大步”。

推广

将某一思维方式、要素、成果,应用到许多事物中去,以求价值的扩大化或普遍化,并能从推广的大量化中获得启发、证明、完善、发展或新的结果;黑格尔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

;与套用的“一-一”关系不同,推广过程是“一-多”关系。

艺术推广。艺术观念、技法、思维模式等的推广。如20世纪50年代初对前苏联马克西莫夫油画技法的推广,存在着照搬甚至死扣苏联教学的条条框框的问题。

技术推广。技术思想、技法、思维模式等的推广;某一技术,总是要设法扩大其应用范围;某一技术经推广实践证明存在或显现出某个问题。“技术-艺术”推广。某一“技术-艺术”手段要设法扩大其应用范围;把研究“技术-艺术”复合形态得到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复合形态或者相反。

四、一般思维类型或方式在艺术思维、技术思维、技术-艺术思维中的表现。

一般思维类型或方式——结构思维、元素思维、形式化思维、形语思维、感觉思维、感情思维、悟性思维、体物思维、信息思维、工程思维、事物思维、人类思维、理论思维、经验思维、整体思维、细节思维、瞬间思维——在艺术思维、技术思维、技术-艺术思维中的表现。

结构思维

(1)结构思维的基本意思是,对事物和思维进行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即“解构-建构”。可有“逻辑-形象-动作”“事物-心理”“形式-内容”“科学-技术-艺术”等等结构。

(2)结构及其思维,同时具有静态描述和动态操作意义,普适于一切事物。如句子内部或句子间的连接的“形合-意合”方式,就是一种结构思维过程。

(3)结构思维的重要内容是发现、研究和利用结构。通过同分联想、同构联想,寻找事物的结构资源,进行比照并套用于当前的思维对象上。

(4)结构思维的基本表现或方法有:分合、搭配、匹配、集群(将大数量的同分联想、同构联想的结果集中呈现和观察,使能产生想法)等。

(4)结构思维的经验、信息的积累情形,与其他思维相同。

(5)人类结构思维史。

(1)艺术结构思维。如关于平面结构、立体结构、材料结构、色彩结构等内容的思维。

(2)艺术模式。几乎每一个有名的流派,就有一个相应的某种模式。如,埃舍尔的错视图模式,达利的“旁观者”模式、“变形物”模式,某些艺术家的“别人的技法 自己的元素”模式等。

(3)艺术中的同分联想、同构联想。如,艺术构图中的同构,是一般事物、心理同构的具形表现,如双关图中的形态同构、盔甲与乌龟壳的功能同构等。

(4)艺术中的“形合-意合”表现。如,花鸟画的画面意合。

(5)艺术作品结构分析、艺术思维结构分析。如,可按“叙事-抒情”两类功能、“人物-作家-读者”三种主体等思路去表现。

(1)技术结构思维。如不同的技术种类、工具等的配置,某一技术同所需要的条件的搭配;技术产品、技术操作过程的结构分析,技术思维的结构分析。

(2)技术模式。如“应用扩张”。任何一种技术,从其出现时起,就不可遏止地要往任何可能的对象上应用,以表明和证明其实用价值。如数媒技术,要在通信、医学、艺术、教育、生活、管理等等领域设法应用。

(2)使用同一技术制作的所有产品,都含有该技术的同构模式和相同成分(“同分”)。

(3)技术中的同分联想、同构联想。如,怎样仿真?

方法之一是,“在计算机上可以从少量数据出发,对复杂的自然景物进行逼真的模拟”。

(1)“技术-艺术”合力结构模式。如,“艺术构思-技术实现”“技术出现-艺术完善”等,另外还有哪些?与“‘技术-艺术’合力”同构的事物,还有哪些?

(2)“技术-艺术”合力应用于“艺术-设计-语言”三大领域,相互之间具有结构上的联系。

(3)需要进行“技术-艺术”复合中的结构分析,查明可能具有的一般结构意义,技术结构和艺术结构之间的关系,“技术-艺术”手段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4)“技术-艺术”中的同分联想、同构联想。如不同艺术可能含有同一技术因素。

(5)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的“形合-意合”。如,先有技术上的“形合”而导致艺术上的“意合”的产生,或者相反。

元素思维

(1)以事物元素为内容或指标的思维。任何领域都有元素思维。如在“科学-技术-艺术”中,思维元素分别主要是“概念-表象-形象”。

(2)任何学科领域,都需要有分类、分型等分析性的研究,其中,元素研究是一类重要内容。如,语言要素,音素,语素,动素,汉字输入计算机的形码元素,物质元素等。

(3)一般事物意义的形素(事物的形式单位)、意素(事物的意义单位)、构素(事物的构成单位。这里特指使用一定理论、认知、形式、技术等方法通过解构得到的因素)。

(4)元素驱动。

一个适当的思维元素,可能从根本上决定了相应的整体思维、结构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1)艺术形素。如,视觉艺术、音乐艺术、诗、交响乐、戏剧各自的形式元素;麦茨提出分析影片叙事结构的八大组合段概念。

(2)艺术意素。创意在最初的内容之一可以是意素;艾柯提出的电影影像三层分节说:图像、符号、意素;动态影素、动态图像、动素,制定了影像的十大符号系统。

(3)艺术构素。艺术家以特殊方式解构得到的自己特有的元素,如,毕加索、塞尚、达利等所使用的绘画元素。

(4)艺术思维中,元素思维的基本操作有如:我用的是什么元素?

什么情况下要“用尽量少的元素”“用特殊的元素”?

(1)动素。吉尔布雷斯总结“拿工具”的17种动素。

(2)电视节目形态是由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气质和神韵构成的电视节目设计模板。电视节目元素有视觉、听觉、刺激、情感、故事、时间、空间,甚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技术等。不同电视节目形态的元素相互交叉,互为文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节目形态正从‘内容为王’的时代进入‘元素为王’的时代”。

(3)元素级技术。如,凭借“自动安装-自动连接-自动下载-自动执行”四个核心功能环节而实现的“灵动”技术。

(1)技术-艺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技术”和“艺术”。在整个技术-艺术思维中,始终关注的是,任意一个技术元素或艺术元素,第一,对其本身如何认知、如何期待。第二,如何与对应的(如,先想到技术元素,就要考虑对应的艺术元素。反之亦然)元素相匹配。

(2)独立形态的“技术-艺术”元素。例如,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烟火设计中的脚印元素、舞蹈中的卷轴元素等。这类元素往往同时具有技术-艺术和商业价值。

(3)如何利用“技术-艺术”合力,发现或创造独特的“技术-艺术”元素?

形式化思维

(1)通过赋形、构形、制形、变形等方法,使对象能以所需要的形式进行相应的思维。

(2)形式效应。形式化思维强调并利用形式对于思维活动(产生、加工、表述等)的事物自然性机制作用。如,“表格”形式化思维的一种情形是,要求用极简的文字或图语呈现于“方寸世界”,限制着思维的内容范围和阅读时间长度,有利于结构思维。可以说“形具神生”,即形式具备可促使灵感产生。形式效应有两面性。

(3)模式:形式的“选定-落实-评价”。

(4)“形式化方法”是形式化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

(1)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暗示着可以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事,能够进入艺术形式领域并与艺术对话,或以艺术为工具进行表现和交流。

(2)艺术思维操作中的表达、构形、变形等操作,是形式化操作在艺术思维中的具体表现。

(3)艺术家常用自己特别的形语进行创作。每一种形语就是一种形式。如,贡戈拉文体以比喻的大胆、形象的奇特、用词的夸张和结构的优美而着称。

(4)对不同艺术形式、艺术形语这种语言形式的认知、适应和使用。

(1)技术形式的多样化,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可以技术为工具进行表现和交流。

(2)技术思维操作中的制形等操作,是形式化操作在技术思维中的具体表现。

(3)模数转换器信号转换包括取样、保持、量化和编码四个步骤。

(4)计算机模式化思维训练。可发展学生计算机模式化思维方式。例如:从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边长求周长与面积;从红绿灯的不断转换了解回路(Loop)的意义,并提出类似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

(1)“技术-艺术”形式是一种基于“技术-艺术”合力而形成的新的复合形态、复合形式。基于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技术形式的多样化,使得这一复合形态、复合形式,具有新的事物、心理的承载能力,从而为更多、更复杂的形式表现和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或手段。

(2)按照“技术-艺术”这种形式去思维、去要求思维,应能产生新的功能与效果。例如,人们必须不断考虑“技术-艺术”两类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独立形式的具体情形。

形语思维

(1)以具体的形语为内容和标准的思维。同样一个现象、事实、信息、意思,考虑具体用什么形语来表达(这是一种类型的形式化思维),对于某一形语的意义识别,是否和如何能够达到形语形态或水平等等,是基本的形语思维活动。

(2)和“形象思维”相似但角度、方式、形式不同。

(3)“形象化方法”是指,凭借感性形象并融合联想、想像、情感的一种思维方法。既是审美、创造美和艺术创造中的主要的思维方式,又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进行实验设计,提出科学假说,提炼各种模型;利于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的说明和传授。艺术思维主要是用形语来表现某一主题。例如,从艺术表现和传达角度,如何用形语表达某一抽象的事实或思想?又如,课件的声语设计中的思维;展示设计中的物语思维等。艺术表现元素之一可以是物语。如,毕加索在画咖啡馆中的静物时,决定将一块叠印了藤织椅座图案的油布粘在画布上,逐渐形成了“拼贴画”的技法。此后的画作采用了更为“真实”的材料,例如报纸、绳索等等任何可以粘牢在画布上的东西。艺术家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以实物来表现真实,而不是通过油彩来再现它们。

(1)技术思维中的形语,包括“图语-声语-体语-物语”等各种形态的技术形式的表现和处理。即以“图语-声语-体语-物语”等技术语言形式,表现和实现某一技术内容。

(2)霍金虽然不能用笔和纸工作,却可以用借助图形描绘在纸上的精神图像表达他的思想,而得到补偿。

(3)技术思维中的形语,具体如何支持、启发、引导技术思维者的发现与创造,技术思维中的形语思维和一般的技术思维以及其他形式的思维关系如何,是一些具有一般意义的技术思维问题和技术思维中的形语思维问题。

(1)技术-艺术思维的语言,主要是形语,包括“图语-声语-体语-物语”等各种形态及其匹配与转换。

(2)技术-艺术作为手段,具体是以形语的方式,进行“艺术-设计-语言”等范围的活动。即,如何使用形语进行艺术表现、进行设计,如何用形语表达某一信息。

(3)技术-艺术思维以自己特有的角度,对同一被表现的事物进行技术-艺术角度或语言的解构,从而得到相应的解构结果。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及其角度,应能出现独特的解构结果并与技术思维、艺术思维和一般思维产生相互作用。

感觉思维

(1)感觉的发现、发生、寻找、使用、训练等过程中的思维。

(2)不同的个人、思维内容、积累程度、训练方法中的感觉,其含量与功能,差异极大。

(1)艺术感觉的独特性及其多种方式的表述和使用。

(2)人工艺术和科技艺术中的感觉差异及其关系。

(3)艺术中的同感联想。

(1)技术感觉在技术思维中的作用。

(2)技术在实现人工艺术和科技艺术中的感觉差异及其关系。

(3)技术中的同感联想。

(1)“技术-艺术”的对接感、互动感、合力感、整体感及其在技术-艺术思维中的作用。

(2)“技术-艺术”中的同感联想。

感情思维

(1)依附或借助于感情的类型及其变化过程而进行的思维。

(2)感情的形成和培养以及在思维中的作用。

(3)不同个人、不同活动,在感情内容上的差异以及相应的思维差异。

(1)和一般感情、人工艺术感情及科技艺术感情相应的艺术思维。

(2)对艺术中有关因素(如对象、技法、效果和活动本身等)的感情及相应的思维。

(1)对某一技术种类、对技术中有关因素(如高性能、缺陷)的感情表现、反应及相应的思维。

(2)个人特有的某种技术使用方式中的感情思维表现。

(1)采用“技术-艺术”手段的活动中的感情思维。

(2)对“技术-艺术”结合在某种缺陷、不协调到完美等不同程度上的感情表现、反应及相应的思维。

悟性思维

(1)凭借悟性或首先使用悟性进行的思维。

(2)尽量不使有关信息干扰自己的最为原始本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取向的表现时空或机会。在确有悟性思维结果的前提下,再考虑有关意向和信息。

(3)独觉。

(1)首先依靠自己的悟性、感觉,尽量不首先使用理性、信息,对有关意象、想法、元素等作出联想、判断和创意。

(2)经常使用默想、沉浸、体悟等方法。

(3)神领意造。

(1)领悟、体验技术所带来的变化与效果。

(2)搁置某一技术或所有技术一段时间,体会另一种技术情境或非技术情境及其有关现象,从对比中感知某一技术的特点与情况。

(1)领悟技术和艺术融合贯通的奥妙和“技术-艺术”合力作业的魅力。

(2)离开“技术-艺术”工具一段时间,体悟并比较不用“技术-艺术”手段的情境和效果。

体物思维

(1)将自己和具体实物融为一体的思维方式。

(2)一般意义的“物我合一”“物我两忘”、与道共存、“与时俱进”的观念与感觉。

(1)和大自然、社会、生活、科学等融为一体地进行艺术角度的体验和思维。

(2)“体验派”与此有相近之意。

技术活动中和工具、材料、功效融为一体地、“人机合一”地进行技术角度的体验和思维。

“技术-艺术”与其表现和实现对象的合一、与思维者自身合一以及自身与对象的合一的感觉与思维。

信息思维

(1)利用信息(如可包括“形式信息-内容信息-心理信息”等)及其技术进行的思维。

(2)观念或模式:“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整合”、(信息的)“使用价值-启发价值”。

(3)信息性思维浪费(与“操作性思维浪费”相对)。

(1)艺术思维需要信息观念。

(2)艺术信息搜索等技术对于艺术思维的作用。

(3)减少不必要的思维重复。

(4)艺术思维中“自己的信息-别人的信息”“人工艺术信息-科技艺术信息”模式。

(1)技术思维本身的信息观念优势。

(2)技术信息思维。技术信息搜索对于技术思维的作用。

(3)减少重复性发明。

(4)采用技术手段进行艺术等信息的搜索和建库对于艺术思维的作用。

(1)“技术-艺术”信息思维中,技术信息和艺术信息的相互作用、相互延伸以及对于“技术-艺术”整体思维的作用。

(2)对“技术信息-艺术信息-‘技术-艺术’信息”的分类与整理。

工程思维

(1)工程思维是指完成某一具体工作项目的思维。“工程控制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功亏一篑”等思维方式在工程思维中的体现。

(2)工程活动与工程思维的相互作用。

(3)工程思维的基本内容是策划(目标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决策等)与实施(检验、反馈、修正等);基本特征是亲历性(思维者需要具体参加工程实践活动)、约束性(思维需要满足社会要求,接受社会检验)、创造性(一般理论和经验难以应对的问题,必须通过创造才能解决);基本要求是进度与质量;基本的思维学习方法是从工程实践和工程案例学习。

(1)艺术类工程思维中,注重较为成熟的、最终能够实现为工程要求的艺术;艺术审美思维体现在对通过工程活动变成现实后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美的观照与评价。

(2)艺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能与数字媒体产业前沿领域接轨的创意设计能力,独立承担工程项目及其管理的能力。

(3)艺术精品工程中的思维。

(4)集中优秀人才集体攻关的创作方式中对艺术思维和艺术工程思维的要求。

(5)艺术作品教育是艺术工程思维训练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1)关于“软件开发-软件交付”的思维方式。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研究各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预期产出,如何用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以及服务。软件开发的目的是交付产品,创造价值。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价值而进行开发设计。正确处理软件技术细节、技术标准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

(2)人机结合的智能工程系统中的思维。

(3)工程领域仿真与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技术思维。

(1)技术-艺术活动本身就两者合作意义而言具有一定的工程性。利用“技术-艺术”系统自身的工程性因素,进行技术-艺术“工程思维。

(2)培养能够制作出具有艺术审美或工程仿真意义的数字化动漫、影视、网络以及虚拟现实形态的新媒体产品的技术-艺术人才。

(3)手绘效果图和电脑绘制效果图各有自身的优缺点,把两者合理地结合起来,可使技术-艺术设计思维得到最优秀的表达。

(4)技术-艺术作品教育是技术-艺术工程思维训练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事物思维

(1)从一般事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或把任何现象、对象都放到一般事物的角度进行考察的思维方式。任何现象、事实等,在当看作是”一般事物“时,会产生普遍意义或启发。

(2)重视事物自身特性对于思维起作用的力量。如”形式“”形语“”情境“”状态“”暗示“等人为努力之外的力量。又如,”随类赋彩“”随物赋形“以及随物分析、随物类化、随兴所至等。相似于”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3)事物反思。如,”这一事物本身,是否具有特色或价值“?

(1)对艺术及其思维的事物分析。艺术思维中,常常是出于艺术本身的特性与考虑而容易想到和做到的事情,就自然地可能具有极为深刻的、让哲学和思维等专门理论感到震惊与失落的一般事物特性及其事物价值。如,双关图、渐变图、不可能图等等。埃舍尔平版画”三个圆球II

“显示了”世界的每个部分似乎都包含它,也似乎都被包含进去了“。

(2)研究”艺与道“”艺与力“等关系的一般事物意义。

(1)对技术及其思维的事物分析。计算机技术中同构的结构、程序、模块等的反复出现或使用的现象,是一切事物和思维之同构现象反复多次出现于表面上看来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与思维的结构之中这一现象的一种表现。

(2)研究”技术性事物“(如省力、省时的要求,以及技术工具等物语、动作操作等体语)”双刃剑“、”技与道“”技与力“”复制-搜索-拼合“”模块化设计“等的一般事物意义。

(1)对”技术-艺术“作为工具之表现和实现事物与心理结构的能力的分析。

(2)研究”技术-艺术“合力显现事物结构的一般规律。如,两种角度所显现的”道“”力“,有何不同与联系?”技术-艺术“合力使得更多更深刻的事物结构显现出来。例如,密铺与龟裂,Voronoi图,基于Voronoi的空间网格造型。

(3)从”媒介即信息“(麦克卢汉语)、”影像即符码“(艾柯语)等思路来体会”技术即艺术“。

人类思维

(1)以人类的名义和角度来思考、说话、做事。

(2)对于任何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以人类思维为标尺,来判断其层次和水平。

(3)人类级的对”难以思维的思维问题“的思维解决以及基于人的思维的可能的技术解决。

(4)经常关注某一领域的人类思维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5)对于人类各个领域的思维成就,采取尊重、提升与贯通的态度和方式,形成一种意义的”大成智慧“。

(1)艺术本身代表人类、人性中对于审美追求的所有因素和能量进行活动。

(2)艺术品本身可以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物质表征。埃舍尔关于不可能图形的思维能力和成果的人类思维角度的接续性发展。

(3)艺术行为的人类思维象征意义。伦勃朗的一笔——作为”人的力量和光荣的最崇高的表现之一“的”手的颤动“。

(1)技术本身代表人类、人性中对于实用、自我能力扩大的所有因素和能量进行活动。

(2)技术本身可以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物质表征。人类事务越来越多地以技术形态或方式存在和运行。

(3)表征整个人类思维的某种状况的技术思维。某一技术的实现(如汉字的计算机输入)象征着人类思维的一种状况或阶段。

(1)技术-艺术”同时代表人类、人性中对于审美、实用、自我扩大等因素和能量进行活动。

(2)“技术-艺术”以一种复合型思维的方式,表征整个人类思维的某种状况。

(3)用技术解决艺术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人类的某种手工技艺及其思维能力的退化乃至可能的消逝,以及与新技术有关的某种人类能力的发生和发展。

理论思维

(1)理论思维的基本操作样式:概括(“起名字”“总结”)-发现(“理论发现”是指由于某种理论本身的存在而特有的发现)-定义-分类-分型-阐述(分析)-发挥-联系(联系具体事实及其他理论,联系历史等)-证明-应用(推广)。

(2)“约定论”容许理论与方法的多元化。

(1)模式:从艺术出发的理论-应用于艺术的理论。

(2)对艺术理论本身的反思。科技领域的理论,常有重大贡献,但在艺术领域,似乎没有这样明显。那么,艺术领域的理论应有怎样的形式和机制?

(3)“生活之树常绿,而理论是灰色的”(歌德)。

(1)模式:从技术出发的理论-应用于技术的理论。

(2)关于技术思想、技术元素、技术结构、技术分析、技术设计、技术操作、技术思维操作以及技术哲学、技术社会学、技术经济学、技术心理学、技术美学、技术史等理论的思维。

(1)模式:从“技术-艺术”出发的理论-应用于“技术-艺术”的理论。

(2)技术-艺术理论。如,技术-艺术分析理论,技术-艺术设计理论,技术-艺术教育理论等。两种思维方式如何转换,如何利用技术-艺术合力作用促进思维产生的理论等。

经验思维

(1)经验思维是指以经验为内容和标准的思维。

(2)在经验思维的生活、操作和生产中,大量使用、积累、产生着亲历事实以及相应的感觉、印象。

(3)强化和创造自己的优势思维经验。

(1)模式:“人工艺术中的经验思维-科技艺术中的经验思维”。

(2)具有突出成就的艺术思维经验的总结与相关理论研究。

(3)对自己的优势的思维经验的研究、发展与利用。

(1)尽快积累和形成使用新技术的操作经验和相应的思维经验。

(2)在自己独特的技术使用方式方面的思维经验。

(3)克服技术中负性因素对自己的思维影响方面的经验。

“技术-艺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相应的“技术-艺术”思维方式和思维经验的特点。如,与人合作的思维经验,新学的思维经验,确定自己优势的思维经验等。

整体思维

(1)以事物整体为对象或手段的思维。基于对“整体”的见识、认知、积累和使用。如佛教“不讲具体原因,却讲整体原因”。

(2)模式可有:“整体-局部”。两种不同角度所认知的整体,各有特点;“感知性的整体-技术性的整体”。通过感觉经验来了解和把握整体,与依靠统计、实验、工具、理论来了解和把握整体,有所不同;“整体结构-整体分析-整体设计”。

(3)注意整体观念、整体感觉的训练。

(1)艺术思维中的整体思维。研究和把握作品整体、艺术整体、心理整体、事物整体、人类整体、人性整体、历史整体、自我整体、“人工艺术-科技艺术”整体等。

(2)艺术家个人之间的思维差异,许多情况都属于整体思维的差异。

(3)从整体出发进行构意、构形、变意、变形等。

(4)从艺术思维角度出发的对于整体的特殊认知、选择和表现。

(1)技术思维中的整体思维。研究和把握技术整体、“技术-支持性条件”整体、“人-机”整体、“技术-社会”整体、“技术-非技术”整体、“技术发展史”整体等。

(2)对任务的技术角度的整体分析、整体设计;对技术核心的分析;对技术的整体性反思和比较。

(3)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技术使用、技术思维、技术思想等的整体分析与把握。

(1)技术-艺术思维的整体思维。要求把握“技术-艺术”整体、技术-艺术“手段-目的”整体。

(2)同一件作品的全部艺术、技术构成的每一个环节、细节、参加者,都必须对作品整体有着各自角度所特有的了解和创造,不仅能够做好本份工作,而且能够对其他部分和整体有所促进与启发。这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合作思维或整体思维模型。

细节思维

(1)以细节为内容的思维。常可体现一个人的思维水平甚至人类的思维水平。

(2)“细节”与“工具”“素材”“方法”等要素一样,可以“通天尽人”(王船山语)。因此,细节在当作为一个对象来抓取和设计时,也就增加了细节思维的责任感、意义感。

(3)模式:细节感知-细节记忆;细节意识-细节感情-细节思维;细节分析-细节设计-细节实现。

(4)“细节大师”的思维特点。

(1)艺术细节在全部艺术思维中,常常占有显着的位置。维吉尼亚·沃尔夫说过,假使能重写历史,我一定要把变化的细节写得更好,它们比十字军、蔷薇战争都更重要。伟大的作家,或者说更具历史感的作家,其实都是把记录细节作为重要使命而尽力的书写者。

(2)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注重以细节表现现实。

细节的“技术生成-技术实现”。技术在扩大、显现、生成、实现细节、素材等方面,起到很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斯皮尔伯格(Spielberg)谈到,

“现在,有了更好的细节,更多的灯光,更逼真的肌肉和运动”。电影设计师会很好地使用计算机来生成一些细节,如飘落的叶子,云中的尘埃等,来增加影片的真实性。

(1)“技术细节-艺术细节”模式。艺术细节的技术可实现性是不等的,有些艺术细节可以使用某一技术,有些细节难以使用某种技术。能够体现技术优势的并不很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某些特技的太过逼真反倒减低了影片的壮观性。

(2)某一细节的美或相应的高技术实现等价值与魅力,可能是一种最终生效的语言。

瞬间思维

(1)在特定瞬间所进行的极有价值的思维以及对于瞬间所进行的思维。瞬间具有一过性、唯一性。其操作要求准确识别、预测和把握瞬间。

(2)事物瞬间。机会,偶然性,第一次,最后一次等。“得失瞬息间”。“抚四海于一瞬”。

(3)心理瞬间。瞬间感觉。瞬间知觉。瞬时记忆。瞬间思维(灵感、顿悟。第一时间的思维)。瞬间感情。瞬间行为。

(4)瞬间抓取。花费功夫越大,获取有价值瞬间的机率也就越大。

(5)瞬间模式有如:“瞬间-非瞬间”“瞬间-永恒”“瞬间分析-瞬间设计”等。

(1)瞬间艺术。布列松的瞬间思维及与之相关的“决定性瞬间-非决定性瞬间”的思路。

(2)杜尚说:“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存,在每一瞬间、每一次呼吸之间都是一个作品……”。

(3)“特定瞬间”描写(叙事性文学的一种描写方法)。

(4)瞬间传达。室外大型的广告招贴,需要形象生动的图片等形式来抓住读者的视线,以达到瞬间传达信息的目的。“瞬间传达”有普遍意义。

(5)瞬间表现。演员的即兴表演。影视表演的最佳瞬间及其产生技能。

(1)瞬间技术(如,对高速运动的物体进行瞬间拍摄,瞬间色彩调节系统,瞬间表达技术)。

(2)瞬间操作,瞬间技能。如,熟练至极的某种状态、能力条件下的操作,常常都是在瞬间完成的。

(3)瞬间操作背景。表面上看来很简单的瞬间性技术操作,其背景可能需要非常复杂的认知等心理准备和长时间训练的技能功夫基础。

(4)瞬间技能训练。关键瞬间的表现基于平时许多普通瞬间的练习积累。

(5)慢镜头技术是对于瞬间的技术性放大。

(1)“技术-艺术”特有的瞬间现象、内容、操作。例如,北京奥运会对于需要突出艺术效果的点火瞬间的设计思维。

(2)为了某一艺术瞬间而对应的技术操作瞬间、制作时间及其关系。在“技术-艺术”瞬间思维中,技术瞬间与艺术瞬间有时可能是对应的,有时可能是不对应的。

(3)“技术成本-瞬间艺术效果”模式。《泰坦尼克号》中轮船的沉没瞬间的表现,使用数字技术比真实表演、模型表现等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更好。

同类推荐
  •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艺术教学有很强的互动性。一个角色的塑造、一首歌曲的演绎、一幅作品的构图、一个画面的捕捉等,往往都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经过十年的摸爬滚打,有过踌躇,有过烦恼。更有过欢乐,有过向往。学院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本书所收文章便是教师们朴实无华的肺腑之言,是建院十年教学工作最生动的佐证。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的画很有创意,给人一种遍历天下的感觉,在构图上全部突出了背后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画面上的整体面貌上,依然传递出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其中所体味到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这作吕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吧。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坚持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究其动因,当然少不了朋友们不断给我的鼓气,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在时时无形地推动着我,越写越感到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这期间也有一些朋友劝我何必自找苦吃:你写得好吗?你写出来有人看吗?有人用吗?你有钱将它推向社会吗?知道吗?现在“触电”难呢!他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我最终毫不回头地走自己的路。
热门推荐
  • 尖牙

    尖牙

    天才少年蛰居深山,遭尽白眼,养十八年怨气,一朝出山,扶摇直上。这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少年不做英雄,甘做屠夫,只为心中大道。
  • 舞文英雄传

    舞文英雄传

    情,刀,恩,仇。谈笑间,不过是所谓的江湖罢了。
  • 婼新

    婼新

    一个善良诚实的弱男生,一个执着使命的女生。也许不是。······历史也许无法改变,命运却可以掌握。······孟新与南婼妡的故事。正要开始
  • 胡同里的风声

    胡同里的风声

    《中国新锐作家校园文学经典:胡同里的风声》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关注胡同里的芸芸众生,他们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酸甜苦辣,犹如万花筒一般,让我们回味、思索。
  • 诸法最上王经

    诸法最上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焚薪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焚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执令

    执令

    自武国太祖定鼎,驱佛灭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数百年之后,皇权不复鼎盛,天下四分。神佛现世,佛道合流,神权意欲卷土重来。百家传人,传承未绝,待机而动。千年世家,虽不显于世,但底蕴深厚,心思难测。儒门学宫,执掌天下教化,一家独大。阴谋诡计,铁血征伐。试问天下,谁真正执掌权柄,号令天下?
  • 一世轮回千百度

    一世轮回千百度

    “琉璃,乖嘛!”某男抱着某女,某女气的牙疼,道:“墨箐,给我放手!”“不要,咱们来造宝宝!”“你你你…”某女就被扑倒了…仙界的神仙们又在八卦了“听说,天帝的小女儿璃瑶公主回来了”“她不是去渡劫了吗?”“这你就不知了吧,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公主都轮回两世了!”“……”“都给我闭嘴!”璃瑶气冲冲的大吼道,某男立刻上前安慰道:“璃儿,别气,小心宝宝…”百年前,你若没有离开,我和你该有多好?没关系,你若一直在,我便一直爱,轮回千百,我陪你笑看红尘。
  • 神偷小萌妃

    神偷小萌妃

    慕祈月万万没想到自己会穿越到这邱月大陆,好呗!穿就穿!反正自己养的活自己~什么?废柴?宝宝分分钟毒死你信不信!你见过全系灵师的废柴?本宝宝还是万年难遇的契约师!不过这位妖孽王爷怎么甩都甩不掉?不是都说大名鼎鼎的南宫流尘从来不近女色嘛?那这个整天想着怎么吃自己豆腐的人是谁!某月“你这个男人,就是个妖孽啊!”某尘“我是妖孽,你就是妖精,磨人的小妖精!”这里葬菌Jun新人一枚请多关照!男主女主身心健康,没有替身没有前任,宠文甜文,请放心食用~
  • 南城北姬

    南城北姬

    “戚府七小姐果然是琴技一绝。”司徒南城拍手称赞道。戚北姬浅笑道:“献丑了。”悠悠的湖面上公子哥在喝酒吟诗,戚北姬在弹奏古筝,听说明日司徒南城就要出征了一年,杨木和戚北姬已经定下了婚约,再次回来已是物是人非。御书房内,戚国公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皇上不要…啊”人头落地,司徒南城把手中的宝剑收起。真的好像过了很久,“这一次的质子太子可有人选?”“皇弟心中有何人选?”“戚国公府的七小姐。”我等你又是一年,紫宫国的皇帝驾崩,太子暴毙,二皇子司徒南城登基后因慕瀛破坏合约举兵攻打慕瀛,只为了一个戚北姬。搅了汝馆的各个青楼,只为他的孩儿报仇。统一南北成为帝王却一夜之间白了头,只为了一个存在又不存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