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二年级的黄新宇经常写错别字,同学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错别字大王”。而他并没有因此而作出改变,甚至认为“写几个错别字不会怎么样”。不过,自从他有一次因错别字而考试不及格之后,他彻底改变了对错别字的认识,并下决心告别错别字。
从此之后,每当老师讲到生字的写法时,黄新宇都会听得非常用心,并认真地识记生字的读音、字形、笔画、笔顺。每当他写字的时候,都会细心地检查一遍。慢慢地,他的错别字越来越少了。
在语文学习中,准确、规范地书写、运用文字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错别字却是很多同学的“硬伤”,而且是“屡错屡犯”。
而且,还有一些学生有黄新宇一开始的想法,认为错别字只是一桩小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谁还没有写错别字的时候啊!那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在国际协议的文件上出现了错别字,或者是在关键的时候出现了错别字,其后果将会是怎样的呢?小而言之,表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不高;大而言之,可能会有损国家的形象。更可怕的是,文字是文化的基石,如果任由错别字蔓延下去,若干年之后,很可能会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失。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错别字带来的危害,读准每个字的音,认清每个字的形,把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提高自己写规范字的能力,从而告别错别字。
好方法
第一,了解常见的形成错别字的类型。
从理论上讲,形成错别字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6种情况:
1.笔画相似:把“啤酒”错写成“啤洒”;
2.读音相同相似:把“办公室”错写成“办工室”;
3.字形相似:把“辐射”错写成“幅射”;
4.音、形、义相似:把“拔草”错写成“拨草”;
5.字义、词义混淆:把“凑合”错写成“凑和”;
6.不明典故:把“墨守成规”错写成“默守成规”。
第二,采用汉字“音、形、义”相结合的方法。
如果汉字的音、形都接近的话,我们就很容易写错,比如,“诲”、“晦”、“悔”;“栽”、“裁”、“载”,等等。因为,我们在写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汉字的“音”,然后才是汉字的“形”。
那么,对于这一类错别字,我们就可以采用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就拿“栽”、“裁”、“载”来说吧。“栽”读“zāi”,“载”读“zǎi”、“zài”,“裁”读“cái”。“裁”、“栽”和“载”的“形”的区别相应是形符“衣”、“木”、“车”,那么“裁”就与“衣服”有关,如“量体裁衣”;“栽”就与“树木”有关,如“栽植”;“载”就与“车”有关,如“载客”。了解了“栽”、“裁”、“载”的音、形、义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采用归类析异法。
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就像孪生姐妹一样,或是只有一笔之差,或是某一笔的长短略有不同。如果能把这些字集中起来,并找出每个字的笔画特点,就可以起到分辨、记忆的作用。
比如,“己”、“已”、“巳”这三个字就非常相似,一不小心就会写错。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笔画的特点归纳为“开口己,半口已,闭口巳”;“戍”、“戌”、“戊”,这三个字的笔画特点是中间一笔各有不同,那我们就可以概括为“点戍、横戌、戊中空”。我们可以依据这样的方式,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归类、分析字形相似的汉字。
第四,采用来源推形法。
对于某些词语,如果单看它的“音、义”,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追溯它的来源,便知它是错误的。因为,有些词语来源于古代典籍或寓言故事。比如,“世外桃园”,单看“桃园”是对的,但是这个词语与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有关,所以它的正确写法应该是“世外桃源”。只要我们能记住某些特定词语的出处或故事大意,就不会写错了。
第五,建立一个“错别字档案”。
我们可以把自己经常写错的字记录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将其列为“错别字档案”。在这个档案中,我们既要写出写错的字、正确的字,还要写出它们之间有何不同。
比如,我们经常把“松弛”的“弛”写成“驰”,就要记录下它们的不同之处:“弛”的主要意思是放松、解除;“驰”的主要意思是车马等奔跑。那么,当我们下次写道“松弛”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应该是“弛”还是“驰”。如果我们还是拿不准的话,就可以翻出“错别字档案”看一下。久而久之,我们的错别字就会越来越少。
小贴士
一、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在后面的括号中。
装定()按装()弥慢()必竟()姿式()想往()扭扣()
山青水秀()穿流不息()不加思索()一口同声()以身作责()
二、下面这篇短文里有多个错别字,请将它们用圆圈画出来,然后在下面改正过来。
公圆的风景真美阿!杨柳垂着常头,薇风吹来,好像在不停地招手。假山千资百态,有的像免子,跷起了尾巴,似乎是在切切私语;有的像狮子,威武地战在那里,仿佛是在站岗;有的像老爷爷,拄着拐杖,战在那里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