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封建社会官场的一个异数:非科举出身,却官居一品,位列公卿之上,权倾朝野;专权20余年,敛尽天下财富;嘉庆不露声色将其铲除,而未发生大的乱子,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和一生贪婪,最终又因贪身死。
和珅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第一宠臣,也是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他一生为追求金钱与权力而费尽心机,得宠之后,更是大肆聚敛钱财,贪尽天下财富。由于乾隆的庇护,和珅多次化险为夷。乾隆死后,他立即被嘉庆帝赐死,结束了其贪婪的一生。
和珅姓钮祜禄氏,属满洲正红旗人,出身并不显贵。其父常保官至福建副都统。和珅自幼聪颖。年少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背熟了《四书》、《五经》,而且精通满文,另外还掌握了蒙文和藏文,懂得做诗填词。
好景不长,和珅3岁那年,母亲去世,10岁时,父亲去世。由于家道变故,和珅小小年纪就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尝尽了人间冷暖。正是少年时这段备受冷眼与屈辱的经历,磨炼了和珅的意志,使和珅自小就立下了追求权钱、出人头地的志向。
和珅父亲死后,并没有给和珅留下任何财产,为了筹集生活费用,和珅四处向人求借,受尽了无情的嘲笑和冷漠。
为了能继续完成学业,无奈之下,年仅13岁的和珅强忍屈辱,卖掉了土地换取学费,继续求学。
在学堂,和珅也因家贫而常常遭人歧视、受人侮辱。一次,一位大官的儿子写了一首诗,讽刺先生,却硬说是和珅写的。先生恼羞成怒,没给和珅任何分辩的机会,抄起戒尺就是一顿乱打。和珅心里明白,先生也只敢在他这样的穷学生身上发泄怒气,根本不敢招惹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这使和珅想要出人头地的愿望更加强烈了。他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权力和金钱的重要性。从此,他便把对权力与金钱的追求放在了人生的首位。
和珅20岁时承袭了父亲的爵位。乾隆三十七年(1772)被授予三等侍卫职,此后不久,又调任变仪卫,担任协同管理皇帝銮舆、仪仗的侍卫。这项差使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可以经常接触皇上,这无疑是一条晋升的捷径。和珅不仅受到乾隆的赏识,同时得到了朝中一位显宦的注意,这个人就是英廉,英廉曾任刑部尚书兼正黄旗满洲都统、大学士、直隶总督,他认为和珅是个人才,就将自己亲手抚养大的孙女嫁给了和珅。
和珅的升迁颇具戏剧性。一次,乾隆帝出巡,一时找不到黄龙伞盖,乾隆很不高兴,借用《论语》中的一句话问道:“是谁之过欤?”随行人员皆不知所云,只有和珅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这是对《四书》上“岂非典守者之过邪?”的巧妙变通。乾隆顺着洪亮的声音看到了和珅,见他仪态俊雅,机灵善辩,高兴地说:“若辈中安得此解人。”乾隆问和珅家世年岁,读过什么书。和珅虽无多大学问,但还是读过一些“四书”“五经”,所以能熟练地背诵某些段落。乾隆不觉喜欢起来,从此让他总管仪仗队。次日又升他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
和珅以一个官学生的身份,能迅速得宠,实属前所未有。可能与一段非常离奇的故事有关。乾隆还是宝亲王时,一次进宫请安,经过雍正爱妃马佳氏的居室,马妃正在对镜梳妆。宝亲王见马妃长发及地,便偷偷走到马妃身后,蒙住了她的双眼。马妃不知道是谁,顺手用梳子打到来人的眉间,竟打起一个青紫的印记。皇后得知此事后,以为宝亲王与马妃有染,便下令将马妃赐死。宝亲王抚尸大哭,说:“是我害了你,他日我若能做主,一定不会辜负你。”马妃去世26年后,和珅出现,此时,和珅恰好26岁,相貌颇似马妃,且项间也有一块朱砂记儿,乾隆便认为和珅是马妃转世。于是顿生怜惜之心,故此宠信有加。
这自然是传说,不可信,其实和珅发迹与他留心观察、细心揣摩有关。康熙、雍正励精图治为乾隆打下了丰厚的底子,乾隆对生活要求渐渐地有些苛严,和珅每日形影不离地跟随在乾隆左右,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一一记下。时间一久,对乾隆的脾气、心理、好恶等,都了解得很清楚。甚至只要一看乾隆的脸色,就能猜出乾隆想干什么,不等乾隆开口,就把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了。因此,乾隆也对和珅的办事能力很满意。乾隆以和珅办事干练为由,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提拔他。他曾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内务府总管大臣、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满洲都统等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珅发迹之迅速,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实属罕见。其原因主要有五点:
第一,封建专制主义在清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乾隆帝晚年陶醉于“盛世”之中,喜听歌功颂德的谀言,听不得谏言,更不允许针砭时弊。由于自雍正以来清廷大肆罗织文字狱,造成了浓重的恐怖气氛,结果,文人士子惴惴自危,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惶恐不安,无不看乾隆帝的眼色行事。这就给和珅这类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创造了晋升的条件。
第二,和珅掌权之时,朝廷上实力派且正直的官员是元勋阿桂等人,阿桂之父阿克敦官至协办大学士,阿桂于乾隆四十二(1777)年即升为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首席宰相。但他经常被乾隆帝派任外差,或赴各省巡视,或赴各地查办朝廷要案,有时还要率军出征镇压反清武装起义等等,加之明哲保身,所以朝中没有与和珅相抗衡的官员。
第三,和珅虽学问不大,却聪明机敏,博闻强记,对满、汉、蒙、藏等语言文字也有所知晓,而且精通鲜为人知的西域秘咒,工作能力较全面。这在当时朝廷官员中是很少见的,由于乾隆朝外务事务增多,和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优势,使得自己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乾隆帝在《御制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赞扬和珅:“大学士、三等忠襄伯和珅,国家用武,帷幄丝纶,事殊四朝(原注:谓汉、唐、宋、明)。清文、汉文、蒙古、西番颇通大义(原注: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文、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勒劳书旨,见称能事。”
第四,有处理大事的能力。和珅虽然自己是巨贪,但是他也曾为乾隆整饬贪污之风效过力。乾隆四十五年(1780),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被告发,乾隆命和珅处理此事。和珅一到云南,便通过拷问李家仆人,查出李侍尧的许多证据,接着又据实上疏陈奏云南吏治颓废、府州县多亏帑币等现象,回京后又当面向乾隆陈述了云南盐务、钱法、边防等政令方面的弊端,通过此事,显示了和珅处理政务的才能。
第五,“善体圣心”。和珅对乾隆的起居可谓体贴入微。每当乾隆帝“有咳唾之时”,不管在何地,只要和珅在场,便“以溺器进之”。这无疑是他获得宠信的重要因素。乾隆帝晚年记忆力衰退,智力迟钝,往往“早膳已供,而不过霎时,又索早膳,宦侍不敢言已进,而皇帝亦不觉悟,其衰老健忘,推此可知”。每当外国使臣谒见乾隆帝时,和珅均为出纳帝命之人。
一般说来,封建官场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一人得势,鸡犬升天。和珅掌权后,弟弟和琳,官至总督,死后加封一等公;儿子任都统兼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并且娶了乾隆的掌上明珠固伦和孝公主为妻;和珅之女嫁给康熙帝之重孙;和琳之女,嫁给乾隆之孙。和珅用与皇室联姻的手段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说起和珅掌权期间的劣迹昭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和珅得势之后,大肆培植亲信,精心组织自己的班底。他与大学士傅恒之子福长安两人串通一气,狼狈为奸,合伙干了许多坏事。福长安的小舅子是个连满语都说不好的无知狂徒,和珅却将其提拔为广信知府。在考核官吏政绩时,和珅却将其列为“保送一等”。和珅的族孙景安在担任河南巡抚时,白莲教起义,他不敢与白莲教正面作战,也不敢犯“渎职”之过,总是跟在起义军后头,被人讥为“迎送伯”。和珅的亲家苏陵阿年老无能,却当上了两江总督,苏陵阿接见属员时竟厚颜无耻地说:“蒙皇上圣恩,命我这老头子来捞点棺材钱。”这种无耻之徒,和珅竟然将其举荐为大学士。苏陵阿年逾八十,两耳不聪,老眼昏花,连一举一动都需人扶持,被人称为“活傀儡”。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都因与和珅有旧交,当了高官,成了和珅的党羽。
对于不依附自己的人,和珅千方百计地予以迫害打击。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回民反清起义,清廷命和珅为钦差大臣,与大学士阿桂一同督师围剿起义军。因阿桂有疾在身,和珅受命先行到达兰州,即命诸将冒险进兵,起义军虽只有千余人,但战斗力颇强,“素业射猎,精火枪,又负地险。官兵万余,皆营于城东,与贼辽隔,屡衅挫锐,每夜辄惊扰,枪炮达旦”固原总兵图钦保和千余名清兵被击毙。不久,阿桂来到兰州,和珅“委过诸将不听调遣”。后来两人一同部署战事,“阿桂所指挥,辄应如响,乃曰,‘诸将殊不见其慢,当谁诛?’和珅恚甚”。乾隆帝察知此事,斥责和珅奏报不实,令其速回京。自此和珅终身与阿桂水火不容。
和珅害人时,并不管对方是谁、后台是谁,只要对自己不利就千方百计设计陷害,就连嘉庆帝的老师朱珪及大学士董浩,和珅也不放过。嘉庆元年,乾隆下诏调朱珪来京任大学士,嘉庆得知后,写诗给老师表示祝贺。和珅盯上这首诗,把它拿给乾隆看,说嘉庆早就想“示恩于师傅”。乾隆帝大怒,幸亏董诰在旁解劝:“圣主无过言。”乾隆帝虽未治嘉庆和朱珪的罪过,但降朱珪为安徽巡抚,并谕令“不得内召”。董诰也因替嘉庆帝说话而得罪了和珅。
嘉庆二年(1797),白莲教大起义闹得正凶,乾隆很着急,当时,董诰不在朝中,在家为母亲守孝,因此,乾隆每次接见大臣时,总要问:“董诰何时回来?”三年,董诰守孝完毕回京,和珅却从旁掣肘,“遏不上闻。”乾隆见董诰返京喜甚,命暂署刑部尚书,才得以避免和珅的陷害。
第二,恃宠弄权,控制朝政
和珅善于钻营,九年就升到了军机大臣,成了参与清王朝军国大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依仗乾隆的宠信,和珅独霸军机处。嘉庆二年(1797),和珅任刑部尚书时,乾隆又命他兼理户部“紧要大事”。但他到任后,竟独揽户部的一切权力。不仅如此,为了控制朝臣给皇帝的进言,他还下令,以后大臣写给皇帝的奏章,一律要另备一份副本呈交军机处,这样使他先于皇帝看到奏章,知道奏章的内容,通过控制奏章的渠道独揽了朝政大权。
嘉庆即位后,乾隆仍然以太上皇名义训政,和珅处处老谋深算,嘉庆当皇子时,被乾隆定为储君。和珅事先密知此事,在储位诏书发布的前一天,送给嘉庆一柄如意,暗示自己完全拥戴嘉庆继帝位。和珅想以此邀功,继续在下一个皇帝那里获得荣华富贵。但是,和珅的这种做法并没有讨得嘉庆的欢心。
在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训政的时候,和珅实际上成为决定乾隆意旨的人,专擅更甚,满朝文武侧目而视。嘉庆三年(1798)春天,嘉庆发布上谕,决定在冬季举行大阅典礼。可是,和珅代乾隆下了一道相反的谕旨:“现在教匪虽然基本剿除,但健锐营、火器营官兵尚未撤回,本年不宜大阅。”这样一来就给人们造成了一个印象:皇帝决定的事,太上皇可以轻易否决,而太上皇所作的决定,皇帝不能改变。众所周知,太上皇的决定多半是和珅怂恿的结果。
由于乾隆老而健忘,和珅更能左右其意旨,成为出纳帝命之人。一次,和珅上奏乾隆帝裁减太仆马匹,甚至影响到皇帝乘骑,因此嘉庆很不高兴,自言自语地说:“从此不能再乘马矣。”不仅如此,和珅还把自己的老师吴省兰派到嘉庆身边,名为帮助整理诗集,实欲窥探皇帝的一举一动。
嘉庆有事要奏报乾隆,也须由和珅代转,这样嘉庆根本没有秘密可言,什么事都瞒不过和珅。但是,嘉庆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尽管他对和珅不满,却不动声色,任和珅所为而从不加干涉,有时还故意显示出对和珅十分尊重的样子。如果碰到和珅以政令奏请皇旨,总是说:“惟皇爷处分,朕何敢与焉。”所以,当时人均称赞嘉庆说:“自即位以来,知和珅之必欲谋害,凡于政令,唯尔是听,以示亲信之意,俾不生疑惧,此智也。”
第三,纵容行贿,庇护贪官
和珅是清代乾隆朝贪污之风的总根子。当时,朝廷内外文武大臣侵吞公款、聚敛行贿之风很严重,银两数目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两,追根溯源,都与和珅有关。嘉庆初年,在镇压白莲教起义时,各路将帅虚报战功,冒领粮饷,都是以和珅为后台的。和珅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贪婪的官吏,当政20余年,疯狂敛财,搜刮的财富总价值可达亿两白银。
和珅不但自己贪婪,而且依仗乾隆的宠信公开庇护贪官。查找有关史料,乾隆年间的许多贪污大案要案均发生在和珅专权之后,且均以和珅为后台。
乾隆四十六年(1781),浙江巡抚王禀望贪污被告发,负责办案的官员在其家中搜出金银百万两之多。通政司副使钱沣查明勒尔谨、王禀望皆为和珅私党,同时,陕西巡抚毕沅又经常奔走和门,与勒、王两人狼狈为奸,且知情不报。于是,钱沣上奏疏弹劾毕沅。和珅没能保住勒尔谨、王禀望的性命,但是却保住了毕沅的性命。
乾隆四十七年(1782),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乾隆大怒,命和珅、御史刘墉和钱沣一起去查办。国泰的营私舞弊之事,人人皆知,只是有和珅做后台,没人敢向上反映。此次查办,乾隆下旨,负责督办的官员不敢怠慢,和珅怕事情露馅,事先给国泰通风报信,让其早做准备。三人到山东后,马上盘查库府中的银子,一看数目不缺,就要草草收场。钱沣觉得这里面有蹊跷,因为他发现,这里的庄银规格不一,便知有诈。又见和珅如此草率盘库,知其暗中袒护国泰,如果就这样收场,不光是贪官得不到惩处,他自己还要以所劾不实而获罪。因此,他再三请求封库再查。和珅无奈,只好同意封库。第二天,钱沣贴出告示,通知借钱给府库的各商号赶快前来认领,否则银两一律充公。结果各商号纷纷前来领银,原来库银是从商铺暂时借来充数的。国泰贪污库银200万两的内幕终于大白于天下。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和珅竭力营救也未能奏效,国泰、于易简都被乾隆下旨处死了。
乾隆中后期,吏治更为腐败,贪污之风更甚,内阁学士尹壮图请旨“密查亏空”。和珅怕尹壮图的“密查亏空”之火会烧到自己头上,于是决定整整他。和珅奏请乾隆派户部侍郎庆成和尹壮图同赴各地清查仓库,其目的在于暗中监视和牵制尹壮图。每到一地,郎庆成并不急于盘查,而是先拖延时间,令尹壮图枯坐馆舍,使其行动受到限制,然后设法给当地官员通风报信。事先得到消息的地方官吏,则赶紧东挪西借,暂时补足亏空,结果自然查不出任何漏洞。没有查出漏洞,尹壮图的麻烦自然来了,刑部以挟诈欺公、妄生异议罪判处尹壮图死刑。最后还是乾隆帝免去了他的死罪,这使和珅的气焰更加嚣张。
人都说奴随主贵,和珅家的奴才也不例外,他的管家刘全贵倒不贵,仗着主子的权势飞扬跋扈、贪赃枉法。和珅掌权,管家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奏请乾隆严查此事,和珅的党羽吴省兰闻知此事,立即密告和珅。当时,和珅正在热河陪侍乾隆,闻听此事后,急忙将刘全叫到热河,主仆两人经过一阵紧张的策划,和珅命刘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乾隆帝看到曹锡宝的奏疏后,质问和珅是否有此事。和珅诡称自己平时对家人管束甚严,如有此事当予以重惩。于是,乾隆帝命留京办事大臣召曹锡宝查问,又令步军统领派遣官员与曹锡宝到刘全家察视,结果与曹锡宝在奏折中所说并不一致。曹锡宝因所奏不实受到了革职留任的处分。
和珅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庇护贪官,有两个原因:一是这部分人当中有些人是他的爪牙和死党;二是因为他从中央和各地官吏手中收受了巨额的贿赂。
乾隆后期,尽管乾隆毫不手软地诛戮了一大批包括总督、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等巨贪,但官场的贪污聚敛之风并没有丝毫的收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自上而下各级官吏需要筹集大量银两,通过进贡、接驾、祝寿、献礼等方式,来满足乾隆挥霍钱财、和珅贪得无厌的欲望。
第四,贪黩无厌,聚敛私财
和珅搜刮钱财主要有三种手段:
其一,大肆收贿。和珅大权在握,地方官升官就得走和珅的门路。即便是例行公事,如不给贿赂,和珅也会故意刁难。在和珅这里,大小官职都有标准的价码,出多大价做多大官,而且价码越来越高。由于向和珅行贿的官员太多了,竟出现了行贿无门的情况。有一个山西巡抚专程向和珅行贿,送了20万两白银,仅见把门的就花了5000两,不但没有见到和珅的面,就连管家的面也没见到。一些官员为了能与和珅见上一面,或者送完礼后要当面请托一些事情,经常在和珅从家中上公署必经的一条胡同里等待。清朝官员的官服上都绣着“补子”的图案,因此人们把这条胡同称为“补子胡同”。
大凡每个贪官都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和珅也不例外,他吃腻了山珍海味,每天要服用上好的新鲜珍珠一粒。这些珍珠自然是各地官员“进贡”给他的,而且每粒珍珠的价格至少要八千至二万两银子不等。
其二,擅取宫中宝物。乾隆帝晚年,追求奢华,对女乐、珍宝、宴席、巡游无所不爱,因此各地官吏纷纷供奉,宫中积存了许多宝物。由于和珅能自由出入宫禁,所以宫中的宝物便私自拿回家中。乾隆五十五年(1790),兵部尚书孙士毅得到了一只精美的鼻烟壶,打算进献给皇上,在宫门外遇见和珅,和珅问他所持何物。孙士毅回答说是一只鼻烟壶。和珅接过一看,此壶是由一颗大如雀卵的明珠雕琢而成,精美绝伦,于是要求孙士毅转赠给他。孙士毅说,此壶早已奏闻皇帝,如果选不中再赠给他。没过几天,和珅便把这只鼻烟壶弄到手了。
其三,侵吞贡物。因为和珅掌管着军事和人事大权,所以各地官吏与绅商进贡的宝物都要经过和珅之手,有些宝物往往未及入宫就被和珅窃取。有一次,皇八子打碎了一只乾隆帝钟爱的玉盘,吓得大哭。经别人指点,和弟弟成亲王一同向和珅求援。和珅故作难色,皇八子再三恳求,又加之成亲王从旁边说好话,和珅才答应设法帮助解决。过了几天,和珅给了兄弟俩一只直径为一尺五寸的碧玉盘,且成色超过了被打碎的那一只。此时,他们才如梦初醒,各地所贡之物,上等都被和珅据为己有,次等才被送入宫中。嘉庆帝后来也指出:“督抚等所进贡物,在皇考不过赏收一两件,其余尽入和珅私宅。”
和珅的家产有多少?这是清史研究者经常谈到的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由于官方资料记载不详,私家著述又没有确切的根据,所以实在难辨究竟。不过,嘉庆的谕旨和内务府官吏的奏报为人们提供了一点重要信息。和珅贪污的钱财基本两种:
第一,直接贪污金银
据步军统领、定亲王绵恩的奏折称:“臣等奉旨查抄和珅及家人刘全等家产,所有查出和珅家:二两平金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一两,银三百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俱已交广储司收讫,业经奏闻在案。续查出和珅借出本银钱所开当铺共八座,及家人刘全、刘印、刘陔、胡六自开、伙开当铺共八座,亦经奏闻在案。臣等自正月初八日起迄今,查得和珅契置取租房计一千零一间半,取租地计一千二百六十六顷。此外查出和珅借出应追本利银二万六千三百一十五两,并自栓大车八十辆,每辆银一百二十两,共发出车价银九千六百两,分给各户领办。查出和珅家取租房地,统计取租房地共价银二十万三千三百二十三两五钱二厘,价钱六千一百二十五吊。每年通共取租银四千七百六十六两七钱,租钱三万四千九百二十七吊九百六十八文。”
第二,收受的珍宝
和珅除了直接收取金银之外,还大肆搜刮收受奇珍异宝,嘉庆帝在谕旨中指出:“(和珅)所藏珠宝内,珍珠手串200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伊所藏真宝石顶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
和珅不仅自己大肆贪污,还纵容家人到处勒索钱财。和珅的家人刘全被抄家时有银两20余万,并有若干大珠及珍珠手串等宝物。
据梁启超先生的估计,和珅的全部家产大概有8亿两白银之多。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目,这一数目比清政府10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难怪这些查抄清单公开之后,世人为之瞠目,所以当时在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和珅当然不会例外。和珅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结党营私、恃宠生娇的行为,引起了嘉庆帝的极大不满,但碍于乾隆帝之面,隐忍不发。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帝去世。次日,嘉庆帝命和珅与户部尚书福长安轮流看守殡殿,不得擅自出入,明为守殡,实为软禁。接着下旨,命令着实查办围剿白莲教不力者及幕后庇护人。大臣自然领会到嘉庆的意图,于是弹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断送到嘉庆帝手中。初八,嘉庆帝下令革除和珅及福长安所有职务,将两人逮捕入狱。十五日,嘉庆帝亲自宣布和珅20大罪状。
嘉庆帝本要将和珅凌迟处死,由于皇妹和孝公主的求情,并且参考了董诰、刘墉诸大臣的建议,改为赐和珅狱中自尽,为避免政坛动荡,嘉庆帝宣布对能弃恶从善的和珅余党一律免于追究。十八日,和珅于狱中自缢而死。和珅死前写下了四句绝命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纵观和珅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干尽了坏事,也经历了人生从大悲到大喜再到大悲的全过程。和珅留下的只有万民痛恨与一副可耻的贪官污吏形象。
§§第五篇 权力背后的陷阱
封建社会有两个地方很不讲理:宫廷和妓院,宫廷胡作非为,胡乱杀人;妓院人欲横流,只认钱不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