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张学良结成政治同盟的同时,杨虎城与中共中央也逐渐建立起了新的关系。杨虎城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可谓源远流长,从1922年他蛰居陕北榆林时开始到西安事变爆发,这14年中两者的关系经历了大革命的洗礼,蒋介石“清共”、“剿共”等严酷考验,其间,有高潮有低谷,有合作也有误会。
最初在1922年,杨虎城坚持靖国军“护法”失败后,蛰居陕北榆林。在榆林养病期间,经时任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的介绍,杨虎城结识了正在榆林中学任教的共产党人魏野畴。
魏野畴(1897—1982),是陕西兴平县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参加过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并与杨钟健、李子洲、刘天章等人创办过《秦钟》杂志,宣传革命思想。1920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经李大钊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创建了陕西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在与杨虎城长时间的交往和深谈中,魏野畴详尽地向杨虎城讲解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这一革命学说的基本内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政治形势,并诚恳地指出杨虎城屡遭失败的症结所在。魏野畴以其科学的理论、精辟的见解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地赢得了杨虎城的敬重,从此,两人成为亲密的朋友。
1925年夏,为了改造军队,杨虎城接受了魏野畴的建议,效仿黄埔军校在陕西耀县创办了三民军官学校。由杨虎城兼任校长,魏野畴担任政治部主任,唐嗣桐任校务长。聘请了刘含初、赵保华、吕佑乾等共产党人任政治教官,在部队里实现了国共合作。“讲课方面,政治以三民主义为中心内容,军事以黄埔军校的课程为基础。同时,还规定每星期日为服务日,教职工和全体学员帮助县政府、商号、居民打扫马路和街巷的环境卫生,并帮助贫户修缮房屋,在北大街文庙东西一带植树五百余株;农忙时,帮助农民夏收、秋收和捆白菜等劳动;组织宣传小组,每周一两次深入农村,宣讲三民主义,并在柳林镇组织锣鼓队,召集群众,讲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种种罪行,策动反对地方武力拉夫、拉牲畜和派粮派捐。”
三民军官学校是杨虎城与共产党合作的一个起点,杨虎城和魏野畴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一批热血青年在三民主义的教育和共产主义的影响下,投身国民革命,在战火中成长。也是由于国共合作,杨虎城部队有了坚定明确的方向,由此开始,共产党的组织进入了杨虎城的部队。
1926年4月,在魏野畴的积极推动下,为保卫西安,抗击北洋军的“镇嵩军”,支援广东革命政府北伐,杨虎城率部进入西安。从此,开始了为时八个月异常惨烈的西安保卫战。西安保卫战中,中共西安地委以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名义(当时国共两党为一家),积极开展了许多支持陕军坚守西安的活动:组织学生,成立宣传队,对市民和守城部队进行鼓动和宣传,坚定广大军民的战斗决心和争取胜利的信心;同时发动妇女组成妇女慰劳队,以多种形式慰劳守城官兵,鼓舞了广大官兵的战斗士气;城中缺粮后,又发动妇女和青年学生参加社会救济活动;组成纠察队协助维护社会秩序。为了使西安早日解围,共产党人魏野畴、张含辉、侯德普等人冒险化装出城,分赴咸阳、三原向国民军求援。有的则到西安周边农村,发动农民组织武装,打击骚扰“镇嵩军”,支援了守城战斗。西安保卫战取得胜利后,1927年6月,杨虎城率部由三原出发赴豫参加北伐战争,魏野畴时任军总政治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