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3700000003

第3章 鲁迅小说选读(二)

一、充满现代精神的历史小说:《铸剑》

鲁迅从 1922年开始创作了第一篇历史小说《不周天》(即《补天》)之后,历时 13年,又创作了 7篇历史小说《奔月》《铸剑》《出关》《理水》《采薇》《非攻》和《起死》,1936年集成《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一部关于神话、传说及史实的白话演义,开创了我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先河。

《铸剑》是《故事新编》中的精熟之作。《铸剑》创作于 1927年 4月 3日(连载于同年 4月 25日、5月 10日的《莽原》半月刊 2卷第 8、9期),是继《不周天》之后构思更精致的成熟之作,也是鲁迅自认为“确是写得较为认真”的一篇。《列异传》《搜神记》等古籍都记载有“三王冢”的故事:楚王命铸剑名工干将为他铸剑,剑成,楚王非但不赏,反而将干将杀头。干将的遗腹子赤鼻在客的帮助下杀死了楚王,替父报了深仇大恨。《铸剑》取材于《列异传》中干将莫邪的传说,鲁迅在原文仅有的二百多字的基础上,“只给铺排,没有改动”,却演绎了一曲富有新的现代精神的复仇故事。

《铸剑》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评论者的高度评价,但它的深邃而复杂的思想内涵却正是在读者的不断阅读与追问中得以延伸,经典作品的生命也在读者与评论者的不断重新解读与探析中持久延续和不断丰富。

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而且因为自己的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过了十三年,依然并无长进,看起来真也是‘无非《不周山》之流’;不过并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却也许暂时还有存在的余地的罢。”

《铸剑》正是这样一篇言必有据、随意点染的“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的充满现代精神的小说。1936年 2月 1日,鲁迅在致黎烈文的信中说:“除《铸剑》

外,都不免油滑,然而有些文人学士,却又不免头痛,此真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而又‘有一弊必有一利’也。”由赤鼻改成的眉间尺,是一个由优柔寡断的少年,成长为替父报仇的英雄人物。由客改成的宴之敖者,是一个神秘而无私无畏的侠士形象。由楚王改成的大王,更具有暴君的普泛特点。此外,作品还增添了干瘪脸少年、王后、众多王妃、太监、老臣等次要人物,安排了完整而生动的故事情节,有发展、有高潮、有结束,特别是精心描画了“三头相搏”惊心动魄的场面;还设计了四段歌谣,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在酒楼上》是鲁迅的大爱之情的抒写,而《铸剑》则是鲁迅大恨之旨(铲除人间不平)的演绎。

小说原题《眉间尺》,收入《故事新编》时改题为《铸剑》,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小说的中心意象:剑,这把经过高温高压锻炼的、纯青的、透明的、冰也似的复仇之剑,正是小说中眉间尺和“黑色人”宴之敖者的精神象征。

眉间尺和宴之敖者是《铸剑》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眉间尺是一个刚满十六岁的少年,在母亲的教育和“黑色人”宴之敖者的帮助下完成报仇大业,其性格有一个发展、成熟、升华的过程;宴之敖者,是一个舍己为人、行侠仗义、为民请愿、中国脊梁式的侠士形象。

《铸剑》共分四节,第一节主要刻画了不成熟的少年眉间尺。眉间尺是铸剑名工的儿子,十六岁之前他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性情不冷不热,犹豫不决。

第一节鲁迅详细描画了眉间尺逗弄老鼠的细节。眉间尺先是对老鼠淹在水瓮里感到高兴,“很觉得畅快”“赏玩着”;接着对“那圆睁的小眼睛”“发生了憎恨”,继而“觉得它可怜了”,待到他看见它丑陋的全身,“便又觉得可恨可憎得很”,直至踏死老鼠,“仿佛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这些逼真的细节实际上是为了表现眉间尺淳朴善良,优柔寡断的性格。眉间尺的母亲为此感到焦虑,她要求儿子改过并替父报仇。父亲铸成世间无二的剑反遭杀害的故事使“眉间尺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思想感情急剧的变化使眉间尺懂得了是非爱憎。毅然决然地拿着父亲留下的雄剑“从容地去寻他不共戴天的仇雠”。小说第二节写眉间尺与黑色人不期而遇。眉间尺毕竟年轻,缺乏生活和斗争经验,碰上一个干瘪脸少年的纠缠就无计可施。神秘的黑色人的出现使他转忧为喜。眉间尺对无所不知、外冷内热、无私无畏的黑色人全然地信赖,不惜交出自己的头颅和宝剑。小说第三节写黑色人拿着眉间尺的头颅设计进了王宫,最后,眉间尺、黑色人与大王三个人的头颅在金鼎之内展开殊死搏斗,眉间尺的性格终于成熟起来,精神也如黑色人一般升华起来,为自己,也为天下人铲除了暴君。小说通过眉间尺逗杀老鼠到金殿戏弄硕鼠,金鼎激战的一系列情节的描写,完成了对这个少年思想性格发展变化过程的刻画。从无忧无虑,犹豫不决,到当机立断,替父报仇,从幼稚软弱到自信成熟,眉间尺最终成为一个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少年,成长为一位心怀天下,无谓地铲除强权的勇敢战士。

黑色人宴之敖者是小说中着力塑造的英雄人物,是熔铸了作者精神气质的大无畏的侠士。黑色人在第二节出现,来无影,去无踪,具有神秘的力量。在第三节黑色人自报家门,“臣名叫宴之敖者;生长汶汶乡”。这是一位眼睛里有“两点磷火”“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的勇士。黑色人锋芒内敛,有勇有谋,成熟老练。他的个性是外冷内热。他爱憎分明,他提起眉间尺的头,“对着那热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并且冷冷地尖利地笑”,他热爱这个善良单纯的孩子,仇视那个残暴的大王。他同情天下一切如眉间尺一样的被迫害者和劳苦弱者,他是那样的善于报仇。他忧天下劳苦大众之忧,乐天下劳苦大众之乐,他是天下人的代言者,他拒绝“义士”的称号,他要为苦难的天下人复仇,他有着非比寻常的崇高的思想境界。黑色人敢于斗争,善于复仇,既有战斗的勇气,又有斗争的策略。他“嘴里唱着胡诌的歌”,以“善于玩把戏,空前绝后,举世无双”,只身进入王宫。他足智多谋,以眉间尺的头“正在鼎底里作最神奇的团圆舞,不临近是看不见的”作诱饵,诱使大王上钩而劈下大王的头。最终黑色人自刎头颅,与眉间尺的头合谋合力地“咬得王头眼歪鼻塌,满脸鳞伤”,直至王头断气。黑色人宴之敖者是鲁迅浓墨重彩颂扬的“中国脊梁式”的侠士,是具有博大襟怀,思想崇高,境界高远,意志坚韧,有勇有谋的杰出的真的斗士。

小说的成功,不仅在于成功地塑造了眉间尺和宴之敖者两个血肉丰满的复仇战士的崇高形象,还在于体现了鲁迅一以贯之的对国民性的批判以及重塑民族精魂的现代思想。

时值 1926年的鲁迅,极为压抑和苦闷。正如他在《野草》中写道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在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绝望挣扎时,选择了一个具有戏剧性的复仇故事进行了一场艺术化的思想抗争与突围。鲁迅不仅要与现实抗争,同时也要向自我身上的“毒气和鬼气”复仇。当然鲁迅是清醒的,单凭眉间尺一己之勇之力,是远远不够的。鲁迅曾说:“我以为国民倘没有智,没有勇,而单靠一种所谓的气,实在是非常危险的。 ”(《杂忆》)眉间尺与黑色人合力合谋打败了暴君,但是民众并不理解。鲁迅在此也表达了先驱者复仇的内心纠结。正义的复仇何其崇高,而复仇之后却是复仇意义的荒谬消解。鲁迅的深刻之处就在于,他清楚地意识到,无论消灭多少暴君或敌人,最后的敌人竟不是所谓人民同仇敌忾的强权或者统治者,而是“国民性”本身。由此而言,历史小说《铸剑》是《呐喊》和《彷徨》的流风余韵。它是借古代的传奇故事,书写了鲁迅忧愤深广的现代思想,是以让人荡气回肠的浪漫主义武侠情义,曲折地表达了鲁迅内心复仇哲学的矛盾与痛苦。

二、悲壮与悲凉交融的复仇之歌

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不是单一的,简洁、凝练是其主流,复沓、冗长也是时有所见。知识分子题材的《在酒楼上》的语言是含蓄而凝练,曲笔而精致的;历史传奇题材的《铸剑》的语言则是细致而洒脱的,诡奇而绚丽的,这让读者对鲁迅的小说会有别样的体认。

《铸剑》是鲁迅的探索和创新之作,也是鲁迅的得意之作。从整体上来说,显现了亦庄亦谐的特点,但比以往更加从容自如,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诗意。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和“人头相搏”的描写与鲁迅其他小说冷静、俭省与含蓄的语言相比,明显地有了变化。《在酒楼上》的语言简练、冷静、沉郁而节制,很少有幽默与讽刺,对人物与景物的描写也是简洁而清晰的白描多于浓墨重彩,充满悲剧气氛。而《铸剑》的语言在严肃庄重中具有了诙谐幽默的情味,在细致、平实的描写中又显诡奇绚丽,在冷峻客观的叙述里更显激情的涌动,形成一种全新的亦庄亦谐的风格。如果说《在酒楼上》是悲凉与悲壮两种氛围的交融,《铸剑》则是悲剧与喜剧两种艺术风格的水乳交融。

细心体味小说前后的文字,可以感受到小说中的两种格调,也就是小说中的悲壮主调和悲凉副调。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在小说前后确实发生了变化。

《铸剑》共四节。前三节故事的高潮是“三头相搏”,第四节的高潮是“三头并葬”。细读小说前后的文字,会发现小说中具有两种调子,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思绪也发生了变化。前三节是主调高扬的悲剧乐章,副调在时隐时现,悄悄地渗透起伏;第四节副调上升为主调,演绎了一场充满荒谬意味、喜剧色彩的大闹剧。显然主调是悲壮的、崇高的,副调是荒谬的、嘲讽的。两种调子代表着鲁迅对现实思考的两种不同态度。两种调子在小说中互相纠缠、互相消解、起伏激荡。由悲剧而喜剧,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意味深长。这是鲁迅的精心安排,是鲁迅的独具匠心,是鲁迅复仇哲学思想矛盾的体现,也是鲁迅比大多数作家更加深刻所在。但两个高潮之间仍然具有内在的联系。

小说中的四段歌谣是解读两种调子的“钥匙”,它艺术地、诡奇地描述了眉间尺精神的成熟,最终他超越了个人仇恨的狭隘性,在精神上与宴之敖者融为一体,形成以消除人间不平为目的的新的复仇人格。“三头并葬”,直至“大出丧”“大狂欢”,也可以看做是对“三头相搏”的悲壮意义的消解。小说的第四节主要表达了鲁迅先驱者内心的矛盾,流露了对闲人们麻木愚昧奴性的贬斥,反讽了很忠愤的“义民”,批判了不觉悟的庸众,宣泄了对制造国民愚昧麻木的封建意识和封建文化的憎恨与复仇情绪。

总之,《铸剑》完美地体现了鲁迅的思想矛盾,将古代的传奇故事融入新的现代精神,以高度的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等手法,艺术地折射了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现实社会,主要人物宴之敖者不仅具有现实人生的依据,更具有鲁迅的人格烙印和精神风范,表现了鲁迅反抗现实,意欲铲除人间不平的新的复仇品格,以及对荒谬现实的忧愤之情。

三、精彩赏析

1. 换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间,有时还向水面微微一跳。眉间尺又觉得很可怜,随即折断芦柴,好容易将它夹了出来,放在地面上。老鼠先是丝毫不动,后来才有一点呼吸;又许多时,四只脚运动了,一翻身,似乎要站起来逃走。这使眉间尺大吃一惊,不觉提起左脚,一脚踏下去。只听得吱的一声,他蹲下去仔细看时,只见口角上微有鲜血,大概是死掉了。

他又觉得很可怜,仿佛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他蹲着,呆看着,站不起来。

这是小说《铸剑》的第一小节,主要描写了眉间尺逗弄老鼠的过程,刻画了十六岁的眉间尺优柔寡断、善良柔弱的天性。眉间尺的母亲质疑儿子“杀它呢,还是在救它”?并指出他的“不冷不热”的性情难行大事的弱点。在母亲关于父亲的死亡与专制的残暴的讲述与启蒙下,眉间尺从内心激起了复仇的火焰,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再生,开始觉醒并告别怯懦脆弱的过去。第一节的“逗鼠”细节为第三节的“戏鼠”复仇场景埋下了伏笔,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面对一个可恶的大老鼠左右为难、手足无措到面对残暴无度的大王而无畏高歌、自信从容、诱敌入瓮、战胜怨敌的生死搏斗,展现了眉间尺前后性格的转变与精神上的由幼稚到成熟。

2.王站起身,跨下金阶,冒着炎热立在鼎边,探头去看。只见水平如镜,那头仰面躺在水中间,两眼正看着他的脸。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脸上时,他便嫣然一笑。这一笑使王觉得似曾相识,却又一时记不起是谁来。刚在惊疑,黑色人已经掣出了背着的青色的剑,只一挥,闪电般从后项窝直劈下去,扑通一声,王的头就落在鼎里了。

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王头刚到水面,眉间尺的头便迎上来,狠命在他耳轮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声;两头即在水中死战。约有二十回合,王头受了五个伤,眉间尺的头上却有七处。王又狡猾,总是设法绕到他的敌人的后面去。眉间尺偶一疏忽,终于被他咬住了后项窝,无法转身。这一回王的头可是咬定不放了,他只是连连蚕食进去;连鼎外面也仿佛听到孩子的失声叫痛的声音。

这是《铸剑》中眉间尺与大王“以头相搏”(两头相搏)的场景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不同的语言风格,把握小说主人公眉间尺的成长。“嫣然一笑”表现了眉间尺的自信与成熟,他不再有勇无谋,而是与黑色人积极配合,戏弄暴君,勇敢而沉着。眉间尺以头相搏,表现了他的英勇无畏,但毕竟孤军奋战,难以战胜老奸巨猾的暴君。鲁迅在此使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眉间尺的慷慨悲壮、英勇战斗的英雄气概。

3.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王忍不住叫一声“阿唷”,将嘴一张,眉间尺的头就乘机挣脱了,一转脸倒将王的下巴下死劲咬住。他们不但都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嘴。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歪鼻塌,满脸鳞伤。先前还会在鼎里面四处乱滚,后来只能躺着呻吟,到底是一声不响,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黑色人和眉间尺的头也慢慢地住了嘴,离开王头,沿鼎壁游了一匝,看他可是装死还是真死。待到知道了王头确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

这是《铸剑》中眉间尺、黑色人与大王“三头相搏”的描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华彩部分,是鲁迅精心安排的邪不压正的激战,是整个小说中关于复仇故事的高潮乐章。三头相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黑色人和眉间尺的头合力合谋打败了大王的头,这段细节描写栩栩如生,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大快人心。鲁迅以浪漫而诗意的虚构画面,给读者一种奇幻的感受。三头相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复仇的思想和行动的合一,生动地描画了黑色人和眉间尺的英雄气概。黑色人和眉间尺“四目相视,微微一笑”,实现了彻底复仇以及生命价值的飞扬,这也恰恰是鲁迅彻底的战斗精神的体现,是侠肝义胆、为民请愿、肝脑涂地的人格的升华。

附:相关评论

1.

鲁迅从感情上无疑是倾心于复仇的:在他看来,复仇者尽管失败,但其生命的自我牺牲要比苟活者的偷生有价值得多。但即使如此,鲁迅仍然用了犀利的、怀疑的眼光,将复仇面对无物之阵必然的失败、无效、无意义揭示给人们看:任何时候他都要正视真相,决不自欺欺人。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载《安顺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 2期。

2.《

铸剑》实际上是鲁迅从善良无虑的儿时到忧患重重的成年,在与黑暗势力的殊死搏斗中“性情大变”,成为冰也似的复仇之“剑”这一心理历程的艺术化记载。因此,塑造两个复仇者形象的过程也是作家对自我成长历程进行回溯的过程,成长母题也沟通了眉间尺、黑色人与鲁迅,实现了鲁迅对自我成长的重新体验和感思,并与读者的审美意识相碰撞与相交融,由此也释放了童年情结。

隋清娥:《〈铸剑〉中“剑”意象与成长主题论析》,载《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 4期。

3.

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做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载《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同类推荐
  • 半路夫妻

    半路夫妻

    本书作者通过《我生命中的玫瑰》、《为离婚三上法庭》、《再婚让我重新找到了幸福》、《男人,为什么要做逃兵》等28个真实的故事,反映了目前再婚家庭的现状。
  • 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

    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

    本书收录了《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爱情是脆弱的》、《玫瑰灰的毛衣》、《梦逍遥》、《眼球的雨刮器》、《枕上的花朵》6部中篇小说,描述了六种不同的婚姻和爱情的模式。
  • 秘道

    秘道

    清风镇掩埋着一笔孙中山留下的军饷,得到军饷的线索是两块“无双蝶玉”。围绕蝶玉,展开韩飞龙、周石天和宋颜兰的夺饷故事。周石天是孙中山派遣的守饷之人,拥有能取得军饷的一块蝶玉,韩飞龙奉蔡锷命来取这块玉;宋颜兰则为袁世凯派来之人,手握另一块蝶玉,欲夺周石天之玉。周石天奉命潜伏后却暗生异心,想私吞军饷,这既给来夺玉的宋颜兰造成可趁之机,又为来取玉的韩飞龙带来一波三折,与之伴随的是清风镇鬼山的神秘和周石天家中变故连连。该小说命案迭起,悬念丛生,几乎无页无迷雾,无人有真身。翻开每页,都可掉入作者精心设计的连环套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架床迭屋的相互猜忌,给读者带来欲罢不能的阅读享受。
  • 活葬

    活葬

    一个患有怪病的人经常会突然陷入昏睡之中,样子与死尸毫无分别,而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被人当成死人埋葬。他整日幻想着被活埋后的可怕情形:棺椁内空间狭小、被潮湿的泥土味呛得无法呼吸、看不到一丝光亮、听不到任何声音,以及被腐蛆蠕虫一点点占领全身!于是,他尽心改造家族的墓地:设计出一种从坟墓内部可以打开大门的机关,将供应氧气和光线的装置安放在棺材中,储备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然而,这些花费了无数心力的防护措施,真的能拯救一个即将承受活埋之痛的人吗?
  • 你独自怎可温暖

    你独自怎可温暖

    本书选作者创作的小小说40篇,既有对沉重乡村风情的描绘,又有对喧嚣城市图腾的刻画,传递温暖,主张善良,倡导崇高,将深刻的思想性与完美的艺术性融合在千字方寸中间,充分体现了作家对社会良知、责任以及对生命的深切体悟与人文关怀。
热门推荐
  • 强上迷糊硬娇妻

    强上迷糊硬娇妻

    她是叱咤全国各地的集团董事长的宝贝女儿,他是她年少时爱上的校园对象,而得知她父亲二婚的人是对象的母亲,她无法接受这个消息,离家出走,出国散心。两年后,他夺取了父亲的事业顺利坐上集团的董事长,他说爱她,她却嘲笑他的可悲。在一次宴会上,一位人神共愤的男人出现,他绝世的桀骜和尊贵,仿佛这个世界已经臣服在他的脚下。“小东西,过来。”“我又不是你的丫鬟凭什么听你的?”……他的一笑便是彼岸罂粟,他的一怒便是修罗附体……
  •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四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四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恶魔医仙之绝代双姝

    恶魔医仙之绝代双姝

    一对从小被分开的孪生姐妹,一个被养在深山之中由众师兄教养,一个被养在闹市医馆由一郎中养大;一个古灵精怪却不谙世事一心想下山见识,一个温婉沉静却被逼无奈要行走江湖。一朝相遇,两姐妹又要编织怎样的爱恨情仇?且看三年后,姐姐成长为一代医仙,求娶者从南陵国排到东岳国。妹妹摇身一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没有她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肚子里揣着皇帝的龙种也敢跑路。换个版本介绍:妹妹机灵又萌蠢,遭遇各种“贵人”惦记;姐姐温婉沉静,遭遇各种“神经病”惦记。妹妹:你们都是坏人,别以为我不知道。不过,我更坏……姐姐:被你们折腾死,还不如我自己毒死自己。不是爱我么?来,同归于尽一下。
  • 穿越之贪恋异世温柔

    穿越之贪恋异世温柔

    她,紫苓,从异世而来,深知背后有双掌控的手,依旧敢爱敢恨,勇敢的做自己。喜欢了就说,答应了绝不反悔,想到了就做。木无心想要的只是能拴在自己身边的紫苓。青衣,妖界殿下,与紫苓的情缘,纠结于是你,还是只是因为你。魅影,最好的朋友,是离恋人最近的距离。
  • 宠物情人

    宠物情人

    当一个看惯了娱乐圈人情冷暖的超级巨星只剩三个月就要失明,情绪失控的背后是因为看似风光的一切即将失去,他参加了一档真人秀来到一个鸡飞狗跳的导盲犬训练中心遇到了自闭却善良的女孩,这是一个关于夏天、萌犬、温暖、治愈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乾元幻想

    乾元幻想

    序天妖乱世,天魔灭世,神掌控世间。上古神、魔、妖的大战几乎毁灭了这个世界,作为在这毁灭过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人族,如何能挣脱这争斗的漩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主宰一切的规律,可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道也如此。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他被遗弃在这世间。没人认为这个世界完美,可正因为这样,亲情、友情、爱情这些美好的情感才更加可贵;善良、赤诚、勇敢这些高贵的品质方能创造出奇迹!
  • 用身体统治皇朝的公主:紫薇乱

    用身体统治皇朝的公主:紫薇乱

    长公主永德,帝国实际的统治者,却是人们口中秽乱深宫的女子,真相究竟是什么样呢?当幼时订婚的未婚夫婿回到她身边的时候,又回发现什么样的秘密呢?
  • 问路在何方

    问路在何方

    一名不懂人事常情的女孩,因为缘,而走上的路…修仙路。当情愫初开的少女恋上风采纵横的少年,是追求还是放手?当少年爱上少女,是否能放弃所以的一切,追随她?还是终究陌路?仙路遥遥,情崖茫茫。问路在何方?
  • 南宋之南

    南宋之南

    朱熹是谁?——听过,不太了解。那他平生都干过什么?——鬼才知道!大宋淳熙十五年是哪一年?——这我哪知道!现在是谁做皇帝?朝中有哪些大臣?——关我鸟事!那岳飞的生卒年知道吗?——不知道!满江红我倒是会背……你什么都不知道,你穿越来干嘛?——老天让我穿越,我有什么办法?穿越成官二代了?——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小中产穿越成了贫下中农了!那你穿越到了哪个大城市?临安?扬州?苏州?成都?——不是……漳州!这地方你肯定没听说过!那里经济怎么样?——化外蛮荒之地,你觉得呢?你读过大学?有一技之长吧?准备搞点什么发明创造?——你丫上过大学吗?你丫上过大学就有一技之长吗?你准备用自己超越古人的超凡见识改写历史?——你丫脑子有坑是吧?别TMD以为每个穿越的人都牛气冲天,老子就是个普通人!张文说:别跟我谈理想!从穿越那天起,我就戒了!
  • 潘多拉星的年华

    潘多拉星的年华

    她努力过,她失望过,她也堕落过,她也奋起过。未来是怎样的,她也期待过,现在的最最主要的就是该怎样生活。这是一个少女的蜕变,因星空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