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秋实累累,一年辛勤劳动都将在此时结出丰硕果实。届时家家都要置办佳肴美酒,怀着丰收的喜悦,欢度佳节,从而形成中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
按照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居秋季之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十五又居一月之中,故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据传吃月饼的风俗始于唐代的甜饼,后才形成了专门的中秋节日的糕点。因为月饼的为圆形,所以富有家家团圆、欢乐之意。
中秋节吃月饼
月饼作为一种食品开始于宋代,词人苏东坡就有“小饼嚼如月,中有酥与饴”之句,诗中的“酥”与“饴”道出了月饼的主要特点。当时专门记载宋代民俗的《梦粱录》中说:“市食点心,时时皆有……芙蓉饼、菊花饼、月饼、梅花饼……就门供卖。”不过,那时的月饼还没有成为中秋佳节的节令食品。月饼作为一种时令食品并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自明代之后,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比较普遍了。如明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里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说明在中秋这天吃月饼,有以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月圆和团圆的意义。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里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之为“月饼”。可见,“中秋佳节吃月饼”是中国流传几百年的传统风俗。
中秋节吃田螺
中秋吃田螺也是民间的旧俗,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这是因为此时正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中秋节饮桂花酒、吃芋头
在中国古代,每逢中秋之夜人们还要饮桂花酒,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桂花美酒,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妙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中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中秋节吃芋头
中秋节还有吃芋头的食俗,其寓意是为了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如清代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可见在当时“剥芋头”有剥鬼而食的意思,体现了古人不畏鬼魅的气概。
中秋节吃南瓜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有钱人家吃月饼,穷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风俗。海盐南瓜质量好,曾经是地方特产之一。农民收获南瓜后,不管是吃还是卖,总会选几个最大最好吃的老南瓜藏起来,留待八月半吃,以及送亲友过中秋节之用。吃和送自己种植的又红又圆又甜的老南瓜,是老百姓对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和甜甜蜜蜜的生活向往。时至现在,海盐南北湖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家,八月半吃老南瓜的习俗仍部分保留着。
八月十五吃南瓜的风俗
传说很久以前,南山脚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她美丽、聪明、善良、勤劳,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于是卧床不起。有一天,正值那年的八月十五,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两老吃了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于是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