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独立对波黑产生了重大影响。1991年10月15日,波黑会议通过了《关于波黑主权的备忘录》。《备忘录》宣布波黑是现有边界范围内的主权国家,波黑只能留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共存的南斯拉夫中。由于克罗地亚已经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独立,波黑留在南斯拉夫的前提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舆论普遍认为,《备忘录》等于是一份波黑独立宣言。对此,波黑塞族议员集体退场表示反对。塞族表示,如果波黑执意独立,它也将退出波黑,与它的母族——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合并。1992年1月9日,波黑塞族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并退出波黑三族联合政府而独立。此举无疑是给已经十分复杂的南斯拉夫局势火上加油。
1992年3月,波黑举行全民公决,塞族人抵制。占优势的穆斯林族和克族同意独立,塞族反对。局势日益紧张。3月18日,在欧共体的调解下,波黑三方代表就波黑的前途达成协议,决定未来的波黑由三个不同的民族语区组成主权国家。4月6日,欧共体承认波黑独立,翌日,美国也承认波黑独立。5月22日,联合国接纳波黑为其成员国。但是,波黑三方就国体问题并未达成协议。穆斯林要求保留波黑作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地位,因此,尽管欧共体主席库蒂列罗提出极有利的调解方案,让其占有波黑46%的领土,但只因该方案将波黑分成了3个民族自治区,由自治区和中央政府分割权力,穆斯林还是拒绝了该方案,可见穆斯林维持中央统一政权的决心。克族同意独立,但打的又是另一套算盘。虽然它表示赞同联邦制,但真实想法却是在适当时候与克罗地亚共同组成一个大克罗地亚。7月4日,波黑克族宣布成立“赫尔采格——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共和国”,使用克罗地亚货币第纳尔为官方货币。克族此举遭到波黑共和国(实际上是波黑穆斯林)的反对,克族独立的第二天就被宣布为非法。塞族则表示不反对在克族聚居区成立克族国家,其用意很明显,既然大家不能同在一个大家庭,不如散伙了事。
1992年4月7日,波黑内战爆发,塞族武装在全境范围展开抢夺重要城镇的行动。形势急转直下。
最初,冲突在穆克联军与塞军之间展开。由于穆斯林和克罗地亚都赞同脱离南斯拉夫独立,双方在这两点上有共同立场,而波黑塞族反对独立,因而,穆克联手对付塞族。双方在战斗中相互配合,遏制塞族的武装活动。但是,就军事实力来讲,塞族在重武器数量方面占有优势,它的军事人员有许多直接来自前南斯拉夫的人民军,素质很高。穆斯林武装人数虽多,也从各个方面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伊斯兰世界的支持,但相对而言,它的军队素质最差,组建的时间最短,缺少训练和战争实践;而且,相对于塞族军队而言,它的重武器数量最少,因此,尽管它不断向塞族地盘发动进攻,但在战场上胜少负多,攻势常常遭到塞族武装的遏制和报复。
相对于塞族和穆族武装而言,克族的部队人数最少,但它的武器装备水平却比穆族高得多,仅次于塞族。交战双方背后各有强邻撑腰,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公开表示支持波黑塞族,并向塞族武装提供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援。穆克联盟背后有克罗地亚支持,因为克罗地亚想建立一个大克罗地亚。1994年初,《华盛顿协议》规定穆克联邦可以和克罗地亚结成邦联,这使得穆克联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克罗地亚政府军的支持。1994年3月,克罗地亚和穆克联邦正式结成了军事联盟。这样,波黑穆克的力量就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而塞族也不甘示弱,它与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也结成了军事联盟。这样,当克罗地亚在波黑前线与塞族交战的时候,它的后院却起了火,因此一段时间内克罗地亚的处境十分狼狈。交战双方的总体实力对比还是有利于塞族,尤其在重武器方面。尽管穆克武装多次发动进攻,但却毫无效果。交战4个月后,双方的边界大体固定了下来,波黑塞族越战越勇,占有了波黑全境70%的地盘,而在战争爆发前,它仅占有全境的60%。穆族虽然经过苦战,地盘却没有变大,反而由原先的20%多下降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