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3800000067

第67章 国际货币体系(二)

103 裴平、张倩、胡志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2007~2008年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8期。

104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105 赵彦云、甄峰、吴翌琳、王敏:《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中国31个省区市创新能力指数2008年实证和2009年展望》,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8期。

106 陈雨露、马勇:《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107 王立勇、刘文革:《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及其解释——兼论巴罗-格罗斯曼宏观一般非均衡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108 王立勇、李富强:《我国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109 刘凤良、于泽、李彬:《持续经济增长目标下的最优税负和税收结构调整》,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3期。

110 严成樑、龚六堂:《财政支出、税收与长期经济增长》,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111 吕炜、曾芸:《体制性约束、双重失衡与政策权衡——全球金融危机挑战与中国的财政政策选择》,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3期。

112 周光友:《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与货币供给的相关性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113 范从来、赵永清:《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1996-2008》,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114 卞志村、毛泽盛:《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8期。

115 钟伟、张晓曦:《对“新共识”宏观货币理论的反思》,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116 李稻葵、汪进、冯俊新:《货币政策须对冲市场情绪:理论模型和政策模拟》,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117 欧阳志刚、王世杰:《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与产出的非对称反应》,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118 卢盛荣、李文溥:《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119 蒋益民、陈璋:《SVAR模型框架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1978-2006》,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120 韩玉军、陆旸:《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基于对CO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3期。

121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122 杨俊、邵汉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增长状况研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123 吴军:《环境约束下中国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124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2期。

125 吴利学:《中国能源效率波动:理论解释、数值模拟及政策含义》,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126 曲创、杨超、臧旭恒:《双边市场下大型零售商的竞争策略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7期。

127 岳中刚:《纵向压榨抑或市场治理-基于通道费规制失效的分析》,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10期。

128 胥莉、陈宏民、潘小军:《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中厂商定价策略研究》,载《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29 侯广辉:《企业边界的确定:“内部化”与“外部化”》,载《财经科学》2009年第8期。

130 尹莉、臧旭恒:《消费需求升级、产消者与市场边界》,载《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131 孙要中、魏剑锋:《基于信息空间制约的产业集群边界》,载《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2期。

132 黄玮强、庄新田、姚爽:《网络外部性条件下新产品扩散的赠样策略研究》,载《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33 鲜于波、梅琳:《间接网络效应下的产品扩散-基于复杂网络和计算机经济学的研究》,载《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34 孟大文、田国强:《网络外部性与补偿激励下的非线性定价》,载《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2期。

135 董长瑞、刑宏建:《网络投机消费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2期。

136 卢向华、冯越:《网络口碑的价值-基于在线餐馆点评的实证研究》,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7期。

137 张小蒂、王永齐:《融资成本、企业家形成与内生产业集聚:一般分析框架及基于中国不同区域的比较分析》,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9期。

138 彭向、蒋传海:《技术外溢、策略性选址与产业集聚》,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0期。

139 赵祥:《我国省区产业集聚:类型特征与形成机制》,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3辑。

140 朱英明:《区域制造业规模经济、技术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141 赵祥:《产业集聚效应与企业成长——基于广东省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载《南方经济》2009年第8期。

142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8期。

143 闫彦明:《金融服务业集群的网络结构:上海案例的实证分析》,载《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144 谭劲松、何铮:《集群自组织的复杂网络仿真研究》,载《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45 陈国宏、李凯:《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逻辑:组织本质、效率与边界》,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1期。

146 孙军:《地区市场潜能、出口开放与我国工业集聚效应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147 杨玉桢、刘江萍:《以专业化市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个案研究》,载《经济纵横》2009年第2期。

148 陆立军、刘乃全、任光辉:《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互动研究:来自浙江的案例》,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8期。

149 陈赤平、丁建军:《基于中间性组织视角的产业集群三层次治理模式》,载《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150 李世杰、李凯:《产业集群治理逻辑:一个恩西框架》,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8卷第3辑。

151 杨在军:《产业集群风险及其治理的文献综述》,载《经济纵横》2009年第6期。

152 李树培:《我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原因与对策的博弈分析》,载《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153 李宏彬、李杏、姚先国、张海峰、张俊森:《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154 唐清泉、卢博科:《创新效率、行业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载《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155 余泳泽:《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156 官建成、陈凯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157 朱乾龙、钱书法:《基于网络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分析》,载《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158 高建刚:《市场结构与厂商产品创新动机研究》,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

159 高良谋、李宇:《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倒U关系的形成机制与动态拓展》,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8期。

160 庄子银:《知识产权、市场结构、模仿和创新》,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161 王林、顾江:《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载《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162 唐保庆、黄繁华:《国际贸易结构、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R&D溢出效应》,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163 周翼:《国际反知识垄断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164 杨玲梅:《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措施》,载《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65 文豪:《市场需求对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效应的影响》,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2期。

166 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167 杨蕙馨、权宗帅:《企业规模与R&D活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3期。

168 孙文杰:《外资研发与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基于产业层面的面板协整检验》,载《财经科学》2009年第12期。

169 李平、于国才:《有效需求、技术状态与研发投入》载《经济评论》2009年第1期。

170 唐要家:《行政性价格合谋与反垄断政策》,载《中国经济问题》2009年第5期。

171 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普遍服务政策探讨—以电信、电力产业为例》,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10期。

172 杨骞、刘华军:《中国烟草产业行政垄断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4期。

173 赵奇伟、鄂丽丽:《政性分权下的地方市场分割研究》,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11期。

174 吴清萍、忻红:《零售商买方势力定义辨析》,载《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175 付红艳、李长英:《国有连锁企业买方势力的福利分析》,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4期。

176 庄尚文、赵亚平:《跨国零售买方势力的福利影响与规制思路——以通道费为例的模型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3期。

177 石奇、孔群喜:《消费网络效应与专业零售商买方势力规制》,载《中国工业经济》第10期。

178 董维刚、张昕竹:《并购申报制度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5期。

179 田满文:《基于不同经济区域与行业的并购效率比较》,载《财经科学》2009年第9期。

180 曾亚敏、张俊生:《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看外资并购的信号传递效应》,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7期。

181 赵玻、陈阿兴:《主导零售商并购与市场势力研究》,载《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182 刘伟:《连锁家电厂商并购的竞争性效应分析》,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7期。

183 陈剑、夏大尉:《价格歧视、不对称竞争与不对称规制——以电信市场“单向携号转网”规制政策为视角》,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6期。

184 郭锐欣、张鹏飞:《进入管制与黑车现象》,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3期。

185 戚聿东、范合君:《放松规制: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的方向》,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4期。

186 范合君、王文举:《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改革时机选择与时序设计研究》,载《当代财经》2009年第7期。

187 陈志广:《反垄断机构自利与反垄断过度——基于预算最大化模型分析》,载《财经科学》2009年第1期。

188 石奇、孔群喜:《接入定价、渠道竞争与规制失败》,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189 陈富良、徐涛:《电力行业规制政策的变迁及启示》,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2期。

190 李鹏飞:《电力行业输配分开的福利效应》,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91 白让让、王小芳:《规制权力配置、下有垄断与中国电力产业的接入歧视》,载《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8卷第2期。

192 李永来:《市场化改革与电力行业效率:基于DEA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分析》,载《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1期。

193 林伯强、杨芳:《电力产业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7期。

194 唐根年、管志伟、秦辉:《过度集聚、效率损失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研究》,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1期。

195 吴安波:《中国制造业区域专业化程度的测度、特征及变动趋势》,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196 赵伟、张萃:《市场一体化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变化趋势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197 邓慧慧:《贸易自由化、要素分布和制造业集聚》,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198 毛艳华、李华:《区域制造业集群的结构特征与发展策略》,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8卷第4辑。

199 梁琦、张春叶、陈鹏:《广东省制造业集聚与扩散现状分析》,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8卷第4辑。

200 何骏:《探索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之路》,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2期。

201 孙永波:《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载《经济纵横》2009年第3期。

202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203 何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8期。

204 张益丰、刘东、侯海菁:《生产者服务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载《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205 刘友金、赵瑞霞、胡黎明:《创意产业组织模式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12期。

206 曾慧琴:《创意产业链:创新模式及价值创新》,载《中国经济问题》2009年第1期。

207 曾光:《创意产业城市集聚论》,载《当代财经》2009年第4期。

208 谭娜、高长春:《组织生态学视角的城市创意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与应用》,载《当代财经》2009年第5期。

209 曹锦周:《转型期民航产业组织分析框架创新》,载《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210 肖俊极、唐昕:《中国民航业价格竞争实证分析》,载《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211 黄庭、杜智涛:《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铁路产业结构分析》,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12 蒋媛媛、陈雯:《“网运分离”模式在中国铁路的可行性研究》,载《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213 陈甬军、周末:《市场势力与规模效应的直接测度》,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11期。

214 郎莹、王东杰:《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形势与动因分析》,载《经济纵横》2009年第2期。

215 蔡昉、王德文、曲玥:《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216 张涛、伏玉林:《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中西部发展的激励》,载《财经科学》2009年第12期。

217 冯根福、石军、韩丹:《股票市场、融资模式与产业结构升级》,载《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3期。

218 王娟娟、汪海粟:《工业设计服务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研究》,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219 路红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基于产业互动、融合的视角》,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220 娄峰、李雪松:《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动态实证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221 潘彬、徐选华:《资金流动性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经济繁荣的不对称性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222 周建、杨秀祯:《我国农村消费行为变迁及城乡联动机制研究》,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223 杨汝岱、陈斌开:《高等教育改革、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行为》,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224 尹志超、甘犁:《中国住房改革对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载《经济学(季刊)》2009年10月。

225 周绍杰、张俊森、李宏彬:《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一个基于组群的实证研究》,载《经济学(季刊)》2009年7月。

226 刘靖、张车伟、毛学峰:《中国1991-2006年收入分布的动态变化: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分解分析》,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0期。

227 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228 田新民、王少国、杨永恒:《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229 王云飞、朱钟棣:《贸易发展、劳动力市场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基于特定要素的短期分析》,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期。

230 刘学军、赵耀辉:《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载《经济学(季刊)》2009年1月。

231 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治理及规则重构

    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治理及规则重构

    本书共九章,主要内容有:权利扩张与规则重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关系中农民权利的变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挑战与实验、乡村发展中的公共性及其风险等。
  • 买房的革命

    买房的革命

    在当今中国对于高房价的一片喊杀声中,本书可能是迄今唯一一本教人们如何脚踏实地战胜高房价的书。本书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深刻洞察,用宏大的视野、科学的论证、真实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国高房价的历史成因、时代必然性和社会依赖性,并指引读者,放弃幻想和抱怨,用实际行动,走出“用观念革命跑赢高房价”的突围之路。贯穿本书中的人生智慧与财富理念蕴含了丰富而独到的见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 图解日常经济学

    图解日常经济学

    衣食住行,工作休闲,经济与生活息息相关;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生活与经济时时相连。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经济活动,但是有不少的经济活动却是盲目的,对很多现象没有做深入的经济思考;如果你稍加注意和分析,就会发现有趣的经济学奥秘。本书则是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发掘和分析,并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画,展现给你一个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经济学世界。
  • 三维信用论

    三维信用论

    信用问题多面且复杂,存在很多认知的盲区。三维信用论是吴氏信用理论的核心。吴氏信用理论把道德精神与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不同层面的信用紧密结合,创新定义了信用、剖析与量化了信用、探索分析了信用与经济增长及社会管理的关系,初步搭建了独树一帜、较为完整系统的现代信用理论体系。其框架包括信用资本论、三维信用构成论、信用资本定价论、信用规模与结构及效率论、经济信用化论、信用供求论信用产业链理论、社会信用体系认识论、政府信用监管论、三大征信中心论与多维信用评级论。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凤挽苍澜:至尊大小姐

    凤挽苍澜:至尊大小姐

    【完结】大小姐很狂。炼丹修灵打怪兽,神兽开路,渣渣滚开;神丹在手,天下我有!男人凤眸微眯:“她嚣张?抱歉,我惯的。”大小姐很傲。披荆斩棘斗神魔,异界重生,凤星临世;纵观三界,唯我称雄!男人勾起薄唇:“她杀人我放火,她抢劫我磨刀,她闯天下,我陪她上刀山下火海,共赴黄泉!”当她终于认清自己的心,已经被修长双手揽入怀中,男人邪魅一笑:“乖……我已经,等你很久了。”【男强女强身心干净宠文1V1,读者群:194628642】【新文《99度深爱:早安,竹马先生》这边戳——】
  • 末世破天

    末世破天

    2017年2月2日,红日突现,世界骤变。末世,降临。末世中二十年打拼,天赋卓绝,才能出众,手下能人辈出,被顶头上司忌惮,设下陷阱,于爆炸中丧生。当一代传奇重生归来。这一世,她定要保护好所爱之人,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身携双系攻击力超强异能,带领三个姐妹花,组建末世最强佣兵团!嗜血拼杀,脚踩丧尸,末世最强基地在她手中诞生!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末世最强的男人也跟在她屁股后面撒娇卖痴了......他,华夏地下黑暗帝国的王者,最大研究所的投资人。控尸之王,异空间异能为辅,嗜血狠辣,冷漠无情。他隐藏于暗处,笑看这末世风云变化。可是,当他遇到她......老婆,要打手吗?算我一个?
  • 英雄联盟之致命对决

    英雄联盟之致命对决

    十年。我因病沉睡了十年,醒来后发现全世界都在流行一款名为英雄联盟的游戏。因机缘巧合,我加入到英雄联盟的职业厮杀之中。在这里,我们发现了黑暗游戏的秘密。黑暗游戏,赌上灵魂的竞技对决,赢者可以获得高额的报酬,但输者会输掉灵魂、肉体以及一切。隐藏在电子竞技背后的阴谋,谁能幸免于难。
  • 绝色医妃:废材嫡女

    绝色医妃:废材嫡女

    你说她是废材?开玩笑!她明明就是绝世神医,不仅是神医,还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毒医,还是一名无人能敌的杀手!一朝穿越,医毒武三绝,能驾驭上古神兽。敢欺负她的人,灭你全家!她被天下无敌的至尊王爷缠上了,不爽的吼“给我滚”至尊王爷说了句“是你房间还是我房间?”
  • 霸道校草追花记

    霸道校草追花记

    冤家路窄,偏偏结仇。“你就不能离我远一点!!”女主生气。“我会让你好好爱上我的。”男主心里默默的想。在一起结仇了好久好久,女主:我是喜欢上他了吗。等到男主表白,女主矫情的说:好吧,勉强给你个试用期,不好用了,我不高兴了,丢掉!!!
  • 穿越在天地之门

    穿越在天地之门

    莫名其妙穿越进了天地之门的游戏世界,夺神器,唤神兽,看主角如何称霸天地之门。
  • 留守

    留守

    本书是关注现实、关注农村留守少年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思念、孤独、早恋、自杀、谋杀、性骚扰等等现实问题,困扰着留守在山村的孩子与大人们,作品通过对山乡留守下来的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的描述,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严肃问题,很具社会意义。
  • 校草大人求放过!

    校草大人求放过!

    妹妹表白失败,借酒买醉。许流年为帮她讨回公道,不小心夺了校草的吻,又扒光他的衣服。校草大怒,威逼利诱让她成为他的专属小女奴,层穷不出的欺负她。最要命的是,明明说好的一个月,他却忽然反悔要她一生,还时不时的吻上她的唇……校草大人,说好的厌女症呢?
  • 题兴善寺隋松院与人

    题兴善寺隋松院与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