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养成吃蔬菜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慢慢来。
一般来说,不爱吃菜的孩子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暴力型。如把装有蔬菜的饭碗打翻在地,或者把碗里的蔬菜挑出来,扔在饭桌上,或者用力推开父母夹着青菜的筷子等。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以牙还牙打骂孩子,否则会使孩子逆反而更加厌恶蔬菜。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时不给他夹菜,不把菜装在他的碗里,但每餐仍然把蔬菜摆上桌面,并有意地改变菜式的外观,做一些颜色鲜艳的食物如番茄炒蛋,造型美观的如小小西兰花朵等,告诉孩子这些食物多么漂亮啊,是不是能吃的呢?父母假装尝试以后,再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去吸引孩子尝试,只要他不抗拒就是成功。
第二种是单一型。这些孩子只对同一种颜色的食物感兴趣。比如,他只吃面包、奶酪、牛奶、米饭、面食和土豆等,因为它们都是白色或浅色的。对于这种情况,就得考虑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让他接受其他食物,比如对孩子说白色的面包好孤单,需要找一些黄色、绿色、红色的小伙伴,把煎得金黄诱人的鸡蛋、清甜可口的黄瓜粒或者西红柿块,让孩子自己挑选来配搭他的面包或者其他食物。
第三种是外观主导型。这些孩子不是完全不喜欢吃某种蔬菜,而是不愿意接受这些蔬菜的外形或某种特性。昊昊就不喜欢吃红色和紫色的蔬菜,如红菜苔和红苋菜,主要原因是他不想这些菜的颜色沾染白饭,使白饭看起来很“脏”。对于这种情况,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就是顺应孩子,把他喜欢或者不喜欢的食物单独摆放。而有些孩子反而很喜欢有颜色的菜把白米饭染上其他颜色。那就更好办了,可以让他自己把喜欢的菜的颜色调和到米饭或面条上,吃出一种艺术感来。
第四种是口感型。这些孩子只喜欢吃一些口感柔软的东西,而讨厌质地较硬的食物。如果只是从营养的角度出发,而给孩子吃的蔬菜使他们有咀嚼和吞咽的困难,那他们自然就会抗拒。我见过有些家长让孩子吃很长条的蔬菜,导致孩子吞咽到一半时难受得要呕,那他怎么可能会愿意吃菜呢?对于这种情况,也不难解决,就是把菜做得短一些、软一些、嫩一些就行了。
当然,多数孩子都是复合型,也就是说各种情况都有一点,而不是很极端的只是属于哪一种类型。昊昊也不太爱吃蔬菜,他最主要是对口感的要求比较高。在他开始能吃粥的时候,我们主要是把一些菜叶切碎,和着肉沫一起煮粥,目的只有一个,让他摄入一些维生素和纤维素。随着他年龄稍大一些,就开始劝他吃一根根完整的蔬菜。不过,从幼儿园到小学,昊昊一直都不太愿意吃蔬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办法:一是在他年龄较小的时候,尽量做一些比较容易咀嚼和消化的蔬菜,或者多给他吃普通蔬菜的菜心、嫩芽部分,这些菜都要切小一点儿,以免他在吃的时候卡在喉咙里难以下咽,从而对蔬菜产生畏惧感。二是欲擒故纵法。假装把他碗里的饭菜拿给外婆或者其他家人,对他说:“这是你不喜欢吃的,你别吃了,让外婆吃吧。”外婆吃了一小口以后,假装争吃的样子说:“哇,太好吃了,我要吃,不给昊昊吃。”以此来吸引孩子。当他吃了一口时,就大大地表扬他,由此也顺应了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因为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竞争,父母只好借助一些不得已的手段。三是激将法。比如当他不想吃菜的时候,爸爸就在旁边说:“我看他是不敢吃菜,我是男子汉,我就敢吃,他不是男子汉,他不敢吃的。”这个时候,昊昊就会被激发出一种小小男子汉的勇气,吃一些蔬菜。当然,这种方法不可能长期使用,当孩子长大一些就不会再上当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动画片或图书中的故事来吸引孩子。例如,有一部孩子们都喜欢看的动画片叫《大力水手》,里面有一个手持烟斗、爱吃菠菜的英雄,名叫波佩。他有一项“特异功能”,就是一吃菠菜就变得力大无穷,可以轻而易举地抓起卡车甚至坦克,很多男孩子都很佩服他。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儿童普遍比较缺铁,于是,有动画公司在1931年就设计了这样一部动画片,也有人说是一家菠菜罐头公司赞助的。不管怎么说,效果不错,不仅很多美国孩子受其影响,愿意吃菠菜,昊昊看了这部动画片以后,也对大力水手爱吃菠菜感到好奇,对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以后力大无比有所向往。于是,我就告诉他:“大力水手就是因为吃了菠菜,才力大无穷、成为大英雄的,那么你想不想吃菠菜呢?”他点了点头。于是,他开始主动吃蔬菜,但他还是说菠菜不好吃。我说:“虽然不好吃,但也不难吃吧,为了长大了以后像大力水手一样强壮,应该吃。”他就这样虽然勉强但逐渐不排斥蔬菜了。
上小学以后,昊昊虽然不会拒绝吃蔬菜,但还是不太爱吃。我就担当起了“夹菜官”的角色,每次吃饭时负责给他夹蔬菜,开始时规定每餐吃5根或7根整菜,后来他也嫌麻烦,就免了我的“官职”,自己主动吃菜了。上中学以后,每餐如果没有蔬菜他就会非常不习惯。现在无论到哪里,只要是吃正餐,就必须有蔬菜,这已成了自然而然的习惯,连他自己都说,是妈妈养成了他吃蔬菜的“坏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要让孩子养成吃蔬菜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