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在学校里用功学习,放学后,他就飞奔到自己熟悉的大自然怀中。有时,他的某一件木匠活前一天没有完成,第二天白天他一有空就想一想制作的详细过程,放了学,他心里已经想得十分清楚了,直接跑回家去,按计划快速地把它做完。
牛顿把外祖母给他的零花钱都用于买钉子之类的东西上了,他还是那么喜欢做木匠活,而且随着他一天天长大,思维越来越复杂,做的东西也越来越有创造性了。以前他只是模仿着做一些桌椅板凳之类的家具,现在他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能设计改造一些用具了。
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到家,饭都没顾得上吃,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忙活起来了。外祖母十分了解自己的小外孙,所以很晚的时候才把饭端到牛顿的房间,微笑着瞧他那幼稚而又专注的、一本正经的神情。
牛顿终于忙完了,他抬起头,见祖母正慈爱地看着他。他高兴地对她说:“外婆,我把原来的旧手推车给你改成了四轮车,这样你再上集市买东西的时候就方便了。”
外祖母欣慰地笑了:这个聪明懂事的孩子,总能把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学校里休息的时候,牛顿总愿意陪着外祖母到集市上去。以前他陪外祖母去的时候,发现有时东西买多了或是买了大件的东西总是不好拿回家,现在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
牛顿给外祖母改造的四轮车,帮了外祖母的大忙。
这一次,他们特意买了很多需要的物品,用四轮车推了回来,路上的人见了都夸奖说这辆四轮车做得好。牛顿心里暗自得意。推到家的时候,连邻居家的大叔都夸他心灵手巧。
牛顿的成就感并没有使他得意忘形,反而鼓励了他,使他对手工制作更有兴趣了。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做很多的东西,只要认真做,都能做成功。即使经历过失败,他也对结果有着积极的企盼。
受到成功做好四轮车的鼓舞,牛顿一直在考虑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东西。
一天放学后,牛顿又照例跑到河边去玩。他发现威沙姆河那边有很多人,他好奇地去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些人正在安装一个大水车,那架水车很旧,也很笨重,大家好不容易才把它安好。
牛顿第一次见到这种水车,觉得很有趣,等到大家都走了,他就在那认真地观察起来。
第二天放学后,他又跑去观察。他发现这笨重的大家伙还能工作呢!村里的人把磨面机与水车连接起来,让水车带动磨面机,转眼面粉就磨好了。牛顿觉得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他的小脑瓜又开动起来了,但他没有问别人,自己观察了一番,他发现两个轮子,一个转得快,另一个转得慢。而且两个轮子的齿数也不一样。他回家以后,还一直琢磨着这件事,第二天的课都没听好。
第三天傍晚,他又去观察,这一次,他听村民在议论:“这架水车太破旧了,使用起来太费劲了。”
“是啊,用一回要费这么大的劲,真是不方便。”
听到这些话,牛顿突发灵感,他心想:“怎样才能做个更好的水车呢?”
回到家以后,他就把自己的工具全都倒了出来,动手做起了水车来。开始他只是做了个比较像的模型,但它并不会转动。
第四天傍晚,牛顿去请教邻居大叔,大叔帮他检查了一下,告诉他应该怎样改正。牛顿如法炮制,果然做成了一个非常灵活的小水车。
牛顿想,我的小水车这样灵活,而村里的大水车却那么笨重,我要想办法把村里的水车变得小巧一些,这样就会让大家省力气了。
有了这么一个宏伟的计划后,牛顿干起活来更加有劲了,他一连几个晚上都在忙着这件事,拆了装,装了拆。失败了就好好研究一下失败的原因,不断地改进,最后他终于做成了一架轻便灵巧的小水车模型。
牛顿总是把作品第一个拿给外祖母看,她是牛顿作品的忠实欣赏者,她总是满足牛顿需要赞扬的欲望,也总是鼓励他。
这一次的作品让外祖母笑得合不拢嘴了,她觉得牛顿越来越有出息了。牛顿用扇子扇动小水车,小水车转动起来了。外祖母看着这精致的玩意儿,也爱不释手。
邻居大叔见到牛顿改进后的小水车,惊讶于他的心思和他善于思考的能力,把他的改进方法告诉了村里人,大家都很高兴,而且都没想到这个平日里十分腼腆、沉默寡言的小孩子,竟然这么聪明能干,真是让大家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