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9200000011

第11章 动极而静的思考者

1961年3月27日对李小龙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在三年半工半读的学习生涯后,李小龙终于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从爱迪生技术学校毕业,顺利升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与今天高考上榜的学生一样,李小龙也面临着选择专业的问题。美国的大学教育针对性很强,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专业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美国是个很现实的国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兴趣爱好,而是所学的知识能不能给自己带来丰厚的收入和良好的发展,因此,法律、医科、金融、商业、科技、新闻等专业往往成为报考的热门,而文学、艺术、哲学等专业则相对冷门。

那么我们不禁要想,李小龙来美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发展,从现实看,哲学并不能给他带来太好的出路;从性格看,他是一个好动的人,与哲学所需要的沉静思考风马牛不相及。如此看来,李小龙的决定是不是过于草率,过于不切实际了呢?答案恰恰是相反的。

我想,在选择专业前,李小龙一定有过一番认真的思考,一定对自己的喜好、性格、未来的发展、现实的状况有过全面透彻的分析和博弈。是随大流选择热门专业,还是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特点所长的专业。

但凡成功者,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的一个表现,就是决不人云亦云、跟风决断。唯有具备胆识、远见、魄力、敢于放手一搏者方能取得成功,而李小龙,正是这样的人。

不论从实际还是性格因素看,李小龙的选择都是有道理的:从实际看,法律、医科、金融、商业等专业都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做保证,或者说,数学不好的人,很难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功,而数学和理科,恰恰是李小龙的短板。李小龙是个感性者,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文科出色而理科薄弱的学生,如果为了所谓的“热门”而硬着头皮上,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既学不好,又学得很累,最后骑虎难下,半吊子一个。

从性格看,李小龙在大多数时间里的确是一个好动之人,但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人的性格在到了一定极致时就会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状态,这一点在李小龙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果我们对李小龙生活的细节多加留意,就会发现,每当遇到难题,或是面临艰难抉择时,李小龙就会突然沉静下来,一反常态的进入一种深思的状态。

李小龙自己就曾解释道:“进了大学,我所以选择读哲学,这与我童年时的好勇斗狠很有关联。我常问自己,胜利了又怎样?为什么人们会把荣誉看得这么重要?什么才是荣誉?什么样的‘战胜’才是光荣的?人生到底为了什么呢?是不是就是为着光荣而生存?于是,导师协助我选系的时候,他认为以我的发问精神,最好修习哲学,他说:哲学会告诉你为了什么才活着。于是我就选择了哲学。”对于弟弟的选择,大哥李忠琛一点也不觉得意外,他说:“他从小就会一个人独处呆想,起初大家都以为他是病了,后来才知他在想事情,却不知他想些什么古怪事情。他学哲学,可以把他那些想不透的问题弄个透彻。”

我们知道,幼年时的启蒙教育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李小龙幼年时接受的,恰恰就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精华的太极拳。李海泉或许没有想到,用以强身健体和消磨戾气的太极拳,会对李小龙的思想产生如此大的作用。太极拳中所蕴含的阴阳、轮回、动静、刚柔等道家思想的精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李小龙,中国传统武学的最大魅力不在于招式多么漂亮,能够杀伤多少对手,而在于其所包藏的深邃的哲学原理和养生为人之道。这种基于武学的道,是需要人们去感受、去思考才能领悟的,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恰恰与西方哲学所倡导的沉思如出一辙。

动与静是李小龙性格的两个极端。动时,可于擂台之上将强敌一击而倒;静时,又可随时随地思索武学与人生的真谛。这就是李小龙,一个动极而静的思考者。

相比其它热门专业,哲学的课程较为轻松,再加上美国的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只要能够修满毕业所需学分,其它时间就都由学生自主安排,这就给李小龙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推广中国功夫是李小龙在美国期间一个最大的愿望,不论走到哪里,他都会想尽办法让周围的人领略中国功夫的魅力。他没有像其它美国学生那样把时间消磨在玩乐上,而是把在爱迪生技术学校创建的“武术会”带到了华盛顿州立大学,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一支“中国功夫队”,还经常带着弟子们在校园内进行训练和表演,不但引起了师生们的巨大关注,也让Bruce?Lee的名声越来越响。

李小龙没有满足于此,想要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就必须有固定的场地,于是,他在学校附近的停车场租用了一个角落充当武馆,每月20美元的租金。这块场地的环境和采光都不错,让李小龙和木村对中国功夫的推广有了更大的信心。

从性格上看,李小龙不太像传统的中国人,从他的身上你看不到谦逊、内敛、委婉,有的只是西方人般的外向、活力、直接,甚至有点儿张狂。但美国人就吃这一套,这也给白手起家的李小龙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只要让美国人亲眼看到,他们就会相信你的实力,然后才会尊重你,学习你。

李小龙的武术班每人每月学费15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大大缓解了李小龙在经济上的压力,也让武术班能够顺利维持下去。但李小龙开班的目的是扩大中国功夫的影响力,而不是赚钱,所以每一期开课,他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时间来控制学员人数。起初,李小龙武术班的学员以亚裔学生为主,随着中国功夫影响力的扩大,不少美国人也投入李小龙门下。当然,李小龙在校园里扮演的决不仅仅是武术传播者这一简单的角色――功夫功夫,如果没有真本事,是得不到大家的信服的;功夫也不是教出来、练出来的,唯有实战,才是检验功夫的唯一标准。

随着Bruce?Lee的为众人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亚裔学生汇集到了李小龙身边。这当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歧视东方人的风气由来已久,只要是黑头发黄皮肤体格瘦小之人,不管你是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还是东南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本土学生的排挤和欺负;其二是亚洲人性格较为内向隐忍,即便吃了亏也不敢公开反抗,他们佩服李小龙的功夫,更敬佩他敢于对抗美国学生的勇气,所以不自觉的就把他当“带头大哥”来看待,寻求他的保护。而李小龙“烈火暴龙”般的性格也确实有“带头大哥”的气势,只要听说有同胞被欺负,就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赶去解围出头,甚至不惜与人大干一场。

尽管如此,种族歧视还是普遍存在,不少华人和其它来自亚非拉国家的移民纷纷组织帮会来对抗美国本土势力,甚至采取一些针对普通白人妇女儿童的极端暴力手段。李小龙旗帜鲜明的反对这样做,他能理解这些帮会中人的心情,但他认为,伤害普通白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白人与其它民族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想要消除种族歧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强大,让白人佩服你、敬重你,这样才能赢得尊重。

李小龙锄强扶弱、路见不平的行为使他成为华人学生中的明星,不少美国学生也把他看成是来自东方的“功夫大侠”。到后来,李小龙保护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亚裔学生,这当中自然以声张正义的因素居多,但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李小龙爱出风头的脾气丝毫没有改变。李小龙不但自己能打,还鼓励周围的人要勇于抗争,地位和尊重不是靠成绩和忍让换来的,在美国这个地方,只有用实力和拳头说话!

身体是实力的本钱,李小龙非常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他身高5英尺7寸半(约合1.73米),体重140磅(约合63公斤),在中国人中算是中等,但在美国人看来却是十足的小个子。为了向美国人展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肌肉,每当练功或表演时,李小龙往往只穿一件紧身背心,或干脆赤裸上身,以示自己的肌肉、力量、爆发力完全不输于任何美国大力士。为了保持竞技状态,大学时期的李小龙不抽烟,不喝酒,也极少服药,用药物和仪器来锻炼体格那是他成名以后的事了。

李小龙不但在校内维护同胞,在校外也是如此。李小龙大哥李忠琛的前妻,香港著名作家、主持人林燕妮女士当时也在西雅图念书,与几个女同学一起在外面租房子住,她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很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小龙气冲冲地拿着手枪来帮我们的忙。我们正在和屋主闹得不可开交。屋主见我们是几个十七八岁离乡别井无亲无故的中国女孩子,哪有不乘机欺负的道理?在十几岁的女孩子眼里,被屋主欺负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在20多岁的小龙眼里,朋友被人欺负也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所以连枪也带来了。”

由于那几个女孩子来自不同的学校,所以她们喊来的“援兵”不止李小龙一拨,当中有人主张忍让,认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人主张谈判,警告不规矩的屋主,而李小龙则坚决主张狠狠教训屋主一顿,要用拳脚就用拳脚,要动枪就动枪,决不能妥协退让,还大声责骂主张忍让的那些人是“笨蛋”、“懦夫”、不像一个男人,双方闹得很不愉快。幸而那天屋主不在家,李小龙和屋主才没有发生枪战。

事后,屋主知道这些中国女孩子身后有一大群小伙子做后盾,其中还有一个正是威震西雅图的功夫高手李小龙,便再也不敢对女孩子们做出什么不轨行为。这次英雄救美的举动让李小龙博得了很多女孩子的好感,但事后李小龙却非常懊悔,因为他带了枪支,而真正的功夫高手,是不屑用枪来解决问题的。

当然,李小龙事事出头的行为也得罪了很多人,在西雅图时就有当地黑帮放出话来要取他性命,但李小龙依旧我行我素,出门从不带枪护身,先是靠拳脚,后来是双节棍防身。

除了专业课、习武、打抱不平外,大学时期的李小龙还是一个文学和美术爱好者。李小龙没什么美术天分,但却很喜欢画画,少年时看过的那些武侠小说都是他画画的素材。到了大学后,李小龙经常在美术课上用画画来展现心中的武侠世界:他画了很多中国古代的侠客或将军图,这些侠客或一跃三丈高与敌搏杀,或做出一些在西方人看来无法想象的高度难动作。不管画得好不好,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李小龙总是会乐呵呵的把自己的“作品”分赠给老师和同学们。这些“画作”大部分都已遗失,却被李小龙的美术老师玛格丽特?沃特女士保存下来了一些。沃特女士回忆道:“布鲁斯?李喜欢画东方勇士,他自己就是来自东方国度的勇士。布鲁斯?李没画过仕女图,那不是他性格所在。”

在文学上,李小龙最喜欢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李小龙在作业中曾写道:“海明威才算得上一位真正的作家,他把自己的经历和灵魂写进自己的作品里……”用灵魂来书写经历,李小龙被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深深打动了。一个人的喜好,往往与自身的性格相关,从香港到美国,李小龙在生活中扮演的也正是这样一个不屈不挠的硬汉形象。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李小龙觉得,做男人,就要像海明威一样――不论是烽火连天的战场,还是非洲原始森林里的雄狮;不论是加勒比海上的狂风与鲨鱼,还是生活中的艰难困苦,都不能将他击垮。只有敢于冒险,才能获得成功;一个人的经历、历练、感悟,才是比金钱、地位、名望更可宝贵的东西!

李小龙把他的所思所想写在了作业里,那一行行铿锵有力的文字是他最真实的感受,也打动了授课的教授。但是当教授向李小龙推荐当时非常流行的欧洲先锋派文学时,李小龙却十分不屑。在李小龙看来,卡夫卡和他笔下的人物既可怜,又可笑,既没有改变现状的实力,又缺乏挑战生活的勇气,完全是懦夫和胆怯者的表现。相反,他对德国的尼采,法国的萨特等张扬自我的哲学思想非常推崇,他觉得做人就应该积极主动,不断表现自己,挑战自己,让别人见识到自己的实力,这样才能赢得一切。

李小龙又发现,父亲所传授的太极拳和叶问老师教导的传统武学思想与中国古代老子、庄子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哲学与武道,也是从那时起在李小龙的脑海中交融。尽管李小龙后来的截拳道中有大量佛学“禅”的影子,但是从本质上看,李小龙的武学思想还是受道家影响最早、最深。

李小龙在大学期间写过一篇名字叫《悟》的文章,他在文中这样写道:“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好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必须顺其自然,好像花朵一样,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正因为有了“悟”,李小龙才能将精通的各种拳术和后来学习的气功、硬功、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拳法融合起来,去其繁冗,取其所长,逐渐形成具有浓厚李小龙特色的拳术,并有意识的把武学与哲学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去思考和感悟。有一次,李小龙乘船出海,坐在船舷旁边,很随意的就用拳头去击打海水,就在这时,他觉得自己“悟”到一种东西:“就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悟到了‘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正是功夫的要义吗?这种普通的水正为我说明了功夫的原理。我用拳头打水,可水并不感到痛。我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我想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适应于任何容器。这就是了,我一定得像水的本性一样。突然有一只小鸟飞过,它的影子倒映在水里,就在那一瞬间,另一层隐藏着的意义跃进我的思想。我站在对手面前时,我那些思想和感情不也像小鸟在水上的倒影一样吗?这正是叶师傅所说的‘超然’的意思,不是说全无感情或感觉,而是要让你的感觉不受滞留或阻碍。所以要控制我自己,我就必须要以顺乎自然来接受我自己。我躺在船上,觉得自己已领悟如何将刚柔合而为一,已经和大自然浑然成为一体。我只是躺在船上,就让船自由自在地顺其自然漂着。因为在那一刻我已经获得一种内在的感觉。所有的反抗意识都消除了,在我的思想中再没有矛盾之感,在我的眼里整个世界就都是一体。”

李小龙一边表演,一边授徒,一边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武技。来美国前,李小龙学了不少流派的拳法,但杂而不精,且未能融会贯通;来到美国之初,半工半读和生活的压力占用了他大量的精力,使他无法对自己的功夫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提高;进入大学后,生活状况得到改善,时间也更为充裕,再加上所学的哲学知识,使得李小龙开始系统的、深层次的对武学进行思考和总结。

如果把人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那么每个阶段他的经历和感悟都是不同的――青少年时期在香港是李小龙生命的第一阶段,而来到美国直至开办振藩国术馆前,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李小龙人生观、世界观、武学观发生巨大改变的时期,是创造截拳道和进军好莱坞之前的一个积累和总结的过程。人生和历史一样,都是一个“收-放-收”治乱相间的过程――汉高祖一朝放,文景二朝收,汉武一朝放;康熙朝放,雍正朝收,乾隆朝放……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辨证思想。李小龙在香港是张扬的,到了西雅图开始收敛,这才有了后来进军好莱坞的释放,如果没有这几年的沉淀和思考,即便给了机会,李小龙也很难取得日后的巨大成就。

当一切条件都成熟之后,李小龙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办一家武馆!

同类推荐
  • 李嘉诚:我的管理哲学

    李嘉诚:我的管理哲学

    李嘉诚不但是香港的传奇,更是华人的传奇,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从白手起家到富可敌国,从茶楼的跑堂到塑胶花大王再到地产大亨,股市大腕儿,人们看到的是李嘉诚作为一个成功商人的形象,但李嘉诚之所以能成为今天这么成功的商人,是因为他智慧的管理哲学。凭借着自己的管理智慧,李嘉诚带领着长实集团一次又一次渡过危机,走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李嘉诚是如何做到这么成功的,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李嘉诚亲口讲述自己70年的商业生涯,从如何起步到扩大经营,从如何抓住机遇到跨行业发展,事无巨细,娓娓道来。
  • 布衣宰相孙叔敖

    布衣宰相孙叔敖

    孙叔敖,父亲死于国难,负母逃亡乡野。遇高人指点,遂成大器,终以布衣之身,被决意强国富民的楚庄王举为令尹。其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雄,齐桓、晋文相继称霸。楚国扼控江汉之势,亦欲北上争霸,却苦于国势贫弱,难与晋国争锋。孙叔敖拜相,革除弊政,改善税法,兴修水利,清丈田亩,利民强兵。虽因奸党构陷而遭三次罢相,亦无怨无悔,不堕强国富民之心,终于感悟庄王,君臣合德,使楚国走上富强之路。公元前597年,楚在邲地与晋决战大胜,成为新的霸主。
  • 心理乔布斯

    心理乔布斯

    在这个人算不上长的一生中,充满了成功与失败的纠结,怒放与凋零的轮回。他的成功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失败又成就了他更大的成功。他想控制一切,他认为自己能控制一切。他不在乎伤害任何一个人,他不在乎摧毁任何一段关系。在他的身上,伟大与卑劣同时并存。但幸运的是,他的伟大最终战胜了卑劣。从此,这世上多了一个值得永远缅怀的名字--史蒂夫·乔布斯。
  • 泰戈尔 莫泊桑(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泰戈尔 莫泊桑(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对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和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大有裨益。
  • 巨人神话:史玉柱

    巨人神话:史玉柱

    本书从史玉柱的个人特性出发,把他出道以来的成功得失与他的性格成长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分析。
热门推荐
  • 异能之灭世

    异能之灭世

    在这里有着两种人普通人和异能人,异能人指的是强啊的人类能使用出异常的能量....
  • 艾克与血泊迷案

    艾克与血泊迷案

    《艾克与血泊迷案》是年度最烧脑的侦探小说,里面案件扑朔迷离,充满诡异的气息,甚至有超自然现象,故事内容有不少由现实改编,刺痛人心,让我们一起从黑暗里找出一道明亮的曙光吧!
  • 天鸣神将

    天鸣神将

    神一般的男子和他的创建的战队,以消灭天神为目的,踏上了杀神之路。
  • 路过红尘

    路过红尘

    文子默是凌氏培养的杀手,杀手的天性必定无情,而文子默成为最出色的杀手,却只因他有情。最大的缺点也成为他成功的优点,却也成了他最大的悲哀,只为那点施舍的温暖,他如同献祭般奉上了自己的所有。人的感情一旦用尽,还有什么可以留恋?
  • 末日之幸存者

    末日之幸存者

    林肯教授发现人类的家园地球存在严重隐患的问题可没人相信,政府认为其妖言惑众林肯还因此丢了工作。当末日的预兆越来越明显的黄河断流,青海干枯,洪水从城市的中心爆发的时候,各国政府终于相信了教授的的理论,但是一切都迟了。火山爆发,海啸席卷陆地。三峡大坝被倒卷而回的长江水淹没,珠峰坍塌,世界在崩溃,末日降临,人类十不存一···一部根据电影《2012》为开篇以中国为背景的灾难小说。看末日人类的生死挣扎,看人类文明的毁灭又重建,看支离破碎的旧规则在灾难中尽毁新规则在灾难后的诞生···
  • MckinseyQuarterly建设世界级的中国企业

    MckinseyQuarterly建设世界级的中国企业

    本书以建设世界级的中国企业为主题,文章包括:对标世界一流 打造更强更优的中国企业、通过运营转型和管理提升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五个最常见的全球化误区、全球型企业的人才困境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支机构的董事和顾问等。
  • TF与志宏之最美的年华

    TF与志宏之最美的年华

    当四位美少年遇上四位美少女的时候,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绝色轻狂五小姐

    绝色轻狂五小姐

    31世纪强大得只能让人仰望的她,仍然在追求着强大的力量!当她意外穿越到一个以灵力为主,以强为尊的世界时,是否能在强者之路上,也能收获一份前世她没有得到过的爱情呢?又有谁,能将她的冰冷的心融化呢?
  • 位面系统流

    位面系统流

    看着系统升级所需的庞大资源,侯峰叹了一口气。转身走进了位面之门
  • 神眼少女

    神眼少女

    与妖为伍,与人成群;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扬善除恶挥写地域风情;拥有神之眼便能勘破世间万物,世间百态;平凡的高中生活,艰辛的除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