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地处欧洲大陆中部,从地图上看,它就象一芒果,植根在欧洲的中央,地理位置十分突出。其面积为357000平方公里,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面积的1/27大。其南北之间的直线距离最远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边境点最远的,北部是济耳特岛上的理斯特,东部是萨克森州的泰斯卡,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奥伯斯特道夫,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塞尔夫康特,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周围有9个国家与之相邻,北部为丹麦,西部是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南边与瑞士和奥地利相邻,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
自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国作为一个国家重新统一以来,其欧洲大陆的中心位置显得尤为突出,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为东西方之间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和地中海地区转车台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作为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重要的一员,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又构成了一座通向中欧及东欧各国的桥梁。
(一)
复杂的地形。德国地形复杂,却异常多样,秀丽动人。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丘陵、山地、湖泊以及辽阔宽广的平原相互交替。从北到南分为5大地形区: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德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以及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北部低地的特点是湖泊星罗棋布,丘陵起伏不定的沿海岸高原地和粘土台地与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向南延伸的肥沃土地错落混杂。这一地区包括下莱茵、威斯特法伦和萨克森——图林根等地区伸入山中的平地。平均海拔不到100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3.
位于北德低地的吕内堡草原、莱茵平原、明斯特兰平原及阿尔特马克农业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德国重要的农作物产地。
北海、波罗的海的沿海海域有众多岛屿,最重要的岛屿是东弗里西亚群岛,加博尔库姆岛和诺德尼岛,阿姆鲁姆岛、弗尔岛、济耳特岛(和哈里根岛)以及赫尔果兰湾的赫尔果兰岛等北弗里西亚群岛。吕根岛最大,面积926.4平方公里,岛上有许多诱人的旅游景点,如神奇的白垩岩、史前遗址等。波罗的海海岸一部分是平缓沙滩,一部分是多岩的陡峭海岸。在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是被称为“荷尔斯泰因的瑞士”的低矮丘陵地。这里有着翠绿的森林、美丽的湖泊以及隐没其间的渔村、浴场、垂钓场,是旅游渡假的理想之地。
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将德国的北部同南部隔开,中莱茵峡谷和黑森洼地是南北交通的天然行车线。中等山脉还包括例如莱茵片岩山区的洪斯吕克山,艾弗尔山、陶努斯山、威斯特瓦尔德山、贝尔吉施兰山和藻厄兰山、黑森山区,德国西部和中部的威悉河以及莱内河山区。这里有众多高耸入云的山峰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同时这里历史上还是德国帝王侯爵称雄争霸之地,也是德国文化的发源地。因此古堡、宫殿鳞次悌比、非常宏伟壮观,是德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旅游之地。
西南德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黑林山、奥登瓦尔德山和施佩萨尔特山、连同哈尔特在内的法耳茨林山和包括阿尔伯在内的施瓦本——法兰克台地。德国南北交通最重要的枢纽莱茵河从宾根和波恩之间狭窄的山谷中婉蜒流过,再穿出莱茵片岩山区。虽然该山区的高地自然状况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与以葡萄园和发达的旅游业为特色的莱茵河两岸的谷地相比,莱茵片岩山区土壤贫瘠,人烟较为稀少。
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亚高原及南部的丘陵和大湖泊,此外还有辽阔的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亚丘陵地区和多瑙洼地。该地区的典型特征是沼泽地、带湖泊(基姆湖、施塔恩贝格湖)的圆形山顶式丘陵地带和一座座小村庄隐没在山水之间,这里是德国著名的农牧区。
德国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在博登湖和贝希特斯加登之间,仅为该山脉狭窄的一部分:它只包括阿尔高伊的阿尔卑斯山、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以及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德国的最高峰楚格峰就坐落于此,海拔2963米,尖峰入云,从慕尼黑就可望见。位在阿尔卑斯丛山中的是风景如画的湖泊,例如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柯尼格斯湖以及如加密施——帕膝基兴或者米膝瓦尔德等都是人们理想旅游渡假胜地。
纵观德国地理全貌,整个地势南高北低,从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呈阶梯状向北倾斜,直抵大海。与地势走势相辅,德国的河流除多瑙河是由西向东流入黑海外,其余的河流,均是由南向北流入北海或波罗的海,如莱茵河、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埃姆斯河等。
(二)
平稳温和的气候。凡是到过德国的人都会感觉到这里的气候凉爽、空气湿润,并且一年四季山林青翠、鲜花盛开、绿草如茵。惟一比较遗憾的是阳光少了些。这主要因为德国地处凉爽的温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并且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雨量充足,平均年降雨量为600——1000毫米,山地可达1800毫米,丰富的降水极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德国全国耕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1/2,森林覆盖率达1/3.
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西北部靠近海洋,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夏季不太热,冬季多数不冷。东部和东南部随地势的升高,气候差异加大,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的特征逐渐显著,最冷时气温可达-10度,最热时接近30度。冬季平均温度在1.5度(低地)和-6度(山区)之间。7月份平原地区的平均温度为18度,在南方山谷地区为20度左右。一般认为4月是德国气候变化无常的月份,德国有句谚语:“四月的天,孩子的脸”,暴雨、洪水、飓风、大雪交替而至,因此在这个月出门的德国人一般都带伞。5月、6月和9月、10月、11月是德国人从事各种交流活动的好时节,各种活动一般都安排在这5个月内进行。7月、8月是德国人休假的季节。这时候就是德国大城市,行人也十分稀少,显得异常宁静。
(三)
柏林:自1989年起,柏林已从东西对峙之地发展为合作中心。德国首都不仅是积极开展研究的高科技所在地,也是一个拥有众多革新企业的日益膨胀的服务中心。
自1989年政治转折以来,柏林经历了与痛苦事件相连的经济变革。不久前,其失业率仍为15.5%。结构转变也赋予它在诸多领域的现代化优势,为它创造了很多的机会。自1989年起,国家和私营企业为它投资约2000亿马克。目前在柏林新成立的公司总数居欧洲各城市之榜首。许多新来者在柏林的研究和开发界扎了根。柏林十分注重知识转让,在柏林——可德勒斯霍夫出现了一个最现代化的欧洲研究和技术园区。到2010年,大概有10000人受聘于当地的研究机构和依靠技术型企业。受益于柏林研究界扩建的企业首先是信息、电信、生物技术、交通、医学和环保技术等与未来有关的部门。
50家世界最大型企业的1/3以及德国100家大型企业中的75家都在柏林投了资。国际康采恩可口可乐、索尼和三星,还有柏林的传统企业比如西门子、舍林和吉列等都在利用柏林的优势。
柏林及其周边地区拥有600万人口的购买力,成为市场理想的试验市场和开发德国以及中、东欧市场的不错的跳板。在近10年里,服务行业创造了130000个新工作岗位。柏林每年接待130万名游客,成为德国最常举办国际性会议的地方。它传统的庞大的媒体也足以证明它的活力。
为了更好地反映东西德统一后柏林发生的变化,选用秘鲁作家马里奥·瓦尔加斯·洛萨的篇文章:《一个新时代的勃勃生机》中所描述的几段话来说明这个问题。
秘鲁作家马里奥·瓦尔加斯·洛萨1998年在柏林生活了8个月。他观察了这个城市是如何愈合的。特别是在建筑方面,它是如何变得越来越欧洲化和世界性。他大胆地预言:在今后几年中柏林可能成为“欧洲有才智的首都”。
我的老乡觉得在柏林非常好。告别时他对我说,“对不怕工作的人来说,这座城市是个金矿。”如果考虑到德国正式失业者人数接近400万的话,这应该说是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我不知道在柏林有多少拉丁美洲人,肯定有好几百,也许是几千个。我可以肯定,人数会与日俱增的,因为德国的首都已经变成了一块吸引世界各地人的磁铁。我已经在柏林生活过两次,每次8个月。第一次是1992年,然后是1998年。在这6年中,这个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都市,经历了彻底的社会的、城市建设和建筑学方面的变革。明显的变化也许将是这座新建的巴贝尔塔。通过这座塔可以看到,柏林是怎么与它那些众多的既有联系又各行其事的团体一起变化的。它们都在这里找到了栖身之处,包含在柏林新的城市景观之中。
毫无疑问,资格最老,数量最多,扎根最深的群体要数土尔其人了。为了想象他们的强大,不妨在星期六早上到克罗伊茨贝格集市上飘溢着异国香味、五花八门的迷官里去溜一圈。上个世纪60年代时,这个区曾经因为那里的艺术家、革命家以及别出心裁的公社而闻名遐迩。因为离柏林界墙近的缘故,这儿的房价和地价都较为低廉,穷大学生、无政府主义分子、放荡不男的艺术家以及土耳其人都迁到这儿。1992年这个区还能到上映旧电影的电影院去看原版片、观看展览会、先锋派戏剧以及参加激进分子政治集会。墙上到处都张贴着埃塔、圣德罗·鲁秘诺索的宣传广告画,还可以品尝到辣椒塞肉、虾仁、烤肉和土耳其其他风味。
但是,柏林墙的倒塌以及城市的重新统一使克罗伊茨贝格这个区从城市边缘走向德国未来首都的中心,房价猛涨。已经有雅皮士开始在这落户。若干年后,这个区将成为富有的、但毫无特色,别出心裁,在伦理上和文化上有多阶层历史的市民居住区。
在柏林,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居民交流非常频繁。今天位于东柏林心脏地区的普伦茨劳山与昔日的克罗伊茨贝格一样:一个由年轻人、艺术家、与社会不合拍的人以及外国人居住的地区,也是一个拥有这个城市最有意思的小酒店的地区。东柏林在1992年和1998年之间所发生的变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想起了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巴黎的生气勃勃的景象。柏林在未来的几年中将取代巴黎成为欧洲有才智的首都。没有任何理由对这一点提出质疑。毫无疑问,柏林将会更加欧洲化而不是普鲁士化,将会变成世界性的,多文化并且是民主的。在很大程度上目前柏林已经是这样的了。
重建柏林并使之成为21世纪的城市,是有史以来建筑和文明方面最雄心勃勃的项目(至少是从金字塔建成以来)。然而,它的规划并非德国的丰功伟绩,而是一个国际的、大部分是欧洲的项目。今年,联邦议院迁入了由英国建筑师诺尔曼·福斯特大胆地给它加上了一个玻璃穹顶,使之返老还童的老国会大厦。昔日的市中心波茨坦广场,其20年代的繁荣景象曾被格奥尔格·格罗施在绘画和漫画中永久地记录了下来。曾经在盟国的轰炸下化为乌有,现在又重新建造起来:波茨坦大街上古老的菩提树林荫道是对以往历史的唯一回忆。但是,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说。新柏林市的这个心脏是世界性的:美国、欧洲和日本最大的康采恩都在这里建造了公司大楼。
波茨坦广场将成为德国首都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因维基·鲍姆的长篇小说而出名的阿德龙饭店重新被建造了起来。新的大楼、街道和广场出现的速度惊人。晚上,当巨大的建筑起重机和工人的剪影在探照灯下活动时,给人的那种科幻片效果就更加强烈,并使人想起好莱坞大型影片中的布景与配角演员。来自25个国家的4000多名工人来回倒班从事建筑。新柏林的中心是一个不带地方性根子的、世界性的集体劳动的这个事实包含了一个积极的象征意义。
在玛莲娜一迪特里希广场上树起了一座形状如同一个巨大的圆球,一个反射器系统将月球活动反射在它上面的影城Imax。这是一座电影艺术的纪念碑。从2000年起,柏林电影节将在这栋有24个电影院的大楼里举行。
柏林的变化是惊人的,但要完全愈合东西德统一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建设方面,更多是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差距还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