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逆境,都是磨炼孩子毅力和意志的运动场。对挫折采取的不同态度,可能会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有的小学生在竞争失败之后拒绝参加任何比赛,有的中学生因为受不了学习的打击而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大学生因为承受不了激烈竞争的压力而自毁前程的也屡见不鲜。难道我们的挫折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失败中体会经受挫折的苦痛,然后拒绝竞争吗?
如果你10岁的孩子在新年联欢会上表演出错或做算术题全班倒数第一,他会说:“以后再也不上台表演了,免得当着那么多小朋友的面出丑……真希望永远不再做算术题了。”
“我只不过事先没有排练或偶尔粗心罢了,下次我好好准备,超过别的小朋友绝对没问题!”
或许你觉得第二种孩子是在说大话,但事实证明,这种坦然和自信的孩子将来绝对比前一种态度的孩子乐观和勇敢,也更容易战胜自己。
这些面对挫折的心态,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而是历经逆境逐渐形成的。如果父母能成功地引导孩子认同第二种态度,使之长久地保持“我一定能把困难搞定”的热情和信心,无疑是给了孩子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工作或学习都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某时的顺利,也只不过是主观与客观短暂的一时吻合。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客观还是不一致的。这时往往因期望值太高,客观现实与主观条件的差距,而感到不顺,即形成了某种逆境。
走路时少不了摔跤,学穿衣服时难免把前面穿到后面,扣子上面扣到下面……从小到大,孩子不可避免地要碰到数不清的麻烦。经过逆境的打磨,孩子要慢慢学会“逆事顺办”,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要坦然面对失败并很自然地把挫折看成挑战。所有这些经验,都会对他以后的生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承受失望的能力有巨大的帮助,使孩子能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形成坚持、执著的品性,为人生中的种种困境罩上希望的光环。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一座培养孩子耐力和韧性的好学校。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长。
正确引导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这才是挫折教育的关键。在挫折教育中,孩子经历了挫折后,而没有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这是因为,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往往会产生消极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在孩子经历挫折的同时,父母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应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使其能主动对待挫折,在挫折的锻炼中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而孩子的能力也正是随着这些经验的积累而逐步提高的。
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是和知识、经验的增加及各种能力的提高成正比的,所以,成人应有意识地拓展此类知识,如逆境中成长的事例和经验,切实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他们独自战胜困难提供勇气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