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2100000014

第14章 从“结构论”到“建构论”

马克思在以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进行考察时,曾多次提到“上层建筑”和“现实基础”及其相互关系。据此,对我们曾经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并且现在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我们思想的苏联哲学教科书归纳出一种社会结构图式:下面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其中生产力在生产关系的下面;上面是由政治、法律和意识形态(文化)构成的上层建筑,其中政治、法律在意识形态(文化)的下面。应该说,这种归纳并不违背马克思的原意。但把意识形态仅仅框在“结构论”理解中,则立即产生两大问题。

其一,忽略了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方法论意义。我们从下述三段引文中可以看出,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明确的。“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但马克思绝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这一点,其真正用意在于阐述一种观察社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方法。因此,马克思在理解社会革命的问题上强调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认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这样看来,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纳入上层建筑并使之与经济的现实基础相对应,只不过是想说明经济与政治、法律、意识形态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我们必须跳出形式逻辑所引向的形而上学樊笼,准确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观中所蕴含的方法论原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法律与意识形态,总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都是一定社会的不同方面,而不是彼此独立的实体、本体。它们相互交织,共同统一于现实社会之中,其中经济起着最终的基础决定作用。没有离开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也没有离开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因此,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分割开来,把政治、法律与意识形态分割开来,对它们加以固定化并进而作为整个社会的结构是违背唯物辩证法本质的。从根本上说来,与其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指社会结构,不如说是指经济、政治与法律、意识形态等不同社会属性的相互关系。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说,它不是表述客体诸要素结构的结构性范畴,而是表述客体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关系性范畴。它表明的是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属性,因而是相对的而不是独立的。这就是马克思意识形态观中所体现出来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方法论的要义。

其二,消解了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建构功能。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其“动力是革命”。“结构论”把产生于经济关系、作用于政治关系、体现于文化关系的意识形态从这些物质关系中剥离出来,仅仅在认识论领域阐明其地位和作用,并由此引申出一系列所谓原理,就把意识形态变成了僵死不动的知识、公式、教条。传统教科书也承认意识形态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但这种承认是以“知识论”、“反映论”为前提的。用这些僵死的教条套用鲜活的现实,不是歪曲了现实生活,就是扭曲了意识形态。事实上,作为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的社会客观存在,意识形态总是通过致力于建构人们的主观世界,以此调控、导引着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人就是人的社会,就是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直接的作用对象是人,根本的作用对象是国家、社会。作用方式是由统治阶级的“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即“意识形态阶层”自觉地进行理论活动,构建出表面上属于国家实质上属于该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一方面通过国家制度、法律、政策对人们进行直截了当的规范和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国家所掌控的教育、文化、传媒机构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对人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人在无意识中被庞大的意识形态网络所建构,同时制衡着社会的生产关系乃至国家的全部社会关系。“建构论”表明,意识形态不是消极、被动、静止地反映社会关系的状态,而是积极、主动、发展地参与社会关系的建构,在观念或文化层面上保障、维护、巩固统治阶级的领导地位。在体制转变、社会转型、思想转化的变革时代,我们不能满足于一般性的意识形态宣传,而要注重发挥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建构作用,围绕当代中国实践的重大问题,积极建构符合中国实际、体现时代特征、顺应历史潮流的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从而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成为凝聚人心、达成共识、促进发展、稳定大局的思想保障。

同类推荐
  • 国情读本

    国情读本

    本书是《新世纪农村青少年必读》的其中一本。本书主要从伟大祖国国情概况、专题国情两个大的方面讲述国情知识,其中第一编又分为我们的家园、硕果累累的中华文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三大块,第二编分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对金融危机三大部分进行讲述。内容浅显易懂,文图并茂。
  •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近20年来,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重新整合配置以求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最大化,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
  • 中国共产党执政问题简论

    中国共产党执政问题简论

    本书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过程的阐述以及东西方执政能力的比较,表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 手腕: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游戏

    手腕: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游戏

    本书撷取若干历史上的权力斗争故事,全方位地展现权力斗争过程中斗智斗勇的手段,来突出这些历史人物的政治斗争策略以及权力争夺过程。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为创作本书,作者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作者访问了100多位散布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
热门推荐
  • 洛沫之恋

    洛沫之恋

    “昨晚,在夜总会不是表演的很好吗?”骆冰坐在沙发上像个冷酷的帝王看着面前这个清汤寡面的女人,哦,是女孩。“呵呵,报告洛总,我只会那几招花拳绣腿,不敢在你面前献丑。”夏小沫哭丧着脸,暗道,怎么就那么倒霉,好不容易找份工作加一个兼职,勉强能养活自己,却被总裁逮了个现行!第二天,公司人事部发出通知,强调凡在洛氏集团上班的员工,不允许在外兼职,违令者直接开除!“我靠,断老娘财路。”夏小沫气愤的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不入江湖

    我不入江湖

    主人公的江湖路从寻亲开始,他的目的也只是寻亲,但寻亲路上却无处不江湖,一次又一次被江湖之水弄得一身全湿,接二连三的凶险让他不能抽身,最后他是否能从江湖抽身,敬请关注
  • 与你有关的柔软时光

    与你有关的柔软时光

    多年以后,微信群里看到你许久不见的面容,已经谢啦许多岁月的故事。终于明白他们说的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那是一个一辈子都不可能的人,也是一个每次都小心翼翼想起的人,柔软得连我自己都舍不得也不敢去触碰。那是一个我过去时光里最期待的模样,也是我现在日子里只能心疼的影子。愿你以后的日子里不再有伤痛——致岁月里的两小无猜
  • 龙凤传说

    龙凤传说

    千年前,他们深深相恋却抵不过世人反对。一个是自负天下,我行我素的魔王;一个是清冷孤傲,对爱执着的武林神女只因一时的不信任,反目成仇。一个被封印溶洞,一个遭烈火焚身。所有的恩怨凝结成一颗灵珠,引来无穷争夺......千年后的大都市中,好奇心竟引她穿越到一个腥风血雨的时代。身为灵珠的守护者,她尝到了人生百味。在一次次的生离死别后,我们的小迷糊能否完成命运交给她的使命?
  • 千年的等待

    千年的等待

    一个来自千年之后的传奇女子,三个五代十国最优秀的男子,乱世中他们之间会有如何的情感与利益纠缠?李煜因她而谱写长相思,柴荣因她而舞动华尔兹,赵匡胤更为她创立三节棍。洛萱,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又到底会情归何人?为了三个深情地约定,让他们在21世纪重新相遇。究竟是为了谁而历经千年的等待?
  • 等待鹰先生

    等待鹰先生

    现实百态,胡言乱语,谓我心忧,谓我何求。
  • 全职猎人之诸天猎魔

    全职猎人之诸天猎魔

    西索相信,念力可以改变世界,在这片魔的土地上。
  • 美女总裁的贴身狂少

    美女总裁的贴身狂少

    天亮后刚说分手,再见面却成了小姨子!他有心想要逃避,小姨子却挺着大肚子万里追杀!怎么办?是禽兽不如,还是照单全收?从来都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极品公子,在面对两姐妹后将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请大家拭目以待!
  • 小兵进城

    小兵进城

    一世破庙生如狗,死于破庙名无名。两世皆孤天可弃,今生今世欲罚天。
  • 恐怖无距离

    恐怖无距离

    很多人以为恐怖小说应该从慢慢塑造氛围起,然后渐渐进入情绪期,高潮期,最后给你一个超大的镜头特写。让你的何尔蒙一下迸发出来,这才叫好。。。。那更象做爱,而不是恐怖。我写恐怖小说,会从开始到结束都每时每刻都紧紧揪住你的心,直到最后,当你以为我终会将手放开的时候,猛的一把将你的心捏碎,让你至死也记得那种恐怖到绝望的感觉,而无从将它宣泄出去。这就是我的文字要给你的感觉,不管是写成了散文也好,诗歌也好,小说也好,不是东西也好,我就是要把那种恐怖的感觉硬灌到你心脏里去。在别人的小说里,会写一只狗如何如何变得疯狂,你如何如何的不慎和它接近,然后陷入危险,解决危险。在我的故事里,开头你一觉醒来,就会突然发现一只你从没见过的怪物在床头鞠腰伸舌舔着你的鼻尖。你要恐怖么?我就给你比你想要的更恐怖。————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