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卢梭著
“作者简介”
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杰出的政治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才思文藻风靡了当时的整个欧洲,并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划时代的巨著。他的《艺术与科学谈》获法国第戎奖,使他荣获欧洲哲学大师称号。他的文学名著《新爱洛漪丝》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很高地位,使他跻身于启蒙时期著名文学家的行列。《社会契约论》又译作《民约论》,是他最为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人类解放的第一个呼声,世界大革命的第一个煽动者”。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一个家道中落的钟表匠家庭,自幼丧母,16岁离家外出流浪。在法国巴黎,他受一位教士“没有女人相助什么都办不成”的点拨,一生事业都得异性帮助。这些法国上流社会的贵妇人,爱慕他的才华,供应他舒适的生活,给他介绍所需要认识的人。卢梭最喜爱的女人却是一个不识字的女仆,他们断断续续一起生活直到女仆去世。他们生下5个孩子,卢梭把他们全部遗弃在孤儿院。官方的迫害和严重的疾病导致他脾气暴躁和高度神经质。他和与他齐名的作家伏尔泰各走极端。终于从两个人的私争发展为公开的抨击。伏尔泰在一本不具名的小册子里攻击卢梭是伪君子,对子女没有亲情。卢梭花费了5年时间写出揭露自己内心世界、“坦白得惊人”的杰作《忏悔录》。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卢梭这位了不起的尘世槛外人的长眠之地,正对着伏尔泰的坟墓。
“内容精要”
《社会契约论》全书共分4卷,第1卷主要论述了人类是怎样由自然状态过渡到政治状态的,契约的根本条件是什么。第2卷主要讨论国家的立法问题。第3卷论述的是政治法即政府的形成。第4卷在继续讨论政治法的同时阐述了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
“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这是天赋予的权利”,国家则是自由的人民自由结合的产物,是社会的共同力量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应该“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社会契约论》表达了卢梭学说的核心内容。它认为,既然国家是人们协商的结果。人民就有权利掌握国家政权,法律应是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人民的主权是不能出卖、转让和分割的。该书根据自由行为是由行为意志和行为能力两种原因促成的原理,引申出国家必须把立法、行政两种权利分开的学说。提出人民意志是主权者,政府是共同意志的执行者。为了防止行政权以私人的意志篡改人民的意志,人民必须定期召开大会进行监督。如果人民的自由被暴力所剥夺,人民便有起来革命的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它主张,人类得救的惟一希望,在于民众的共同意志永远是对的,并建立民主政治来表达推行这个意志。
《社会契约论》还指出,在判别一个体制是否健全有力的时候,“应该更加重视一个良好的政府所产生的活力,而不只是看到一个广阔的领土所提供的富源。”书中指出:“我们也曾见过有这样体制的国家,其体制本身就包含着征服的必要性;这些国家为了能够维持下去,便不得不进行无休止的扩张。也许他们会暗自庆幸这种幸运的必要性,然而随着它的鼎盛之极,那也就向他们显示了无可避免的衰亡时刻。”
“学术评价”
卢梭的法律思想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它集中表达了激进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广大人民彻底反抗专制的愿望;鼓舞了当时推翻封建专制的斗争,而且被各国革命领袖奉若圣典。它简述的民主原则在革命之初被载入法国《人权宣言》之中,还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卢梭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社会契约论》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它刚一问世就遭到了禁止。卢梭本人也被迫流亡到英国。但《社会契约论》所提倡的民主理论却很快风靡全世界。它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便来自《社会契约论》。1789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中“社会的目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统治权属于人民”等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还对美国的《独立宣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罗伯斯庇尔到列宁都曾用《社会契约论》为自己的政权作解释。1978年,在纪念卢梭逝世200周年的活动中,专门召开了国际研讨会,研究卢梭的思想,出版他的新传,推出以他为题材的电视剧。他的遗骸被安放在法国的伟人祠内。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预见的“消费者的各种陷阱,大城市的骚乱以及毁灭性的军费负担”等等,都已成为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目前,单在法国就有150多位学者在专门研究卢梭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