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就是要学会以小博大,这才是地地道道的做生意。晚清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这方面的高手,是一个在钱眼里翻跟头的人。时至今日,李嘉诚把这种经营理论再度翻版。
现代资本运营理论认为,评价一位现代企业家的能力,不仅要看他拥有多少财富,还要看他能调动多少财富作为资本。因为在资金回报率同等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家能够调动的财富越多,他所得到的资金回报也就越多。
融资问题无论对于叱咤商场的大企业家,还是对于刚刚起步的小企业主,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白手起家和扩大企业规模的过程中,这一点体现得尤其明显。李嘉诚无法忘记他在创业之初,其塑胶厂资金紧张几乎倒闭的经历,也同样无法忘记事业发达之后在融资方面帮了他大忙的银行和股民。可以说,善于筹集足够的资金,是李嘉诚作为一个超级企业家的重要秘诀。
早在为适应北美市场需要,扩大塑胶花生产规模的时候,李嘉诚就为缺少必要的资金而深感苦恼。他说:“我深刻感受到:资金,它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之泉。”尽管李嘉诚通过到亲友中集资招股,解决了租赁厂房、添置设备的燃眉之急,但是从这时开始,他就为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寻找突破口。
他赴意大利考察塑胶花时,深深体会到了西方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更对欧洲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觉得股份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种企业组织方式不仅不用承担无限责任,而且能较快地筹集到大批资本。对于想扩大规模,而又缺少资金的企业更为有利。
于是,李嘉诚看准蓬勃发展的地产高潮后,一方面在现有的地盘上大兴土木,楼宇未等建成就有用户上门求租,获得租金后,又继续投入兴建楼宇;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申请上市,成为公众性的股份有限公司,以期利用股市大规模筹集社会游散资金。
李嘉诚是个对新事物抱有浓厚兴趣,渴望从事具有挑战性事业的人。他已经树立赶超置地的目标,以其作为竞争对手。置地是一家上市公司,长江也非得跻身股市不可。除此,长江要想拓展别无他径。
李嘉诚的决策既是公司自身发展形势所迫,又是被香港股市发生的巨大变化所诱。
关于香港股市在当时的发展状况,李锴先生在其著作中介绍说:
“香港正式的股票市场活动早在1891年就已经开始。但股票市场成为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则是1969年前后的事。股票市场真正形成规模更是在70年代以后……
香港股市,对众多欲上市的华资企业,可望不可及。香港上市条件之苛刻,使不少条件具备的华资大企业,长期被拒之门外。
证券经纪是股市与股民间的桥梁。香港证券交易所(俗称香港会)只使用英语,把不谙英语的华人经纪排斥在外。这样,无形中又把占香港人口大多数的华人投资者排斥在外。投资者难入市,股市自然萧条;股市萧条,投资者越发望而却步。
1969年12月17日,由李福兆为首的华人财经人士组成的“远东交易所”开始营业,打破了香港会一手垄断的地位。远东会放宽了公司上市条件,交易允许使用广东话,开辟了香港证券业的新纪元。
时值内地政治趋于安定,香港经济经历大动荡后恢复并开始起飞,急待筹资的企业纷纷触发上市的需求。1970年,远东会的成交额高达29亿元,占当时香港股市总成交额的49%。
其后,金银证券交易所(金银会)、九龙证券交易所(九龙会)相继成立。加上原有的香港会、远东会,形成香港股市“四会”并存的格局。
四会并存,使公司上市变得容易,为上市公司集资提供了更多的场所,大大刺激了投资者对股票的兴趣。股市成交活跃,恒生指数攀升到1971年底收市的341点。低迷多年的香港股市大牛出世,一派兴旺。
李嘉诚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将长江实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的。
1972年7月31日,李嘉诚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实)。随即,委托财务顾问拟定上市申请书,准备公司章程、招股章程、公司实绩、各项账目等附件。
同年10月,李嘉诚向香港会、远东会、金银会申请股票上市。ll月1月获准挂牌,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实收资本为8400万港元,分为4200万股,面额每股2元,溢价1元。包销商是宝源财务公司和获多利财务公司,分别在香港、远东、金银等三家交易所向公众发售。
长实骑牛上市,备受投资者青睐。上市后24小时不到,股票就升值一倍多。“僧多粥少”,认购额竟超过发行额的65.4倍,包销商不得不采取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谁是长实的(公众)股东。
股票升值一倍多,意味着公司市值增幅一倍多。消息传来,长实职员惊喜若狂,买来香槟庆贺。长实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并未显出特别的欣喜。
股票升值,并不表明投资者独钟长实,而是大势所致,其它上市股票均有升值,有的比长实股升值更惊人。要使投资者真正信任并宠爱长实股,最终得看长实的未来实绩,以及股东所得实惠。
李嘉诚还意识到:股票升值如此神速,那么缩水也就会是瞬间之事。证券市场变幻急速且无常,风险会远远大于其它市场。
自从1950年创业,李嘉诚经历了独资、合股的漫长岁月,终于跻身上市公司之列,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不足、筹措无门的问题。
长实在港上市的同时,李嘉诚还积极谋求海外上市。
1973年初,由新鸿基证券投资公司代表与英国股票公司牵线搭桥,达成了协议,长实股票开始在伦敦挂牌。挂牌后,买者纷至沓来,受到了英国投资者的热烈欢迎。
1974年5月,长实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了“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实收资本为港币5000万元,双方各付出现金资本2500万元,即各占50%的权益,积极在港拓展业务。这一联营公司的建立,对长实有重大意义,从此它可以引来大量加拿大外资,从而增强实力。
同年6月,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力促下,加拿大政府批准长江实业在加拿大温哥华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此举首开香港股票在加拿大上市的先例,标志着长实在加入国际金融市场中又跨进了一大步。
长实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与加拿大银行界建立伙伴关系,得益于当初李嘉诚从事塑胶花产销时,与北美贸易公司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加拿大帝国银行正是这家公司的主要关系银行。
李嘉诚全方位在香港和海外股市集资,为长江的拓展提供了厚实的资金基础,为长实发展成为庞大的集团公司拓开了一条宽广之路,这也是他跨入超级富豪行列的关键一步。
后来,李嘉诚在股市中来回搏击,收获甚丰,显得比他办实业更具天赋。他从此找到了发挥专长的最佳舞台。
李嘉诚经商语录:
创业是绝不容易的事,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知识是助我立足社会的最主要的工具,因此,虽然没有接受正规高深教育的机会,但很早已立志只要能力所及,一定支持教育和医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