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也要划清界限。真实的爱情,是需要分清你我的,你的时间、你的事业、你的隐私,我的想法、我的空间……女人常常在爱情中倾其所有,把自己一生的幸福维系于爱情之上,但这几乎窒息似的恋爱方式,实在令人难以接受。自然,兼具包容性与专一性的好男人实实在在如买彩票中头彩一样难得。
爱情是一种感受,产生爱情没有固定的模式,留住爱情却有许多规律可循,适时划清界限是爱情和婚姻的保湿因子。爱情就是要不分彼此,爱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还要划清界限?而恋爱和婚姻学专家最新研究表明:在意自己婚前财产,并执意坚持自己想法的女性,比那些把一切都交给他的女性要具有神秘感和距离感,容易让男人保持一种征服欲,并为眼前女人的所做所为着迷。
要知道,女人的独立并不是女人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你不争取,界限还是明确不起来。正如行为学家里尔言道:一个人明确的行为导向,就说明一个人思想的理解程度。有时可以不用语言,但不能不用举止,你们的婚姻也许根本不用你们费尽口舌,告诉别人好与不好,一个有意思的行为就能明了一切。在平淡的婚姻生活中划清界限,是保鲜爱情的一大绝招。有爱情测验结果显示,不少男人更喜欢与自己职业、性格爱好不同的女人,他们说,与其找一个什么事情都由我作主、没有自己主见的妻子,倒还不如独身的好。在爱情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的确不很容易。不妨给自己定个约法三章,提醒你凡事不能过;热恋也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朋友。其实,这不是很难,你坚持这么去做,你的男友或先生反倒刮目相看,学会在爱情中划清界限,这是另一种幸福的经营。
一、无瑕的美丽
台湾女诗人席慕蓉这样说过:“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始终能够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我们相信真正的爱就是意味着付出和奉献,一种不求索取和回报的付出和奉献。
但这种爱却非常的轻柔,以至于却常常为接受的一方所忽视。我们日常中忽视的亲情就是最好的例子。父母的爱是一种最博大的爱。如果,你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属于爱,我虽然有些失望,却不想反驳。
1.爱需要原因吗?喜欢上一个人是因为什么?因为他(她)的地位,财富,容貌,学识,贤慧……所有的这些都是出于同样的一种考虑,那就是你的所爱能够给你带来什么,而不是你能为你的所爱带来些什么。
当你爱上一个人,而且你只是希望去为对方做些什么,给他(她)快乐和幸福,给他(她)足够的自由的空间,让他(她)健康地生长。如果,你的爱中没有希望获得的因素,也没有想过回报,那么你就真正体会到了爱情。
2.爱不是一种交换,爱只是一种单方面的付出。但是社会和婚姻的存在却使爱情中增添了一些非自然的成分。所以真正的爱有时却可以在人和自然之间看到。养花的人们并不是希望得到果实,但他们不会忘记按时地浇水和松土,他们可以在冒雨在暴雨的深夜把花搬到室内,他们的快乐来自花鸟的健康成长。
3.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而且,当一个人充满了天真,自然和浑身散发出爱时,你才会觉得他(她)的可爱。
二、爱情理论
在心理学家的眼中对爱情的研究可以主要分成两类,一是社会心理学范畴,有关爱情的理论;另一个是人格心理学范畴。谈到个人生命成长的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也会提到,这里归为人格心理学,是因为更重视人格所蕴含的稳定、不变的意涵,也就是强调个人生命线的持久、稳定的方向,而不着重在强调这理论的普遍性发展过程。而在这里我们先介绍在社会心理学家眼中如何去定义什么是爱情。
1.爱情态度理论。鲁宾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后,使得爱情得以并人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著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3种成分:亲和和依赖需求;欲帮助对方的倾向;排他性与独占性。
2.爱情观类型理论。加拿大社会学家乔恩·阿莱恩·李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情欲之爱;游戏之爱;友谊之爱;依附之爱;现实之爱及利他之爱。
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游戏之爱:视爱情为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依附之爱:对于情感的需求非常大;现实之爱: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利他之爱: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承接鲁宾将爱情视为态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编制爱情态度量表来验证阿莱恩·李的爱情类型理论,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六个向度,因此验证了阿莱恩·李的理论。此量表有六个分量表,分别代表不同的爱情类型,每个分量表各有七题,总共有四十二题,采五点量表的反应方式回答对各陈述句的同意程度。日后,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为测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学者的认可。
3.爱情成分理论:斯蒂姆博吉的爱情三角理论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激情及承诺。
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分;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分;而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分,短期的部分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分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情的认知成分。
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三种成分将有所改变,爱情的三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据斯蒂姆博吉的说法:“三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他还进一步提出:在三种成分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为:喜欢:只包括亲密部分;迷恋:只存在激情成分;空爱:只有承诺的成分;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愚爱:激情加上承诺;无爱:三种成分俱无;完整的爱:三种成分共存。
4.爱情关系的依附风格理论。此类的研究取向也没有脱离将爱情分类的模式,但多了将爱情关系与依附关系做了一个连结,这些研究者认为个体婴儿时期与人建立的依附关系,会使个体形成一个持久且稳定的人格特质,这项特质对个体在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自然流露出来。他们认为小时候的人际亲密关系的形态对后来的爱情互动形态可能有因果的关系存在。以下介绍两种爱情依附风格理论。
三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安全依附:与伴侣的关系良好、稳定,能彼此信任、互相支持;逃避依附:害怕且逃避与伴侣的亲密;矛盾依附:时常具有情绪不稳、极端反应的现象,善于忌妒且希望跟伴侣的关系是互惠的。
四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安全依附:由正向自我意象和正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焦虑依附:由负向自我意象和正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排除依附:由正向自我意象和负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逃避依附:由负向自我意象和负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5.SVR理论。这个理论与下一个要介绍的理论一样,主要是探讨亲密关系如何发展,两者的差别是前者属于阶段论,后者则属于社会交换论。SVR理论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依双方接触的次数多寡来看,可分为三阶段:
刺激阶段:通常双方第一次的接触即属于刺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双方彼此间互相吸引,主要建立在外在条件上,例如被对方的外貌或身材所吸引;价值阶段:一般而言,双方大约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触,便属于价值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情感上的依附,主要是建立在彼此价值观和信念上的相似;角色阶段:通常双方大约第八次以后的接触,便开始属于角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对对方的承诺,主要建立在个体是否能成功地扮演好在此关系中,对方对自己所要求的角色。
虽然亲密关系包含刺激、价值和角色三阶段,但其实在亲密关系的每个阶段中,这三种因素对关系都有影响;只是在每个阶段中,各有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整个关系发展历程来看,刺激因素依开始占较高的比重,之后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是所增加的幅度很小,最后会趋于一个平稳的水准;至于价值因素虽然一开始时的比重较低,但关系发展至价值阶段的时候,这个因素的比重会迅速提高,不过在角色阶段时,其比重也会趋于平稳,且最后平稳的水准所占的比重,也比稳定后刺激因素所占的比重高;同样的,角色因素一开始最低,到角色阶段则会超越其他两个因素,且随着关系的继续发展,其比重也会不断地往上提升。
6.投资模式理论。以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来看亲密关系的发展,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此关系中互相有所得失,并以一种理性且公平的评估方式,衡量自己在此关系中付出与收获,再以此评估为基准,决定其对关系的应对方式;在这类理论中投资模式理论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
该理论认为男女亲密关系中的承诺,是由满意度、替代性及投资量等因素所共同决定。根据投资模式的预测,当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关系有较高的满意度、知觉到较差的替代性品质以及投资了较多或较重要的资源时,便会对此亲密关系做出较强的承诺,也就是较不易离开此关系。简单来看,可用一个方程式加以说明: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承诺。
满意度: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于他在此关系中所得到报酬及所付出的成本,会评估相互抵消后的实际结果;随着关系的长期发展,彼此的相互依赖性会随着提高,而开始将伴侣的结果和整个关系的结果也并人实际结果的计算,例如和伴侣一起分享他的成功或共同分担他的痛苦。此外,个体也会依据过去曾有的亲密关系及有关的经验(例如与家人和朋友所讨论、比较的结果),形成一个自己对目前关系所应得结果的预期水准。最后个体会将在关系中获得的实际结果,与此预期水准相比较,而产生对此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当实际结果愈好,预期水准愈低,则满意度愈高。
替代性:指的是对放弃此亲密关系的可能结果的好坏判断,可能结果包括发展另一段亲密关系、周旋在不同的约会对象间、或是选择保持没有任何亲密关系的单身状态等。个体对于此关系外可替代关系内伴侣的可能对象,其考虑的因素不只包括特定的喜欢对象,也包括不特定的对象,以及个体对自己能否离开此关系的能力的主观知觉与客观评估。此外,个体的内在倾向与价值观也会影响替代性的主观知觉:例如当个体觉得有自信、有价值、有高自尊、及有强烈的自主性需求时,通常会知觉自己有较佳的替代性品质,而较答易离开此亲密关系。
投资量:投资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所投入或形成的资源。投资与报酬或成本最大的不同有两点:第一是投资通常不能独立地从关系中抽取出来,而报酬与成本可以;第二是当关系结束时,投资无法回收,而会随着关系的结束一并消失。因此投资会增加结束关系的成本,使个体较不愿也不易放弃此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增强了个体对此关系的承诺。
个体投资在亲密关系中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投入的资源,如时间的投入、情绪能量的释放、个人隐私的想法与幻想的揭露以及为伴侣所作的牺牲等;另一类是间接投入的资源,如双方彼此的朋友,两人共同的回忆以及此关系中所特有的活动或拥有物等。此外,在长期亲密关系中所形成两人一体的认同感,长期相处下来所建立的默契与思想上的相似,以及彼此互补的一些记忆与讯息等,也是会随着关系结束即失去的投资。个体所投入的资源层面愈广、重要性愈高、数量愈多,则表示其投资量愈大;当个体在此关系的投资量愈大时,对此关系的承诺也愈强。承诺:此模式中所指的承诺,是指会使个体去设法维持这份关系以及感觉依附在此关系中的倾向。因此承诺的定义包含两个部分:行为的意向与情感的依附。
当个体对一份亲密关系做出承诺后,不仅代表他想维持这份关系并依附在关系下,也会促使个体做出种种有助于维持此关系的行为:例如与他人作一些适应性的社会比较,并选择性地加以解释,以便得到此关系是很好的知觉;对于对个体具有吸引力而易破坏现有关系的替代对象,尽量拒绝与其接触或相处的机会;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有关忌妒与第三者介入的问题;自愿为此关系作一些付出与牺牲;以及当伴侣做了某些糟糕或不合己意的事时,采取顺应而非报复的方式解决。
心理学家的理论可能过于枯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爱情的现象可以去理解、可以去解释、可以去研究。事实上,爱情的美只能在感动中得以体会,那是一个充满了想象与超脱现实的生命经验。你永远没有办法去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那样的去爱另一个人,除非你也深深曾体会。
三、理想爱情
从一个个神话爱情里我们见识了爱情,并渴望爱情,如果我们矢志不渝要拿那些爱情范本作为我们爱的参照的话,随即就会被真实的爱情撞个鼻青脸肿。为什么呢?我们不妨对这些传世的经典爱情进行一番解析,你就自然会明白了。
1.白朗宁与巴莱特:爱情功能。爱情如月,当我们迷恋它在草叶间的影子,它却行在天上;当我们仰望星空,黎明却已到来。如果恰好我们的视线,能与皎洁的月华相对,我们将此归功于命运。并称之为幸福。白朗宁与巴莱特是幸福的。爱情按其功用如果要评出一个起死回生奖,则非白朗宁夫妇莫属了,因为据说他们的爱情竟然能导致医学上的奇迹。
我们记得白朗宁夫人,与其说是因为她的诗作,毋宁说是因为她的诗作中频频歌颂的爱情以及她本人的爱情佳话。在上上个世纪等级森严门规甚多的背景下,要使这样一桩突如其来的爱情成为现实确实不容易,何况巴莱特是瘫痪的而白朗宁是健康的,巴莱特是39岁而白朗宁只有33岁!他们的爱情简直是为了印证“爱情比死亡更坚强”这句名言而生的。
白朗宁夫妇的爱情经典程度可以算是一个孤本,在其后的两个世纪里我们只在小说中看过这种爱情的治疗奇迹,我国的台湾电视剧尤其善于营造这种故事来煽情。美人如云,在香风鬓影之间,像爱的力量使白雪公主苏醒、投入王子的怀抱,人们总是对爱情的力量寄予过高期望。或者说,人们内心里总期盼爱情能带来些爱情以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两情相悦。
白朗宁夫妇的爱情因太例外而成为经典,现实是大多数瘫痪者成了爱情遗忘的角落,白朗宁们作为沙龙贵宾,自有文学女青年可以周旋。
2.白瑞德与斯嘉丽:追逐一个梦想。用今天的话说,《乱世佳人》中的白瑞德·巴特勒是最“in”的男人,他几乎具备当今酷男的一切特征:成熟而果断;富有而手段高明;了解女人并有征服欲;偶尔有暴力倾向或行为;擅长社交……除了得不到斯嘉丽。
他经常对斯嘉丽说她幼稚,明知她心爱的男人早已结了婚、有了一个贤慧的妻子,却还是死心塌地为他做这做那,以图能换取他爱的回报。其实他何尝不是如此?明知斯嘉丽爱的一直是另一个人,他却还是耐心地等待,等待她知道他对她的好,等待她长大,等待她成为自己的妻子。他一直像一把弹弓正对着她,有时皮筋拉得绷直,热情高涨,使出各种花招来吸引她的目光并使她觉得荣耀、受用,有时又欲擒故纵地冷淡她、远离她,以为可以令她有一些思念之情。如果说斯嘉丽一生都在追逐一个爱的梦想,那么白瑞德又何尝不是呢?
不佳的第一印象成了爱情的魔障,纠正这一点要花成倍的气力。当斯嘉丽一天天堕落地融入市侩,时冷时热的白瑞德也为之一天天丧失着自我。没有什么东西比梦想更贵了。
好吧,她终于成了他的妻子,在她结了几次婚后——那又怎么样?她还是塔拉庄园里那个骄傲的公主,桀傲不驯,刁蛮任性。他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完完全全地得到过她。是的,他很有钱,但是也开始老了,溺爱着漂亮的孩子,然而她并不体恤这一点。孩子从马上摔下来死了,他对她完全绝望了,而她恰恰相反,在一刹那开始真正地成熟起来——这一切来得是不是太晚?
在南北大战的背景中,白瑞德一直苦心孤诣地“培养”着斯嘉丽来爱自己,在和平年代、在我们今天这个年代、在大多数年代,他还会这么做吗?我们今天的新闻是:取消培养期,小蜜傍大款。
3.萨特与西蒙·波伏娃:忠于灵还是忠于肉。除了皇帝的妃子可以容忍他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似乎很少有女人能在爱情的名,义下,容许自己的爱侣有第二个、第三个、无穷个女人。与萨特相伴50年的西蒙·波伏娃更像是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中国女子,尽管她写下了女权名著《第二性》,终究还只能是“第二性”。
拒绝婚姻而不拒绝性关系的萨特因为是伟大的哲学家和伟大的作家从而得到了世人、也得到了西蒙·波伏娃的谅解,大家都想当然地以为哲学家也许就该是那样子生活的,不能拿凡人生活的尺度来衡量他。在西蒙·波伏娃这边,跟如此才华卓越的未婚男子保持亲密关系,未尝不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哲学式的体验,比不可靠的婚姻也许更值得。
极少有男人能如萨特在身体不忠贞的情况下还能保证爱情忠贞,我们只好照着宽容的原则把他看作是一个异数,他也确实称得上异数,他竟然拒领诺贝尔文学奖。
波伏娃矢志追求女权与男权平等,但爱情是男权还是女权呢?从萨特的艳福来看,答案显然为前者。有趣的是,这也是波伏娃默认的选择。
4.金凯与弗朗西斯卡:成熟男人猎艳记。尽管导演为《廊桥遗梦》精心设计了一个子女因母亲遗留下来的日记而知悉她的爱情故事最终受到感染回归真情的故事架构,但中国人的眼里还是更多地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婚外情”三个字。
善始善终的爱情无人关心。经典爱情总是具有某种残缺美,从而获得正常婚姻所不可能有的戏剧性元素。一个成熟而富有修养的男人的初来乍到,正中了一个心中怀着小资情调的县里文学女中年少妇的下怀。她志不得抒,无人交流,丈夫敦厚朴实,儿女尚幼,不甘心一生就这样平庸无闻。然后有这样一个见过世面的人,可以与她一起品尝珍藏的白兰地,可以一起听美国乡村歌曲,还会称赞她美艳动人,最重要的是,丈夫和一双儿女都将几天不回家,于是,机会来了。而他呢,刚刚离了婚,浪迹天涯,身无羁绊,又有一技之长可恃。
许多人为这个爱情故事感动得来不及买纸巾时,似乎无意把自己比作老实丈夫,而更愿意视自己为金凯,婚姻中的外星人、第三者。这样,他们可以一边期待艳遇,一边不必为妻子的红杏出墙火冒三丈。其实弗朗西斯卡之“坚守岗位”,而不选择与他人私奔,恰恰说明了婚外情是玩不起的,代价总是要付出的,要么是家人,要么是自己。
导演和书作者把男主人公的命运安排成日日思念终生不再娶,纯粹是出于煽情的需要,一方面让这份爱情显得坚贞,另一方面以说明女主人公的眼光不错,找到的是真心相爱的人。而现实中,像廊桥遗梦似的数天一艳遇的故事几乎都是另一结尾:男人以此增加了自己的阅历,并于事后某天,像唐·璜一样得意洋洋地向狐朋狗友们吹嘘自己的猎艳史。
5.杰克与露丝:一款超级冰淇淋。1998年夏天在北京街头冷饮店有一款新款冰淇淋卖,女店员指着冰船形状、中间插着三支蛋卷的东西说:这款叫泰坦尼克,18元。与此同时,电影院里正在热映一部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整个儿也就是一款超级冰淇淋,有很多奶油、漂亮面孔的奶油和富丽堂皇布景的奶油、爱情生死对白的奶油和裸体素描的奶油、海洋之心大钻石的奶油和灾难片的奶油;然后是大块的让人畅快淋漓的冰,即横刀夺爱的俗套故事;最后是超大制作、近亿美元投资、历史事件等食之有声的蛋卷,组合成了这么一个挥霍的爱情。这又是一例“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享受生活每一天”、靠吐痰取悦女孩子的小痞子在贵族的大厅内找不到共同语言。如果泰坦尼克能顺利到达彼岸,它将不可能到达婚姻的终点,随时面临夭折。沉船救了这桩爱情的命。
先不必忙着为杰克将爱人推上木板、自己沉人海中并叮咛“答应我,你一定要活下去”潸然泪下,船是一定要沉的,求生中把生存的机会留给妇女和弱者倒也是1912年的史实中的真实场景。杰克不过是说了几句取巧的话罢了。
6.徐志摩与陆小曼:失去的才是最好的。看徐志摩追求陆小曼的爱情事迹总是令人联想到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来,文采飞扬的诗人在婚后对美艳女子惊为天人,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将其追到手。而爱情又的的确确是个劳什子,不是轰轰烈烈就可以维持一生的。徐志摩为了取悦心上人,多多赚钱补家用,不辞辛苦地在两座城市之间飞来飞去地兼职,后来飞机失事,爱情也于事无补了。
浪漫的徐志摩在视之高贵的陆小曼面前总是捉襟见肘、有钱不够用的感觉。但书生卖文总是值不到几个钱的,徐志摩又万万不肯以平淡度日来唐突他的爱侣,于是非常非常地辛苦。他们确实如证婚人梁启超所祝“是最后一次结婚了”,但也就从此爱断命绝。
诗歌,包括情诗在内,总是富有韵律和节奏感,但要命的是它必须分行,爱情哪堪与此相比?经典的爱情中问号与逗号多于句号,而句号就意味着前功尽弃。所以不甘平庸与浪漫的徐志摩注定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个辛苦的情人。
也许就是诗人的英年早逝才成就了这段爱情神话,不然,世人怎么解释由陆小曼当作护命宝贝保存的徐志摩日记,其实只是徐志摩日记的片断。另外一些片断,关于另一个女人的单恋,如果没有被人为毁迹的话,出版发行出来,说不定会让徐志摩现存的所有著作为之黯然失色。
7.三毛与荷西:能爱就是能做梦。三毛的作品最初是以海外飞鸿的形式在台湾媒体发表的,当读者们对她脱离现实的浪漫行径神往之际,亦有旅行家如马中欣者,对这个像波希米亚人一样生活的女作家的爱情疑为自编自导自演,于是跑到沙漠作了一番考据工作,然后宣布三毛是一个伪浪漫者,结果激起了三毛迷们无边的愤怒和指责。
考据三毛与荷西爱情的真实性确实是一件很焚琴煮鹤的事,至少在阅读的意义上他们的爱情是成立的,并且是优美而经典的。三毛的爱情涉及到等待、重逢、厮守、殒命、自缢之类的戏剧性爱情关键词,每一项都让普通人怦然心动。爱情到底是两个人的事,别人无权干涉,即使是三毛一个人造出来的事,又与他人何干?谁能说哪个女人的内心中不珍藏着某个尚未来得及展开的爱情之梦?
三毛热衷于把自己的爱情放在聚光灯下,因为她是一个写作人,并博爱众生,在众目睽睽中离经叛道,得到幸福。有一天荷西死了,爱情的录影带放完了,三毛是那样地苍白。一个人的爱情录影带总会放完的。
爱情大于一切障碍,是三毛爱情中最大的闪光点。但跨国婚姻、生活在沙漠深处、不用上班、到处旅游、异域风情、为爱而死不能不说是很巧合的噱头。这个噱头由三毛的写作开始,以读者的想象结束。书上说的爱情总是那么美丽。
8.痞子蔡与轻舞飞扬:“见光死”的例外。这是新型的网络小说经典情人,痞子蔡和轻舞飞扬,他们在虚拟的世界里相遇相爱,之后一个得病早天,一个流下鳄鱼的眼泪,再谱网上恋曲。当网民们引为经典并争相转贴之后,出版社也不失时机地凑趣以分一杯羹。
小说写就于1998年5月,这是人类史上网络发展突飞猛进的一年,人们获取信息、通信联络、商业贸易、集体社交的方式得以更新,“网络爱情”变成了一个令人心动、又披着面纱的字眼。但是,高达99%的网络情人“见光死”的比例令人对网络爱情望而生畏。如果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成功缘于作者调侃嬉皮式的笔墨,无疑说是它第一次让网络情人有了成为经典的生存机会。
互联网上可以模拟生存,可以谈恋爱,甚至能模拟做爱——其实不过是抱着调制解调器跳蹦叉叉。夜半无人私语时,握着情人的手像握着鼠标,对她/他的三心二意无能为力。网上人人机会均等,于是都像滥情者。
网名叫做轻舞飞扬的女孩最终还是死了,当她的蝴蝶斑势不可挡地蔓延全身,我们的主人公尚不知对方的姓名。这种骑着一匹白马寻找白马王子或白发公主式的爱情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理想而被人们追随和津津乐道着,仅有网络上玩弄语言机锋并不足以令一个姑娘将幸福押注在地球某端不知是男是女、是人是狗的网民身上。还是将目光收拢到生活圈子的前后左右打量一下更稳妥些,否则,你的爱情总是见光就死,怎么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