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但也要有平常心,既不对孩子期望太高,也不能动不动就骂孩子“真笨”,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长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的天赋得到充分发挥。
从幼儿园结业到入读小学,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小学与幼儿园相比,生活环境、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等都有很大区别,但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小学生活还是比较向往的,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做好上小学前的准备。首先,不要用上小学后必须守规矩、要做很多作业、老师很严格等话语来制造紧张气氛,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而是要给孩子讲述学校里的有趣事例,带孩子去熟悉小学的环境,从而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其次,要带孩子一起准备学习用具,如书包、铅笔盒、本子等,并训练孩子使用和保管这些学习用品。再次,在进入小学前可有意识地给孩子准备少量“作业”,如学写数字、做算术题等,使其在心理上有一些过渡。最后,培养孩子良好的仪态、仪表,学会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不要躲躲闪闪、拒绝回答。不过,这些日常和礼仪方面的知识,也并不是要到上小学前才突击训练的,而是要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独立性。
在孩子入读小学以前,有些家长为让孩子上学前班还是幼儿园大班而犹豫不决。他们选择让孩子去上学前班,一是为了准备重点小学的入学考试,二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适应学校的生活,如习惯学校的作息时间、习惯上课听讲等,为小学的学习打好基础。他们认为幼儿园大班虽然也有衔接小学的课程,如学拼音、数学加减法,但是幼儿园的氛围与小学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决定让孩子提前一年去上不是小学的小学——学前班。
在昊昊小时候,大多数小学都是招收6岁半的孩子,现在则放宽至6岁,如果再提前一年,那么才5岁的孩子就开始了小学的学习。我是坚决反对提前上学前班的,因为这不仅完全违背了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过早地让孩子承受了他们不应该承受的负担,而且非常不利于他们小学阶段的学习。原因如下:其一,年龄太小的孩子,被强行逼迫或者说要求在教室里坐得端端正正地听老师讲40分钟的课,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受的,甚至是很痛苦的。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适应长时间地坐着听课,强制只会适得其反,使胆小的孩子变得更沉闷,好动的孩子变得更顽皮,而且会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其二,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与小学的基础教育不同,学前班也不是纳入国家教育规划范围的,因而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师教学水平也良莠不齐。如果孩子在学前班学的拼音发音不准、计算方法或思路不对,到了小学反而很难纠正。其三,如果让孩子提前一年学习小学的课程,到真正上小学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了新鲜感,没有了好奇心,如果老师再讲相同的内容,他就不可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这反而会影响孩子养成在课堂上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其四,由于孩子超前学习,比别人先学了一些内容,他们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很可能会自以为是、骄傲自满,而且不能与其他同学并驾齐驱地学习,他们也很难有相互追赶、共同进步的感觉。最后,老师和家长也无法判断超前学习的孩子与同龄人相比,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是强还是弱。总之,让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弊大于利。
我们见到过不少超前学习的孩子,从学前班或者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提前或超前学习,有的甚至跳级,小小年纪就到了小学的高年级,甚至中学。能够跳级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成才的人却很少。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聪明,甚至认定自己的孩子是神童,或者一心想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神童。殊不知,超常儿童一般在儿童群体中的比例只有2%左右,属于极少数,而且人们通常所说的神童主要是智力方面特别突出,而忽略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有教育专家就指出,绝大多数神童走的是这样一条路:5岁是神童,15岁是才子,过了20岁则成了庸人。我国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就写过一个关于神童的故事:有一个平民名叫方仲永,家族世代以耕田为业,在仲永五岁的时候,他哭闹着要笔墨纸砚,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从邻居家借来纸、笔、墨,从来没有学过认字的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还能以所列举的事物为题作诗,邻里四乡的人们听说此事后,都感到很惊异,于是就有很多人来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来求仲永作诗,仲永的父亲也把这作为了生财之道,每天拉着仲永四处走访,而没有让他继续学习。结果,到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写诗的才华已经大大减弱,到20岁的时候,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像仲永那样天资聪颖的人,如果没有正确和良好的教育,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由于被称为“神童”的孩子往往背负着来自成人和社会的很大压力,加上年幼的他们在心理、情感和生活经验方面的欠缺,所以很难处理好各种复杂的问题。如果急于让神童快速成长,反而可能会因为拔苗助长,使得本来可以成大器的人才变得碌碌无为,甚至夭折。媒体就披露过一些这样的“神童”的命运:上海市6岁的龙龙在爸爸打造神童计划的重压下终于不堪重负,倒在了书桌旁,被医生诊断为大脑中枢语言程序错乱;湖南的“天才少年”魏永康肄业回家,等等。这些事件的确令人深思。
昊昊没有去过专门的学前班,而是上了两次幼儿园大班。因为他在海珠区穗花幼儿园大班结业后,我们搬到天河区的华师大居住,但他没有达到入读华师附小的年龄要求,所以又读了一年幼儿园大班。幼儿园发了一些学前班的教材,我们并没有要求昊昊把每一本书都像小学生那样认真地全部学完,而是随他的兴趣,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所以他的大多数学前班教材都是全新的,甚至没有翻看过。因为我们没有让他按照教材去学,更没有超前学习小学的内容,而是以身心健康为核心,让他度过快乐的童年。但是在日常愉快的看书的过程中,昊昊却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写数字,到上小学前,已经会百位数的加减法,大概能认识一两百个汉字,所以上小学对他来说一点儿也不难,反而很顺利地适应了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但也要有平常心,既不对孩子期望太高,也不能动不动就骂孩子“真笨”,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长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的天赋得到充分发挥。有一次,我问一个家长:“你应该最了解你的孩子,你觉得他的天赋和特长是什么?”她说:“我觉得孩子没有什么特长。”我说:“你错了,你的孩子肯定有某些天赋,只是你没有发现,而且在发现之后要去鼓励和培养。”她反问我:“那你觉得你的孩子的天赋和特长是什么?”我说:“我儿子的特点是对数字特别敏感,表达能力很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即使自己的孩子真的是超常儿童,也应该把他放在普通人中,让他接触同龄人、接触社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同时让他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曾经是神童的孩子,长大不一定能成才;不是神童的孩子,也完全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