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与研发费用关系的讨论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其虽仍以财务资本作为基础和前提,但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人力、技术、知识等。由此也决定了其核心技术强、投入高、成长快、风险大的几个特性。其中,研发费用高居不下是其显著特征。前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1.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与研发费用的关系问题的探讨可以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他注意到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非常重视知识和技术等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认为技术变化是内在持续的。这种内在的、持续的专业化知识和技术的积累能带来递增收益,进而构成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即用于知识和技术的研发费用投入(积累)可以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
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储蓄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当然,在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也没有被忽视。相反,在斯密和李嘉图看来,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李嘉图认为国家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量,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加。而这只有通过技术的改进和机器的运用才能够得到。
2.约瑟夫·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1942)中将创新看成是企业行为内生决定的,创新主要是企业自觉投入R&;D的结果,创新能力的大小、创新成功的概率都内生地决定一个企业在R&;D活动上的投入数额。虽然,从某一次投入产出的效果看,R&;D与企业创新并不一定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关系是一定存在的。他认为这也解释了20世纪以来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觉地不断扩大企业内部对R&;D活动的投入。
3.罗默(1986)研究了以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为载体的知识积累过程,建立了知识积累和产出水平的函数关系。罗默在“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论文中提出了知识积累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型,认为知识是资本最基本的形式,知识与实物资本相比,其特点就是初期投入成本相当高,而一旦知识创造出来,就可以相当低的成本进行复制和传播。而且知识产品可以带来许多溢出效应。罗默指出,知识投资具有“天然的外部性”,即知识是不可能完全地专利化或者完全保密的,从而,新知识对于其他企业的生产具有正的外部效应。1990年,罗默进一步提出了 R&;D模型专门从研究与开发投入的角度探讨企业以及国民经济的经济增长问题。从此,研发费用的绩效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4.Cohen and Levinthal(1989)认为,研发活动的投资不仅可以产生新的知识和信息,而且可以增强企业吸收现有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外溢,研发活动投资具有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的两面性,因而,企业必须重视研发投入。
5.Gavin Cameron(1994)对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制造业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80年代的英国制造业较高的生产率并不是靠掌握先进的技术取得的。R&;D数据显示,英国的研发投入较其他主要竞争对手都低。虽然90年代英国制造业的生产率较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科技绩效仍是相当薄弱。其中,国家创新体制落后就是原因之一。
6.英国学者 C。Freeman(1982)认为 R&;D一般包括三种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它们是创新的前期阶段、是创新的投入。一般说来,有R&;D活动总有助于创新,则人们常用R&;D经费来测定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同时,研发费用的投入对产出的影响非常大,他把研发投入看作是企业创新和利润的关键环节。
C。Freeman教授阐明了研究、发明、开发、创新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7.寇文煜(2004)认为研发费用的支出对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据统计,尽管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年份会有所变化,但研究开发投资的估计回报率每年仍高达20%~30%。高新技术企业为了不断发展创新,在研究开发活动中注入大量人力和智力成本,这些无形投入比设备投入要大得多,而且高新技术企业在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中更追求长期回报,他们的投入是持续的、稳定的和巨额的,而一般企业投入则是短期的暂时的。因此,相比之下,研发费用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更具意义,金额较大而且稳步增长的研发费用支出是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能在未来的竞争中领先对手、抢得先机的重要前提条件,更是企业管理者着眼于未来,对企业长期发展充满潜力和信心的象征。
例如,诺基亚(Nokia)和微软公司(Microsoft)2000~2003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分别为:诺基亚公司从26.55亿美元上升到38.63亿美元,微软公司也由 37.72亿美元增长至 46.59亿美元。这两个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基本处于递增的趋势,由此保证他们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雄踞世界前500强。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对这些公司的生产率的提高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研究开发费用投资的回报率每年高达至少在8.5%以上,微软公司甚至高达15%~20%,研发费用投资的回报率明显比实物资产投资的回报率高。
世界制药业前 14强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基本处于15%~20%,只有排名第三、第五和第七的默克、百时美施贵宝和强生的比例低于15%,但均高于7%,符合麦克·墨菲提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四个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研发费用至少占销售收入的7%。
8.阎康年、吴乐斌和马诚(2004)对研发费用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有独到的理论见解,如他们提出成果转化最经济原则。物理学上有中心最低物体最稳定原理,哲学上有思维过程最经济原理,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转化过程的最短程化原则,我们可以称之为转化最经济原则。用R表示基础研究,用D表示技术开发,用P表示生产,用M表示市场,并且分别把它们画入一个圆周的四个象限,就可以用R→D→P→M→R的旋转方向表示转化的闭循环,这是最理想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的情况,即在一个企业、研究机构或大学之内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进行到底。
二、对本文的启示
通过上述前人成果分析表明:
首先,研发费用的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增长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主要是企业自觉投入R&;D的结果;罗默认为知识积累和产出水平的函数关系。因而,本文认为,搞清高新技术企业与研发费用的关系是有效探讨研发费用的绩效、绩效评价以及信息披露问题的逻辑起点。
其次,前人研究成果,尤其是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是我们认识、分析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绩效评价问题的理论基础。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到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42)均认为用于知识和技术的研发费用投入(积累)可以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虽然从某一次投入与产出的效果看,R&;D与企业的经济增长与创新并不一定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关系是一定存在的。而罗默(1986)新增长理论及其R&;D模型进一步为我们构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绩效评价搭建了理论框架。
最后,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有雄厚的资金(研发费用)支持。表现在: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设计以及生产都需要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聘请高水平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尤其是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下,需要有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和先进的研发手段。所以,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往往占到销售额的10%~20%,例如,世界制药业前 14强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基本处于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