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3100000008

第8章 “观念”也是生产力:“深圳十大观念”推动城市转型

2010年8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深圳举办了“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活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严格筛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观念入选“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深圳十大观念”对城市的改革发展、城市精神的形成、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产生了重大影响。“观念”也是生产力。“深圳十大观念”的评选为中国城市发展转型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

“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之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一口号带动了深圳从观念突破到体制突破,成为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1981年,这句口号出现在深圳蛇口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震动,甚至写着这句标语的牌子几经竖起又被拆掉,但始终屹立不倒。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对这句口号表示高度肯定。这句口号折射出“发展就是硬道理”和“效率优先”两个核心理念。在观念层面,这是一次思想解放。在中国传统的政治社会空间萌发了市场经济理性,以个人权利和私人财产权利为主要标志的“经济权利”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生根发芽。在实践层面,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中孕育市场经济体制的突破,带动了深圳早期的经济实践。蛇口的这个观念扩散到整个深圳,引领深圳建设,形成“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之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一口号,是在改革开放陷入泛意识形态化争论的泥潭时,明确前进方向,推进特区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在发展的十字路口的重要抉择。1988年,著名的蛇口座谈会谈及的“特区青年是不是淘金者”的话题引发了一场蔓延国内、波及海外的价值观争论。关于深圳特区姓“资”姓“社”,发展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是否要继续的争论愈演愈烈。1992年,邓小平以88岁高龄视察南方,发表了南方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路。南方讲话之后,当时蛇口工业区的负责人袁庚同志,竖起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牌子,鼓舞深圳人民建设特区的斗志,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发扬了中国知行合一的传统,呼应了发展的时代主题,成为深圳特区持久的思想遗产。

“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之三:敢为天下先

这个口号是深圳改革开放先进观念的凝结,其中蕴含的“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已经成为深圳特区优秀的精神禀赋。1992年春,《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将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的观点、主张,以“猴年八评”和“八论敢闯”的社论形式发表,掀起了舆论的冲击波,使“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深入人心。邓小平同志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深圳从思想领域到实践领域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国内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一方面,深圳解放思想,发展了新观念、新思想。“深圳十大观念”本身就是思想创新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深圳注重实践,推行了新制度、新做法。比如,深圳创建了出口加工区——蛇口工业区,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建立了中国内地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深宝安,开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先河;敲响深圳土地拍卖的第一槌,揭开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探索建立南方科技大学,迈出高校改革的第一步,等等。“敢为天下先”展现了“深圳人”和“深圳城”的精神气质之美,是深圳留给世界最深刻的印象。

“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之四:改革创新是深圳之根、深圳的魂

这一观念是深圳过去改革实践的浓缩,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改革创新是深圳这座城市存在的根本,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2002年,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同时发表的一篇文章《深圳,你被谁抛弃》引发了关于深圳命运的“世纪大讨论”——深圳特区究竟要不要办下去?2005年,深圳特区经过25年的跨越式发展,土地、空间有限,能源、水资源短缺,人口不堪重负,环境承载能力严重透支“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忧虑——深圳的出路在何方?2005年3月,中共深圳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理念,明确了“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的发展思路,给出了深圳未来发展的答案。深圳未来的发展仍然要向改革创新方向发展,要发展动力、要发展优势、要发展资源、要发展空间。同年,温家宝总理在深圳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

“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之五: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这句口号意味着深圳在经济高速增长后,开始追求并实践新的城市精神,转变发展模式,从“速度深圳”走向“效益深圳”,进入文化自觉的阶段。1996年,在深圳举办的一次全国书市,参观购书的市民多达10万人,创造了2177万元的销售额和3.2亿元的订货总额,成为当时全国历届书市之最。受此启发,2000年,深圳举办首届读书月活动。2005年,读书月活动已经发展成为深圳的文化品牌。这一年第六届读书月活动提出了“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读书理念,并写进了全国首份号召全民阅读的《读书月宣言》。这一理念带动了深圳四方面的文化建设:一是完善城市文化配套设施;二是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三是培养城市的文化气质;四是塑造城市文化形象。“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体现了深圳的文化坚守和文化自觉,呼唤城市主体价值的回归,表明深圳塑造城市和市民新形象的决心。

“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之六: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深圳很多观念都可以看成是“鼓励创新”的不同表述,如“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等,但是“宽容失败”的观念却成为深圳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鲜明文化特征。2006年,深圳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完成了国内首部改革创新立法,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在制度层面实现。《条例》规定:改革创新未达到预期效果或损失,只要程序符合规定,个人和所在单位没有牟取私利,也不存在与其他单位或个人恶意串通的,可予免责。虽然这一《条例》也引起了“官场‘护身符’”的忧虑,但无论如何,“宽容失败”的城市文化表明了深圳现代城市精神的觉醒,指出了创新型城市的文化发展方向。

“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之七: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文化建设以保障市民文化权利为目标,是城市文化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深圳又一项意义深远的改革开放的探索。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将文化权利作为基本人权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深圳市早在2000年前后就对“文化权利”问题做出积极回应并付诸文化实践。2002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的理念,进入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权利”是一种政治要求与主张,显示出平等意识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地位。使社会各阶层平等地享受文化权利已经内化为政府公共文化行政的基本要求。2003年,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成为这一战略重要的落脚点和坚定的出发点。深圳在经济竞争和环境竞争中已取得初步优势,文化较量是再创新优势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不仅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一种城市转型发展的驱动力。

“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之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一口号是深圳城市观念和社会价值方面的创举,深圳在这里扮演了社会领域改革先行者的角色。“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一句印度、英国等地流行的古谚,后来成为深圳义工的价值共识,进而扩散成为深圳的社会标志。这句古谚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雷锋的目的”这一问题,承认了助人主体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是助人的动力这一事实。深圳是全国义工最多的城市,是志愿援助贫困地区义工和教师最多的城市,是义务献血最多的城市。深圳的义工们用行动表明了“奉献并不只是给予”。“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观念体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使关爱成为城市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之九: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是深圳大运会的口号,但契合了深圳具有世界眼光的追求和深圳人的心境,向世界传递了深圳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信息和开放宽容的文化胸怀。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当时的宝安县一分为二,深圳河隔开了深圳和香港之间的距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深圳河的两岸存在着两种可以称之为对立的社会制度,面对封闭的中国内地,当时的港英政府在深港边界开辟了两个游览区,供观察者和游览者隔河观望所谓“共产主义铁幕下的中国大陆”。1980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圳特区的建立架起了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深圳开始融入世界,拉近与世界的距离。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国际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为经济全球化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当今世界国际联系更加紧密,中国既要与世界消弭距离感,世界也要拉近与中国的距离,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一观念体现了深圳的全球意识和国际文化视野——主动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尊重和接纳世界多元文化以及生活方式,构造理解、多元、宽容、互勉的国际化城市。

“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之十: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句口号表达了深圳居民内心对归属感的呼唤,也代表着这座移民城市“多元包容不排外”的精神特质。深圳曾被誉为“实现光荣与梦想的地方”,“深圳梦”吸引着人才向这座城市聚集。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这座城市的非户籍人口始终超过总人口的70%,人口倒挂现象严重。移民城市造就了宽容开放的文化,也带来了居民归宿感、家园感的危机。在创造着经济成就的同时,塑造城市主流文化,提升居民的素质和归属感,是“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的必由之路。“来了,就是深圳人”是各阶层居民对参与城市发展,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呐喊,是对深圳这座城市的认同,对这座城市文化的认同,对“深圳人”身份的认同。“来了,就是深圳人”,是一种价值观和社会共识。

深圳观念是城市精神、群众意向的集中表述

深圳观念回答了城市发展的道路问题

深圳的改革开放实践催生了深圳观念,而深圳观念的产生过程即思想解放的过程,推动了改革实践的深入,对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做出了回答。第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蕴含“发展”和“效率”的市场经济意识,带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中破壳而出,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第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之后提出来的口号,驱散了关于特区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争论的迷雾,坚定了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决心,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第三,“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是2005年深圳市委提出的深圳未来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也是对“深圳特区要不要办下去”和深圳发展空间、人口、资源和环境“四个难以为继”两个问题的最终答复,确立了“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的发展思路。

深圳观念回答了城市转型的方向问题

随着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在经济和制度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进入孕育新突破的阶段。一方面,深圳已经“杀出一条血路”,但如何“走出一条新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其他城市的崛起,深圳的特区优势在逐渐弱化,面临特区不“特”的瓶颈。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这两个观念表明了深圳新的发展方向和价值选择,即从“经济城市”到“文化城市”的转型,从“速度深圳”到“质量深圳”的转型,从“经济理性”到“文化自觉”的选择。2000年,深圳读书月活动的举办标志着文化实践的起点,自此深圳走上文化发展的新道路。

深圳观念回答了城市文化的内涵问题

“深圳观念”以社会共识的形式构建了深圳独特城市形象,最终诠释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第一,深圳的文化是鼓励创新的文化。“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等观念均是深圳这一文化特质的集中表述。第二,深圳的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来了,就是深圳人”表明了一种包容的文化气质、“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则表现了深圳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的文化胸襟。第三,深圳的文化是宽容互助的文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作为移民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内核,突出了“宽容”这一文化理念的意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则是一种对人内在精神秩序的关怀,显现出一种关爱、互助的社会文化价值观。

同类推荐
  • “三个代表”思想论

    “三个代表”思想论

    书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的新思路、党的建设的战略定位、党的执政规律的总结、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指南等15个方面论述了“三个代表”思想。
  •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立足政治传播学,梳理评介西方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概况等。阐述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大众媒介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作为政治传播形态的政治新闻、政治宣传与政治的关联。并从传播符号角度对政治修辞、政治象征、政治形象进行研究。与同类政治传播著作相较有一定的创新性。
  • 闹市观潮

    闹市观潮

    我之《闹市观潮》,与名家名作不同之处在于:力求鸟瞰人间,以史为鉴,究兴衰之因;力图洞幽烛微,言人未言,探人间正道;力争引领视听,促进和谐,尽匹夫之责。目的:在依托事实的基础上,就一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存在问题或丑陋现象,就事论理,举一反三,寄几许担当之意,慨几分家国情怀,发几句忧患得失之词,张几条天下仁义之理,议风气,论是非,辨善恶,扬正气,树新风,为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摇旗呐喊,彰显正能量,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 遏制与绥靖:大国制衡行为分析

    遏制与绥靖:大国制衡行为分析

    本书共七章,首先交待了理论分析框架、提出理论假设和交待研究方法,继而讨论表明,世界各大国的经济上的关系以及由此而涉及政治上的关系。
热门推荐
  • 主宰诸宇

    主宰诸宇

    犯我帝之威严者,灭其身,剥其骨,抽其魂,诛杀九族九大宇宙生机溃散,规则之力日渐式微。且看第十代帝——帝辰如何踏破万难,成为九大宇宙之主宰。
  • DNF之神级漫游

    DNF之神级漫游

    哥布林,猫妖,牛头怪,格兰之森,天空之城,天帷巨兽,阿法利亚.....曾经的DNF60版本,穿越到DNF的世界,慕小白一不留神就和赛利亚谈了场恋爱,和风振,林纳斯成为兄弟和西岚,阿甘左惺惺相惜,和凯丽成了一对冤家,当然,首杀什么的更是不在话下,这是一本热血中带着点插科打诨式的冒险故事。冒险家公会群号:303012661
  • 山的智慧,水的哲学

    山的智慧,水的哲学

    人生的至高修养便是将山与水的精神相融合,达到“淡定如山,灵动如水”的境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信仰、原则、稳重、意志、担当、内涵入题,下篇从追求、姿态、能力、毅力、机变、胸怀着笔,讲解了如山的精髓和如水的境界,期望能为您当下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有益启示。
  • 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

    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

    本书对森田疗法及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运用森田疗法探讨了诸多当代人所关注的人生困惑,并提出了运用心理调节战胜自己的方法。
  • 耀世

    耀世

    林立的种族,万世的骗局,四大神兽,牵动万古因果,一位少年,自乱世之中崛起,他一柄长剑,劈天斩地!剑修的身份,会给他带来怎样的麻烦!万千世界,掀起何等战乱,为了争夺那唯一的机会!修者,逆天改命,历经生死九劫,命之一途,逆生死,掌轮回!一剑斩苍天,斩尽万世的沧桑,斩下一世的辉煌,斩尽这不公的天道!
  • 校草男神抱一抱

    校草男神抱一抱

    “我只想和你走在同一个世界”“朴歆柠,你说我们门不当户不对,但是据我所知现在这社会好像不需要门当户对吧?”“别随便找个理由就搪塞过去”朴歆柠翻看着这些信息,两行清泪滑了下来:廖宸,你是真的傻么……
  • 期限

    期限

    在远古开地初开之时,便有一个约定,为了这个约定,天地人三界仙神不得其安,到低是什么约定呢?怎看主角带你走进远古那未完成的事……
  • 孙子注

    孙子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正魔天道

    正魔天道

    初出茅庐的少年,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向往,离开故乡,去闯荡江湖,经历无数的酸甜苦辣,绝望,失望。爱恨情仇,坚定,固执。各种被误解,被嫁祸,但又能耐我何!对汝等而言,吾为魔。对她而言,吾是善,足矣!汝言吾为魔,吾便是魔。汝言吾为恶,吾就是恶。我就是我,我是为了自己而活,你等如何舍我,亦难以动摇我。非常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为我做的免费小说封面,没封面的童鞋赶紧去吧,百度“墨星封面”
  • 机械警戒

    机械警戒

    (本故事是讲机战德,纯属虚构)本作品是讲在未来,人类已经用尽了地球上的资源,各自都在为最后仅存的资源而进行争夺,发明了许多战斗机械,取名为盖西阿(GXA),进行源源不断的战争,然而人类顶尖组织名叫制裁者的一个组织却打算停止战争,制裁那些引发战争的人,并且研发了六台用精神GT驱动盖西阿,准备投入战场,根除战争,然而在运输那六架盖西阿的时候,却被袭击了,并且战火波及到了一个正在旅游的学生团,就在袭击制裁者的驾驶员即将夺取机体的时候,却被学生团当中的一位学生驾驶这其中的一台盖西阿给击退了,而那位少年却被迫加入了制裁者,进行了‘结束战争’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