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生活中,孩子所需要的是一份拓荒的勇气与自信,而不是畏缩的恐惧与胆怯。充满自信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敢于面对挑战;相反,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心,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往往是退缩、畏怯、悲观、被动,不善与人交际,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凡事依赖他人。然而,许多家长却常忽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过多地卷入孩子的生活中,干涉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从穿衣戴帽,到择朋交友,家长都要亲自“指导”,这样向孩子灌输的信息就是:“你不行,你不懂,必须听我的。”其实,更多的时候,孩子需要家长充当参谋者而非决策人;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自由发挥。如果家长过多地加以束缚,加以限制,就会剥夺掉孩子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剥夺了他们的自立、自信心,以及日后的成功。
培养孩子的自信,要多给孩子鼓励。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景:幼小的孩子非常愿意帮助妈妈干活,但是,妈妈总是说不要动,或者说:“你会打碎它们的,最好让我来做这个。等到你长大一点儿再来帮忙好吗?”这样家长无意中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所得到的印象是自己太小了,根本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由此会放弃许多努力,乖乖地等待“大一点儿”这个时刻的到来。其实,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帮助妈妈完成了一项工作以后,脸上是多么兴奋地散发着光彩,这对增长孩子的自信心是多么重要!
在孩子的婴儿和幼年时期,面对着大千世界,他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但是,随着成长,他们仍然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学习各种方法,以使自己适应,使自己能够融入这个世界中。但是,家长往往无意之中给他们设置了许多障碍,而不是帮助他们。家长也不相信他们有能力。如认为只有在某一个年龄阶段,才能做某一种事情。比如一个2岁的孩子,如果帮助我们收拾桌子,当他手中拿到一个盘子的时候,妈妈会很快地说:“不要动它,你会打碎它的。”这样你可以保存好那个盘子,但是你的举动在他的信心上投下了阴影,而且延缓了他的某种能力的发展,或许你阻止了一个小天才的产生。大人们常不经心地向孩子们展示自己多么有能力、有魄力、有气力。家长们的每一句话,像“你怎么把房间搞得这么乱”,“你怎么把衣服穿反了”这类话,都会向孩子们显示他们是多么的无能,是多么的缺乏经验。家长们这么做就会使他们慢慢地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自己的自觉性,忘记只有通过各种锻炼和闯荡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家长们的这种做法,会使孩子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减弱他们的进取心。这种消极因素将会对孩子的一生都有不良影响。
专家提示:
身为家长,应该对孩子多一份鼓励,少一点呵斥;多一份自由,少一点束缚;多一份信赖,少一点猜疑。只要孩子拥有了自信心,他便会拥有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