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9800000034

第34章 立储贰入承大统释嫌疑准请撤帘

却说包拯奉诏为御史中丞,受职以后,仍然正色立朝,不少挠屈。甫经数日,又伏阙上奏道:“东宫虚位,为日已久,中外无不怀忧。陛下试思物皆有本,难道国家可无本么?太子系国家根本,根本不立,如何为国?”仁宗怫然道:“卿又来说此事了。朕且问卿,何人可立?”拯叩首答道:“臣本不才,叨蒙恩遇,所以乞请建储,无非为宗庙万世至计,陛下今问臣应立何人,仍是疑臣多言。臣年将七十,且无子嗣,还想甚么后福?不过耿耿孤忠,不能自默呢。”(语诚且挚。)仁宗面色转和,方道:“忠诚如卿,朕亦深知,建储事总当举行,待朕妥议便了。”拯乃退出。原来拯有一子名纟意,娶妻崔氏,尝通判潭州,壮年去世。崔氏无出,守节不再嫁,因此拯面奏仁宗,自称无子。但拯有媵妾,已娠被出,在母家产生一男,事为崔氏所知,密为赡养,母子俱全。嘉六年,拯进为枢密副使,越年,遇疾将殁,崔乃白拯取回媵子,由拯命名曰纟延。拯并留遗嘱道:“后嗣倘得为官,当谨守清白家风。如或犯赃,生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我子孙。”言讫乃逝。有诏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随笔结过包拯事,免得后文另起炉灶。)惟立储一事,也至嘉六七年间,方才定夺。

先是张贵妃殁后,仁宗痛失爱妃,追怀故剑,复召回前时所宠的杨美人。(应二十八回。)杨本刘太后姻戚,色艺兼优,自重入宫后,晋封婕妤,历加修媛、修仪诸名位。怎奈秀而不实,诞玉无期,就是曹后以下诸妃嫔,或生而不育,终成虚愿。(史称仁宗有三子,曰,曰昕,曰曦,皆夭殇。)仁宗复采选良家女十人,一一召幸,宫中号为十阁。刘氏、黄氏在十阁中,尤称骄恣,免不得有内外请托等弊。当嘉四年秋间,月食几尽,御史中丞韩绛,密奏十阁恃宠,不足毓麟,反伤阴教,应严加裁抑云云。仁宗检查得实,乃将十阁尽行遣出,并放宫女一二百人。既而文彦博告老辞职,富弼因母丧丁忧,就是黑王相公王德用(德用面黑,人呼为黑王相公。),前曾召为枢密使,至是亦已免职,刘沆亦罢去,乃用韩琦同平章事,宋庠、田况为枢密使,张为副使。琦既入相,即以建储为请。仁宗谓后宫有孕,待分娩后再议,那知满望弄璋,变成弄瓦,琦乃怀《汉书·孔光传》进呈,且奏道:“汉成无嗣,曾立犹子,彼系中材主,尚能若此,况陛下呢。太祖手定天下,传弟不传子,陛下知法先祖,何妨择宗室为嗣呢。”仁宗仍然不决。会宋庠以惰弛免官,擢学士曾公亮为枢密使,嗣更与韩琦并相,以张代公亮后任,并进欧阳修参知政事。公亮娴法令,修长文学,通治术,与韩琦同心辅政,朝廷称治。四人均以建储未定为忧,一再疏陈,终未见报。

会知谏院司马光,及知江州吕诲,又连章固请,词极剀切,仁宗颇为感动,将二疏送交中书。及琦入对,即申读光、诲二疏。仁宗遽谕道:“朕有意久了,究竟何人可嗣?”琦忙答道:“这事非臣等所敢私议,请陛下自择!”仁宗复道:“宫中尝养二子,年少的近时不慧,就是大的罢!”琦闻旨,便即请名,仁宗道:“就是宗实。”琦极力赞成。仁宗道:“宗实现居濮王丧,须降旨起复,方可册立。”琦复道:“事若果行,不可中止,陛下断自不疑,乞从内中批出!”仁宗道:“且先由中书传旨,起复他知宗正寺,何如?”琦便应声遵旨,当即出传上旨,起复宗实。宗实父允让,(见二十八回。)封汝南郡王,嘉四年冬薨逝,追封濮王。宗实居庐守制,因有诏起复,固辞不拜,哀乞终丧。仁宗再召问韩琦,琦对道:“陛下为宗社计,乃择贤而立,今固辞不受,勉尽孝道,这便是所谓贤呢,请令终丧视事便了。”(定策立储,是韩魏公生平大业,故言之特详。)

至嘉七年秋季,宗实终丧,尚坚卧不起。琦复入朝启奏道:“宗正一诏,已见明文,中外臣民,已知陛下择嗣,不如即日正名为是。”仁宗道:“准卿所奏!”琦退至中书处,即召翰林学士王草制。奋然道:“这是国家大事,应面授上命,方可拟诏。”琦答道:“既如此,快去请对罢。”翌日请对,由仁宗召见。跪奏道:“海内望陛下立储,不啻望岁,这事果出自圣意吗?”仁宗道:“朕意已决定了。”再拜称贺,乃退朝草制。制命既下,宗实复称疾固辞,章十余上。知谏院司马光入奏道:“皇子固辞主器,延至旬月,可谓贤德过人。但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这是臣子大义,请陛下举义相绳,皇子自不敢有违了。”仁宗乃召同判大宗正寺安国公从古等,往传旨意,宗实尚不肯受命。记室周孟阳私问宗实,究为何意?宗实道:“非敢邀福,实欲避祸呢。”孟阳道:“今皇上屡次传诏,乃固辞不受,倘中官等别有所奉,转启嫌疑,尚能宴安无患否?”宗实始悟,乃与从古等相约入宫。临行时语家人道:“谨守吾舍!待上有嫡嗣,我即归来了。”及既入宫中,谒见清居殿,赐名曰曙,自是每日一朝,有时或入侍禁中。过了一月,受封为钜鹿郡公。转瞬间已是嘉八年,正月中无事可表,一到二月,仁宗复患疾卧床,不能视朝,令中书、枢密奏事,须至福宁殿内的西阁中。旋经太医调治,稍有起色,三月初旬,曾亲御内殿二次,嗣复寝疾不起,渐加沉重,竟至驾崩。遗诏皇子曙即皇帝位,皇后曹氏为皇太后。总计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寿五十四岁,改元多至九次。两宋诸帝,要算仁宗享国最号长久。仁宗恭俭仁恕,出自天性,治术尚宽,刑法尚简,所用枢要诸臣,虽贤奸、直枉迭为消长,究竟君子多,小人少,因此力持大体,没甚变故。就是庆历年间,党议蜂起,韩、范、富、欧等为一派,吕、夏、宋、陈等为一派,互相排斥,各是其是,但也不过内外迁调,未尝妄兴大狱,所以宋史上称为仁主,极力颂扬,这且不必絮述。

且说仁宗已崩,皇后曹氏即命将宫门各钥收置身旁,俟至黎明,命内侍召皇子入宫,且传集韩琦、欧阳修等,共议皇子即位事宜。皇子哭临已毕,遽欲退出。曹后道:“大行皇帝遗诏,令皇子嗣位,皇子应承先继志,不得有违!”皇子曙变色道:“曙不敢为。”韩琦忙掖留道:“承先继志,乃得为孝,圣母言不可不从!”皇子乃遵即帝位,御东楹见百官,是为英宗皇帝。英宗欲循行古制,谅阴三年,命韩琦摄行冢宰。琦奏称古今异宜,不应遵行,乃尊皇后为皇太后,请太后权同处分军国重事。太后因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宰辅等逐日复奏,由太后援经据史,处决事件,遇有疑难,每语辅臣道:“公等妥议,应该如何处置,便可解决了。”自是韩琦等悉心赞议,太后未尝不从。独对待曹氏懿戚,及宫中内侍,丝毫不肯假借,内外为之肃然。既而立皇后高氏,后系故侍中高琼曾孙女,母曹氏,为太后胞姊,既生女,幼育宫中。既长出宫,为英宗妃,封京兆郡君,至是册为皇后,与太后如母女一般,当然爱敬有加。太后复重富弼名,召为枢密使。忽英宗偶然不豫,渐渐的举措乖常,左右有所陈请,辄遭暴怒,甚且杖挞相加。内侍等受虐不平,遂交诉内都知任守忠。守忠初为仁宗所黜逐,嗣复召入,累擢至内都知,仁宗欲立英宗,守忠恐英宗明察,拟援立庸弱,谋攫内权,旋因计不得逞,未免失望。适内侍等入诉帝状,遂乘间设法,谗构两宫。看官!试想天下有几个慈明不昧的贤母,诚孝无私的令主,能不听亲幸媒孽么?守忠等日夕浸润,惹得两宫都动疑起来,由疑生怨,由怨成隙,好好的继母继子,几乎变成仇雠。知谏院吕诲亟上书两宫,开陈大义,词旨恳切,多言人所难言,两宫意终未释。

一日,韩琦、欧阳修奏事帘前,太后呜咽涕泣,具述英宗变态。韩琦道:“皇躬不豫,因致失常,痊愈以后,必不至此。且太后为母,皇上为子,子有疾,母可不容忍么?”太后尚流泪不止。欧阳修复进奏道:“太后事先帝数十年,仁德昭闻,天下共仰,从前温成得宠,太后尚处之泰然,如今母子相关,何至不能相容呢?”太后闻言,方才收泪。修又道:“先帝在位日久,德泽在人,所以一旦晏驾,天下奉戴嗣君,不敢异议。今太后原是贤明,究竟是一妇人,臣等五六人,统是措大书生,若非先帝遗命,那个肯来服从呢?”(前以婉言动之,后用危言警之,欧阳公也算善言。)太后沉吟不答。琦竟朗声道:“臣等在外,皇躬若失调护,太后不得辞责。”(索性逼进一层。)这数语,引动太后开口,即矍然道:“这话从那里说来?我心更愁得紧哩。”(正要引你此语。)琦与修均叩首道:“太后仁慈,臣等素来钦佩,所望是全始全终哩。”叩毕乃退。内侍等听着,统不禁瞠目咋舌,阴谋为之少懈。

越数日,琦独入内廷,向英宗问安。英宗略谕数语,便道:“太后待朕,未免寡恩。”琦遽对道:“古来圣帝明王也属不少,独称舜为大孝,难道此外多不孝么?不过亲慈子孝,乃是常道,未足称扬,若父母不慈,子仍尽孝,乃得称名千古。臣恐陛下事亲未至,尚亏孝道,天下岂有不是的父母么?”英宗不觉改容。嗣英宗疾已少瘳,命侍臣讲读迩英阁。翰林侍讲学士刘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天下事,即拱手讲解道:“舜起自侧陋,尧乃禅授大位,天下归心,万民悦服,这非由舜别有他术,只因他孝亲友弟,德播远近,所以讴歌朝觐,不召自来呢。”(借史讽主,语重心长。)英宗悚然道:“朕知道了。”遂进问太后起居,自陈病时昏乱,得罪慈躬,伏望矜宥等语。太后亦欣慰道:“病时小过,不足为罪,此后能善自调护,毋致违和,我已喜慰无穷,还有甚么计较?况皇儿四岁入宫,我旦夕顾复,抚养成人,正为今日,难道反有异心么?”英宗泣拜道:“圣母隆恩,如天罔极,儿若再忤慈命,是无以为人,怎能治国?”太后亦不禁下泪,亲扶帝起,且道:“国事有大臣辅弼,我一妇人,不得已暂时听政,所有目前要务,仍凭宰相取决,我始终未敢臆断,待皇儿身体复原,我即应归政,莫谓我喜称制呢。”(如此明惠,即间或被蒙,亦不过如日月之食而已。)英宗道:“母后多一日训政,儿得多一日受教,请母后勿遽撤帘!”太后道:“我自有主意。”英宗乃退。自是母子欢好如初,嫌疑尽释。

韩琦等闻知此事,自然放心。惟因英宗久不御朝,中外担忧,致多揣测。会值京师忧旱,英宗适御紫宸殿,琦遂请乘舆祷雨,具素服以出,人情乃安。是年冬,葬大行皇帝于永昭陵,庙号仁宗。封长子仲缄为光国公,寻复晋封为淮阳郡王,改名顼。时英宗已生四子,俱系高后所出,除淮阳王顼外,次名颢,又次名颜,幼名君页。颜甫生即夭,余见后文。越年改元治平,自春至夏,帝疾大瘳。琦欲太后撤帘还政,乃就入朝奏事时,请英宗裁决十余件。裁决既毕,琦即复奏太后,且言:“皇上明断,裁决悉合机宜。”太后一一复阅,亦每事称善。琦因叩首道:“皇上亲断万机,又兼太后训政,此后宫廷规划,应无不善,臣年力将衰,恐不胜任,愿就此乞休,幸祈赐准!”太后道:“朝廷大事,全仗相公,相公如何可去!我却不妨退居深宫呢。”琦复道:“前代母后,贤如马、邓,尚不免顾恋权势,今太后便拟复辟,诚属盛德谦冲,非马、邓诸后所可及。臣幸际慈明,钦承无已,但不知于何日撤帘?”太后道:“我并不欲预政,无非为皇上前日抱恙未痊,不得已而在此。要撤帘就可撤帘,何必另定日子呢?”言已即起。(临事果断,不愧贤后。)琦即抗声道:“太后已有旨撤帘,銮仪司何不遵行?”当下走过銮仪司,把帘除下。太后匆匆趋入,御屏后尚见后衣。内外都惊为异事。英宗加琦为右仆射,每日御前后殿,亲理政事。并上太后宫殿名,称作慈寿宫,所有太后出入仪卫,如章献太后故事。

既而知谏院司马光上疏,极言:“内侍任守忠谗间两宫,为国大蠹,若非母后贤明,皇上诚孝,几乎祸起萧墙,乞即援照国法,将守忠处斩都市!”英宗览鉴,却也动容,惟一时未见降旨。越宿,韩琦至中书处,骤出空头敕一道,自己署名签字,复令两参政同时签名。参政一是欧阳修,一是赵。于仁宗末年入任是职。欧阳修接敕后,也不多说,当即签名。赵却有难色,修语道:“不妨照签,韩公总有说法。”乃勉强签字。签毕,琦即坐政事堂,召守忠至,令立庭下,即面叱道:“你可知罪么?本当伏法,因奉旨从宽,姑把你安置蕲州,你当感念圣恩,勿再怙恶!”言毕,便取出空头敕,亲自填写,付与守忠,即日押令出都。(手段似辣,然处置阉人不得不如是神速,且韩魏公定已密奏得旨,当非专擅者比。)又把守忠余党史昭锡一律斥出,窜徙南方,中外称快。过了数月,适琦入朝,英宗忽问琦道:“三司使蔡襄品行如何?”琦未知问意,但答言:“襄颇干练,可以任用。”英宗不答。越日竟命襄出知杭州。看官道是何因?原来太后听政时,曾与辅臣言及,谓:“先帝既立皇子,不但宦妾生疑,就是著名的大臣亦有异言,险些儿败坏大事,我不愿追究,已将章奏都毁去了。”为了这几句懿旨,时人多猜是蔡襄所奏,究竟襄有无此事,无从证实,不过他素好诙谐,语言未免失检,遂致同列滋疑。小子尝记蔡襄平日与陈亚友善,襄戏令陈亚属对,口占出句云:“陈亚有心终是恶。”陈即应声道:“蔡襄无口便成衰。”当时旁坐诸人,共推为绝对,且因襄欲嘲人,反被人嘲,共笑为诙谐的报应。(因国事带叙及此,隐寓劝戒之意。)其实襄擅吏治才,遇有案件,谈笑剖决,吏不敢欺。尝知泉州,督建万安桥,长三百六十丈,利济行人;又植松七百里,广为庇荫,州民无不颂德。万安桥一名洛阳桥,迄今碑石尚存,蔡襄亲书碑文,约略可辨。(俗说蔡状元造洛阳桥,就是此处。)只因戏语招尤,致触主忌。治平三年丁母忧,归兴化原籍,越年卒于家,追赠礼部侍郎,后来赐谥忠惠。(仍不掩长,是忠厚之笔。)小子有诗叹道:

泽留八闽起讴歌,一语招尤可若何?

才识慎言存古训,不如圭坫尚堪磨。

英宗入嗣,曹后听政及撤帘,皆韩琦一人之力。宣圣所云“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临大节不可夺者”,如韩魏公足以当之。欧阳修、曾公亮、张、王、司马光等,类皆附骥而彰,而曹后之贤明,英宗之孝敬,亦赖是以成。欧子谓“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诚非过誉也。彼夫真宗之初有吕端,仁宗之初有王曾,以韩相较,有过之无不及者,贤相与国家之关系,固如此哉!

同类推荐
  • 狼心公爵传

    狼心公爵传

    这是一部穿越者在异界打拼的血泪史,一个没有出身,没有奇遇,没有超人的智慧也没有过人的胆识的平民,在生死之间挣扎的故事。没有永恒的金手指,也没有不熄的王霸气。有的,只是一个不甘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已。注:本书作者(也就是我自己)脑子抽风,死活不愿意写傲天霸气无敌流,所以文章可能会比较......写实。请入坑的兄弟们做好主角随时缺胳膊少腿的心理准备。第一次写文,也许不怎么懂得迎合大众的口味,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小弟在此拜谢!
  • 汉人衣冢

    汉人衣冢

    辉煌的三国之后,似乎汉人的气运已被用尽!我们的兄弟被杀戮,被奴役!我们的姐妹被当做会说话的“两脚羊”,放入鼎中煮食!汉人的天空一片阴霾,没有希望,没有明天,有的只是深深的寒冬,彻骨的绝望!!
  • 弓腰姬

    弓腰姬

    弯弓快似梭,长剑利如歌,横行荆益雍,女主越青空。
  • 雪容争霸天下

    雪容争霸天下

    她是一代凤凰,天生拥有可以看穿别人内心的天赋,他又经过自己的努力训练,在12岁的时候达到了九级武功,九级武力,拥有召唤冰的能力,是一个强者,这个世界是靠能力来存在滴,这是她一直喜爱说的语言……
  • 红墙见证录(一)

    红墙见证录(一)

    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领袖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
热门推荐
  • 仙亦无仙

    仙亦无仙

    “仙?”“究竟何谓仙?”这是一个发生在“仙”与“凡”之间的故事......成神之路,始于创世!
  • 仙人厄

    仙人厄

    仙魔大战!人间崩塌!法则不全!仙门消失!从此人间再无仙!十万年后,魔又来了,人间将如何抵御?一名少年走上了逆天之路。
  • 谢卿当年不嫁之恩

    谢卿当年不嫁之恩

    为了深挖小说题材,半夜爬到墓穴顶端,奈何被盗墓者持刀逼下悬崖。死前惟愿:来生一定要做个瘦美人。。。醒来发现,胖菇凉变弱美男,只是这美男境况太菜:父母亲人皆亡,身无分文,外加追夫君丑女数枚。。。作为名门望族的掌门人,乔至深以病弱的身躯苦撑多年,终于油尽灯枯,弥留之际:惟愿来生,身体健壮,其他无所求。一朝穿越,心愿达成,人丑如斯,身体健壮,外加强悍妹控兄长数枚。。。
  • 鹿晗之我的青梅竹马

    鹿晗之我的青梅竹马

    当鹿晗是你的青梅竹马时,你会怎样呢?快来看看吧!
  • 陶金指

    陶金指

    美丽善良的养母告诉他,自己是在一个窑厂附近捡的。捡到他时,他还在襁褓之中,没有任何亲生父母留下的信息,除了他左手小指上的一枚戒指。相依为命的养母在他高三那年不幸离他而去,带走了他身边的全部温情.....养母为他所受的委屈全部浸入他的幼小的心灵之中,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对她的回报,可这一切已不可能!养母的一切磨难全都源于那个男人,放弃优异的学业回到家乡,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那个男人的到应有的惩罚,毁掉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 庶女

    庶女

    安染夏在某一次灯会的时候遇见了白府家主白祁泽,白祁泽见安染夏模样不错。问清楚了家世之后就将聘礼送到了安府。安染夏觉得自己即将飞上枝头做凤凰,自然是行事作风越发的嚣张,不想嫁进白府却处处受挫不得宠,后来被其他姨太欺压头上,安染夏不甘受辱开始夺宠之路。安染夏,安府三姨太所出的庶女,在子女之中排行老六,年龄最小,不受宠。一心想飞上枝头做凤凰,后期成长为一个腹黑精明的女人。白祁泽,白府家主,精明能干。
  • 异界之虚尊神帝

    异界之虚尊神帝

    现代隐世的虚拟界鼻祖,在得到一块本源晶石,花费毕生心血......无意中携带本源晶石来到了虚拟大陆之后......无穷的万界在莫大的本源宇宙只是沧海一粟你是仙吗?你的世界有多大....你是神吗?你的世界有多大....一切的基础都是世界,然我陈锋的世界能无限吞噬,你是神,我吞了你的世界,看你还是不是神........本源万界,唯我虚尊神帝万神东临的第一本小说,有的方面还不够全面,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和支持。
  • 跨国公司行为的政治经济分析

    跨国公司行为的政治经济分析

    本书从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的独特视角,深入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指出跨国公司是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交融的企业组织,在其直接投资中交织着政治行为,全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化弊为利的对策和建议。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诡档案

    诡档案

    一个一个事件的揭开,明明以为寻找到了答案,没想到看到的只不过是镜花水月,谜团一直环绕在我的心中。似乎……我就快找到了事件最终的答案,那个串联起所有因果,链接所有可能性的那一点,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