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前读过晓苏的短篇小说集《金米》,认为他的短篇小说非常注重可读性,心理描写细腻传神,想象力丰富,语言生动而富有质感,擅于通过人物动作神态的描摹来展示主人公的情感欲望,其绘声绘色的描写有一种强烈的“在场”感应,不知不觉间让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让读者在轻松诙谐的阅读中愉悦身心。
今天捧读短篇小说集《暗恋者》,笔者更加深了对晓苏小说的感性审美印象,认为晓苏可谓是追求感性审美的旗手。晓苏小说想象奇妙,往往运用白描、比喻、暗示、联想等艺术手法来发掘形象思维,通过栩栩如生的形象思维,达到其追求感性审美的目的。
有作家说,中篇小说主要是讲好故事,而短篇小说主要是写好场景。那晓苏先生是如何做好场景这道菜呢?笔者认为,晓苏先生主要是通过朦胧暧昧的情感欲望来勾勒人物微妙细腻的心理感受的,这是晓苏在追求感性审美方面值得称道之处。诚如晓苏在《后记》中所坦言,他追求的是“有意思”,而“意思是感性的。”在晓苏心目中,感性审美不仅“直观、丰富多彩”,而且还“多了形式感。”就笔者的理解,晓苏的小说是雅俗共赏的,他的作品既面向普通读者,也面向高层阅读者,也就是说,晓苏在短篇小说写作方面持有清晰的理念,他的短篇小说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
晓苏写短篇小说写成了精怪,他深谙读者的心理需要和情感欲求。晓苏的小说当然也写情感欲望,但他的欲望展示与“身体写作”之类大相径庭,与庸俗低俗的作品泾渭分明。在他的小说中,无论是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还是展露主人公的情感欲求,他都做得非常到位,处理得游刃有余、圆熟老练。
短篇小说集《暗恋者》的感性审美亮点在于情感欲望的展示和心理感受的描绘。这部小说集属于大学校园题材,主人公通常是大学教授和研究生,产生情感欲望和心理感受的对象就是大专院校的师生,小说揭示教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困惑,刻画他们在各有企图的交往过程中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心理感受,真实地再现了大学教授的精神苦闷、心灵缺位、心理失衡与形象扭曲。譬如在该小说集中,晓苏先生写了许多大学教师因为谋求博导职位或晋升职称所带来的苦闷,进而在情感欲望方面寻求心理补偿,他们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玩忽丧志,利欲熏心,完全背弃“灵魂工程师”的高雅称号,他们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求得心理的平衡,他们有的利用职权谋取政治前途,有的沦为金钱和情欲的俘虏,有的为了自己的光辉前程不惜“出卖”自己的妻子和女友,有的一门心思寻找情人,他们完全丧失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应有的清高品质,完全忘记了自己“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晓苏小说犀利讥诮的笔墨,轻快俏皮的语调,读来让人扼腕叹息、掩卷沉思。
晓苏小说的人物无论是一笑一颦,还是举手投足,往往情趣横生、意味纷呈,感受奇妙,读来颇有一番韵味。晓苏擅于层层设置悬念、制造戏剧冲突,构思情节跌宕起伏,就这样一步步牵着读者的鼻子走,让人心甘情愿掉进他预设的圈套。短篇小说《暗恋者》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大学教授傅理石喜欢上了女研究生李柔,因为李柔“无论是相貌还是气质”,特别像他曾暗恋过的高中温老师,以至于“讲课从来只看天花板”的傅理石,目光“差不多一半时间都凝聚”在李柔脸上,这让李柔有些难为情。两人认识快一个月,借夫人出差的机会,傅理石邀请李柔共进午餐,李柔推掉与学生王川定好的约会,令“一脸沮丧”的傅理石“欣喜若狂”。于是,两人在饭店的包间开始愉快的畅谈,傅理石情不自禁地给李柔讲起他与温老师的爱恋传奇,谈话即将进入高潮,李柔接到醉酒的王川的电话,约会不欢而算。第二次约会,李柔给傅理石讲了她与学生王川之间的情感故事。王川在读高二的时候就开始依恋李柔。晓苏用温婉的语言写道:有一天半夜,“李柔犯了胃病,王川下楼跑了几条街,吹着开水为李柔喂药,还用湿毛巾打湿了水,一下一下地擦额头上的汗”。如此同时,傅理石也回忆起他与温老师参加作文考试的故事:傅理石半夜起来走到温老师床前,说是要用毛巾擦温老师头发上的水,温老师惊叫一声坐起来,以为傅理石有不良企图,以致厉声责问傅理石;在返回学校的车上,温老师有意与傅理石分开座位。近似疯狂的王川写信给李柔的丈夫,劝他与李柔离婚,成全他与李柔的师生之恋。李柔被迫回家安抚丈夫,回到武汉毅然和王川表明了立场,让王川痛苦不堪。第三次约会,是在美丽的木兰湖畔,白天傅理石和李柔玩得非常开心,晚上傅理石来到李柔的房间,在月光如水的曼妙情境中,给她戴上了白金手链,夜深了,傅理石说忘了带钥匙,就和李柔住在一起。就在两人缠绵悱恻、故事即将进入高潮之处时,王川发给李柔的手机短信不合时宜地来了。李柔告诉傅理石说王川找到女朋友了,语气带着明显的伤感。在小说结尾,晓苏用吊人胃口的语气写道:“傅理石的身体立刻像碰了钉子的气球,迅速穿衣下床,快步走向门口,傅理石自言自语地说,他发现他房间的钥匙原来带在身上。”小说到此戛然而止,读来让人觉着意欲未尽、怅然若失。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晓苏的短篇小说通常用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写作,作者与叙述者往往交错在一起,便于抒发人物的情感,这样无疑增强叙事的真实性,不仅读者会认为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而且能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逼真效果。笔者发现,第一人称写作,非常适宜于晓苏的侧重于心理描写的中短篇小说。毋庸置疑,第一人称写作也对晓苏的感性审美追求起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一字不漏地读完小说集《暗恋者》,在笔者的脑海猛然蹦出一个念头,那就是——晓苏先生用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完成了一种文学创举:通过雅俗共赏的情感叙事,实现了追求感性审美的梦想。
(原载《文学教育·下旬刊》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