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成立的世界银行——美等28国政府签署《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曾经是国际政治、经济主宰力量的西欧国家,也已沦为二、三等国家。而正当欧洲、日本正忙于清理战争的废墟瓦砾时,美国的经济影响却在一天天地扩大,美国已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因此,它迫切要求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制度,以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于是1944年7月,美国邀请44个国家的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即通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最终迫使与会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即布雷顿森林协定),大会还决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个机构,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以这次会议通过的协定为依托,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基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为了稳定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制度,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1947年3月1日,作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于成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份额的数量决定了各成员国在该组织内的投票权,以及可借外汇贷款和所能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一种记账单位)的多寡。由于美国缴纳的份额最多,占全部份额的20%以上,因而它拥有20%以上的投票权,占统治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的另一个来源是西方十个发达国家(又称十国集团)提供的贷款。1961年,基金组织与十国集团达成“借款总安排”,从这十国借款作为对成员国贷款之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成员国提供两种使用资金的权力,一是普通提款权,即成员国按其份额的比例用本国货币向该组织申请购买外汇;二是特别提款权,该权力由基金组织在1969年创立,作为对原有提款权的补充。它是按成员国的份额分配。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可通过该组织换取外汇,作为国际储备。它也能用于官方结算或向其他成员国换取可兑换的外汇。还可以支付国际收支逆差,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但不能直接用于贸易和非贸易方面的支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成立以来通过提供贷款,帮助成员国解决外汇资金的短期需要,以调整其国际收支的暂时失调。这对改善成员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稳定其汇率起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以外,它还是协商国际货币金融问题的主要场所和提供货币金融方面的技术援助的机构,并通过各种会议解决国际货币金融的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和关贸总协定有密切业务关系的机构。关贸总协定的历届多边贸易谈判在涉及非关税措施时,其中对各缔约方货币金融、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谈判时,主要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参与和配合。
(2)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1944年7月在美国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除了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还通过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该协定1945年12月27日由28国政府代表签署,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1946年6月25日开始营业。次年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该银行通常被称为“世界银行”。
该行宗旨初期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转向世界性的发展援助,即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以协助成员国复兴经济和开发资源。目前世界银行共有成员144个。该行于1980年5月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世界银行总行设在美国华盛顿,并在巴黎、纽约、伦敦、东京、日内瓦等地设有办事处,还在20多个发展中成员国设立了办事处。
世界银行有三个限制条件:(1)只有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方可申请加入世界银行;(2)只有成员国才能申请贷款,私人生产性企业申请贷款要由政府担保;(3)成员国申请贷款一定要有工程项目计划,贷款专款专用,受世界银行监督。资金来源:(1)各成员国缴纳的股金;(2)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3)发行债券和利息收入。
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为了帮助成员国建立、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基础,所以贷款集中在动力、交通运输、供水与排水等基础设施行业,其他还用于城市发展、教育、旅游以及人口、营养等项目。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下,逐渐增加了农业贷款。
关贸总协定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专项贷款、技术援助及培训人员等方面,往往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世界银行对关贸总协定的研究工作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的一大批专家对关贸总协定所进行研究的各种课题,都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在20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其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二是美国拥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但是进入6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加深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减弱,国际收支存在逆差,各国对其信心下降,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同时,美国的短期债务也已超过了黄金储备额,美元信用基础发生动摇。1950年以后的美国,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至1971年,仅上半年,逆差就高达83亿美元。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益减少。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此后,逐年减少,至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520亿美元,黄金储备只相当于积欠外债的1/5.美元大量流出美国,导致“美元过剩”,1973年底,游荡在各国金融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就达1000多亿。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前提的消失,也就暴露了其致命弱点,即“特里芬难题”。体系本身发生了动摇,美元国际信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这就导致了从1960年起,美元危机迭起,货币金融领域陷入日益混乱的局面。为此,美国于1971年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使西方货币市场更加混乱。1973年美元危机中,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