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3200000051

第51章 哀悼亲人的丧葬食俗

丧葬礼仪是人生之中最后一项“通过礼仪”和“脱离仪式”。丧礼在民间俗称“送终”、“办丧事”,在这一仪式上,也有着很多关于饮食的风俗。

不管人类怎样穷尽所思祈求长寿,但是人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总有死亡的一天,因此,人生礼仪中必有丧葬礼仪。丧葬在古代被称为凶礼,对正常死亡的老人来说,中国民间称其为“白喜事”。旧时,和“红喜事”一样,白喜事也是较为铺张的。晚辈在哀悼尽孝的同时,也要对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和帮助处理丧事的工人们进行招待,这也就有了丧葬食俗。

丧席饮食风俗

在中国民间,遇丧之后一般都要讣告亲友,亲友们则会携带必要的物品前来吊唁,吊丧的宾客在饮食上的限制往往比较少,丧席之中不仅有肉,有的还有酒。但是,客人在丧宴之上绝对不能闹酒,不能喧哗嬉闹,不能和哀悼的气氛相对立。

各个地区的丧席饮食风俗也都有着区别。在鲁北平原,出殡当日会准备八碗菜,并且要使用祭礼上的食品来做成杂烩菜款待众人。当地民间也称“八大碗”为丧宴的代称,因此在喜庆场合禁止提到这个词。在胶东,人去世当天,必须立即通报亲友,入殓、守灵。出殡下葬之后,亲属都会着急的赶回家,人们称之为“抢福”。进餐之时,为了表达哀思要吃白面馒头和白米饭。扬州地区的丧席一般都是6样菜:红烧肉、红烧鸡块、红烧鱼、炒豌豆苗、炒大粉、炒鸡蛋,当地民间称其为“六大碗”。其中的肉、鸡、鱼代表猪头三牲,表达对死者的孝敬;豌豆苗、大粉、鸡蛋是希望大家和平相处,和睦相待。四川一代的“开丧席”,多用巴蜀田席,即由凉菜、炒菜、镶碗、墩子、蹄膀、干盘菜、烧白、汤菜、鸡或鱼等组成的“九大碗”。

祭祀逝者的饮食风俗

除了在葬礼宴席之上各地有不同的食俗,在奉祭逝者之时各地区同样有着不同的饮食风俗。

济南旧俗,老人去世后第三天,丧家会携带盛着米汤的瓦罐赶赴土地庙,呼唤死去的亲人并在各处洒上米汤,民间称此为“送三”。在出殡之日,全家和亲友会聚在一起吃丧葬饭。

老北京风俗,人去世后要在灵位前供干鲜果品和奶油饽饽,奶油饽饽要一层层的码起来,有时会多达数百枚。灵前供上香的瓦盆,在出殡之时儿子要摔碎瓦盆,并且人们认为摔得越响越碎越好。灵前还要准备一个罐子,出殡时将各种食品尽可能多的放到里面,由女主妇抱着葬在棺前,当作送给死者的粮食。解放之后,这种风俗才逐渐消失。

汉族民间吃豆腐饭风俗

汉族民间有送葬回来之后共进一餐的风俗。这一顿饭,各地都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称其为“吃白喜酒”,有叫“吃送葬”饭的,但大多数地方都叫“吃豆腐饭”。古代的“豆腐饭”,素菜素宴,后来也出现有少量的荤菜。如今,已经发展为大鱼大肉了,但是人们依旧按照老风俗称其为“吃豆腐饭。”

“豆腐饭”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古代的豆腐是由乐毅发明的,乐毅发明豆腐的初衷是为了让上了年纪的父母吃上不用咀嚼的豆制品。豆腐不仅实现了乐毅尽孝道的愿望,还让乡邻百姓们得到了实惠。后来,乐毅的父母因经常食用豆腐而长寿。在父母去世送葬归来之时,乐毅就把家中所有的黄豆都坐成了豆腐,并且办了豆腐席招待帮忙送葬的亲朋好友们。自此,吃豆腐饭的风俗逐渐流行开来,并且世代相传。

同类推荐
  • 《说文》会意字研究

    《说文》会意字研究

    本书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并借由《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的比较,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特点;本书还通过穷尽性统计,归纳出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此外,本书还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几点建议。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通过对上海市电影产业的重点企业、机构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了解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个案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用比较丰富的材料和事实数据,全面概括和描述了上海电影产业在政策制定、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等产业链各方面的详细情况,评述了2011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状况。
  •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汇集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类学大师的论著《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对李济、吴泽霖、潘光旦、林惠祥、杨成志、吴文藻、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岑家梧、梁钊韬、李亦园、乔健,以及美藉华人许烺光、张光直和俄国人史禄国等16位人类学大师的学术专著和学术思想进行介绍和评述。《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学中国大师们的传世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等现象”,为人类学学者及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一次性”与诸多中国人类学大师“会面交流”的平台。
  •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本书系国内实力派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宗刚博士的评论自选集。书中所收文字及所评对象,显示了作者诸体兼擅的能力和评论多面手的风采。全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高屋建瓴,激浊扬清,既具美文路数,亦富思辨色彩,整体上堪称剑与歌的合鸣。
热门推荐
  • 危城生存

    危城生存

    一觉醒来,整个世界都变样了,如何在这个充满了危机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 奥斯记

    奥斯记

    一片海,相连着两个世界,也许只是意外,但也许是命。请禁声,细细品味本作品……
  • 蜕泪

    蜕泪

    骄傲、自我的林家俏小姐,背上行囊,为了他远走他乡,浪迹天涯,无怨无悔。万般柔情,激情之后,他怒吼:“你滚,你滚,我不愿意拖累你,这辈子我再也不想见到你。”曾经的恩爱在他眼神中荡然无存。“凭什么?玩我?”她妙眸圆瞪,“啪”的一掌甩出,可是她到死也没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说。陌生城市黑暗的街头,她嘶声呐喊:“我该去哪里?哪里是我的栖身之所?”遭遇绑架,进入毒窝,这是魔鬼还是地狱的生活?一路追杀,人命如纸,人生犹如一场噩梦,不幸的事情总是接二连三接踵而至,难道这是命中注定,逃不出魔掌,难以逃脱上天赋予的恶魔。比智商、比胆识,比武力,比谁更有权谋,全力反击,终于重获新生。然而上帝又给她开了个永远的玩笑……女主外柔内刚、善良果敢、顽强坚毅!走过路过,欢迎捧场!如有【收藏】、【票票】或【留言】,芙尔将感激不尽,鞠躬致谢
  • 医道魅影

    医道魅影

    你可以不懂医学,但你不能不了解医生。也许医生在你的印象中总是严肃而冷漠,严肃是医生的工作态度,因为他们无时不刻都在与死亡赛跑;冷漠是害怕面对死亡时的无助,只有冷漠才能让自己放下情感尽快的抢救其他生命。为何苏致远在爱情来敲门时胆却退步,是什么让他彷徨?又是什么让他最终勇敢的面对自己的感情?故事将带你走进医生世界,聆听医生心中最真实的声音。
  • 花开繁夏

    花开繁夏

    陌华、流浪于人间的神,据说是神之国华胥灭亡后的幸存者。不过,不一样的是她是一个无名神,陌华二字是在她的神殿中的一座石碑上刻的两个字,她以石碑上的字为名,来到人间流浪。古九州流传出一本残谱,引得人、妖、魔三界的动荡不安,而身为神的她也被卷入其中,她也因此发现自己的使命,不惜一切代价完成残谱。
  • 年少花开淡墨痕

    年少花开淡墨痕

    校园故事,说不定主角会和你有相似之处呢!不知道住宿的童鞋有没有和主角一样的校园故事呢,欢迎对号入座哦!
  • 恶魔校草爱上瘾:亲爱的,别闹!

    恶魔校草爱上瘾:亲爱的,别闹!

    一次初遇,她的初吻被他夺了,从此她就被他缠上了。从此她和他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 莫以生

    莫以生

    她默默跟随着他的脚步十年,最后却学会逼自己离开。当他转身回眸,她早已泪流满面。走过的一路上,他们互相陪伴。
  • 粽叶飘香:端午节(文化之美)

    粽叶飘香:端午节(文化之美)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The Innocence of Father Brown

    The Innocence of Father Brow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