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7200000002

第2章 荣格理论的扩展

第一章用了比荣格在其《人格类型》中浅显得多的方式解释了人格类型理论,并以人格类型发展平衡的人的日常表现作为佐证。这些人除了其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外,他们还有充分发展的辅助精神活动过程,从而在判断与感知、外倾与内倾之间保持了平衡。荣格在其书中没有提到这些正常的和平衡的人格类型,他们具备了并能够正常使用辅助精神活动过程。他精细地描述了每个精神活动过程,并最大程度地比较了其外倾与内倾的形式,这样,他描述的是少见的和理论上“纯粹”的类型,他们没有或者具有很少的得到发展的辅助精神活动过程。

荣格的分析有几个缺陷。他对辅助精神活动过程的忽略也就忽略了感知和判断的组合及其兴趣所在的广泛领域:商业、人际、语言和科学。感知与判断的组合的结果——各种类型接触的日常形式——在其书的515页第7行被删掉了(见本书19页)。这样的后果是,其他研究人员使用了不同名称来重新命名兴趣的领域这一概念,但他们却未能意识到他们的发现与荣格理论的共同之处。

荣格对辅助精神活动过程的忽略的另一缺陷是,对个体具有内倾偏好的人格类型的歪曲描述。这一类型的人依赖辅助精神活动过程来作外倾目的的使用,即表现其外倾的个性,与外部的接触交流和行动的工具。将其描述为没有辅助精神活动过程就是将其描述为没有外倾性——不能交流,不能使用自己的见解,对外部世界没有任何影响。

荣格对具有内倾偏好的人极其欣赏,但其矛盾的是,他自己对抽象概念的追求使自己仅仅关注于“纯粹”的内倾性。他不仅描述了完全没有外倾性的人,还将其普遍作为典型的具有内倾偏好的人。由于他未能表达出带有良好辅助精神活动过程的内倾型的人是有效率的,并且在世界上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就导致了人们对其理论的普遍误解。有的人误解如此之深,他们将具有内倾偏好和外倾偏好的人的基本差异理解为对顺应的差异,而非心理定位选择的差异。

荣格著作的读者中,很少有人意识到他的人格类型理论与这一熟悉的日常问题有关:如何教育人们,给其提供建议,如何雇用他们,如何与其交流,如何与其共同生活在同一家庭。正因为如此,数十年来,荣格理论的实际使用价值被人们所忽略了。

2.1 荣格理论被忽略的含义

要具有实际使用价值,人格类型理论必须描述和解释真实的人们。因此,荣格的理论也必须扩展以包括下面三个要素。

→经常性存在的辅助精神活动过程

维持平衡的第一个要素是辅助精神活动过程的发展。在《人格类型》一书中,荣格在描述了所有的类型后,直到第513页才提到辅助精神活动过程。

●在前面的描述中,我不希望本书的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即这些纯粹的人格类型在真实的现实中经常出现(1923,P.513)。

●与最不相同的功能相关的,是重要性居次要的功能,所以也是意识中更低下的差异,它是经常出现的,并且是相对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1923,P.513)。

●经验告诉我们,辅助的功能的特征与主要功能是不同的,尽管不是敌对的。所以,像作为主要功能的思考可以与作为辅助功能的直觉组合,也可以与感觉组合,但是……永远不能与情感组合(1923,P.515)。

→感知与判断综合的结果

在第一章所叙述的感知与判断组合后的特征,对人格类型最容易识别的方面给予了概述。对此,荣格书中的全部描述如下: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看到了精彩的画面,实际的智力与感觉组合,推测的智力与直觉组合,通过情感判断来选择和表现自己形象的艺术直觉,哲学思辨的直觉与充满活力的智力组合,将自己的观点转换为容易理解的思考,等等(1923,P.515)。

→辅助精神活动过程在内倾性与外倾性平衡中的作用

辅助精神活动过程对具有内倾偏好的人提供必需的外倾性,对具有外倾偏好的人提供必需的内倾性,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具有外倾偏好的人的辅助精神活动过程向其提供了通往自己内心世界和观念世界的路径,具有内倾偏好的人的辅助精神活动过程向其提供了适应外部世界并有效处理外部世界的方法。

荣格书中对这一现象的描述极其简短,令人不解。所以,他的弟子们,除了范·德·霍普外,都忽视了这一原则。他们以为,这两种发展最充分的精神活动过程是用在最拿手的领域(都是外倾的或都是内倾的),另外一个领域则留给其他两个发展不太充分的精神活动过程。荣格书中是这样写的:

从实际的所有人格类型中,一个原则是,在意识的主要功能外,还存在一个相对无意识的辅助功能,它在所有方面不同于主要功能的特征(1923,P.515)。

这里的关键词是“在所有方面”,如果辅助精神活动过程与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在所有方面都有差异,那么,如果主要精神活动过程是内倾型的,辅助精神活动过程就不可能是内倾型的。如果主要精神活动过程是内倾型的,辅助精神活动过程必须是外倾型的。这一观点也被荣格书中的其他两句话所证实,第一句话是内倾思考型的人,第二句话是外倾偏好的人。

情感、直觉和感觉等相对无意识的功能,能够平衡内倾思考型,并且是特性低劣的,具有原始的和外倾性的特征(1923,P.489)。

当外倾的机制占主导地位……最有区别的功能具有外倾的特征,而次要的功能则在内倾偏好中(1923,P.426)。

我们可以作出结论说,辅助精神活动过程负责具有内倾偏好的人的外倾性,或者负责具有外倾偏好的人的内倾性,这一结论可通过观察证实。在任何一个发展平衡的具有内倾偏好的人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其外倾性是由辅助精神活动过程执行的。例如内倾感觉思考判断型(ISTJ)(内倾感觉型,偏好将思考而非情感作为辅助精神活动过程)的人通常会将思考作为辅助精神活动过程来处理外部世界,所以,其方式会带有非个人的体系和秩序。他们不会让其更低一层的辅助精神活动过程即情感来处理外部世界,而当其感觉和思考都是内倾型时,他们则不得不那样做。同样,内倾直觉情感感知型(INFP)(内倾情感型,偏好直觉而不是将感觉作为辅助精神活动过程)的人通常会将直觉作为辅助精神活动过程来处理外部世界,所以其外部世界充满了冲动、项目和激情。他们不会让更低一层的辅助精神活动过程即感觉来处理外部世界,而当其情感和直觉都是内心型时,他们则不得不那样做。

一个更微妙的例子在于内倾型的人的辅助精神活动过程的“外倾特征”。例如,在一个平衡的内倾感觉思考判断型(ISTJ)的人身上,可观察到的辅助精神活动过程是思考,并且与外倾思考型而非内倾思考型更相似。我们可以将辅助精神活动过程与第八章的,以对任何内倾型的人检验这一观点。

因此,良好的人格类型发展要求辅助精神活动过程在两个方面辅助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它不仅必须为感知和判断提供平衡,还必须为内倾性和外倾性提供平衡。如果未能做到这点,从理论上讲,个体会出现“失衡”,退缩到自己偏好的世界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另外的世界产生恐惧。这种情况确实出现过,并且仿佛支持荣格分析中广为人知的假设,即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和辅助精神活动过程天然地要么都是外倾的或都是内倾的,但这些情况不是常态。它们是辅助精神活动过程使用和发展不充分的例子。要在两种世界里幸福和有效地生活,人们需要能够起平衡作用的辅助精神活动过程,使对两个方向的调适成为可能——周围的世界和内心的世界。

2.2 组合的十六种类型

仔细考虑辅助精神活动过程,会发现它会将荣格提出的每一类型再一分为二。例如,内倾思考型分为偏好感觉精神活动过程的内倾思考型,以及偏好直觉精神活动过程的内倾思考型。这样,在荣格原先提出的8个类型基础上扩展到16个类型。如果这16个类型是任意的数字,彼此没有关联的话,那么,将是很难记忆的数字。不过,每一类型是其偏好的逻辑结果,并且与其他享有相同偏好的类型相关。

要通过观察来确定一个人的类型,没有必要考虑所有这16个类型。任何可以确定的偏好都可以将选择的范围减半。例如,任何内倾的人都属于8个内倾类型之一。内倾直觉型总是属于4种内倾直觉型类型之一。如果该人偏好思考而非情感,他的类型就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内倾直觉思考型(INT)。最后是对主要精神活动过程的识别,它将依赖于感知与判断的偏好。

→判断和感知偏好的作用

判断和感知偏好完成了人格类型的结构。在第一章结尾谈到,这一偏好对确定主要精神活动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荣格的弟子们在其《人格类型》著作中找不到对感知和判断偏好的讨论。尽管荣格偶尔谈到外倾型的人的判断和感知类型,但他从来没有提到在具有内倾偏好的人中也有判断和感知偏好,并且反映出其外倾的特征。由于荣格从来没有讨论内倾者的外倾性,所以他出现了这一不可避免的缺陷。

不过,荣格将不同人格类型分解为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理性的”人格类型包括其主要精神活动过程是思考和情感的人,而“非理性的”则是主要精神活动过程是感觉和直觉的人。这一区别对确定一个人的人格类型没有实际价值。例如,内倾情感型的人非常内倾和隐晦,很难让观察者确切感知,更难让被观察者自己陈述。更保险的办法是根据相对简便和容易的各种反应。

在相对简便和容易的各种反应中确实会表现出判断和感知偏好。如果我们没有忘记一个细节的话,上述判断和感知偏好可以很好地作为第四种两分法:它仅面向外部行为,从而间接地仅指向内倾型的人的主要精神活动过程。这一偏好有三个作用,容易确定;是描述性的,包括系列明显的和重要的特征;用积极正面的术语表达基本分类,而没有对各方造成伤害。判断型和感知型的人都能够发现自己类型的长处,而对大多数人来说,“非理性”是一个消极术语。

在荣格的《人格类型》尚未出版之前,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arine C.Briggs)便在一项未公开出版的人格研究中将判断和感知偏好包括在自己的理论中了。她所提出的类型范畴与荣格的类型范畴完全一致,只是没有后者详细。她的“冥想型”包括所有的内倾型。她的“自发型”对应于感知的外倾型,在这一类型的人中,感知行为表现最强。她的“行动型”准确描述了外倾思考型的人,其“社交型”则是外倾情感型。

当荣格的《人格类型》与1923年出版,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发现其理论远远超过了她的观点,于是,她就转而对其进行详细研究。她将本章所引述的荣格的观点集中起来思考之后,认为荣格的观点表示辅助精神活动过程负责内倾型的人的外部世界,然后,她观察其“冥想型”的朋友,以发现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果是肯定的。

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还发现,当内倾型的辅助精神活动是感知精神活动过程时,就出现了感知的态度及相应的外部人格,该外部人格相似于感知外倾型的“自发的”人格。当内倾型的辅助精神活动是判断精神活动过程时,就出现了判断的态度及相应的外部人格,该外部人格与“自发的”人格相反。

她对“自发型”的理解使其识别了感知的态度与判断的态度类型,它们构成第四组对立面,这样,感知与判断、外倾与内倾、感觉与直觉、思考和情感构成了全部要素。她当时做的分析是对这四种偏好的后果的归纳,对未来人格类型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2.3 对立面的现实性

在接下来对类型的分析中,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与我将这四组对立面作为基础。不是我们发现或者创造了它们。它们是来自荣格理论中的功能类型,这是荣格多年观察的结果,他认为已经包含了所有关于人格的现有知识。我们更感兴趣的不是定义这些精神活动的过程,而是关心每一偏好的后果,因为我们可以观察它们,并且进行推断,然后用最显而易见的后果(并非是最重要的)来发展识别不同类型的方法。

因为人格类型最表面的特征最容易发现,所以,很多细小的反应就被用来识别不同类型。但是,它们仅仅是随风飘荡的稻草,只能够表示风向而不是风本身。所以,认为能够通过这些最表面的特征,通过反映这些特征的测试项,或通过描述这些特征的词汇就能够识别某种态度的核心或感知与判断精神活动过程的核心,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四种偏好的核心是一种可以被观察到的现实。

人们很容易明白,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兴趣集中于关注两个世界中之一。一个是外部世界,它表示在这一世界中,事物的发生是在个体之外的,或者“没有”个体的存在。另一个是内部世界,在这一世界中,事物的发生是在个体内心中,所以,个体是所发生的事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也很容易明白,或许在他人身上比在自己身上看得更清楚,那就是他们可以从两个态度中选择其一,以处理外部世界。他们可以不加判断地感知这一世界,也可以不用感知来判断这个世界。

人们在考虑自己的精神活动过程时,显然会出现不止一种可能的感知类型。人们不会仅仅局限在各种直接的感觉上。通过直觉传来的微妙信息,人们完全可以意识到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以使之出现的情况。

最后,人们还可以发现,至少在他人身上,存在两种判断方式。一种是思考,一种是情感。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两者,只是有时使用得恰当,有时使用得不恰当罢了。

如同荣格所指出,对立面的存在不是新的现象。只要人们愿意对其思考,就会发现它们不过是常识。但荣格注意到,困难在于对于不同人格类型的人来说,它们显得有差异。每种人格类型的人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感受对立面的。即使具有所有16种人格类型的“完美”的知识,也不可能用让每人满意的方式来定义对立面。但是,当人们放弃正式的定义,转向借助自己经验的现实时,在上述四种偏好中,可以选择一个可以被感受到的对立面,而无论其是如何定义的。

荣格用来综合这些知识的新观点实际上是这样一种意识,即在这些基本的对立面中的最初选择决定了个体的感知和判断的发展方向,并且对个性产生巨大影响。这一重要的观点使得下一种考虑成为可能:对众多简单的人类差异、对个性的错综复杂、对有很大差异的满足感和动机,给出连贯一致的解释。它还在理解年轻人发展方面给出了重要的新方向。

荣格将自己的理论看作是理解自我的辅助工具,但是,理论的实际应用(与理论本身一样)远远超越了荣格设想的界限。人格类型的观点解释了个体感知和判断的方式,也解释了其最珍视的事物,所以,在任何时候,当一个人必须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共同生活,作出与他人有关的决定的时候,人格类型观点都是大有可为的。

同类推荐
  • 关于自知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自知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自知的格言》道出理想与信念间的关联,叙说了爱国与报国的美德,感悟那治国之雄才,成竹在胸的谋略,教你如何建功立业,以及看待成败的那份淡然的心。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1937年出版时,印数仅仅5000册。无论是作者卡耐基,还是出版者西蒙&舒斯特公司,都没有指望本书的销售能超过这个数目。然而令他们惊奇的是,这本书一夜走红,并且随着读者不断增加的需要而再版。在经济萧条时期,本书满足了普遍存在的人性的需要,触动了读者的神经。
  • 让学生明辨是非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明辨是非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领先一步:大学生求职择业全攻略

    领先一步:大学生求职择业全攻略

    介绍了大学生求职择业全攻略。主要包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环境分析、如何制作让你脱颖而出的简历、如何进行成功面试等。
  • 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

    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

    本书介绍了在清华大学,有很多发人深省的修心讲座,无数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都在这里讲解过修心的要诀,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聆听他们的声音,进行一场简单而又不平凡的修心之旅。
热门推荐
  • 寂静轮回

    寂静轮回

    三界秘闻,神魔趣事,为何万载过后,却成了一种茶后的一种笑谈
  • 次元至高神座

    次元至高神座

    遥远的星空之上,遮蔽天穹的神树扎根于虚空,那闪烁着神辉的果实,是独属于神灵的王座。一张独特的入学通知将叶凡心带入了这所贯通无尽次元的至高学院。来自无限世界的学生们,连接无尽世界的奇点,拉开这个宇宙恢弘的大幕。不知何时起,他有了登临神树之巅的热血冲动。
  • 凤惊九霄

    凤惊九霄

    前世,渴望亲情的她偏偏被自己一心呵护的亲人害死。今生,明明不再相信感情,她却一再被身边的人感动。冷莫翎,一缕来自现实世界的强悍灵魂,当风华绝代,腹黑无情的她,凤临异世后,又会在这个以武为尊的异世大陆,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人情销售策略

    人情销售策略

    本书涉及人情销售策略的方方面面,囊括精辟的销售攻心术、独到的销售谈判策略、独家的交易成功秘诀、扎实有效的销售技巧,教你发掘销售资源、打造销售黄金人脉、轻松化解各类销售危机。
  • 小女仆意外穿越:美男不争宠

    小女仆意外穿越:美男不争宠

    夙景然:冷魅妖娆夜梓辰:奸猾嚣张君默颜:冷静睿智舒亦月:温柔如水……(以下省略N美男)本文美男多多!喜欢看美男的亲们,千万不要错过……★☆●☆★在女仆店打工的现代女大学生沐青衣,因在打工回家的路上被店里的客人围攻调戏,意外穿越,为了生存,突发奇想,居然大胆在古代开起了女仆店,期间莫名成为了隐藏在诸国背后,拥有最大权势的暗夜之国的帝位继承人,随即流连在众国之间,只为了寻找出最合适的帝后人选,方能正式继承王位,寻后之路,美男环绕,战火蔓延,意外的相逢,缘分的邂逅,到底谁才是谁的归属……
  • 天命女神

    天命女神

    这是一个美丽的异世远古星球,在这蔚蓝的天空有着美丽而充满梦幻的大地,在这世界中有狼、豹、虎、狮四大种族为最高存在拥有不老的身体,是神的宠儿、他们像人类一样生活.她叫灵,本是二十一世纪普通家庭的十七岁的花样少女,因一次全家去郊游出了车祸,她侥幸活了下来变成植物人,被某组织带走做了某种实验变成了有神般的异能者,而在后来的几年组织被曝光,组织被磨灭,所有的实验者被组织灭迹,组织被强行遣散,而灵被组织藏在了机密室中,直到几百年后,末世穿越来到异世的未世前四个星期,本应好好的历史被灵的到来打乱了,玩死本会成末世神一样女主,虐死妒心N强的女配,这个世界像玩具一样被灵玩弄,怎么会这样呢?请看本小说
  • 女配逆袭记之穿越抢狗粮

    女配逆袭记之穿越抢狗粮

    苏暖暖无意之间穿越了,囧,自己不是在准备婚礼么,自己丈夫不是和最好的闺蜜背叛自己了么,自己不是和他们同归于尽了么,阿西吧,只听“叮”的一声,机械的声音响起……
  • 黑色钱途

    黑色钱途

    亲眼看到父母惨死,于是无依无靠的我被送去了福利院,没想到福利院隐藏着个天大的秘密!院长不但组织孤儿们当扒还有个乞丐帮!我该怎么生存?
  • 探索者联盟

    探索者联盟

    平行宇宙中,一颗同样的星球,却孕育了不同的文明。新世界,地球的附属空间,面积之大不可描述,无数异族、恐怖巨兽盘踞其中,但蕴含海量的资源也让无数探索者奋不顾身投入其中,开拓属于自己的殖民地。那些能够接受能核辐射,点燃能量树的人有一个称号——探索者!人类世界武力的代名词,人类世界的守护者与新世界的殖民者。当秦明获得来自阴影之王的馈赠,一个原本平凡的少年又将在这个世界卷起怎么样的风浪。
  • 燃魂纪

    燃魂纪

    上古至强者附体,原本的废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