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米救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它说的是:在别人落难时,即使救济少量的米,也会令其感激不尽,因为这种帮助没有使他失去自立的责任心;而用大量的米去长期救援一个人,会使他慢慢丧失自立的责任心,从而生出依赖的惰性。
一旦你终止支援,他非但不会感恩,反而因此仇恨你。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我们一些家庭中。有的孩子深受父母长辈的宠爱,常常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本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部由父母代劳,稍有照顾不周,便会对父母发火,而做父母的只能无奈地感叹:“我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什么都为你做了,怎么到头来却养出你这么个白眼狼。”父母看到孩子不孝的一面,但更严重的后果是,面对严酷的生存竞争,这样的孩子是软弱无力的。
学会生存就是学会让生命保持健康成长的状态。孩子的健康状态,不仅指身体无病,更指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康。心理包括情感、性格、意志、毅力等。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儿童心理健康还有待加强。
日本儿童的心理合格率比较高,这跟他们从小就接受儿童心理教育有关。在日本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气温在零度左右的日本街道上,一队排列整齐的小学生在进行早炼,男孩穿着短裤,女孩穿着短裙,个个精神抖擞喊着口号,这种训练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再来看我们中国的孩子。这样的场景也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蹦蹦跳跳的是孩子,背着书包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里,对着没有削过皮的水果,孩子说“我不吃”;面对鲜美的鱼,孩子更是等着家长剔完了刺才放入口中;在寒冷的冬天,如果有哪个新潮的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少穿一点衣服,马上便会招来别人关心的责问。内因和外因综合起来造成这样的现实:孩子们被捧、被骄、被惯着,他们被那些“爱”他们的人设置的屏障重重地保护起来,最大限度地远离了困难和挫折,而他们的心灵却在这重重护护之下变得日益脆弱。事实已经作出回答:有的孩子因为迟到几分钟,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就心理难以承受而跳楼身亡;有的孩子因为同伴之间吵几句嘴而走上轻生的道路。严峻的事实提醒我们,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正是对他生命力的削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翁在河边垂钓,两个年轻人走来,都非常羡慕老翁鱼篓中闪耀金光的大鲤鱼。其中一个聪明人说:“老丈,您的鱼太美好了,我想得到它。”于是老翁将金色的大鲤鱼送给了他。另一个愚钝的人说:“老丈,你的渔艺太神了,我想得到它。”于是老翁让他坐下静心学习垂钓。
多年过去了,两个年轻人也成了老汉,聪明人因为只会吃现成的而一事无成,而愚钝者却凭着自己手中的渔艺和耐得寂寞的劳动,成为富有且受人敬重的人。故事中所谓的聪明人不过是自作聪明的目光短浅者,而所谓的愚钝者却是大智若愚的、能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你们是应该继续不辞辛劳地抓鱼给孩子吃,还是努力教会他们捕鱼的本领呢?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是教育的核心。为了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未来的强者,那你一定不能对他大包大揽,而要教会他生存与学习的本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