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一下邓同学其人。我与邓同学有缘。十二年前,由幸福杂志社“做媒”(我在该刊发了一首短诗),我与邓同学成为笔友。紧接着,我们通过二三次信,经他推荐,我的新诗《原想》侥幸在河南项城市《莲花诗词》发表。在那期刊物上,我与他同台亮相;然后,收到他的小小说作品复印件《竞选村长》(收入小说集《空信封》)。此后,由于生活的缘故,我们隔断了音讯。己丑年春天,我在涛声依旧论坛游逛,看到有网友转发了一个帖子,帖名为《2008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无意在该书目录中发现一个名叫“邓同学”的作者。第六感觉告诉我,他肯定是我昔日的笔友邓同学。经过百度搜索,很快找到邓同学的新浪博客,于是,我们又成为博友。此时的邓同学已今非昔比,由普通文学爱好者变成项城市作协副主席,从小诗人“摇身一变”成为蜚声文坛的知名小小说作家。于是,我们相互交换文集。看到他硕果累累的成就,我顿觉自惭形秽。
收到他的小说集《空信封》,草绿色的封面,朴实的装帧,我很喜欢。到目前为止,已读过三遍。可能是从来没有为小小说集写过评论的缘故,也许是邓同学的小说过于朴实老练,我不敢贸然下笔说三道四吧!
可能是邓同学“当警察活得很累,没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原因,他始终只是写千字上下的小小说,在他的博客中,还未曾看到他的鸿篇巨制。在某些作家看来,文章越长,越能体现一个作家的潜能。对此,我不以为然。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小小说,这是训练作家的最好的学校。”说得多好啊。邓同学能够十余年坚持写短小文章,这对作家水平和耐力是一种必要的锻炼,更需要非凡的勇气。
邓同学小小说的文字朴实自然,没有一丝拿捏作势,在不动声色中娓娓道来,通过简洁洗练的笔墨,将人物形象勾勒得丰满传神,读来回味悠长,发人深思。文学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小说亦然。邓同学当过多年的乡镇警官,对乡村的人和事有深刻的感悟,那些在他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像源源不绝的泉流似的倾泻笔端,《空信封》中就有许多关于他在办理案件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些故事既有家长里短,亦有邻里纠纷,既有基层官场的刻画,更有关涉爱心孝心的题材。邓同学讲述的这些故事,感觉就像发生的真人真事一样,不知不觉间产生“引人入胜,感同身受”的艺术效果。
邓同学小说题材比较广泛,官场、情场、文坛和农村具有涉猎,他对农村现状和农民的冷暖尤为关注。邓同学的小说像一股圣洁的温泉涤荡着读者的心田,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盛情礼赞,更表达出对农村的穷困处境和怀有冥顽不化思想的农民的悲悯情怀。邓同学出身于农民,还在当地农科所工作过,现在虽然在市公安局高就,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些生活在底层的父老乡亲。小说集《空信封》刻画了许多生动传神的正面人物形象,譬如心灵手巧的“阿忠嫂”。
邓同学深谙农民极爱脸面的心理。《两块钱》讲述了农家夫妇为了守住清白的脸面,给儿女嫁娶留个好名声,宁愿发毒咒,也拒不认账的故事。《两块钱》中店主二虎因为记有大奎两块钱的烟钱,引起一番纠纷,二虎女人咬定债主是大奎,而大奎夫妇坚决矢口否认,两块钱事情并不大,如果稀里糊涂就承认了,会关系到孩子娶亲时自家的信誉度。经过警官介入,发现确有蹊跷。不久,大奎的弟弟回来了,谜团自然而然解开了:原来二奎与大奎是双胞胎,长相非常相似。
《空信封》也描绘了一批反面形象,比如愚昧无知的“三胖婶”等等。在揭露这些丑陋阴暗的社会现象时,我感到邓同学更多的是将文学的触角伸向宽容、感恩向善的领域。也就是说邓同学的小说寄予了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在这里,我挑选《老酸》作个简短阐释。乡里人穷,老酸家底薄,到三十岁还没有娶上媳妇,娘为此哭瞎了眼睛。迫不得已,老酸跑到表亲家,托老表找到拐卖妇女惯犯“老拐”,以七千多元的价格买到云南姑娘玉兰;老酸和玉兰生米做成熟饭,但是他对玉兰百般呵护,玉兰几次出逃,均被老酸找回了,他不打也不骂,而是劝玉兰留下。最后,适逢打拐行动,公安主动找上门,解救了玉兰。老酸的亲戚犯了诈骗罪,老酸也落得“收买被拐卖妇女”罪,据说要判三年徒刑。两个月后,身怀有孕的玉兰想着老酸平时的好,竟然回到了老酸身边,小说到此戛然而止,达到皆大欢喜的艺术效果。穷苦的光棍农民从此有了一个安乐的家。邓同学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成为有文化的人,既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又有宽阔的胸襟、美好的心灵、富有的精神生活。
《空信封》采用习以为常的细节场景来表现主题。《麦屯的故事》和《筹学费》便是典型的例证。《麦屯的故事》讲述了麦屯娶了媳妇不要爹的故事。村人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决定出出麦屯夫妇的洋相,请来二梅哭灵,二梅绘声绘色的哭灵感化了麦屯夫妇卑劣的心灵,一家人和好如初。项城市的哭灵台词和我们新洲的相似极了,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读来让人倍感亲切,颇有艺术感染力。《筹学费》通过卖番茄,品人生苦辣,咏乡情悠悠。农家子弟雨生收到大学通知书,和爹一起卖番茄筹学费。爷儿俩先是在集市上卖,卖了一半左右时,集市散了,番茄不能放,父子俩赶紧推着车子到偏僻的村子继续卖,一斤鸡蛋兑换二斤半番茄,一斤二两麦子换一斤番茄,等到剩下十来斤番茄时,雨生又累又乏,总算体悟到为人父母的辛酸。用物品兑换商品,这种交换方式我在小时候见得很多,所以读到这段细节时,我不禁浮想联翩,儿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杏花》描写了留守媳妇杏花耐不住身心的饥渴,背着丈夫跟电工铁头私通的故事,因为瞎子婆婆碍手碍脚,影响两人偷欢,奸夫淫妇暗下毒手,用老鼠药害死了婆婆,最后锒铛入狱。
著名文艺评论家江曾培说过,“优秀的微型小说有三要素:一是新颖的想象,二是完整的结构,三是意外的结尾。”邓同学的小小说大多十分精巧,有许多写的是关于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皮三》便是戏剧性很强的故事,皮三因为酒后与人打赌,和过路女人开荤玩笑,在撕扯中不小心弄掉人家一颗纽扣,被警方以寻衅滋事为由带走,判了有期徒刑。在狱中,皮三因为爹娘死得早,深受“大哥吴保”关照,吴保执行死刑前,将妻儿托付给皮三,并将两起尚未侦破的重要案件的线索告诉皮三。于是,皮三因有重大立功表现,而被减刑一年。皮三出狱看望了吴保的妻子和女儿。经过几个月的交往,吴保妻子翠花也想早一天走出死刑犯家属的阴影,终于接受了皮三的求婚。吴保的女儿读书很争气,成为全家人的骄傲。皮三蹲了一回监狱,捡了一个贤惠媳妇和一个聪明的女儿,这个构思新颖独特,结构完整,结尾既奇巧,又让读者对生活充满了憧憬,达到了“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可以这样说,如果邓同学没有一腔忧国忧民的热情,一颗爱国爱民的拳拳赤子之心,他是写不出《空信封》这本丰满厚实的小小说集。难能可贵的是,邓同学没有把惨烈的现实撕裂丢给读者,而是对现实社会寄予了充满善意的厚望。小说集《空信封》以积极健康的主题震撼了读者,因为邓同学的心中有父老乡亲,邓同学的情怀拴在项城那片爱恨交织的故土。一个作家情系乡梓,他的笔下焉能不产生绚烂的光辉?
(原载《安徽文学》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