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家和工业界大力开展环保工作的同时,对环保的经济投入也相当大。从1985年到1995年,国家和工业界共为安装环保设施投资了1790亿马克。在同一期间内,双方还为具体的环保工作支出了近2320亿马克,特别是近几年,每年德国的环保贷款都近100亿马克,企业每年的环保投资也在60—80亿马克之间。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效果外,另外获得的一个无形的结果就是公民和企业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工业界和经济界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良好的大气条件、水域和土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
德国的环保工业蓬勃地发展起来,当其它对环境造成压力较大的工业不得不裁员以保障环保时,环保工业的员工队伍却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一领域找到工作。1988年,环保工业有从业人员近19万。到1990年增长到60多万人从事环保职业。1991年颁布的《包装管理条例》后,德国在3年之内就创造了1.7万个就业机会。1994年,德国有96万人在环保领域就业。约占就业人数的2.7%。1997年已达近100万人,约占就业总人数的3%。这差不多相当于德国汽车工业的就业人数。他们中有55%的人在服务行业工作,其中多数人从事废弃物处理工作。环保行业劳动岗位的44%是由产业部门创造的,尤其是钢铁、机械制造和汽车工业。随着清洁生产在德国的迅速推广,在产业部门从事环保的人数还会大幅度的增加。
在德国环保产业和就业机会总是被提到很高的位置。这一点可以从德国环境保护宣传材料中得到证实。作为环保意识很强的国家,德国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是很大的。从食品、空调、冰箱生活日用品,到垃圾处理等等,不仅是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者的需求也同样起着关键作用。他们一方面为消费环保产品,一方面通过节约能源,重视产品的再利用,采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来促进环保。恰恰正是生产领域的经验表明,谁重视环境问题,谁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生态和经济相得益彰,这一点认识使德国近年来极大地发展了环保技术及对环境无害的产品和生产工艺。隔热技术就是一个例子,它可以节能,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且节省燃料费用。
据德国工商大会估计,仅在德国西部,环保市场的销售额就高达400亿马克。而同期传统的优势行业钢铁工业的销售额为470亿马克。生产环保产品的行业中最重要的一行便是机器制造。1988年,该行业的销售额达到了90亿马克。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口的环保产品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的21%。这不仅因为德国制造的机器质量可靠,而且因为德国人的环保技术堪称世界一流。1995年,全世界环保技术专利申请有1/4来自德国,仅次于美国。但在垃圾处理和防噪音领域里,德国的技术却是占了头位的。此外,德国在污水处理和空气净化领域的革新技术也占据了世界第二位。
如今,德国的环保产业已延伸到社会经济的多个方面,1、无公害食品行业,如蔬菜、水果和肉类;2、公共服务部门,如废弃物处理和再循环;3、国土整治,以及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4、专门生产环保型产品的工业;5、环保生产工艺的开发。
(二)
在尽量减少生产和生活对环境影响的同时,德国还建立了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风景保护区、国家公园和动物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动植物世界的多样性,保护自然与风景的特色美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美好,德国不仅颁布了《联邦自然保护法》,而且于1993年设立了专门的“自然保护局”。不仅在国内如此,就是在国际上,德国对自然保护所做出的努力也获得了广泛的承认。迄今为止,德国参与签订并积极落实的重要国际自然保护协议有:保护定期迁徙的野生动物的波恩协议;欧盟动物区系一植物区系一栖息地方针以及鸟类保护方针;保护欧洲野生动植物的伯尔尼协议;禁止在国际上贩卖受到危害的野生动植物种类的华盛顿协定等。
德国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一方面使德国的生存环境逐步变得清新美丽而富有生机,另一方面则使德国的文化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原来,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人们过上了富裕而便利的生活,似乎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人安排,等待人去挖掘的。这使得人们在和自然打交道的时候,丝毫不知珍惜,不知道自己的奢侈浪费会造成后人的资源匮乏,甚至不再有健康的生存环境。经过几十年的环保宣传,人们终于认识到,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对自然的采掘,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在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牢记对自然的保护,这便是出现在当代德国的一种崭新的文化。这一文化的最大特征便是人人努力迅速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个人对自然的消耗。由此,人们必须放弃一些对舒适生活的要求,如在扔垃圾前作好分类工作,将空酸奶杯洗净再丢弃,每次去超市购物都带上布袋子,尽量不用塑料袋。此外,人们还必须缴纳垃圾处理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