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8300000105

第105章 105 注解与文风

我在1996年曾写一小文,题为《两种注解古今谈》。文中指出现在我们看到的注解有两种,一种是给古书作注解,一种是给自己的文章作注解。为了节省篇幅,不避“炒冷饭”之嫌,把那篇拙文的最末两段照录如下:

当前为古书作注解者可谓汗牛充栋。但不少人急功近利,作注解往往蹈袭前人,甚至将错就错,以讹传讹,强不知以为知。有的古书注解竟至愈看愈糊涂。有人注解古书每好避难趋易,原文易懂处注解也不厌其详,难懂的地方偏偏作注解的人竟绕了过去,不置一词。这就成了有注等于无注,甚至不如不注。

至于王瑶先生说的读书要读注解,大抵是指今人给自己的文章或著作所加的注解。当然,有些论文的注解其重要不下于正文。但近年来有一种风气,即写一篇论文总爱加上若干条注解,好像论文后面没有注解就不算见功夫。一篇万把字的论文,篇末竟连篇累牍地附上近百条注文,仿佛不如此不足以体现其渊博。实际上不少注文只使读者费翻检之劳而无点滴之用。我曾半开玩笑地向杂志编辑建议,凡论文后面的注解不论篇幅多少一律不付稿费。这样试行一下,或者可使此风稍敛乎?(原文见拙著《读书拊掌录》第432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初版)

拙文所谈,确有半开玩笑之意。今人为文好多列注解条目,还不只是为了多拿稿费。溯考其风气之来源,可能是仿效海外论文体例。外国人治汉学,每引一书或每立一说,为了说明其文章是有来历而非杜撰的,当然要把引文出处注明和立论依据何在,文成而必加注解条目亦是自然现象。至于我们一般人写文章,似乎可以不用如此拉开架势,弄上若干条注解以炫读者耳目。有的文章在阐述自己论点过程中不免要旁涉他事,或陈述一个观点的来龙去脉,怕使自己的正文节外生枝,乃加上几条注文,这原是必要的;如果只注引文出处,或重复正文中已详细阐释的内容,则鄙意以为这种注解便属于可有可无的了。

记得有一次陪林庚先生闲谈,先生曾发过这样的感慨:“当年教我们的老师,如刘文典、陈寅恪诸先生,并未拿到文凭;我们则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当然有文凭。而我们这些有文凭的事实上远不及那些没有文凭的师辈有学问。我们虽有文凭,也只是本科毕业生;不比现在到处都是硕士、博士。可是这些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却未必比我们这些没有学位的人学问大。写文章亦复如是。王昭琛(瑶)在世时曾公开对学生说,写论文超过两万字他就不看。现在一篇博士论文,总要写上十来万字,甚至写成一本近二十万字的书。试想他哪有那么多的话好说?为了扩大篇幅,只好东拼西凑,抄来抄去,美其名曰旁征博引;那么一来,当然论文的注解条目也就多起来了。其实这是空话连篇,好高骛远。风气既成,彼此再互相攀比,文章越写越长,注解越加越多,结果反容易空洞无物,言不及义。这样下去,实际上对学风、文风都无好处。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不都是那么薄薄的一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一共也没有多少字。你能说他们没有学问,没有水平?”

我事先没有征求老师的意见,把老师私下闲谈的话公之于世,如有不妥,我这转述者应负全责,与林庚先生无关。但林庚先生所教诲的言语,我是完全同意的。其实我本人自若干年前即已努力往这方面做了。我虽不学,也写过几篇论文,出过几本小书。凡我所写的文章,从来不爱在篇末加注;纵有几条注解,也是不得不尔。我认为,给自己的文章加上无尽无休的注解条目,多多少少显得有点虚夸浮躁。我衷心希望做学问写文章的人多学一学王国维和鲁迅。因为学问大小,水平高低,并不体现在文章的注解条目的多或少上面。

1998年8月酷暑中急就,在北大

同类推荐
  •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二)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二)

    “爱在右,同情在,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里的一个充满爱的句子,这个句子曾经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她的作品以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为思想内核,她思想中深切的爱心和对人生中美的追求,使她的作品渐渐地形成了清新、细腻、隽永的风格,感人至深,净化着读者的心灵。她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为们留下了无数作品。她用女性那特有的温婉细腻去描述孩子们的童贞、两小无猜的情感、无阶级差别的友谊。本书特别整理了她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散文作品,带你品味童年的真挚的美好感受。
  • 山妹

    山妹

    《山妹》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发表于省内外报刊上,表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的数十篇散文作品,这些来自生活底层的、原汁原味的、带着鲜活血丝的作品,犹如一股从山涧流出的潺潺清泉。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事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本书收录了作家精品短篇小说三十五篇,作品构思精巧,富有想象,韵味无穷,是一本好看好读的小说精品。
  •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 作品以思想开阔、深沉而锋利见长。结构上分“柏林妻子”、“德国特务”、“中国母亲”三个组成部分,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
热门推荐
  • 九九落雪香

    九九落雪香

    两年相知,两年牵挂,又两年沉沦!可当我鼓起勇气站起来的时候,顾晨,你为什么又回来了!你带着名声,带着星光,光彩回来,而我却只能像是躲在黑暗里的老鼠瑟瑟发抖。每一个提起你的人,不经意看向我的眼神,都是毫不怜惜地在我的心上划上的一刀!你最厉害了!!!!
  • 天地太极

    天地太极

    仙侠类作品《太极》。天地初开,道魔相争,浩劫将至,道圣出世,魔君降临,力缆狂澜,挽救众生......
  • 狂妃嫁到:傲娇邪王追妻忙

    狂妃嫁到:傲娇邪王追妻忙

    她成了她,是机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当她成了她,她说,这一世定要为自己而活!废物?不好意思,如果她是废物,那天下人都是渣了!丑?呵呵,睁大眼睛看看,到底谁丑!窝囊?你是眼神儿有问题还是脑子有问题?没人要?呵,睁大你狗眼看看她边上那个男的……再次睁眼,她光芒万丈,开始她真正的人生。………………她已不相信携手共老,但却有一人,执她之手,浅笑安然,“此生,你死,我死,你生,我生。”她抬眸看他:“要是我嫁呢?”他说:“那娶你的人,必定是我。”
  • 大明之不败妖孽

    大明之不败妖孽

    明中期,朝野奇葩妖孽横行。对付妖孽,我更妖孽。非人锤炼的少年神刀不败,江湖邪道公认的妖孽,被俘后从人到树,石中复生,联手王阳明唐伯虎,百家争鸣镇魔屠兽,拯救天下苍生。
  • 与卿三世相逢

    与卿三世相逢

    她手持青魇匕,煞气十足的挑起男狐的下颌,“下次再犯事就让你原形毕露”可转瞬,她却一脸懵懂的调戏般抚上谭君瑞的唇,“你抿着唇的样子真性感”极其腹黑的谭君瑞眼眸一深,淡然的咬住她葱白的小指,“这可是老虎须,甚摸……甚摸”可她都敢暴打妖魔,怎么会怕老虎,但却不想这老虎会“吃人”
  • 演绎此生:虚拟毒宠

    演绎此生:虚拟毒宠

    [本书以腾讯游戏-穿越火线为主题,而区域由本人虚构。]游戏里,他是她不可一世的师傅;现实里,他是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虚拟的网络里,他是将她宠溺到无极限的师傅;虚拟的毕竟是虚拟的,无法当真!可为什么她却陷入两难?选择师傅还是选择哥哥?这个选择题很是矛盾。师傅和哥哥不都是同一个人吗?不过也罢。虚拟的幸福也还是幸福!看着她如何翻身重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 九界仙尊

    九界仙尊

    他曾是仙门弃徒,遭人陷害,元神被封,诸神弃之。数千年后他重生醒来,凭借不灭神魂,令八方风云乱,夺天地造化,掌生死之权,叱咤九境,诸神为惧。
  • 意外的来信

    意外的来信

    意外的来信,将一份期盼已久的爱情送到傲娇与情感脆弱的女主身边。婚姻抑或又许多不甘心,遇到美好的人,则又是一种另类幸福。此故事为讲述一位三高女的现实爱情。
  • 遗忘街道

    遗忘街道

    想了好几个书名都有,第一次发表,完全业余,故事胡编乱造,经常写不下去,文笔不入流,欢迎吐槽。
  • 千面兵王在都市

    千面兵王在都市

    他,错手杀了自己最好的战友兼兄弟,被迫离开特种部队,成为纸醉金迷的惰落另类,一个天使使他幡然醒悟,从此成为混迹都市的神秘千面人......,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他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