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为什么怕黑
现象描述
黑暗是个神奇的东西,总是给人们带来恐惧,很少有人不怕黑。
一句话点评
其黑暗恐惧相当多见,是人内心的潜意识在作怪。
专家解析
“集体潜意识”就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所谓“集体潜意识”现象并不少见,举个例子吧,很多人害怕蛇,并不是因为他们曾遭受过蛇的攻击。只是因为曾经听到或看到别人被蛇咬伤。这种恐惧情绪就会植入人们的头脑,当他们看到蛇时就会不寒而栗。对于黑暗,人们也会产生类似的情绪,脑海中浮现出夜黑风高时发生的恐怖事件,害怕情绪就油然而生了。“瞎子摸人”的游戏也有助于解开怕黑的谜团,眼睛被蒙上时,视力大大降低,就会让我们处于信息严重缺乏的状态。此时,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方向,开始害怕被障碍物绊倒、害怕撞到墙上,也就是说,我们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了不确定感,安全感也就大大降低了。不过,黑暗也不是任何时候都给人们带来恐惧感,有时它也是我们心灵休憩的港湾。比如,当一个人面临太多世俗的纷纷扰扰,他就会想独自静一静,黑暗的环境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让他在没有任何人目光的注视下得到放松和清醒。
2、分心让人不快乐
现象描述
快乐是短暂的,我们可能没有办法长期保持快乐。但是,却有很多方法能够让我们从焦虑、愤怒和挫败中重新振作、变得快乐。
一句话点评
专心干一件事让人更快乐。同时,表达自我感受、寻求朋友支持、转移注意力和积极参与生活也能让你变快乐。
专家解析
专心做一件事。同时做很多工作往往会让你心烦意乱,容易感到焦虑。所以,要学会专注眼前的事务,不要为没有发生的事而担心,另外,不要同时做两件事。你不妨列个计划表,列出每项工作,理清头绪,逐一完成。
勇敢表达自身感受。如果心情很糟,不要沉思不语,找点有趣的事情让自己开怀大笑。也不要总为了迁就别人而委屈自己,这样容易抑郁。
寻求朋友支持。知心朋友是心灵的一剂良药,和他们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和他们共担痛苦,悲伤就会减半。
转移注意力。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其实,转移一下注意力,你就会快乐很多。安心睡一觉、伴着优美的音乐泡个花香浴等,这些全身的放松会让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息,你就不会总盯着不开心的事了。此外,干些体力活也有助于消除烦恼。
积极参与生活。“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尽量多帮助别人,也会让自己感到快乐、满足和自信。
3、经营人生需要“沟通”
现象描述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沟通时代的来临,因为沟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
一句话点评
企业里有总裁、总经理,即CEO(首席执行官)。过去总裁、总经理是高高在上的,是下命令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让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变成一个沟通者,变成一个CCO(首席咨询官)。
专家解析
一个单位里,最能够得到老板提升的往往是沟通能力最强的员工,因为他的沟通能力最强,所以他的执行力、所产生的工作绩效也会最好。要做到很好的团结合作,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理解和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是多角色的,没有谁是永远正确的,放下身段,时刻保持谦卑的心态,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互相及时地通报情况,求得对方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才是成事的不二法门。“沟”是为了“通”,无论是搞研究还是做生意,无论是女强人还是夫唱妇随者,都要讲究“沟”的姿态、深度、力度、方向、时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通”的效果。
4、坦然接受自然规律
现象描述
人到中年,对于外在事物的拥有,已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然而,自己的身体,却开始出现不可逆转的下滑。
一句话点评
当我们想继续向上走时,却感到了身体的力不从心,那些势必会发生的自然规律越来越明显。
专家解析
中年女性进入了更年期,身体状况明显下滑,情绪也经常不受自己左右。中年男性也越来越多的出现秃顶、大腹便便等不尽如人意的身体状况。对于这些自然规律,除了接受,别无他策。越能看清这些自然规律,就越能坦然对待这些现象,我们就会越少与不可逆转的事情作不必要的争斗,也就越多的得到一些快乐和安宁。其实,对于奋力拼搏过的人,他们更容易坦然面对这些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努力过了,奋斗过了,人生尽管有一些遗憾,但他们无怨无悔。况且,现在也只是人生进入下午,远未到黄昏,可以做的事情、可以挥洒的力量,还有很多很多。
5、承认人到中年的事实是化解更年期危机的根本之道
现象描述
最容易有中年危机的,是这样的人——他们好像是忽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已过了巅峰期,但自己却仍然是一无所有。而更惭愧的是,自己好像竟然还没有怎么努力过。发现这一点后,他们特别难接受人到中年的事实,忍不住会幻想,自己仍然年轻,仍然那么精力充沛……
一句话点评
这可能是陷入更年期危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
专家解析
一些中年人,他们拒绝接受人生巅峰已过的事实,他们特别想逃避这个事实。他们越想逃避,其实就越敏感,随便一个能触动他们关于这一事实的信息,都可能会严重地刺激他们,令他们情绪失控。譬如,仍然眷恋年轻时的样貌、仍然嗲声嗲气说话的中年女子,她们在更年期时的情绪尤其捉摸不定,这是因为,她们仍想活在幻想里,拒绝接受人到中年的事实。放弃幻想,承认人到中年的事实,是化解更年期危机的根本之道。
6、人到中年要会化解自己的孤独
现象描述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流,那么这条河流是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的。不过,人到中年时的变化尤其多。
一句话点评
除了我们自己身体的变化,我们还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怎么父母好像一瞬间就老了,孩子怎么突然就长大了?
专家解析
这两个关系的变动,也是巨大的挑战。父母和孩子对你的物质上的需要明显增多,但他们与你的关系又明显变得疏远,你可能会强烈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但这孤独也是契机,它可能会让你强烈地感受到,你必须把焦点放到你自己身上。以前,你为别人操心,但当别人不再需要你操心时,你必须专门为自己做点事情了。譬如,许多人到了中年后,开始重温以前的兴趣爱好,例如摄影、绘画、旅游或音乐等。这并非仅仅是“有钱又有闲”后的选择,这也是心灵的滋养。如果你能在这些事情中体会到生命的美好,那你其实就是在体会,仅仅作为一个人的美好。许多人在追求了大半辈子的外在的社会经济地位后,终于在中年时领悟到了这一个生命的哲学。
7、学会放弃身心更健康
现象描述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与那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士相比,懂得放弃的人身心更健康。
一句话点评
心理学家一直以来都在研究坚韧不拔与身心健康之间的联系。
专家解析
从表面看,保持坚韧的精神能够增加成功的几率。但是,如果目标不可能实现怎么办?就像一个资质平平的中学赛跑选手梦想成为奥运冠军,如果明知道目标遥不可及仍要坚持下去吗?放弃难以实现的目标,是不是更好的选择呢?那些“顽强的人”因为执著追求遥不可及的目标,经常处于压力之下,其中一些人已经出现了情绪低落、自闭、悲观和筋疲力尽的症状。而那些“轻言放弃的人”他们的身心反而比较健康。确立新的目标似乎能够减轻失败的情绪,对“顽强的人”,更是如此。我们若能欣然投入新的目标,就会拥有更强的目的性和掌控性。可见,适时放弃难以实现的目标,开始新的生活才会更幸福。
8、每周总结一下快乐有多少
现象描述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是个人选择。我们无法选择命运,却可以选择对命运的态度。
一句话点评
只要心里想着快乐,并努力实践,你会发现,快乐就在身边。假如每周做次快乐总结,就能帮你拥有好心情。
专家解析
快乐总结的形式很灵活,既像日记,如抽时间回忆这一周快乐的瞬间,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做简单的整理;也可以像散文,用轻松优美的文字表达情感、描述美景。用什么样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适时重温积极的情绪。这样就会多给内心积极的暗示,帮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方式,淡忘那些不良的情绪。做快乐总结贵在持之以恒。前面提到的马修斯每天早晨对镜子说话已经12年了,就如每天刷牙、洗脸一样,风雨不改。如果我们能像他这样持之以恒养成寻觅、总结快乐体验的习惯,快乐情绪就会不断累积,你会越来越满足于自己拥有的一切,发现“原来我可以更快乐”。
9、6大因素决定幸福感
现象描述
近期一项研究显示43%的英国人感到不幸福。究竟哪些因素能为我们带来幸福的体验呢?
一句话点评
婚姻、朋友、健康、工作等6个因素对我们的幸福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家解析
婚姻:社会经济学家调查发现,人通常在结婚后变得更幸福快乐。在打算结婚的2~3年之前,人们会觉得比以前更幸福,而结婚的这一年对他们来说则是最幸福的时光。
工作:专家称,失业不仅仅意味着降低了收入,而且也降低了幸福感。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失去工作是件丢人的事情。
信任:我们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交往的质量。在交往中,若有人可以信任,会让我们感到更快乐。
健康:我们往往高估了疾病对幸福感的影响力。精神健康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诸如咽痛和糖尿病等疾病,抑郁对幸福感的影响要更深。
饮食:大脑中叫做复合胺的化学物质与快乐的感受相关。而香蕉、牛奶、花生等都含有复合胺,多吃这样的食物有助于我们产生快乐情绪。
自由:如果某地的居民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自由,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更幸福更快乐。
10、保持心情快乐的6种习惯
现象描述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快乐也许只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习惯。
一句话点评
我们的生活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你随时可能会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扰乱心情。与其随波逐流,不如有意识地培养让你快乐的习惯,随时帮助自己调整心情。
专家解析
1.每天拍几张照片 每天用相机拍下身边的人和事,将这些随时可能被遗忘的片段记录下来。当你整理照片时,你会觉得所有的细节都是美好回忆,没什么可抱怨的,于是人会很容易变得快乐起来。
2.看悲伤的电影 看一部令人伤感的电影,情难自禁时,不妨尽情地放声哭出来,然后安慰自己,这只是电影情节,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心情便会大有改观。
3.在周末的清晨做白日梦 周六的早上不妨暂时抛开琐碎的家务活,在清晨做一个美美的白日梦。不要自责,而应鼓励自己说:“我工作那么辛苦,偶尔挥霍一下自己的休息时间,无可厚非。”
4.偶尔吃一顿大餐 偶尔吃一份最昂贵的蛋糕或巧克力,并保存价签和包装盒;或者去吃一顿大餐,不仅能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还能让你感觉自己受到了特别礼遇。人在受到与别人不同的照顾时,心情会不知不觉地变好。
5.定期游泳 游泳是最消耗体力的运动之一,也最能让人摆脱烦恼,身心舒展。被水包围其中,再糟糕的心情也能被软化。
6.给朋友寄卡片 挑选一些别致的卡片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拿出一张写上只字片语,如“想念你”、“愿你的心情和今天的天气一样灿烂”、“想起我们上大学的日子”等等,然后邮寄给你的朋友。当所有的卡片邮寄出去后,一想到朋友们收到卡片时惊喜的表情,你会露出发自内心的迷人笑容。
11、与其生闷气,不如发脾气
现象描述
在大多数人看来,发脾气一般都是有伤大雅的事情。但是,最近美国科学家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当人感到气愤而想发脾气时,如果能够及时宣泄出来,会有利于自己的身体,也会给长寿带来机会。
一句话点评
研究结果表明,那些不愿意宣泄自己不满情绪或喜欢抑制愤怒的人容易缩短自己的寿命。研究结果还显示,那些活得长的研究对象基本上都属于“有脾气则发”的类型。
专家解析
生闷气一方面不利于心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并引起大脑内激素变化。因此,与其闷在心里自己和自己生气,不如宣泄不满情绪更能有效地减少外界环境对人体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尽管文明世界经常强调要克制和冷静,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发脾气的方式仍不外乎是朝着家人怒吼,如果家有宠物的话,甚至还会踢上它几脚解气。研究人员认为,虽说这些方式并不雅观,但是,人们对发脾气的人应有人性化的理解,因为以一定的方式将不满宣泄出来,总比为了显得有绅士风度而将怒气憋在心里要更有利于健康。
12、你是否遭遇了亚快乐
现象描述
不菲的收入,光鲜的衣着,很多人都对我产生羡慕之情,但这只是别人的感受,我的心里像是蒙了一层阴云,把快乐都挡在了外面……
一句话点评
人们都知道什么是“亚健康”,可对于“亚快乐”可能就陌生了。
专家解析
一般来讲,以下原因是导致亚快乐的罪魁祸首:
1.人际关系的困扰 处于竞争的环境下,受个人利益驱使,很多人变得阴险刁蛮。但是,想想自己,看着和你差不多的同事升职了,加薪了,你的心里不也会觉得别扭吗?不也止不住给他个不屑的眼神或在背后酸溜溜找他的短处吗 如果不幸落入这么一个人际关系纷繁复杂的环境,心里不堵得慌才算怪。笑,哪里能发自内心呢?
2.对生活“失控感”的恐慌 朝九晚五是好事,至少你的生物钟还能正常运转,可是,现在很多职场的白领们,挑灯夜战好比家常便饭。然而有一天会突然觉得自己完全掌控不了生活了,像一个发疯的陀螺,在没有规律地乱转。谈什么快乐,谈什么幸福,有的只是被现实奴役的沮丧感。
3.内外交困,后院着火 在事业上投入过多,忽略了家庭的经营,婚姻问题、家教问题都逐渐浮出水面。没有休止的争吵,喋喋不休的抱怨,让这个本来安静的心灵港湾不再安静,你的心思自然也就难以平静了。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1.寻找生活兴趣点 不论你多忙,都留出点时间,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吧,它可以是一个业余爱好,也可以是一项技能,总之,在你感兴趣的事情上,你可以达到注意力的转移,体验到成就感,建立信心。
2.拥有几个好朋友 朋友可以给我们心理带来安全感,同时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源,让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求得解决的办法。
3.及时宣泄负面情绪。不要将负面情绪积攒起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感觉有了负面情绪的时候将它处理掉。
13、你到底是不是神经衰弱
现象描述
夏天炎热沉闷的空气总让人莫名其妙地心情不爽,那些曾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老病号又开始为失眠、疲倦而痛苦不堪。有的神经衰弱老病号非常无奈:自己的病为什么十几年还断断续续没见好?
一句话点评
根据最近的医学发现,其中绝大部分“神经衰弱”者被误诊,他们可能是抑郁症、焦虑症、应激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或者是睡眠障碍、药物依赖以及原因未明了的躯体疾病。
专家解析
不明病因的问题,如丢垃圾似的统统丢入“神经衰弱”这个“垃圾桶”,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非精神科医生的诊断上。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类疾病知识了解并不全面,只好把所有类似症状归纳在“神经衰弱”里;另一方面,医生们可能会揣摩病者心思:说是神经衰弱,总比抑郁症或焦虑症听上去容易接受。把抑郁症或者其他神经症误诊为神经衰弱,也不能全怪非精神科医生。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精神医学界虽然主张保留这个疾病分类,但也经过了“瘦身”阶段,即把原先被归在神经衰弱名下的各种心理疾病,排除抑郁症、焦虑症等,然后余下严格符合神经衰弱的标准的情况,方才能确诊为“神经衰弱”。在经过明确细分后,泛概念的“神经衰弱”很多都被分为抑郁症、焦虑症等,对症治疗治好的可能性也大了,而对真正神经衰弱,专业精神科医师也有区别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反复发作而几十年不愈的“神经衰弱”,有必要鉴定一下疾病是否被误诊的可能,然后再进行细分的系统治疗。被误诊也是由于神经衰弱和其他一些精神心理疾病一样有许多共同症状,而这些症状多是非特异性的,所以非精神科专家是难分辨的。
14、疑病是心理不安的转移
现象描述
在门诊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特殊的“病人”,他们主诉很多,自感症状很重,但各种检查均正常,药物治疗也不见效果。他们由于身体“症状”的存在而焦虑不安,担心可能存在某种疾病(通常为一些疑难杂症如癌症、传染病等),四处求医,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严重的可导致自杀。
一句话点评
这种无病自忧也是病,不过它不是什么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疑病症。
专家解析
疑病症患者往往表现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度关注,对健康估计之坏跟身心情况很不相符,并处于对疾病的持续、强烈的恐惧之中。他们往往在没有任何可靠证据的情况下,经常主诉自己病症如何如何严重。当医生检查得出否定结论时,疑病症患者常常断定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或不可靠的,总是往坏处想,因此,无法消除内心对疾病的恐惧和疑虑,其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另一些医院,以寻找“更好”“更可靠”的论断和治疗。疑病症的产生有患者的个性因素,也有外界环境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疑病症往往是对因心理挫折而产生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转移,是自我因素防御机制作用的结果。现代社会,人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普遍感到存在着压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缺少有效的支持系统和恰当的宣泄方法,这种心理压力就有可能以躯体的症状表现出来而困扰人们。
有疑病倾向或已患有疑病症的人,应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帮助指导。目前有多种有效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摆脱无病自忧的困境。
15、辞职前后7种心理处方
现象描述
我们都是情感动物,尤其在这个变革的年代。不管何种原因,当我们决定辞职,总会有各种不同的复杂而难缠的情绪缠绕着我们。
一句话点评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对其他同事的情绪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开列了几个“处方”,也许会“药到病除”!
专家解析
症状一:生气
你的老板是个蠢材,所以你最终向他说了句“白白”,然后就像电影里的情节一样,摔门而出。愤怒,让你失去了理智。
处方:请切记,你这样的走,留给人家的印象永远是负面的。你的老板握有你职业升迁的钥匙。在发脾气之前,多想想。
症状二:狂喜
你的新工作将给你带来250万美元的期权。当你递交了辞呈后,就被怂恿着开一个盛大的庆祝舞会。你被狂喜浸泡着,轻飘飘地浮在半空中。
处方:将你的过度兴奋加封盖子,以免满溢出来,而“乐极生悲”。记住,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也没有白掉的“馅饼”:甚至一个“梦幻”工作也会带着问题来。
症状三:忧愁
你知道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辞职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机会。但是你发现,自己还在十分怀念前任公司的工作氛围。
处方:你只需记得自己辞职的理由。在离开之前,你已经考虑成熟了,你会熬过这一关的。
症状四:内疚
当你移交了你自认为做得不够杰出的工作时,你恨不得能让时光倒流。你想承担更多的工作,但已经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了,你被内疚感折磨着。
处方:在你离开的最后期限,你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你肯定会有犯罪感。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把剩余的移交,然后走人。
症状五:患得患失
你已经上交了辞呈,但你总在患得患失。你总是试图拿起电话,想问问是否能收回辞呈。
处方:这种变换工作前的“神经过敏症”太自然不过了。提醒自己为什么会选择一份新的工作,当你想清楚之后,你就回到了原来的你。
症状六:妒忌
当你找到一份新工作的消息散播出去后,你办公室里最亲密的朋友开始给你“冷肩膀”。
处方:你的亲密同事可能会感到你抛弃了他们。约他们一起午餐,让他们了解你们的友谊将延续到工作之外。
症状七:无聊
在沮丧和茫然若失中,你度日如年地渡过你的最后两星期。
处方:你想要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吗?“哦,就是那个让整个办公室士气低落的人哪!”你已决定离开,何不在最后的日子里乐观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16、自恋:是精彩还是无奈
现象描述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恋倾向——小到对一枚指甲的专心修饰,大到爱自己而不能与另外的人相爱。人人都应该爱自己,但是爱得过了火就危险了。
一句话点评
自恋者自我欣赏,又很在乎别人是否关注自己,并且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或赞美,但因为缺少与他人平等相处、沟通的能力,所以活得很累。
专家解析
从表面上看,自恋性人格障碍患者处处为自己物质的和心理的利益考虑,而实际上,他的一切利益都因为自恋而受到了损害。
第一,自恋是一种对赞美成瘾的症状,为了获得赞美,自恋者会不惜一切代价。比如有人冒生命危险而求得“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知名度,这就走向了自恋的反面——自毁、自虐。
第二,自恋是一种非理性的力量,自恋者本人无法控制它,所以就永远不可能获得内心的宁静,永远都会被无形的鞭子抽打,只知道朝前奔走,而没有一个可感可知的现实目标。
第三,自恋者也会下意识地明白,总是从别人那里获得赞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会不自觉地限定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回避外界任何可能伤及自恋的因素。
第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自恋者会因为他的自私表现而丧失他最看重的东西——来自别人的赞美,这对他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可以使其进入追求赞美——失败——更强烈地追求——更大的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自恋者易患抑郁症,原因就在这里。
另外,自恋有时会以不可理喻,甚至让人难受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自恋者时常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总怀疑自己患了任何仪器都查不出来的某种疾病,即使自己都认为这种怀疑是荒谬的也无法摆脱疑虑,成天惶惶不可终日。
17、看看你的坏心情多可怕
现象描述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好发于一些受到挫折后,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焦虑、沮丧、苦闷、恐惧、悲哀等情绪紧张的人。
一句话点评
致癌的因素十分复杂,而精神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上起重要作用。
专家解析
精神心理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却往往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提高癌症的发生率。这些刺激主要是通过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和免疫1个系统的相互联系起作用的,最后使肾上腺素皮质酮等内分泌增加,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导致正常细胞癌变。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任何不良因素刺激下和任何逆境中,都始终保持乐观和精神健康,身体健康就有了基础。即使不幸患了癌症或别的疾病,如果能够始终持乐观态度,消除那些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信任医生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治疗,也将大大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和身体的早日康复。
18、2%成人有“双重性格”
现象描述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一段时间情绪高涨,对人很热情,做起事情来干劲十足,思维奔逸,即使每天睡眠时间很少也精力充沛;而过一段时间,情绪又一落千丈,总是提不起精神,对人也爱搭不理。这样的人似乎是双重性格,感觉古怪,这很可能就是患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
一句话点评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兼有躁狂/轻躁狂和抑郁发作的情感障碍。
专家解析
其实,双相情感障碍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在我国18岁以上成人中的患病率大约是1%~2%,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如果能早期就诊,经过正确治疗,病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有资料显示,多达2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自杀行为,多达50%的患者在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自杀企图。在患者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家属也应该积极配合,比如用情绪波动表(心境图)的形式,记录下患者每天的情绪表现,比如情绪是低落还是高涨,什么原因诱发或是无任何原因,吃药情况,饮食睡眠状况等等。通过这样的表格,能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调整。
19、身体“说出”心理的病
现象描述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关的慢性波动性心理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并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可涉及全身的任何系统和部位,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疼痛、打嗝、胀气、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呼吸循环系统症状:气短、胸闷、胸痛等。自主神经兴奋体征:心悸、出汗、口干、脸发热或潮红等。
一句话点评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躯体症状的发生、持续与其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密切相关,但病人常常忽视心理因素的存在。
专家解析
躯体形式障碍的实质就是“用身体语言说出心理的病”,但是人们往往很难确切地认识到自己所面对的心理冲突,因此躯体不适的现象就反复出现。于是“心病”变成了挥之不去的“缠身顽疾”。当躯体形式障碍出现时,让患者接受心理治疗是最重要的。由于患者已经习惯用躯体形式来表达内心冲突或满足欲望,因此,帮助患者了解疾病过程,学习使用新的处理内心冲突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躯体症状。必要时可使用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
20、避开压力源,情绪更放松
现象描述
由于工作紧张、人际关系淡漠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常见的症状,严重者甚至会自杀。
一句话点评
对于轻微的压力,人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如果处理得当,压力可以转化为人生的动力,促进奋发进取。
专家解析
若是压力不能及时排除,长期积聚,无形的压力会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引起诸多不良的反应。
国际上流行的“3R原则”是比较行之有效的“减压”方法,即:放松、退缩、重整。这些方法的核心就是尽量避免遭遇压力源,尽量放松自己的情绪,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或期望值。对已存在的正面压力、自发压力或过度的压力要寻找一个平衡点。要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适应社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自豪。立足点不一样,闪光点不一样,要敢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适应社会,走自己的路。总之,学会尽量做到:愤怒时要制怒;过喜时要收敛;悲伤时要转移;忧愁时要释放;焦虑时要消遣;惊慌时要镇静。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泰然处之。
21、压力不总是一个坏东西
现象描述
压力是不是一种可以宣泄,并且需要宣泄的东西,还是说,令我们在高密度高强度的生活中愈发无所适从的,是另有“元凶”?
一句话点评
压力,其实是身体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种状态。当有一件事情是我们迫切需要完成,大脑就会开始重新调配身体的资源,注意力变得高度集中,身体的力量和反应得到加强,对疲劳的耐受力也得到了提升。
专家解析
正常状态下,压力是会自然缓解的。当人体处于压力状态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自然就会得到一个讯号。这个讯号就是疲劳。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轻轻地放平我们的身体,长长地舒气甚至长叹几口气,还可以做几个缓慢而舒展的有氧运动,哼几段自己喜欢的歌,然后闭上眼睛,压力状态很容易就会被解除,恢复自然的身心状态。也许我们可以先把上司,老板放在一边,归根到底,工作是为自己干的,生活也是属于自己的,虽然挫折总是难免,滋味也不好受,但我们可以尝试着给自己一个具体的人生目标,每天都对自己说,我今天的努力又让我离那个美好的目标更进一步了,并尽量具体地在脑海里想象那美好的画面。这需要一段时间的自我训练,当你的想象可以令自己感到愉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仍然可以在工作时精力充沛,却不会没日没夜地置身在一个高压的状态下。
22、“心理暗示”能治病
现象描述
暗示是一把双刃剑,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战胜困难和挫折,消极的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当人们了解到心理暗示的功能后,就应该相信心理暗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自我调控的。大家应该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避免消极的暗示。
一句话点评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或自身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专家解析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其心理机制是外界影响不知不觉中深入到个体的内心,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一种心理倾向,可转化为心理能量支配个人的行为或心理。至于心理暗示功能究竟有多强大,这个力量到底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科学数据,不能断论心理暗示能够战胜身体疾病,身体疾病还是要从生理角度靠吃药打针治疗。而且,暗示既然是潜意识的,就不易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夸大的说法就很易流行。我认为暗示有一定的力量,但并不足以大到治病,尤其是治百病。具体到每个人,心理暗示功能的强弱也并不相同。暗示功能的潜力不可估量,但具体效能要和个人特点相结合,不可一概而论。很多绝症有时候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来治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病人,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比如求生的信念是否足够强、足够坚定等。
23、帮“完美刺猬”走出困境
现象描述
26岁的文辉有个绰号是“完美刺猬”,他大学毕业三年,已经调换了三个单位。他思维敏捷,办事能力强,好胜心强,接受了任务常常是夜以继日迅速完成。但他个性很特别,在研究工作时固执己见,总是炫耀自己,贬低别人,过不了多久就与同事关系紧张,还总认为领导偏向别人,压制甚至排挤自己,最后大吵一通,拂袖而去。
一句话点评
自以为是曲高和寡,难与庸才共事,社会对他缺乏理解;别人则认为他骄傲狂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难以相处。这是典型的偏执性人格障碍。
专家解析
偏执性人格障碍的人因为比较聪明,能力较强,从小就受到了家长的宠爱与迁就,也受到了邻居和客人的过分赞扬,因此对自己过高评价,对别人则过分贬低,甚至猜疑别人要压制、迫害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会感到社会对他缺乏应有的重视,自己是千里马,没有遇到识才、用才的伯乐,感到无比委屈,因而要大肆辱骂别人、狂热炫耀自己才能得到宣泄。家人的关心是治好这个疾病的先决条件。因为一般来讲,这种“完美刺猬”很难自己走出困境,他们孤芳自赏,与同龄人很难建立信任关系。所以家人或者朋友最好带他多结识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纠正非理性观念,树立对别人的信任感,从“敌对心理”的陷阱中挣脱出来。还有,这些“刺猬”疑心比较大,缺乏积极主动交友的信心,家人或者亲朋好友要多帮助他们创造社交条件,比如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带上他,让他事先准备一个小节目,给他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逐步增加与人交往的信心。
24、心理应激可通过运动缓解
现象描述
长期超负荷运转、工作压力太大已成为当前精英人士的健康杀手。精英人士在身体超负荷运转的同时也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及时了解心理超负的预警信号,在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的早期及时减压,才不至于引发一系列严重的身体疾患。
一句话点评
人的心理应激反应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警戒期、抵抗期和衰竭期。
专家解析
不注意警戒信号而一直与外界压力长期抗衡,会进入抵抗期。此时人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若不及时休息,则会进入衰竭期。进入衰竭期后,人们往往会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心理症状,而在生理上则会出现高血压、溃疡、心脏疾病,甚至出现猝死的发生。如果出现心理预警信号,首先可以进行体育锻炼,这是减轻应激压力的基础工作;其次可以进行松弛训练,即在放松、安静的环境下达到心理平静的状态;如果前两者都没有效果,则要到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工作繁忙的人群在选择休息方式时,要注意休闲放松,而不是越玩越累。
心理应激预警信号
1.感觉过敏,轻微声响也会受到惊吓。
2.容易为小事喋喋不休,吵闹。
3.做事轻率,社会活动减少,讲话口吃,词不达义。
4.注意力难集中、差错多。
5.小动作增多,表现不自然,神色慌张,笑容勉强。
6.全身倦怠,尿意频频。
7.心跳手颤,面肌抽搐。
8.食欲不振,连续抽烟。
9.难以入睡。
10.头部胀痛,颈腰疼痛。
25、太爱操心其实是一种病
现象描述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操心族”,他们每天想东想西,记这个挂念那个,别人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简直比自己的事还重要,自己的那摊子事还忙不过来,他们却似乎要把所有的事都往自己身上揽。
一句话点评
尽管爱操心不算特别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是倘若在生活中时时留心,事事上心,处处操心,那就有些思虑过度,需要去看看心理医生了。
专家解析
爱操心并不一定属于“问题心态”,正常范围内的操心更是人之常情:年幼的孩子出门在外,父母天天惦记;年迈的老人患病住院,子女时时揪心……遇到这样的情况,操心一点也不足为奇,不操心反倒有点不正常。可以肯定,太爱操心也是一种“心病”,尽管这种病与生俱来,而且不会对“操心族”造成太大的麻烦,但如果对这种心理不加约束、放任自流,至少会使自己生活得越来越不快乐。对于“操心族”而言,多在健身运动、业余爱好、闲情逸致中放松身心,远比逢人就“包打听”更有意义。
26、安慰他人从聆听开始
现象描述
对许多人而言,目击别人的伤痛是件煎熬的事情。如果此时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失业了,或是同事查出了癌症……面对他们渴望被安慰的心情,你会怎么做呢?
一句话点评
这个时代,有家庭的好处就是亲情能够缓解很多焦虑。当一个人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时,非常希望能得到亲人和朋友的安慰与支持。
专家解析
首先要学会聆听对方讲述他的苦楚。聆听并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听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涵义。你要用自己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同时不急着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要经常打断对方的谈话或是不停地发问。在聆听时,最好把自己暂时抛开,例如想着该说什么、如何响应对方的话,或盘算着接下来的话题等。
当朋友一把鼻涕一把泪站在面前时,你是否总是很自然地说“别哭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帮助别人度过艰难岁月,不等同于将他们从痛苦的心境中“拯救”出来。当朋友、家人陷于痛苦之中时,支持他们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允许对方哭泣。哭泣是宣泄的最好方式,而掉泪则是疗伤的一种过程。所以,请别急着拿面纸给对方,让他把苦闷都哭出来就好了。
面对面安慰别人,和我们内心真正的状态有很大关联。因为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你不仅要分担对方的痛苦,也需要忍受自己内心的煎熬。但对被安慰者而言,这就是给予他们最好的帮助。
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而感到困窘,是无妨的;让你想安慰的人知道你的感觉,也是无妨的。甚至可以老实地说:“我不知道你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是我真的很关心你。”即使自己对这样的表达觉得可笑,还是可以让对方感到安慰。你或许可以选择用发短信、邮件等书写的方式,用文字来表达你的感觉和想法。
27、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冲动
现象描述
“我总是不耐烦,喜欢做一些能让我觉得特别刺激的运动;我忍受不了倦怠,因此总在不停地追寻新鲜刺激的感觉;我总是静不下心来,常常很快地做出判断和决定,没什么计划性,也不会去考虑我的决定将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的后果;我希望自己的努力很快就能做出成绩,我不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人,而且我的行为时常带有好斗性。”如果你的性格同以上这段自白能够对上号,那么你就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而且你一生事业的成功或者失败差不多都将由这种性格决定。
一句话点评
对于“冲动”这一概念,医学界还没有任何一种定义能够得到所有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同,但普遍认为,“冲动”是行为系统不理智的各种表现。也就是说,是人的情感特别强烈、理性控制很薄弱的一种心理现象。
专家解析
能给人带来益处的冲动具有实用价值,它不同于那种只会造成损害的病态冲动。专家指出,在特定的环境下,如果要求得不到立刻满足,有些人的冲动就会转为病态,如做事不假思索、感到厌烦、草率鲁莽、不计后果、急于求成,或行为具有挑衅性等。因冲动而导致暴力行为的事件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大社会问题。家庭暴力、虐待儿童以及一时兴起导致的打架斗殴和凶杀、吸毒甚至自杀事件等,都是人们对冲动缺乏有效控制的表现。此外,冲动还会引发生理紊乱,如表现为食欲过盛、酒精和药物依赖等。
易出现病态冲动的人对容易上瘾的事务缺乏抵抗力和自制力,如有部分青少年,过度沉溺于酒精、上网和毒品,完全不考虑其严重后果。而在酒精与毒品中越陷越深的同时,让他们变得更容易冲动。
只有加强学习,修身养性,遇事三思而后行,时刻提醒自己“戒怒”等,才是能减少与避免出现病态冲动的有效手段。
28、职场高压人群减压技巧
现象描述
现代职场就像一个巨大的高压锅——秘书担心文件赶不及老总开会,销售主任怕客人要求太多,市场部职员一天工作12小时,晚上还要苦读进修……各人的压力一触即发,如果遇上英明的上司,也偶尔能得到体恤下属的减压措施。但通常,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已经足够把你打倒,真的除了疯掉就是走人吗?其实不然。
一句话点评
工作量大,担心公司倒闭,裁员,减薪,人事复杂,工时过长,工作方向常常转变,职位角色含糊等,都使职员们受压。严重者可导致职员出现精神问题,所以处于高压职场中的人群要及早发现自己的情绪问题,自我解救。
专家解析
1.静心减压 静心对压力的舒缓十分重要。静心并非把正在受压的事情移开。也有些人以为走到荒山野岭去,找一处完全听不到声音的地方便能静心,但这些都是消极方法。我们身处的环境,必然有工作的死角,或经历各种不如意的事,压力是必然的,问题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学会静心,是处理压力的基本条件,方法包括:
日常操练——每日早上起床,午饭前后,以及睡眠前,花几分钟做10~15次深呼吸,让呼吸安顿下来,并给予时间安静休息。
学会放下——透过轻松的音乐、默想、阅读和自省,尝试把心中忧虑放下。
2.多亲近大自然 减压的同时,必须留意个人健康体质,因为如果精神不足时,不只工作效率欠佳,甚至面对事情的抗压能力也下降。良好饮食、睡眠及运动习惯,是健康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也可透过一些活动帮助减压,首选是接近大自然。在国外,非常流行森林浴,郊区一般是森林浴的首选地,越多的树木,负离子成分越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抗压能力。
3.运动减压 适当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就会忘却心中的郁闷,焕发精神。
29、“恐怖症”有哪些表现
现象描述
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的一种神经症。青年与老年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国外报道患病率为77‰,我国的患病率平均值为2‰左右。
一句话点评
恐怖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资料表明,患者的一级亲属中,20%的父母和10%的同胞患神经症。
专家解析
患者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含羞、依赖性强和内向。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对特殊物体的恐怖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恐怖症通常起病急,面对某一物体或处境而爆发焦虑,患者明知这种恐怖是过分和不必要的,但不能克制,常伴有回避行为。恐怖对象可归纳为3类:一是处境恐怖,对街道、广场、公共场所、高处或密室等处境恐惧,因此不敢出门,回避这些场所。二是社交恐怖,对需要与人交往的处境感到恐怖而力求避免,如与人单独相处等。三是单纯恐怖,如对针、剪、刀、笔尖等物体发生恐怖时称锐器恐怖;对猫、狗、鼠、蛇等动物发生恐怖称动物恐怖。如果具有以上表现,不妨去医院精神心理科治疗。
30、神经衰弱就是抑郁症
现象描述
抑郁症,顾名思义是以情绪低落为主的疾病。尤其轻度抑郁发作的患者,常被误认为是神经衰弱,而到神经科或其他内科求治,因而未得到正确治疗而致病情加重,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宣传,让患者有效及时地得到医生的帮助。
一句话点评
神经衰弱病前多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如学习,工作压力过大,长期心理创伤等。与躯体或脑部病变无关,其基本症状包括衰弱症状(萎靡不振,用脑困难,工作效率底);兴奋症状(不由自主回忆或联想过多,睡前胡思乱想,对声光过敏);睡眠障碍等等。
专家解析
如果您患有“抑郁症”或“神经衰弱”,不要讳忌求医。东方人怕被人说成是“精神病”而不愿自己去看医生,常常是到了病情很严重了,才被家人送去看医生,此时往往已很难治愈。而西方人常常在患有抑郁症的早期就主动去看医生,大大方方地告诉医生他患有抑郁症,通过中医的针灸,中药治疗,往往数个疗程下来,病人很快就康复了。所以,大大方方地面对您的病症,大大方方地早点看医生,相信您会完全康复的。
31、抑郁可构成全身性衰竭
现象描述
一位病人因全身乏力、昼夜失眠、不思进食、明显消瘦而到医院就诊。但在医院尚未查出有什么大病的情况下,家属却收到医生发出的病危通知……
一句话点评
这种情况可以用抑郁导致全身性衰竭来解释。患者往往都有一个或一些社会生活事件所构成的心理压力为“引子”,进入到患病状态。
专家解析
患者往往都有一个或一些社会生活事件所构成的心理压力为“引子”,进入到患病状态。当病人的非自主神经进入到兴奋状态时,便出现了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的症状,如胸痛、胸闷、呼吸局促、严重疲劳、腹部烧灼、胃部不适、不思进食、大小便增多、持续失眠等等。同时,在这基础上还发生了非特异性的具有个体特征性和主观性的症状,如不定位的疼痛、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虚弱感等。然而,这些症状在临床各种检查中不能反映,无法证明是机体的组织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病变所致。此时,医生的“尽责尽力”和家属的“努力配合”都无法使患者的症状和状态得以改善,反而每况愈下,消耗已经构成了对生命的严重威胁,甚至于面临死亡。此时,抢救的思路应完全改变,抗抑郁和阻止患者的严重消耗是有效的策略,这样,病人的生命可能就此得以挽救。
32、如何对付年龄恐惧症
现象描述
一些年过30的白领,因各种原因,对自己年龄渐大、事业未成的境况产生的悲观、消极情绪,就是所谓的白领“年龄恐惧症”。白领“年龄恐惧症”是怎么引起的?对待这种情况有哪些好办法呢?
一句话点评
人在中年后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方向,逐渐由关注身外之物变为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灵,逐渐领悟到人生的智慧,这样才能减轻心理压力,顺利地度过“中年危机”。
专家解析
人的智力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随年龄日大而会有所下降,但晶体智力即使到了老年也还会随经验的积累而有所提升,有不少人是“大器晚成”型的,只要给自己机会,不自己打败自己,加上中年人的经验与人生历练,即使已过中年也还有机会成功。这也许是一种社会现象,因为年轻职员不存在医疗卫生、退休保险等过多的问题,可以节省开支。但正如前面所言,成功在什么年龄都是可能的,以社会问题作为借口,可能潜意识里是想给自己找到托词,找到一种合理化的理由。白领需要正视年龄问题,而不能总用一些合理化的说法来给自己的逃避找理由。职业成熟是一个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态度、职业决策和职业规划的概念。在青年人尚未对一种职业形成良好的认知与态度之前,盲目随大流的决策可能会招致就职后的许多麻烦。如果你实在适应不了原有的职业,年已30还是可以转行,不过这要慎重考虑,最好是转入与自己原有职业相关的行业,以降低风险。
33、给自己画一个“心情谱”
现象描述
说到“心情”,人总觉得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个人什么时候拥有什么样的“心情”,恐怕只有自己知道。那么怎样才能对自己“心情”有个具体了解、以便好好地管理它呢?
一句话点评
借助物理的光谱、波谱以及色谱的概念,我们假设人类的心情也有这样一条“谱”,且把它记录下来加以研究。
专家解析
请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测一测你的心情。
首先,用铅笔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像我们小时候画过的“数轴”。然后从左到右在直线上平均画出10个刻度,分别写上1~10的数字。
接着,把你认为的坏心情用熟悉的词汇描述一下:痛苦、忧伤、悲哀、愤懑、沮丧、烦躁、或者郁闷?再用同样的方法表达心情一般的时候:麻木、索然无味、平淡、还是宁静?最后,让我们满怀憧憬,想象一下你所期待的好心情:欣慰、满足、愉悦、感恩、激动、兴奋,乃至幸福。
请从这些词汇或者你认为更合适的词汇中挑选10个,以你的理解,按照不同程度的心情由低向高排列,并标注在相应的数字刻度下,如上。
①痛苦、②沮丧、③郁闷、④索然、⑤平淡、⑥宁静、⑦欣慰、⑧愉悦、⑨兴奋、⑩幸福。
评价一下你现在的心情,请在“心情谱”上选择与你心情相对应的词汇。如刚遭遇不幸,非常痛苦,你的心情指数就是①;若是觉得“没劲”,情趣索然,你的心情指数就是④;假如衣食无忧、家庭和睦,心情介于宁静与欣慰之间,你的心情指数就是6.5;而要是刚买了车,加了薪水,或者孩子上了重点中学,比较兴奋,你的心情指数就是9.由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所以即使遇到同样的事,心情反应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新婚燕尔或是金榜题名,有的人可能感觉非常幸福,也有的人仅感到愉悦而已。
34、用“心情谱”了解自己心情特点
现象描述
房间脏了可以打扫,东西乱了可以收拾,而心情呢?如果最近心情不好,有没有办法把它好好整理一下?下面专家就让您学会测量心情、管理心情。营造良好的内心环境,无疑会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一句话点评
除了可以测量心情指数,人还可以通过以上这条“心情谱”了解自己心情特点。
专家解析
如果你的心情指数波动不大,比如从平淡、宁静到欣慰;或从郁闷、索然到平淡之间徘徊,维持在3个数级内,说明你的心情谱较窄,情绪相当稳定。
也许你的心情指数经常在4到6个数级之间波动,说明你的心情谱相对宽泛,心情感受较为丰富。
而你的心情指数若是超过6个数级,跳跃幅度较大,如可以感受到深深的痛苦,也能够体验到莫大的幸福;或者忽而沮丧,忽而兴奋,那就表明你的心情谱相当宽,并且细腻、敏感,但情绪不够稳定。
通过这条“心情谱”还能了解人的心情背景:如果心情谱偏右,指数经常在5以上,表明你的心情背景较为明朗;如果心情谱偏左,指数经常低于5,那就显示你的心情背景比较阴郁。
35、每日“入静”5分钟
现象描述
人的心情,用白岩松的说法是“幸福和悲伤占了5%,剩下的就是平淡”。能够常保持平淡心,其实也不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一句话点评
这种不如意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是调整和适应。
专家解析
每当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是说想平静就能平静的。改善心情的途径固然很多,但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不妨试试一种简单的“心情保健操”,每天只需5分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站、坐还是卧,但最好独处一隅。选择一个你认为最舒适的体位,将身体展开,完全放松。平心静气、闭目安神、自然呼吸、万念皆抛,把5分钟化整为零,1秒钟1秒钟地静静品觉,进入一种恍惚的状态,仿佛天地间只有你自己。5分钟结束,接着做你想做或者应该做的任何一件事,尽可能地全身心投入。感觉一下,心情是不是好些了。
36、你微笑,世界也微笑
现象描述
一位在一家发行量很大的杂志社任主编的朋友,名片上除了姓名和联系方式,没有任何头衔,只印有一行字:你微笑,世界也微笑。每当他递出名片的时候,都能看到对方会心的微笑。
一句话点评
微笑,是人类传达亲和态度的表情。在心情好的时候,人们才会经常微笑;只有会微笑的人,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更受欢迎。
专家解析
每天多微笑几次,不仅是对熟悉的人,也可以对陌生人。这样,你就必然经常收获人们友好的笑容。人类微笑的时候样子很好看,不信你对着镜子照照。当你对别人微笑时,人们也对你微笑;当你由衷地微笑时,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微笑。
37、寻找快乐门的钥匙
现象描述
有人可能会说“心情不好,不是我的错,而是受到客观事物的影响。如上班乘公交车,有人拥挤,引起我不满;单位领导行事不公平,想提意见又怕被报复,所以不愉快。”总之,自己心情不好都是因为他人行为所致。
一句话点评
令自己快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尽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跟自己过不去,但实际上人们的许多坏心情都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
专家解析
问题就出在这里。日常生活中,烦恼也罢、失望也罢、不平衡也罢,几乎所有的“刺激源”都来自外界,所以每当遇到不开心的事,人总是习惯于从外界找原因,很少冷静下来向内从自身找原因。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你可以认真分析一下自己:期望值是不是过高?希望是不是不切实际?所了解的信息是否不够全面、准确?与对方是否缺少必要的沟通?或者沟通的技巧是否不够艺术?也许自身的问题解决了,导致负面情绪的原因就消散了,你的心情也就晴朗了。开启快乐门的钥匙,其实就在你自己手中。
38、解读新白领恐慌症
现象描述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走出校门便获得一份高薪白领工作,无疑是让很多人羡慕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这些白领新贵们并没有感到工作和生活的快乐,而是干什么都不顺心,情绪越来越低落,心理状态越来越差。
一句话点评
学生成为新白领,首先遇到的是“做人”和“做事”的问题。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你的行为必须符合你所在社会的法律、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要强化“道德”性行为。
专家解析
在工作中要按照一定的职业规则去做。所以在工作中要努力了解与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并认真执行,避免恐慌。只有走进社会你才会发现,对一个人的判定标准由大学中的“多元标准”转化为“单一标准”。白领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是:自己能否适应目前所担当的职业角色,并使自我得到发展。每个人都应该有恰当的自我评价,发现自己能力突出的方面;承认自己的不足。一个人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无能是痛苦的,但“人无完人”却是事实。很多时候个人理想要服从现实性要求。因此新白领要对成功的期望设定一个时间和程度。每个人能力不同,面临的任务难度不同,预期以后成功或预期以后失败的比例也不同。许多面临心理问题的白领常常会直接体验到种种身体不适的症状。头部症状:无明显原因经常发作头痛,且不易缓解,头部发紧,好像总有“紧箍咒”,痛苦不堪。消化系统:经常吃不下东西或怎么吃也有饥饿感,与饮食无关的不规则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情绪方面:情绪低落或控制不住,经过休息也振作不起来。胸闷气短:无明显原因的胸闷憋气,体检心肺均正常,经常要大口喘气才舒服。如果郁闷了,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可用舒肝丸治疗;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可考虑使用通脉养心丸治疗。
39、为何我们越来越不快乐
现象描述
国内一些研究表明,近几年内,中国人总体幸福感也有下降的趋势。这与很多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伴随着幸福感的负增长现象是一致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人们变得不快乐了呢?
一句话点评
被家人和朋友接纳的感觉是亚裔人生活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欧裔人的幸福感迥然不同。
专家解析
家庭和人际关系对中国人来说,是更重要的幸福砝码。但随着近10年来信息与网络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种文化在不断交融、磨合,文化造成的差异在趋向消解。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吸收了大量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在事业上,更注重个人的成就与发展,追求独立;在感情上,淡化了从一而终的概念,这些价值观冲击着传统中国人对家庭、幸福的概念,打破了稳定而安全的家庭结构和亲戚关系,于是,社会上出现了“空巢”、“周末夫妻”等现象。年轻人力图通过被老人们认为荒谬的各种途径寻找归属感,短信交友、歌迷会、网友、泡吧、博客……人们希望被接近,但又不愿放弃自我的空间,谈得来的朋友在拔掉电源的一刹那,便消失在电波中,网内热闹欢聚,网外形影相吊。人们在无限制地延伸沟通范围、无节制地寻找短暂快乐的过程中,丧失了沟通深度、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幸福感。个人的个性是影响人的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过分追求完美、经常担心出错、对自己的行动常常产生疑虑的人,比所谓“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体验到的幸福感更少。研究还发现,性格外向,有责任心、开放的人的主观幸福感也比相反性格的人要高很多。
40、幸福要用开放心态
现象描述
保持开放而积极的心态。具有开放心态的人更能容忍和接纳外界的各种变化,积极主动地使事物朝向好的方向发展,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为了保持开放积极的心态,可以经常去听、看、经历一些新生事物。
一句话点评
首先要合理地进行社会比较,但要找到自己的合适定位,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比较。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利弊。你需要先充分地从各方面收集信息,找出与自己合适的参照群体进行比较才是健康而明智的。
专家解析
坚持锻炼身体,保持适度的运动量,不仅能增强暂时的生理愉悦,从长期看,更能保证身体健康,从根本上提高幸福感。树立适当的目标。研究表明,当个体朝自己的目标努力时,就会感到幸福。当然,被迫形成的目标、为了社会赞许而形成的目标,让自己疲于奔命的目标,会让人丧失自主性,使人将目标当作负担。适当追求金钱。当金钱能使你摆脱贫困时,金钱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但研究也表明,强烈渴望金钱和财富的人比不那么渴望的人更感到不幸。
41、过于敏感让你不快乐
现象描述
小史是一位公司职员。前不久,公司经理在职工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可小史总认为是对着自己来的。于是,最近几天,小史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翻来覆去地想,结果闹得身心疲惫。其实,小史的这种经历,许多人也曾有过。
一句话点评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神经质”。虽然它不是什么大毛病,但这种过于敏感常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情绪,甚至烦恼。
专家解析
“神经质”常产生于性格内向、心胸不够宽广者,他们总爱凭想当然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结果心里总有难解的一团乱麻;也有的人是因为追求成功的愿望太迫切,致使对人对事都很敏感,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总存在心里,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应该说,过于敏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素质,如不加以克服,不仅会影响工作、学习,还会影响身心健康,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要克服“神经质”,首先不要妄加推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平常的心态和信任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不要总觉得时时处处都有人在注意你,认为别人在和你作对,把小事看得过大或把自己幻想出来的感觉当成真事,免得给自己找麻烦,为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其次,学会与人为善。对别人的缺点要宽容,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和睦相处,多看别人的优点。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心,就不要对别人过分挑剔。这样别人才会接纳你、喜欢你,使自己拥有快乐,让周围的人也感到轻松自在。
第三,期望值要适度。在做每一件事前,不要把目标、期望值定得过高,要把各种不利因素充分考虑进去,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果把期望值定得过高,等待你的往往是失望,这实际上是给自己找难堪。
第四,心胸要宽广。遇事应乐观一些,大度一些。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必须具备宽宏大量的风度和修养,不能总是小肚鸡肠,对任何事情都过于敏感,过分计较。每天将自己陷在恼人的琐碎小事之中,怎么能有精力去干一番事业呢?
42、莫让冷暴力吞噬你的家
现象描述
一般到妇联投诉家庭暴力的大都是夫妻一方受到了对方的暴力伤害,近几年,家庭“冷暴力”在婚姻家庭问题投诉中的案例虽逐渐增多,但所占比例仍然很小。其中,有关精神虐待、故意冷落对方、用言语刺激等是家庭“冷暴力”的主要投诉内容。
一句话点评
冷暴力的标准不能以“冷战”来界定,夫妻之间偶尔的吵架继而互不理睬不是冷暴力,冷暴力应该是以伤害对方,故意给对方难堪为前提的。
专家解析
造成家庭“冷暴力”的直接诱因有第三者插足、婚外恋、重男轻女、性格不合、女方失去生育能力等等。其表现形式大致分四种类型:冷嘲热讽型,从不赞美对方,常说有伤对方自尊的话;提醒惩罚型,专拣对方不喜欢的事情做;漠不关心型,从不关心对方的喜怒哀乐及饮食起居;听之任之型,对方所做的一切好像都与自己无关,也不交谈。此外很多人存在误区,认为家庭暴力只发生在文化落后的地区,施暴者大都是没有文化的人。事实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可能是施暴者,冷暴力就是多发生在高知家庭,白领阶层里。这样的夫妻遇到意见分歧及产生矛盾时,往往不用争吵、动手的方式来解决,而是用长期相互不理睬即“不说话”来解决。随着近年来反家庭暴力的宣传,丈夫明目张胆地殴打妻子会受到群众的指责和有关部门的管制,另外,随着普法力度不断加大,许多人渐渐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如果拳脚相加,使对方身上留下伤痕,弄不好就要吃官司。因此,许多人采用了精神伤害这种更加隐蔽的手段对付生活伴侣,如侮辱、冷落、言语刺激等。由于家庭“冷暴力”具有反复性、隐藏性的特点,加上没有伤痕,不见鲜血,不能做伤情鉴定,不能取证,即使闹到法庭上,法官也难以认定谁是过错方,法律制裁的操作难度较大,目前法律界对此还没有明确界定。
43、9个标准确诊重度抑郁
现象描述
如果在连续两周内,个体表现出下述症状中5个以上(至少包括症状1和2中的一个),而且这些症状是以前没有或极轻的,同时排除药物或躯体疾病的影响,则基本上可以确认为重度抑郁症。
一句话点评
目前,国际上一般用下述9个标准来确诊重度抑郁症。
专家解析
1.每天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
2.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
3.体重显著减少或增加(正常体重的5%);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
4.每天失眠或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亢奋或萎靡不振。
6.每天感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者自罪自贬。
8.每天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9.常常想到死,严重时有自杀的具体计划,甚至有过自杀行为。
44、妻子抑郁症丈夫怎么办
现象描述
抑郁症成为女性流行病,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为严重的疾病负担,全球1.2亿人患有“心灵感冒”之称的抑郁症,其中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并且女性更愿意求助于心理咨询,倾诉内心痛苦,而不是告诉丈夫和亲人。在女性心理咨询的话题中,家庭、感情、子女教养、性心理等因素占到80%。
一句话点评
丈夫如何帮妻子摆脱抑郁症的困扰,女性如何才能走出抑郁阴影,针对造成抑郁症的不同原因,推荐几种种方法选择运用。
专家解析
原因之一:伤害自尊
对策:丈夫说话要注意方式,其实妻子最注重丈夫对她的看法,最好的办法是,从妻子的角度说些宽慰性的话。
原因之二:婆媳关系
对策:丈夫要做润滑剂,在婆媳关系的调适中,丈夫起着润滑剂的作用,要淡化矛盾。丈夫不能夹在中间自己生气,或一走了之,更不要跟着较真。
原因之三:孤独寂寞
对策:吵架也是好办法,有时适当地吵架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
原因之四:产后抑郁
对策:密切关注妻子产后变化,妻子产后,丈夫要对妻子多关心、理解,鼓励并帮助她。
原因之五:性生活不合拍
对策:温情的交流很重要。首先是心平气和的交谈,温柔的话语能够促进性爱的交流。其次是肌肤相亲的温存,如抚摸对方的脸和头发、牵牵手或摩摩背。第三,丈夫要理解妻子。
原因之六:怀疑浪漫爱情不在了
男人通过受人敬重获得自尊,而女人则是在被人爱的时候感到有价值,这一点是两性之间最重要的个性差异。丈夫们纳闷的是,我给她尽可能好的物质生活,对她忠诚如一,她为什么还不满足呢?我一时忘了结婚纪念日,她怎么就不能原谅呢?
对策:读懂女性的细腻感情,女性因为情感特别细腻,很注重生日、结婚纪念日、情人节等一些有特殊含义的日子。但人到中年的丈夫往往满不在乎。如果丈夫细心一些,一声问候、一顿可口的饭菜,都会让妻子更开心、更快乐。
原因之七:子女教养
现实生活中,很多妻子承担了照顾孩子的全部责任。既是家庭主妇,又是职场女性,她们普遍感到疲惫、紧张和烦恼,甚至在教育儿女方面显得无力、无助和无望。
对策:为妻子“松绑”丈夫应学会为妻子进行“精神松绑”。不要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她吵架。培养妻子的幽默感。多劝慰妻子,不要事事追求完美,告诉她,你和孩子要的更多的是她的关心,而不是家里纤尘不染。尽量多承担一些照顾孩子的责任。
原因之八:生理周期
细心的丈夫会发现,妻子在每个月里总会有那么几天情绪不稳定,她也许会无端地发脾气,神情沮丧,做事心不在焉。但比起更年期来,这还算是轻的。
对策:特殊时期要对妻子更温柔,这种时候,丈夫要对妻子表现出关爱之心,温柔之意。尽量保持家庭气氛的安静、平和,帮助处于压力中的妻子渡过难关。
45、去心理咨询前应准备啥
现象描述
心理有问题去看心理医生,如同躯体有病到医院看大夫。但由于人们对心理咨询的一般知识了解不多,以至把看躯体疾病的习惯用于看心理医生,影响了咨询效果。所以去咨询,略知些咨询常识最好。
一句话点评
心理咨询是以语言沟通为基础,这种沟通是建立在咨询者对医生的信任和自愿的基础上。若来访者没有沟通的愿望或是被亲朋好友带领至此,是不会情愿地谈及真实的自我,咨询效果会受到影响。
专家解析
1.咨客本人要有心理咨询的愿望。
2.咨询者不必担心谈话的内容外露 心理医生工作的原则之一是为咨客保密,有些咨客因有这种担心,咨询时往往隐去某些问题,不利于医生做出诊断和提供帮助。
3.咨询者最好有自助意识 心理咨询除有心理医生的启发引导帮助,还需要咨客积极主动配合。有的咨客没这种意识,在咨询后对医生布置的作业不实施。如对恐怖症患者的治疗是先练习放松法,再进行系统脱敏疗法,这是一个连贯程序,有的咨客回家不练习,总想在医生那里讨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导致咨询半途而废。
4.咨询者勿急于追求效果,欲速则不达 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人际交往障碍,有的咨客出现障碍的原因是因性格偏内向、口吃、怕别人讥笑、拒绝与人交往引起,咨询时首先要打破这一循环链,使咨客改变自身对口吃的认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技巧。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就能达到的。还有些心理问题或疾患需要有关人员同步参与咨询,如孩子的问题父母参与,婚姻问题夫妻参与。
5.理解咨询的时间限定 咨询一次约50分钟,若时间长、内容多,不便于咨询者清晰地理解接受主要问题的核心部分。
46、家庭冲突与人格有关
现象描述
家庭婚姻关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问题是性格缺陷引发的矛盾和冲突,这是婚姻家庭关系的一大障碍,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在人格的再造和矫正上下功夫。
一句话点评
人格缺陷的形成原因是很复杂的,有遗传的因素,也有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原因,还有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
专家解析
人格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老百姓常说的“山能改,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性格缺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比较常见的有脾气暴躁、偏执好强、易发火动怒、做事没长性、情绪化、看待事物好走极端、不善交往、敏感内向等等,这些都是人格障碍的典型症状,有一定的普遍性。存在这些缺陷的朋友往往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家庭和婚姻关系就更不用说了,遇到一点小事件他们也会火冒三丈,从来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主观武断专横跋扈。有时一顿无名火发完之后他们也会感到后悔,但影响已经造成了,后果无法挽回。他们永远都意识不到是自己的性格缺陷给婚姻、家庭、同事和朋友造成了深深的伤害,只管自己“痛快”不顾他人感受。
47、夫妻相处的“多”与“少”
现象描述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往往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摩擦,影响家庭的和谐气氛。夫妻之间产生摩擦,彼此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责任。
一句话点评
如果我们都能学一点生活的艺术,经常给家庭生活增添一些“润滑剂”,那么家庭生活中就不会或少有“火药味”了。
专家解析
1.多一些爱的礼物,少一些冷漠 浓浓的爱意不仅要蕴藏在心中,而且也要用适当的物质来表现。夫妻双方都应记住:在对方的生日及结婚纪念日那天,一定要有爱的示意。无论是一束爱的鲜花,还是一份贺卡,都会使对方激动不已,加深双方的感情。有时大意忘记了送礼,要及时补上。
2.多一些参与,少一些旁观 现代生活中,一般夫妻双方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家又要操持家务,十分辛苦。而家务劳动,妻子相应做得较多。当妻子忙着做家务时,丈夫若悠闲自在地看书看报、看电视,那么此时夫妻双方最易发生争执。当丈夫的应多体贴妻子的辛苦,不应该袖手旁观。否则妻子会想:如果丈夫真心爱我,又怎么忍心让我一个人累得腰酸腿疼呢?
3.多一些服务,少一些支使 婚后夫妻双方常常会认为:我对对方具有绝对支配权,对方为我服务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往往吆五喝六,过分支使对方,引起对方的不满。夫妻双方的关系在婚前婚后永远是平等的,谁也不是对方的佣人或奴仆。
4.多一些协商,少一些自作主张 夫妻双方经济上产生纠纷,往往是因为缺少协商,一方背着另一方挪用共同财产。在金钱上,虽然双方都有使用权与支配权,但这财产不是个人的,而是双方共有的。在使用时应说明事由并征得对方的同意,可以大大减少纠纷。
5.多一些相互倾吐,少一些自我封闭 夫妻间一方有时会把郁闷积压在心中,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谈。而对方不知道你是欢乐还是悲伤,兴奋还是痛苦,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对方摒弃在你的感情世界之外了。可能对方很愿意并且也能够替你承担心中的痛苦,只要敞开心扉,苦闷就会减少。
48、你是否患了心理感冒
现象描述
心理抑郁的表现不同于其他神经性的心理障碍,一般心理抑郁的患者由于症状的普遍性,有时会忽视自己的问题。
一句话点评
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现了以下困扰,就一定要警惕了,可能是心理抑郁在作怪。
专家解析
1.感到情绪低沉,闷闷不乐。
2.对生活感到没意思、没劲。
3.自己感觉思维和反应总是比平时慢半拍。
4.遇到事情经常自责、内疚,埋怨自己把事情搞糟了。
5.容易疲倦、不愿活动。
6.心中有莫名其妙的烦恼。
7.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容易分散。
8.特别容易受惊,也容易伤感,感情脆弱。
9.抱怨身体各处疼痛,但又查不出问题。
10.没有食欲或靠暴饮暴食来对抗情绪的不适。
11.遇到有魅力的异性,却丝毫感觉不到对自己的吸引力。
12.不再注意自己的仪表,邋里邋遢。
49、“心理养生”4要素
现象描述
现代人的健康主题之一就是心理养生,即从精神状态上达到青春长驻。心理上受到的外界刺激、感情的起伏会使人处于失调状态,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免疫功能降低,会引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的病情。
一句话点评
面对生活中的浮沉和起落,你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调节自己的情绪。
专家解析
1.与人为善 心地善良的人,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有一种轻松之感,会始终保持泰然处之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2.积极乐观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化解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3.处事宽容 人在工作、人际交往中,吃亏、被误解不可避免。面对这些生活中的“小插曲”,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人不会宽容,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生理和心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安上了心理调节阀。
4.淡泊是福 著名作家冰心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恬淡寡欲是一种崇高的养生境界。有了淡泊的心志,就不会在名利场中随波逐流;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能使人保持一颗平常心,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50、你会“制怒”吗
现象描述
愤怒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很多人在愤怒之下对自己、对他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换一个角度想,愤怒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一句话点评
如果我们能了解自己愤怒的来源,便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把愤怒的能量转化为积极的动力。
专家解析
1.你之所以会愤怒,是因为你需要别人做什么事情。问问自己:我想通过愤怒来达到什么目的?不要被愤怒蒙住了眼睛,看看愤怒背后你的欲望是什么。如果别人让你失望,你可以说出你真正的感觉,找他谈一谈。
2.问自己:我真的是对这个人感到愤怒吗?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我之所以对他愤怒,是因为觉得对他发火比较安全?不要把别人当替罪羊,这样只会让你的情绪迷失得更远。
3.你所谓的愤怒是不是你用来掩饰自己受伤的一种高傲的方式?为了面子而奋斗,会让你时常感到失落,而失落又会让你感到愤怒。
4.无论什么原因,你都要对自己的愤怒负责。不要给愤怒寻找假、大、空的理由,你需要的是解决问题,不是空洞的胜利。
5.真诚、负责地表达你的愤怒,不要用暴力的方式。暴力只会带来更多的愤怒、伤害和复仇。
6.有些老办法也是有用的。如愤怒的时候从1数到10.
7.抓住让你愤怒的事件,而不是人。要想“这件事情真的让我很生气”,而不是“你这混蛋,怎么做出这种事情”。
8.点缀那些让你烦闷的情境。如排队时带上一本书;堵车时趁机放松一下,做做白日梦。
9.每个人都有一些不能表达的愤怒,要替这些情绪找到出口。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释放方式:慢跑、打球等都可以。
51、测测情绪是否“过了火”
现象描述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固执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固执不同于偏执。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一句话点评
下面是一个检查偏执程度的小测试,快来检查一下你的情绪是否“过了火”?
专家解析
1.你是否求全责备?
2.老是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3.感到多数人不可信?
4.会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和念头?
5.不能控制发脾气?
6.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7.认为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
8.老是感到别人想占你的便宜?
测试评分:没有(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严重(5分)。
答案:
总分10分以,下不存在偏执情况,恭喜你,是个心平气和可爱的人。
15~24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执,如果总觉得环境不顺心,要注意警惕,原因可能是在自己。
25分以上,你有偏执的症状,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走火”。另外,建议你遇到大的障碍时向心理医生求助。
52、解心烦学说3句话
现象描述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遇到困难和烦心的事就要自己化解,时刻拥有乐观的心态和快乐的心境。
一句话点评
在生活中碰到烦恼事,不妨学说三句话,对自身健康大有好处。
专家解析
第一句话是“算了吧”。生活中有许多事,可能你经过再多的努力都无法达到,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还要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只要自己努力过,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第二句话是“不要紧”。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对自己说“不要紧”。因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上天对每人都是公平的,它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打开一扇窗。
第三句话是“会过去的”。不管雨下得多大,连续下几天,总有晴天的时候。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坚信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53、如何摆脱枯燥的日子
现象描述
我从小就不太合群,朋友极少,每次换工作一般都因为我的人际关系问题,老板认为我没有团队精神,同事也觉得跟我在一起没话说。我现在只喜欢对着电脑上网下棋,每天都过得死板枯燥。
一句话点评
一个人从小受原生家庭影响养成的人际模式,会对成人之后的人际关系产生各式各样积极正面或者消极负面的影响。
专家解析
显然,你在与人交往中缺乏安全感,所以才难以合群,可能与成长经历有关。这种情况下,自尊与自信自然会受到严重打击。要解开这个心结,可以着重注意如下几点:
将兴趣从网上转移到网下。例如可以与网下的棋友多多交流。兴趣交友与工作交友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在这个有共同兴趣的世界里,更容易交流与增强自信。
另外,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心理辅导。这种情况往往与父母家庭关系的一些不良因素或成长历程中的创伤有密切关联。所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心理辅导是有必要的。
54、封闭性格的自我心理训练
现象描述
封闭性格的人最怕与人打交道。与别人说话时不敢看对方,讲出的话也是异常简短和呆板。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连一个说点知心话的朋友也没有。一到有人的场合,就感到别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自己,以至于紧张得全身发抖,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逃离。
一句话点评
不鼓励子女进行社会交往和不注意非智力因素培养,是造成这类性格的最主要因素。
专家解析
怎样运用心理训练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克服这种封闭型性格呢?
1.初期
每天下班后,不要急于回家,而是先到商场、农贸市场等人多的地方逗留一段时间,引导自己对周围环境里的人和事情感兴趣,然后回家将自己所观察的一切记录下来。这一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将你从个人世界里拉出来,让你置身于以前不愿呆的环境里,可先从人少的环境里开始。
2.中期
①阅读一些有关基本沟通技巧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如怎样和人打招呼,怎样和人开始谈话,谈话的礼貌等。
②到某市场询问一种蔬菜的价格。
③在路上向陌生人问路,其中包括问年长的、年轻的和年龄较小的同性和异性。特别是要完成一次向年轻的异性问路和一次向看起来并不和善人的问路。
④买一种商品,然后退货。退成退不成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敢于并能够向店方陈述你的理由。
3.后期
①每天向同事询问一项有关单位的业务问题,直到第二个星期为止。刚开始,可选择那些比较和气、比较宽容的同事,然后再选择那些脾气不太好,看起来不大好打交道的人询句。问时要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认真倾听。眼睛要经常注视着对方(但也不是始终死盯不放),并要有所反应(如点点头,表示明白了)。若可能的话,找一个比较容易接近和耐心的人给你指点一下。
②在业余时间,主动参与同事们的聊天,刚开始你可能不太会说,没关系,你只需耐心倾听就够了。一段时间后,你也可以适时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为了使你自己更能成功,你应“备备战”,如头一天晚上有准备地看一场球赛,或从报刊上记下一个有趣的事,到第二天用它来参与聊天。
③约同事一起逛街,吃顿便饭,看个展览之类的。
希望你把这一训练过程完整地坚持下来,到那时,你将摆脱孤寂,拓展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使自己快乐起来。
55、自我激励的4个小动作
现象描述
年轻人刚进入职场,常会因为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表现不理想,或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容易丧失自信。
一句话点评
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推荐了4个简单的小动作,消除工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专家解析
1.抓住空当,磨炼你的热情 即使只有15分钟也好,每天花一点时间在自己最喜欢的兴趣上,比如利用上班前和另一半吃顿早餐;晚饭后整理阳台的花花草草;或上网和计算机玩15分钟围棋。这样做会让你找回对工作的热情。
2.写下让你感到骄傲的理由 准备一张小卡,每天至少写下3件让你感到骄傲的事情。这里指的不是你今天又接到一笔多大的单子,而是你已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准备简报,即使最后提案并没有通过,也应该写下来鼓励自己。如果你真的想不出来自己到底做了哪些努力,可以找个值得信任的同事帮助你。
3.准备一个“奖状”公布栏 在家里找一个你每天最常经过的一面墙,挂上一个小小公布栏,把所有能够展现自我价值的“奖状”都贴在上面。比如说辛苦设计的提案报告封面;被老板称赞的一封email。每天经过时看一眼,你就能吸收它带给你的正面能量。
4.停止任何负面的、责备自己的想法,专注于如何解决问题。在电话或计算机旁贴一个禁止标志,可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负面的思考中。
56、什么是心理缺陷
现象描述
心理缺陷,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等平衡能力,心理特点明显偏离心理健康标准,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
一句话点评
心理缺陷中的最常见的是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
专家解析
1.性格缺陷:
无力性格精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乏,常述说躯体不适,有疑病倾向。情绪常处于不愉快状态,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对精神压力和身心矛盾,易产生心理过敏反应。
不适应性格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这种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在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之下,容易发生不良行为。
偏执性格 性格固执,敏感多疑,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考虑问题常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有责备他人的倾向。
分裂性格 性格内向,孤独怕羞,情感冷漠。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很差。喜欢独自活动。此种心理缺陷易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爆发性格 平时性格黏滞,不灵活,遇到微小的刺激就会引起爆发性愤怒或激情。
强迫性格 强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躯体健康。可有程度不同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癔症性格 心理发展不成熟,常以自我为中心,热情有余,稳定不足,易接受暗示,好表现自己。
攻击性格 性格外向,好斗,容易兴奋、冲动。往往对人、对社会表现敌意和攻击行为。
1.情感缺陷:
焦虑状态 对客观事物和人际关系,表现出焦虑、紧张,忧心忡忡,疑虑不决。虽然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但对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存有忧虑。
抑郁状态 情绪经常处于忧郁、沮丧、悲哀、苦闷状态。常有长吁短叹和哭泣表现,缺乏人生的动力和乐趣,生存欲望低下。
疑病状态 常有疑病情绪反应,有疑病性不适症状。自我暗示性强,求医心切。
躁狂状态 情绪高涨、兴奋,活跃好动,动作增多,交际频繁,声音高亢。
57、感情破裂的4个心理阶段
现象描述
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牢不可破的,热恋的高温降下来之后,面对现实生活,再恩爱的夫妻也会产生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感情破裂,最终劳燕纷飞。
一句话点评
从心理学角度看,“感情破裂”要经过4个阶段。
专家解析
纠纷夫妻婚后在经过了炽热期,便进入矛盾期,若矛盾未能及时解决,便会演变成纠纷。一般说,纠纷在低文化层次和胆汁质、多血质的当事者中多表现为外泄,如口角、殴斗、毁物等。经斡旋,可解决,但过后又重演,内战不息。在高文化层次和黏液质、抑郁质的当事者中多表现为内郁,外表上不争不吵,但内心彼此冷淡,斡旋不易见效。
戒备纠纷的积累,夫妻从隔阂而戒备,俗称“同床异梦”。戒备的形式,拜物型多从财产、收支上互相隐瞒,而外在型会瞒着对方与异性来往等。为了防备对方抓住把柄和了解到事实真相,双方在经济、社交关系等方面戒备,甚至连个人事业、前途问题也守口如瓶。
裂痕隐秘总有披露的一天。隐秘的披露会造成更严重的纠纷,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出现裂痕。裂痕表现在情绪上是强烈的不满,表现在行为上是相互的背离。这时,有居住条件的大多分居;无居住条件的,即使同居,也是背靠背,井水不犯河水。
破裂的裂痕无法弥合,感情彻底破裂。感情破裂后的抉择模式大致有三:一是通过法律手续离婚;二是考虑种种原因,不便离异,只好凑合着生活,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三是感情破裂,无法逆转,只是为了折磨对方,拒不离婚,这种拖累,既愚蠢又不道德,害人亦害己。
要防止感情破裂,应当在夫妻矛盾发生时调适,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58、抑郁症的自助策略
现象描述
几乎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感到悲伤或绝望。当这些感觉持续出现,你可能已经开始经历抑郁症。忧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并且往往可以成功地被治疗。不幸的是,有太多人因为各种理由而没有去寻求医疗帮助。他们没有察觉自己已经患上了忧郁症,而认为抑郁症不是一种真正的疾病,或是认为抑郁症只发生在心灵脆弱的人身上。
一句话点评
对照下面的状况,1周以内,有多少会在你身上出现。
专家解析
1.情绪抑郁、悲伤超过2周。
2.和以前相比脾气变得更暴躁,总觉得很烦,常常发火。
3.没有食欲、睡眠不好或失眠或早醒。
4.终日乏力或精神衰竭。
5.失去对所有或绝大部分事情的兴趣。
6.做事情无法专心,办事效率明显下降。
7.认为自己没用,常感觉绝望、无助并经常自责。
8.看问题总是先往坏的方向想。
9.夜里失眠的时候开始怀疑人活着的意义。
10.注意力无法集中、思考困难、犹豫不决、做事情难以做决定。
11.记忆力下降。
12.常会想到死,甚至给自己列出自杀计划。
如果上述问题一周内有超过8项符合你的状况,赶紧去看心理医生!
当你感到忧郁时,建议你:
1.停止自责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你并没有创造它或选择它。重要的是你明白自己需要帮助,并且已经开始踏上积极复原的路途。
2.彻底遵从治疗计划 依照处方服药,规律就诊,以便医师监测你的进展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同时在需要时调整药物。
3.试着不要感到气馁 回复正常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些日子里尽量不断地告诉自己,你一定会好起来。
4.避免做人生的重大决定 最好等到忧郁症完全消失且对决策能力有自信时,再决定是否进行重大改变,例如换工作或离婚等。
5.简化生活 设定可行的目标跟合理的计划表,在做得太少与太多之间取得平衡。如果太快做太多事,你可能会觉得被击垮且变得沮丧。
6.多参与活动 参与让你感觉较好或是有成就感的活动,“群居”能有效带走你的孤独感。
7.认可小的进步 在生活中努力发现自己的进步,即使只有一点儿,也要马上给自己肯定。
59、怎样进行自我心理诊断
现象描述
心理出了问题,是不是像人们判断感冒发热一样,有一个量化的硬性指标,如37℃以下是正常体温,37℃以上就是发热了呢?
一句话点评
由于人们的心理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不可能定一个量化的指标,但通常人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自我心理诊断,看自己是不是达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否需要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
专家解析
1.情绪协调,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具有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
2.人际关系和谐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在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
3.能动地适应环境 不能有效地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4.保持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
5.符合年龄特征 与人生各阶段发展相对应的是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者应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6.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7.充分了解自己 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
8.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9.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取得更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