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2~25日,我们一行4人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结构式家庭治疗研修班”,主讲人是国际著名的结构式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翻译是香港大学的李维荣老师。李维荣老师是心理学家、结构式家庭治疗师,她准确而专业的翻译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学习米纽庆的工作方法。在短短的4天中,我们目睹了米纽庆大师所做的4个个案治疗,治疗后的讨论总结,观看了米纽庆大师多年前的个案治疗录像以及对研修班核心成员(即治疗师)的治疗督导,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参与式的氛围中完成的,整个培训过程使每一个学员深入到家庭治疗中去,领会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精髓和工作技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感到既生动、活跃又紧张的气氛。米纽庆的睿智、幽默、渊博的学识,敬业精神构成了他独特的授课风格。他的个人魅力也增加了我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新工作方法,也使我们涉猎到新的领域。并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和思考,下面是我在培训中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一些基本的理解和思考。
一、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及工作方法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是以系统为基础,强调家庭单元的主动性、组织的整体性,还有家庭由沟通模式形成的组织方式。
第一,结构式家庭治疗着重当前的沟通,并且优先考虑行动。“先于行动才会产生领悟”,米纽庆给学员强调的是行动,在行动中导致新经验、领悟和理解。他在培训中从不提及理论,他认为在治疗的过程中去领悟抽象的理论才能有更深的理解,米纽庆在治疗中很少提及病人的症状,就是要强迫其家庭成员跳出表面病人的症状,而将病人的行为放到家庭结构的脉络中(即支配家庭沟通模式的隐含规则),才能导致重新调整家庭结构。
我们在培训中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7岁的孩子有强迫症,特别爱动、兴奋、有时怪叫、不听话,小时候由奶奶带,现在与父母在一起,但也经常回奶奶家,家里大人谁也管不了他,老师也拿他没有办法。米纽庆在事前对此案也一无所知,也没有制定计划,而是从这个家庭进入治疗的开始就观察每一个人,并马上交流,从每一个人的行动、表情、语言中发现问题,从家庭成员的互动中找出问题并采取对策。米纽庆发现了妈妈很忧郁,孩子很聪明,有时却像2岁的孩子般哭闹,家里所有的人都管孩子,非常乱。米纽庆提议让奶奶和小姨等人先出去,只剩夫妻俩人和孩子。孩子的表现好多了,像一个7岁的孩子。米纽庆首先把一个复杂关系的家庭变成一个只有父母、孩子的核心家庭,原来混乱的状况实际上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在治疗中观察到家庭力量的对比,要让家庭成员明白必须重新安排,孩子的问题源于家庭问题。
米纽庆在治疗中不停的让家庭换座位,注意他们的反应,尽量让夫妻多沟通并学会沟通的方法,改善夫妻关系,促使作为父母的改变,合力管教孩子。
米纽庆认为夫妻关系出现了问题,就要在治疗的过程中推动夫妻关系,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并且需要进一步处理奶奶的问题,要改变家庭结构。所有可以尝试的办法都应该拿出来,再看会有什么变化,他认为谁也无法预料事情的演变,只有先行动,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推进,在这个案例中,只有父母变化,孩子才能得到变化。
第二,结构式家庭治疗将焦点放在家庭互动模式上,但也非常注重个人遭遇。
特定的个人可能为家庭带来生理、情绪、行为或学习问题。在上述这个案例中,米纽庆看到了婆媳之间的不和谐影响到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日趋淡化,不同的教育方式,互相抵消。在这种功能不良的结构中,孩子不知所从,因此,米纽庆在治疗中注意启动每一个家庭成员。妻子感到在家庭中压抑,从她的面容上就可以看出来,米纽庆对妻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处境有深刻地了解和理解,才能有效地启发、调动她的能力,改变她原有的思维模式,通过夫妻对话、沟通解决问题,米纽庆在治疗中注意调整家庭组织,重新建构支配家庭的沟通,促使妻子和丈夫的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使得家庭能有效的发挥功能,增长家庭每一个成员的潜能。
第三,结构式家庭治疗参与其家庭,并适应其风格。
米纽庆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过程,并很快参与其中,了解家庭成员处理问题和彼此对待的方式。他体察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洞察问题所在,切中要害,注意细节,通过改变对话方式、行为方式,掌握这个家庭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彼此的沟通方式及评价,用适合这个家庭的办法去参与其中。
由于米纽庆成功调动了家庭成员的潜能,使夫妻俩人都说出了埋藏已久的心里话。妻子觉得丈夫不支持自己,不爱自己,内心特别苦,丈夫感到妻子每次说话都是指责自己,批评奶奶,老一套,根本听不进去,也不敢和妻子亲近。这种状况造成长期妻子孤独、忧郁,反作用于对丈夫的强硬态度,丈夫不理解。米纽庆在治疗过程中所做的一切都是让夫妻对话,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用新的变化了的方式去沟通,最终使沟通顺畅,夫妻之间有了新的变化,丈夫伸出手臂抱住了妻子,妻子依向丈夫,这场面令我们深受感动,全场一片掌声。
第四,行动促发和重新框视。
让家庭成员在治疗时展示典型的冲突情景,重新认识和看待问题。米纽庆在治疗中常常应用这种治疗技术,它带来家庭结构的变化,重新建构家庭沟通规则。在这个案例中,米纽庆先让夫妻沟通。他们还是老一套办法,妻子一个劲儿地说,不时地批评丈夫,指责奶奶,丈夫不爱听,自然要发生冲突。米纽庆让夫妻自己去认识这样下去有没有用?对孩子的问题有没有益处?在米纽庆的帮助和调动下,夫妻俩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都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方法,尝试着从新的角度看问题,改变原有思维方式,两人的沟通就容易多了。米纽庆成功地调整了夫妻关系,加强了夫妻关系,提升了父母的权威,压下了孩子的权威。这是一个有策略的推进,必须让父母知道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围绕孩子这个焦点问题,米纽庆在这次治疗中已达到了目的。
第五,治疗中的其他技巧。
米纽庆在治疗中发现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太近,是破坏性的。为了强化治疗目的,他会夸张化,这种夸张的作用也是促使家庭成员有所改变。米纽庆在这个案例中一再说这个孩子像2岁,长不大,目的就是让父母尽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已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他也不断地挑战家庭,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比较顽固,他会用猛击一掌的方式促使对方清醒。
总之,米纽庆在治疗中强调夫妻的次系统、父子、母子的次系统的改变使家庭这个系统的功能健全,增强弹性,而这种治疗又按每次治疗时遇到的状况及时给予指导。米纽庆认为治疗者最重要的是观察,并帮助家庭成员变化,提高他们的潜能。治疗者不是治疗而是帮助他们治疗,并在家庭成员中找到一个合适的治疗者,在他们回到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继续进行互动的治疗及改变,以适应新的变化。
二、几点体会和思考
经过4天的学习,收获很大,我们能有机会看到、听到米纽庆大师的讲课与治疗实在是很幸运的。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咨询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而结构式家庭治疗是心理学教学的一部分。米纽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系统地讲理论,而是在治疗的行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调动家庭成员,改变家庭成员的关系,增强家庭成员的潜能来启发我们,提高大家的领悟力,使我们清楚地了解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社会工作的方法与结构式家庭治疗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在理论指导上也有差异。这4天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使我们今后在为妇女的辅导工作中多一份新的思考,米纽庆的工作方法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1.共情与同感(同情心)
米纽庆在家庭治疗中感受“病人”的感受,情绪、情感、注意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神态、坐姿以及他们的交流方式,与之融入。他真诚、表里如一的表达,加上渊博的学识很快取得家庭的认可和信任,他的情感的表达是为了治疗的目的,是建立在专业的关系中,他不滥用感情。
2.注重个别化
虽然米纽庆的治疗是家庭结构方面的,但他很注重家族、家庭背景、个人经历。他认为每个人的生长过程是不同的,环境、种族、生活方式、个人遭遇等等都会对个人产生影响,在治疗中要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采取不同的方法。
3.开放式的谈话及行为方式,提升家庭成员的个人潜能
米纽庆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交流、分析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但是米纽庆有时也很严厉,如果家庭成员有时过于顽固,他也会及时地指出来,让对方警醒。
4.个人能力及敬业精神
米纽庆应付现场状况的能力极强,思维敏捷,他不断创出新意,提出问题,让家庭成员有新的感觉,有新的视角。他是专家,但是在不断的实际行动中去修正,去促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
米纽庆已80岁高龄,在美国航班(9·11事件)不正常的情况下,转道加拿大来到北京为我们培训并分文不取。他除了在治疗中需要坐下谈时之外,基本上全站着,且非常守时,他为大众服务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