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不仅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倡导的饮食思想也有独特之处,他的“味无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教中尊奉他为道祖,他还曾经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曾经在周国都洛邑担任藏室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经向老子问礼。传说,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老子对饮食的独特思想也影响了道家的饮食观念。
为腹不为目
老子认为饮食应该“为腹不为目”,不能去追求饮食声色的悦目,能填饱自己的肚子就是饮食的终极目标。“为腹”是以食物养自己,就是用外界的食物来滋养自己的生命,“为目”是以物奴役己,就是用外面的事物来驾驭自己。老子的饮食之道就是人要为了填饱肚子而饮食,不要为追求声色上的享受而饮食。
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也认为饮食中“五味令人口爽”,“五味”就是酸、苦、辛、咸、甘五种味道,这个五味不仅表示了五种东西,还表示调出来的美味食品,所以五味又延伸的指美食。“口爽”的“爽”是差错的意思。五味口爽就是美食吃得太多了,以至于嘴巴、口感、口角发生错乱,已经辨认不出美食的味道来了。由此可见,他对待饮食采取的是一种朴素的谨慎态度。
味无味
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就是:做无为的事,做无事的事,体味无味的东西,饮食要做到味无味。仔细探讨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味无味”就是要从没有味道的东西中体会出它的味道和美味。即使我们吃的是清淡无味的素菜,咬的是普通的青菜根,我们也要能从粗茶淡饭中品味出美感来,品味出人生的淡定和安宁,提炼出养身理念和人生恬淡的幸福。除此以外,“味无味”还包含了另一种意思:当我们食用了美味的东西,吃了以后还要像无味一样。
可见,老子倡导对美食采取适可而止的态度,还要体味不是美食的有滋有味,以求达到一种饮食结构上面的平衡,即便是吃比较简单的粗茶淡饭,也要满足。老子说:“饭素食,曲肱而枕之”,即吃东西不受上下、粗细、美丑的限制,这也是老子所说的饮食“味无味”思想。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即满足于自己食物的香甜,满足于自己服装的美丽,满足于自己居所的安适,满足于自己民风民俗的快乐。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即使这个地方很偏僻很落后,你还是要认为自己吃的东西是美好的;虽然你穿的衣服很薄很廉价,你要认为自己穿的衣服是美丽的;虽然你居住的地方很简陋,你要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最好的;虽然你的风俗不大先进,你要认为你那里的风俗是最优等的。这种饮食思想既朴素又影响深远。他推崇的是一种恬淡自然的饮食方式,意在告诫人们,自己的饮食感受不要受外界的影响,要有独立的感觉系统。
老子的思想之后又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是老子的饮食之道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于中国饮食文化来说更是一份宝贵的遗产。
老子吃醋豆的故事
相传,老子辞官回到家中后生了一场重病,儿子把他接到沛地,请来很多名医为他诊治,医生诊断后都直摇头。连续医治了两年也没有起色,老子决定重回自己的故乡。在回乡路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只知探讨天道,隐居山中,立说著书,忘了吃乌豆,忘了吃仙醋。他忙叫人制作乌豆,酿醋。乌豆制作好后,老子把乌豆泡到醋里,用陶勺盛起乌豆慢慢吃。吃完了乌豆,老子的精神振奋起来了。以后他越吃醋豆精神就越好,病也慢慢好转了。从此老子一改先前的隐居状态,经常到山外做一些运动,加之常吃醋豆,他的脾胃渐和,气血也开始通畅起来,病也就慢慢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