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8500000026

第26章 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受到了国际格局的较大影响。根据二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1949年以来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可以以1991年冷战结束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此外,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政策调整对双边关系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因而可进一步细分成更多的不同阶段。

由于东南亚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面。一是中国与作为一个整体和一个组织的东盟的关系。东盟的核心是六个老成员国,即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但新成员国尤其是越南的地位和作用在逐渐加强。二是中国分别与“一江、一海”两大版块的关系。“一江”指中南半岛湄公河流域的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等五国组成的“大陆东南亚”,“一海”指由马来群岛的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组成的“海岛东南亚”。相比较而言,“一江”版块中的五个半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更为密切,“一海”版块中的五个海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还有些疑虑和担心。三是中国与东南亚十个国家的双边关系(不包括东帝汶)。东南亚十国与中国的关系各有特殊性。因此,本节在阐述新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时,也基本从这三个层面展开。

一、冷战期间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

冷战期间的东南亚是两大阵营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东南亚地区也分裂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东盟成员国以及与之相对立的印度支那国家,实行消极中立主义的缅甸则把自己封闭起来,力图不卷入两派之间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最大的因素是冷战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尤其是东盟老六国与中国关系基本与美国对华关系保持一致性。

1.中国与东盟组织及其成员国的关系

从总体上而言,冷战期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也有的学者认为冷战期间中国与东盟关系经历了对抗(1967年~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解(70年代中期至末期)和合作(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双方处于对立或对抗状态,到中国“文革”初期,双边关系冷淡到了极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冷战格局下美国对华的“遏制政策”以及中国与东盟之间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东盟国家都把中国视为它们国家不稳定的主要根源和威胁,不是同美国结盟对中国进行牵制,就是避免同中国接触。第二个阶段是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双方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对待东盟的态度上,中国从70年代中期开始改变了把东盟视为服务于美国利益的军事同盟的看法,转而称赞东盟,认为东盟是反对苏联在这一地区扩张的重要工具。在对付越南地区扩张的威胁以及抵制苏联在东南亚地区影响的扩大等问题上,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为迫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以及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导致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美关系的改善和接近使东盟国家不得不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调整对华政策,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在1974年和1975年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二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企图利用中国遏制苏联在这一地区的扩张,因此也不再反对东盟国家发展对华关系。三是1978年底越南入侵柬埔寨使东盟国家受到了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直接威胁,东盟需要中国来牵制越南。四是东盟一些国家内部的武装叛乱得到了较妥善的解决,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取得快速、持续增长。五是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1979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部分参阅了曹云华的《东南亚的区域合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9页的观点。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于1950年4月13日建交。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到印度尼西亚万隆出席亚欧会议并顺访印度尼西亚以及与印尼总统苏加诺1956年9月将两国的关系推向了高潮。但从1957年开始,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对华侨进行严格限制和打击的法令,严重威胁到华侨的生命财产安全。经过努力,印度尼西亚政府同意与中国协商解决华侨问题,两国于1960年1月互换了关于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批准书,印度尼西亚排华反华的浪潮也于1960年7月基本平息下来。从1961年3月到1965年9月,双方高层互访不断,并签署了多项重要的合作协议。1965年9月30日,部分左翼军官发动政变,但很快被以苏哈托为首的右翼军官所镇压。苏哈托等人以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和中国直接参与了“9·30”事件为由,屠杀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迫害华人华侨,甚至直接攻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领馆。两国最终于1967年10月30日中断外交关系。从此两国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隔绝和对立状态。1985年4月,中国外长吴学谦应邀到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会议30周年庆典,并受到苏哈托总统的接见。这是两国断交后的第一次高层接触,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松动。

1957年8月30日,马来亚联合邦宣布独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中美关系的改善,1971年,马来西亚宣布放弃“一中一台”政策,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还亲自参加第二十六届联大,投票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4年5月底,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应邀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宣布相互承认并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1985年11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率大型代表团访华被认为是中马关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两国关系进入了友好合作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5年中泰建交之前,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中泰关系处于对立的状态。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的改善以及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使泰国认识到有必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确保国家安全。1975年3月上台的泰国克立政府于1975年7月1日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宣布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作为一个地域狭小、处于东南亚两个穆斯林大国之间、主要由华人组成的新加坡,在处理与中国的政治关系上特别警惕不要使自己被本地区的任何成员视为亲华,并因此成为冷战的直接对象。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仍然坚持最后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东盟国家的立场。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4年是菲中两国敌对的时期。由于菲律宾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在1949至1965年期间,中菲两国关系处于完全断绝的状态。在中美关系缓和的影响下,菲律宾最终于1975年6月9日与中国建交。

2.中国与印度支那三国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对越南的抗法斗争以及印度支那三国的抗美斗争,都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中国和越南、老挝、柬埔寨一度也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1975年印度支那三国革命胜利后,中国与越南、老挝的关系日益恶化,而1979年初柬埔寨金边政权建立后,中柬也趋于对立。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得以改变。

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1950年1月18日。中越两国领导人和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1949年新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全力支持越南的抗法、抗美斗争,向越提供了巨大的军事、经济援助,据统计,从1950年~1978年3月,中国援助越南的物资总值超过了200亿美元,而且其中93%为无偿援助。因此,越南视中国为“可靠后方”和坚强后盾,这一时期的中越关系被称为是“同志加兄弟”。1969年胡志明主席逝世,亲苏的黎笋担任越共党中央主席之后,越南逐渐转向苏联,与中国在华侨问题与陆地边界、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问题上的争端日趋公开化,到1978年底越南入侵柬埔寨,中越关系破裂。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中国在中越边境地区发动了旨在打击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自卫反击战。随着1986年黎笋逝世和越南实施革新开放后,越南试图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实现两国、两党关系的正常化。

周恩来总理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于1955年4月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结识,可视为新中国与柬埔寨王国正式友好关系的开端。1958年7月19日,中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60年12月19日,中柬两国在北京签署了《中柬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柬埔寨在台湾问题以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立场坚定,中国则支持柬埔寨的中立政策,支持柬埔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1970年3月18日朗诺政变后,中国大力支持西哈努克亲王在北京开展抗美救国和反对朗诺政权的活动。中国政府全力以赴支持从1970年至1975年的抗美救国战争,为柬埔寨的抗美战争和国内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75年4月17日柬埔寨全国解放后,中国与民主柬埔寨的关系又有了较大的发展。1979年初越南入侵柬埔寨后,中国政府坚决支持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斗争,要求越南从柬埔寨撤出全部军队。1982年6月,在中国的支持下,以西哈努克亲王为首的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在北京成立。中国为柬埔寨问题获得全面、公正、合理的解决作出了巨大努力,中国参与制定的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框架文件,最终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

1961年4月25日中老建交后,我国对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和战后经济建设提供过大量的经济援助。但随着中越关系的恶化,与越南保持着特殊关系的老挝也跟着越南一起反对中国,几乎和中国断绝了所有来往。直到1985年12月,老挝党和政府才不再攻击中国,并表示愿意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3.中国与缅甸关系

缅甸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缅甸联邦政府1949年12月16日宣布承认新中国),缅中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首次访缅,与缅甸联邦政府总理吴努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0年1月,两国签订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次年1月4日,两国政府在仰光互换了《中缅边界条约》批准书。缅甸成为最早和新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国家,成为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边界问题的样板。从奈温开始执政的1962年到1967年间,缅中关系继续发展。1967年~1970年间,由于缅甸大规模反华排华等原因,中缅短暂交恶。此后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十分密切。总之,从缅甸独立到1988年的40年间,双边关系在传统胞波情谊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缅中两国高层领导互访和其他层次的友好访问就像走亲戚一样频繁,其中周恩来总理九次访缅、奈温将军十二次访华已成为中缅关系史上的佳话。中缅关系也因此被誉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

二、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政治关系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结束,各种力量纷纷重组,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明显,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进程加快,以意识形态对立、军事对抗为主导的国际关系被以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所替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各国都在根据自身的利益纷纷调整对外政策,为发展本国的经济服务。在这样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国家同是发展中国家,拥有许多共同利益,双方都有进一步发展合作关系的愿望,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顺利发展,政治关系日益密切。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组织以及东南亚各国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其中第一阶段(1990年~1996年)是中国和东盟思考和探索发展双边的新思维、新方向的阶段;第二阶段(1997年~2000年)是历史上双方关系最好的时期;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由于中国实行把睦邻友好与区域合作融为一体的新政策,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新型关系。

1.中国与东盟组织的关系

冷战期间,中国与东盟组织之间没有任何正式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主要在中国与东盟单个成员国之间展开。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组织间关系发展迅速,摆脱了中国与东南亚整体关系落后于双边关系的状态,中国在处理东南亚地区事务时,也逐渐从双边主义向多边主义转变。

1991年7月,钱其琛外长应邀出席了第二十四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这是我国首次同东盟正式接触。此后中国外长每年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的后续会议。1992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的部分对话伙伴国。1994年7月,中国作为东盟部分对话伙伴国参加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首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会上提出中国对亚太安全合作问题的五项原则。1995年4月,中国与东盟高级官员(副外长级)首次磋商会在中国杭州举行。1996年7月,第二十九届东盟常设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中国由过去的东盟部分对话伙伴国升格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1997年12月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在这次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发表了题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会后双方签署的联合声明确定了中国和东盟建立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准则和目标。双方还决定今后每年定期举行领导人会议,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对话层次进一步提升,并朝着机制化的方向发展。2001年“9·11”事件后,中国与东盟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东盟同意与中国在十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2003年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当年10月7~8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10+3”和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区域外大国,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政治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与东盟还签署了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这是中国首次和一个国家集团签署战略伙伴关系的文件,中国也是东盟的第一战略伙伴。温总理在签字仪式举行前表示,宣言是对双方关系成果的总结,将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在新世纪全面、深入、稳定、持久的发展提供重要指导。2004年6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真正成为东盟成员以外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域外大国。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06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中国南宁举行了中国—东盟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

在安全领域,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在解决贩毒、非法移民、武器走私、洗钱、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2002年7月,中国在东盟地区论坛上提交了《关于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中方立场文件》。同年11月,在第六次“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共同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进入全面合作的新阶段。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与东盟还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求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2003年,中国与东盟还就防治“非典型肺炎”以及“禽流感”进行了合作。2004年1月,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这份“谅解备忘录”作为中国与东盟于2002年11月发表的《中国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的后续行动之一,显示出反恐、禁毒和打击国际经济犯罪是双方的重点合作领域,双方将通过信息交流、人员交流和培训、执法合作和共同研究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打击跨国犯罪的合作。

自从中国与东盟1991年开始接触以来,相互之间的对话机制不断完善,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已建立了由以下机制组成的总体对话框架: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10+1)、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中国—东盟经贸联委会以及中国—东盟科技联委会。这表明中国与东盟之间已形成了一个从高层领导定期会晤共商双方关系发展的战略,到专门机构就具体问题加以商讨的多层次对话机制,从而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巩固和不断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关系已从一般的和平共处发展到开展积极的区域合作,反映出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一方面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东盟在国际上尤其是东亚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不难看出,东盟的地区合作战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来自中国的支持,中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中维护了东盟的主导权。中国是第一个与东盟谈判共建自贸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大国,也是第一个与东盟确定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国。正是中国的积极带动,促使其他大国与东盟的更为紧密的关系,从而使东盟的地区合作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政治关系的新发展

到1991年9月,中国与东南亚所有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其中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或者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国家有三个,即老挝、印度尼西亚和越南。1989年10月,老挝部长会议主席、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凯山·丰威汉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标志着中老两党、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1989年钱其琛外长在日本分别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和国务部长穆迪约诺就复交问题举行会晤。同年12月,两国就关系正常化的技术性问题进行会谈,并签署会谈纪要。1990年7月印度尼西亚外长阿拉塔斯应邀访华,两国发表《关于恢复两国外交关系的公报》。

1990年8月8日,李鹏总理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两国外长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宣布自当日起正式恢复两国外交关系。中国与越南关系的正常化相对复杂一些。1986年的越共“六大”以后,越南对中国的攻击逐渐减少。1989年9月,越南宣布从柬埔寨撤军,消除了中越关系中的一大障碍。1990年9月,越南部长会议主席杜梅公开表示希望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不久,越共总书记阮文灵秘密访华,寻求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可能性。1991年11月,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和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团访问中国,与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举行了会谈,双方同意实现两国两党关系的正常化。

与中国新建外交关系的国家是新加坡和文莱。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复交之后,新加坡也于1990年10月3日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91年9月30日,文莱与中国也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恢复或建立外交关系后,与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又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双方高层往来明显增多,并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尤其是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关于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成为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双边关系发展的指导准则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与东盟主要成员国签署了面向21世纪的双边合作框架文件。

国名关系名称建立时间菲律宾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合作关系1996.11泰国睦邻友好和全面合作关系1997.04越南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1997.07马来西亚长期稳定的睦邻互信友好关系1997.08新加坡睦邻友好合作关系1997.08缅甸睦邻友好合作关系1997.12越南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1999.02菲律宾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合作关系2005.04印度尼西亚战略伙伴关系2005.04中国和越南作为冷战结束后硕果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有相互依赖的一面,在改革开放方面两国也相互借鉴和学习。1991年11月以来两国关系总体上发展顺利,主要领导人互访频繁,越南把发展与中国的关系置于最优先的地位。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明确方向、逐步推进、大局为重,友好协商”的方针对增进中越之间的信任,扩大共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9年,中越两党总书记确立的“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16字方针成为两国新世纪发展关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框架。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两国之间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1999年底,两国正式签署陆地边界条约,并且从2001年起开始竖立界碑。2000年底,两国又签署了北部湾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近年来,两国领导人又把中越关系定位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同志”。

1991年10月,老挝总理坎岱·西潘敦应邀访华,两国总理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老边界条约》。2000年11月13~15日,应老挝国家主席坎岱·西潘敦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老挝。

1991年柬埔寨问题和平解决之后,中柬之间一直保持着比较密切的高层往来,尤其是西哈努克国王每年都到中国检查身体和修养治疗。1997年洪森独揽大权之后,中柬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柬埔寨成为第一个用法律的形式支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东南亚国家。此后双方主要领导人的互访频率非常高,我国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先后访问柬埔寨,并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早期收获”计划等形式给予了柬埔寨比较多的援助,中国也成为柬埔寨主要的外资来源。

1988年9月缅甸新军人政权上台后,总体上与中国保持着最密切的政治关系,1992年以后,缅甸军政府采取了发展多元关系的平衡外交政策,在保持与中国关系的同时,重点发展与东盟和印度的关系。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东盟成员国自顾不暇,缅甸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又加深,而且缅甸也是目前东南亚仅有的几个在台湾问题上立场非常坚定的国家之一。2007年1月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否决了美国和英国提出的缅甸问题决议,缅甸军政府对此表示了衷心的感谢。由于缅甸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对于中国21世纪上半叶的和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大国地位和经济优势也是缅甸不可或缺的,因此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决定了未来中缅关系总体上不会出现大的波折。

由于中泰之间没有领土或领海争端,泰国的华族与当地民族的融合也是东南亚国家中最好的,所以冷战结束以来,中泰关系的发展一直比较顺利。1997年泰国爆发金融危机后,中国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进一步深化了两国的关系。

冷战结束后,中菲关系总体上发展比较顺利,1986年以来的历任菲律宾总统都访问过中国,中国国家主席、总书记、总理和人大委员长也访问过菲律宾。通过互访,双方之间的政治互信有所增强。2001年阿罗约任总统后,中菲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两国各个领域的合作都有很大的进展。2006年8月,中国进出口银行决定今后3年每年对菲律宾贷给20亿美元的一揽子贷款。

从冷战结束到1998年,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比较顺利。金融危机爆发后,印尼陷入了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1998年5月13~14日在雅加达爆发的针对华人的骚乱后来被证明是有组织地蓄意制造的。1999,年以来两国关系明显升温,2005,年4,月25,日印尼总统苏西洛访华期间双方签订了《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中国与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后,双方在政治领域的合作较多,但新加坡对发展与中国关系有着非常清晰和稳定的战略定位。对新加坡而言,中国只是它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在经济上它希望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在政治上保持其独立性,在安全上主要依赖美国来遏制其他国家对它的威胁。

1990年马来西亚取消对其公民访华限制,两国之间的人员交流不断增多,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中马高层往来频繁,各领域友好合作不断深化。1999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双边合作发展方向的《联合声明》。2004年,双方隆重庆祝了中马建交3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

中国和文莱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双方高层互访不断,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没有大的分歧。1993年文莱政府取消了国民护照上“不准前往中国”字样,放宽国民访华限制。

三、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趋势

冷战结束后尽管中国与东盟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均得到了全面提升,但是影响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几个老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影响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新因素。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新老问题,直接影响到双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1.影响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

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老问题包括南海主权争端、台湾问题、华人华侨问题以及“中国威胁论”。

南海主权争端尤其是南沙岛礁的归属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六国七方,具体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南沙海域共由230余个岛、礁、滩、沙,海域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军队进驻了7个岛礁、中国台湾占据太平岛;越南侵占并进驻了29个,并声称对整个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菲律宾侵占和进驻了10个岛礁,其要求的范围包括54个岛、礁、滩、沙,涉及41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马来西亚侵占和进驻了10个,其要求的范围包括12个岛、礁、滩、沙,涉及27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

此外,印度尼西亚、文莱虽然未占领岛礁,但印度尼西亚侵入我传统海疆线5万多平方公里,文莱对我南通礁提出领土要求,企图划分我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二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随着20世纪70年代南海海域发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颁布,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并在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经过努力,有关各方同意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和和平方式解决争端,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求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近年来,尽管南海周边邻国虽一再表示“不采取使问题复杂化”的行动,但从未停止对我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南沙海洋权益的侵犯,要和平解决南沙争端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东盟各国与中国台湾的经贸关系由来已久,中国台湾一直是东盟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目前中国台湾与东盟的贸易额在400亿美元以上,仅到2001年中国台湾对东盟国家的投资累计超过了420亿美元,远远超过中国内地对东盟的投资。所以,有的东盟部分国家不时违背承诺,与中国台湾进行官方或半官方的接触。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台湾为了避免在区域经济中被边缘化,正在努力通过“特殊途径”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目前已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进行过接洽。

1998年印尼的“5·13”事件集中暴露了印尼长期歧视华人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此后印尼国内对华人问题的解决已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与此同时,东南亚其他国家也纷纷减少了对华人的限制,如取消身份证标志,允许发展华人教育,允许华人过自己的节日,华人从政者增加,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但是华人问题尤其是近年在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马来西亚等国逐渐凸显出来的新移民问题,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中华人问题的深层次矛盾还将长期存在,并且是影响中国与东盟尤其是上述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

“中国威胁论”原本是西方国家炮制出来的,冷战后沉渣泛起也是由于某些西方国家政府和学者为了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行炒作的产物。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不断发展,也由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风范,不仅向东南亚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并且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这使得“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有所降低。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东南亚某些政界人士和利益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中国威胁论”在未来东南亚仍有一定的市场。

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关于主权和领土争端等传统安全问题基本得到控制或解决的情况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断显现。其中最明显的就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以及随后发生的“禽流感”。从长远看,包括毒品、非法移民、资源和环境安全、恐怖主义、金融安全和洗钱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将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构成严重挑战。

影响中国与东南亚未来关系发展的因素还包括东盟的大国平衡外交,美国、日本和印度与中国竞争对东盟的影响以及东盟自身的发展是否顺利等。

2.中国与东南亚政治关系发展的总体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和东盟之间已形成了一种牢固、全面和互利的关系。客观地看,这是东盟与其所有对话伙伴中最有实质内容和最富有生机的关系。这将为今后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的来看,近期东盟的对华政策包括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和东南亚各国的对华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其根本的原因是实践已经证明与中国发展全面的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东盟的利益,而且给东盟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切实的利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恢复、建立并进一步发展双边和多边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与东盟都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双方文化背景相通,认同感强,在价值观、人权观、民主观及国际事务中的许多问题上都有相近的看法,彼此合作,互相支持,反对强权政治。显然,东盟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而是中国可以长期进行合作的伙伴,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这就是东盟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基本定位。另一方面,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特点突出的东南亚现在还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维持东盟在东亚地区中的领导地位,东盟都离不开中国。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能源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能源

    本书主要介绍了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氢能——燃料电池、核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并介绍工业与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能源资源利用技术。
  • 中国青少年知识文库(B卷)

    中国青少年知识文库(B卷)

    本书是为青少年精心制作的最高雅、最珍贵的礼物,是他们认识世界, 了解世界的窗口。这里有着道不尽的趣味。青少年朋友们,你想知道童话中 的“美人鱼”真的存在吗?你对突如其来的“非典”了解多少?“禽流感”是 怎样传染给人类的呢?你知道足球场上10号为什么备受青睐吗?为什么天空中 会同时出现几个太阳……快来这一里吧,睁开求知的眼,升起远航的帆,来 看看这些你想知道的答案吧!
  • 五彩缤纷的光(探究式科普丛书)

    五彩缤纷的光(探究式科普丛书)

    本书内容包括:光的形成、本质、速度、介质以及光在层状分布等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运用及光电反应等。
  • 科学发现的探索(走进科学丛书)

    科学发现的探索(走进科学丛书)

    现在人们常听到“尤里卡”一词,20世纪90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过“尤里卡”计划,美国最大的太空计划也称作“尤里卡计划”。“尤里卡”是什么意思呢?“尤里卡”是希腊语的音译,中文意思是“我找到了!”
  • 物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物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物理学从词义上看感觉高深莫测,是个很难理解的东西,但它确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同样是声音,为什么有的愉悦心情,但有的却让人心里烦闷?为什么早晨温度低,中午温度高?爆米花“膨胀”的原因是什么?下过大雪后为什么太寂静?这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无所不在、无处不见的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热门推荐
  • 那年,我们回不去的时光

    那年,我们回不去的时光

    那些年,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年,我们无话不说;那些年的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很怀念……
  • 黑道冷颜二公主

    黑道冷颜二公主

    从前幸福快乐,的小公主如今已变为一个让所有人闻风丧胆的杀手
  • 毀灭

    毀灭

    一次神奇的穿越,走上一条逆天的路。一个神通无所不能宇宙无敌。谁也不能阻!
  • 九死驯灵

    九死驯灵

    万事万物各有其道,人灵两界各行其是,谁胆敢擅自扰乱两界秩序,等待他的,唯有败灭一途。今朝放牛郎,明日抖擞居庙堂。少年身负绝世之秘,为查明双亲失踪真相,携辰龙、小蝶等奇珍灵兽,奔帝都,闯万林,最终踏向那诞生无数奇迹和精彩的元能大陆中心——郢都。而随着在郢都实力以及眼界的逐渐开阔,当年的双亲失踪一案,与少年休戚相关的灵兽们以及那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身世之秘又有着怎样的惊天瓜葛?
  • 红楼之我左眼能见到鬼

    红楼之我左眼能见到鬼

    林安安穿越了,穿越成了一本书里的主人公,一个多愁多病身,十六岁就夭折了的女人,对,就是大名鼎鼎的林黛玉。其实这原本也没什么,反正她熟知剧情发展,自然有本事能趋吉避凶,逢凶化吉。可是,老天爷居然给了她一个特殊的异能——她左眼能看到鬼!从此以后,林安安版林黛玉的人生,就开始往一种诡异的方向发展了。
  • 封天神印之末世之主

    封天神印之末世之主

    少年骆林穿越到末世玄荒大陆,却是一个毫无修行天赋的门派废物,一次无意中解开神帝与魔尊的千年封印,被神帝以封天神印重铸筋骨,从而获得了无上武道天赋,成为了拯救末世人族的神帝继承人。少年也从此踏上了一条崛起的峥嵘之路,抛洒鲜血与热泪,用尽一切智慧与手段,目的就是为了兑现自己的复兴人族的诺言,保护身边最为重要的那个人!阴谋与阳谋,正义与邪恶,信任与背叛,生存与法则……一个新奇而破旧,残酷而缤纷的末世世界里:我用毁灭,拯救一切!
  • 嫡女赋

    嫡女赋

    研姐儿偶做黄粱梦。梦里她无才无颜无德。无奈嫁那寒门子弟为妻。终日算计那柴米油盐。日夜作息不停,只为那持家金银。待到夫君金榜题名,却被无情弃。平生不过是个“生得荒唐,死地窝囊”的命醒来后,她决定绝不会走梦里的路子,哪怕是生生世世做畜生,她也要把要害她的人送入地狱。简单文案:夕研只知一个真理:女人就是要狠,嘴狠,面狠,心狠。
  •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老公欠下十万赌债,竟然骗我去……事后却发现自己连母亲都做不了了,你们说我毒,说我狠。殊不知,我不狠,站不稳!
  • 圣光的秘密

    圣光的秘密

    我不要天下第一的名号我只要你你在何处我便跟随
  • 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