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坛,从圜丘坛到祈谷坛,有一条长三百六十米的南北大道,叫“丹陛桥”。名字虽叫桥,可是没有桥,更没有桥翅儿,这是为什么呢?
早年间,听老人们讲:明朝的燕王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决定在北京南郊兴建一座天地坛,来祭祀天地,于是就下了一道圣旨:天地坛要修成“天·地”两个境界。后来祭坛修好了,永乐皇帝前来参观,只见坛的北墙是圆的,南墙是方的。北圆象征天“圆”,南方象征地“方”。再看坛内的大祀殿又高又大,直上云天,仿佛天上的宫阙一般,心中非常满意。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仅有北圆南方的天地墙,高耸入云的大祀殿,而没有一条通天的大路,还是不够气派啊。于是,他又吩咐工部大臣:要在大祀殿以南,修一条天道,使皇帝步步升入天庭。并且说:“限你两个月修成,到时要是修不好啊,是要拿你治罪的。”工部大臣领了皇上的口谕,心里烦得不得了,他想不出修天道的法子,但皇上的话又是金口玉言,谁敢不听呀?于是,就把北京的建筑工匠都抓到天坛来了。他先把皇上的旨意说了一遍,叫他们在一个月内将路修好,否则一律杀头。这可把工匠们难住了,这样的路见都没见过,可怎么个修法啊?
就在这时,从人堆里走出一个瘦老头儿,他不慌不忙地走到工部大臣面前,从容不迫地说:“这路我可以按期修好,但有一件:凡是跟我干活的,都得给双倍工钱。”大臣满口应承。
这瘦老头儿就是当时最有名的瓦匠师傅,他受过名师指教,不仅瓦匠活样样精通,还是一个天才设计师,经他手盖起的宫殿楼阁呀,那是不计其数。北京城的工匠师傅没有一个不敬重他的。他刚才一到这儿便把周围的地形看在眼里,心中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修路的方案。工匠们见是老瓦匠师傅领了头,心里也就踏实下来了。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大伙就在老瓦匠的指导下,动手修这通天路。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人们凿石的凿石,砌砖的砌砖,不到一个月的工夫,路就修成了。这条大路路面宽阔,气概非凡:中为“神道”,左为“御道”,右为“王道”,玉帝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整个大路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南端高三尺,北端高一丈有余。这样安排,不就象征皇帝步步升高,直达天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