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2013年3月19日在京发布。京津冀,作为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区之一,承载了很多人的理想与希望,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环境的约束面前,哪些是京津冀城市承载力的“短板”?是什么主宰了他们的承载?蓝皮书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北京作为首都,综合承载力已进入危机状态,人口、水资源、生态、交通等方面均为北京承载力的短板。那么,其他地区呢?整个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承载状况到底如何?
水资源——京、津、沪人均水资源量不及250瓶瓶装水
按照上述报告分析,淡水资源是京津冀区域承载力的最大“短板”。京津冀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标准。
进一步的数据显示,缺水的地区远不止京津冀地区,全国26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量处于轻度缺水标准线下,包括甘肃、辽宁、江苏等在内的11个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量处于严重缺水的状态。这11个地区的总人口数超过5.1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38%,而GDP总量达到了25.6万亿元,占总量的44.4%。
数据显示,在31个省(区)市中,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缺水较为严重,人均水资源量不及250瓶(按照每瓶水550毫升计算)瓶装水,其中上海市缺水情况最为严重,2011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89.12立方米,如果按照550毫升的瓶装水计算,上海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及163瓶瓶装水,若按每箱12瓶计算,上海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4箱瓶装水。
人口数量——8地区人口密度超500人/平方公里
数据显示,到2015年京津冀区域人口将达到1.12亿,2020年将达到1.2亿人口。而在考虑所有各种指标均能同时满足的条件下,至2015年京津冀地区人口承载力为8620万人,在考虑各要素内部能够相互补偿的条件下,京津冀地区人口承载力为9800万人。2011年的数据显示,京津冀三地区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1.06亿,远在其承载能力之上。
其实,不光京津冀地区出现过度密集,全国多地都出现“超载”情况,以2011年数据为例,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广东、河南、浙江的人口密度均超过500人/平方公里,超过人口密集区标准(大于100人/平方公里)5倍以上,而上海、北京等地更是超过10倍以上。如果按照2011年各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计算,到2015年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人口总量会进一步增长,人口密度也会进一步加大。根据测算数值显示,到2015年,上海人均占地面积仅为0.3平方米,也就是说如果将所有人都以这样的密度排开的话,两个人之间的最短距离为55厘米,最远为78厘米,这一距离已经到达或接近心理学上个人距离的“极限值”(46—76厘米),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而北京(89—125厘米)、天津(95—141厘米)均处在心理学上的社交距离范围内。
另外,京津地区虽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享受劳动力红利,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同时,老龄化将导致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近一段时间,关于人口红利和计划生育的问题已经被提及多次,2011年的数据显示,全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而15—59岁(含不满64周岁)劳动年龄人口100283万人,占总人口的74.7%,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抚养比达到12.3%,较2001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从地方的数据来看,2011年,全国共计有24地区已经达到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重庆、四川、江苏等8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其中重庆老年人口占比最高,达12.42%,其抚养比也达到了17.36%,相当于近6个劳动力抚养一位老人。
环境——空气质量(PM2.5)平均超标41.2%
大气污染已成京津冀生态承载力的“软肋”之一。2013年初在中国大范围地区持续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进而造成严重空气污染的地区中,京津冀地区情况最为严重。
根据2013年2月的数据显示,2月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PM2.5)平均超标率达到了41.2%。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2013年2月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月报》显示,石家庄、邯郸、乌鲁木齐、济南、衡水、唐山和郑州的空气污染较重;海口、舟山、福州、拉萨、丽水、惠州、南宁、江门、珠海和贵阳的空气质量较好。
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是人口、产业、交通、生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空气质量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和长期不懈的努力。为此,2013年3月28日,北京正式公布《北京市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含补充措施)任务分解表》。对“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新增17条措施,其中包括“研究更加严格的机动车分区分时限行”“加大城乡接合部燃煤清洁化力度”等。北京市长王安顺表示,未来3年北京市在垃圾清理、污水处理、造林方面的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交通——6地区民用汽车超500万辆
北京交通基础设施承载力严重超负荷。据北京市交管部门监测,每日在二环内行驶的机动车达到91.5万辆,使二环内成为全市最拥堵的区域。
2011年,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等地的民用汽车总计超过500万辆,广东省更是超过900万辆。如果按照每个停车位的面积为16平方米计算,广东省所有民用汽车光停车面积就能达到145.75平方公里,换算成足球场地的话将超过2万个。
同期,2011年各地高速公路里程也有了新的突破,除新疆外(西藏高速公路里程数据暂无)各地高速公路里程数占公路总里程数占比均超过1%,天津、上海、宁夏等地占比超过5%。
垃圾——粤、沪、黑垃圾处理缺口超万吨/日
“垃圾围城”“生态超载”将使京津冀地区深陷窘境,这是《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对京津冀提出的又一警告。以北京为例,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669万吨,日产生量1.83万吨,但全市垃圾处理能力仅为1.27万吨/日,缺口较大。
面临“垃圾围城”窘境的不仅仅是北京,据2011年的数据,广东、上海、黑龙江三地的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与垃圾日处理量相差超过1万吨,也就是说每天有超过1万吨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除上述三地区外全国还有20个地区(西藏的生活垃圾处理量数据暂无)出现缺口,“垃圾围城”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