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热力学研究上的贡献而荣获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
瓦尔特·H·能斯特(德国,1864~1941年),1864年6月25日生于西普鲁士布利森。1905年,能斯特任柏林大学教授,1925年起任柏林大学原子物理研究院院长,1932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由于纳粹政权的迫害,他1933年退职,在农村度过晚年。他因在电化学和热动力学方面对低温现象的研究,得出热力学第三定律,即“能斯特热定理”。他也因此荣获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1941年11月18日,能斯特病逝于巴特穆斯考。
他一生中主要从事电化学和热动力学研究。1889年,他提出溶解压假说,从热力学出发导出电极势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式(即电化学中的能斯特方程)。他还引入溶度积概念,解释了沉淀反应。他用量子理论的观点研究低温下固体的比热;提出光化学的“原子链式反应”理论。1906年,根据对低温现象的研究,得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人们称之为“能斯特热定理”,这个定理有效地解决了计算平衡常数问题和许多工业生产难题。此外,他还设计出用指示剂测定介电常数、离子水化度和酸碱度的方法,发展了分解和接触电势、钯电极性状和神经刺激理论。
能斯特从1900年起连续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但是诸多因素导致他在1920年才获得化学奖。当时,能斯特已先后被90次提名。他曾以拒绝讲学等方式抗议希特勒法西斯暴政,并斥责“希特勒一伙是摧毁和违抗人类文明的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