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得益于两件宝贝,今天,我就向大家展示这两样宝贝……”
博士嘉铭国外学成归来,把在国外搞科研得的十万元奖金捐给母校设立奖学金,帮助那些品学兼优但家境不富裕的师弟师妹。学校请他在学校礼堂作报告,当年的老师悉数到场,连他六十多岁的老母亲也请上了主席台。几百名学弟学妹静静地注视着,对这位大名远播的学兄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嘉铭恭敬地给母亲、老师一一鞠躬,又朝台下鞠了一躬,神情庄重地打开一个精美的箱子:“第一件宝贝,是当年班主任王老师补发给我的奖状,这张奖状使我得以继续我的求学梦,帮我越过了人生一道坎!这张奖状,我将终生珍藏!老师的恩德,我会终生铭记!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王老师!”
王老师站起连连摆手:“别这样,别这样,那张奖状是假的!”
此言一出,全场惊讶不已。岁月无情,当年风华正茂的王老师,已经人过中年,但眉目、言谈之中,依然闪烁着智慧和慈祥。随着他的讲述,师生们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又温馨的岁月:初二,正是一个学生出成绩的关键时候,此时的嘉铭却面临了人生一场深重灾难,父亲因故去世,给本不宽裕的日子雪上加霜,当时正好实行责任制各家各户单干,母亲就有意让嘉铭辍学帮助持家,又于心不忍,就决定以嘉铭能否评上三好学生来定夺。悲伤、贫困加上压力过大,嘉铭期末考试仅列全班二十名。这学期正好学校分给班上八个三好学生名额,并要求按成绩排名划定。王老师虽然一万个不情愿,因各级对成绩排名十分看重,对嘉铭只好忍痛割爱。当他从嘉铭的眼神中读到失落时,陷入了深深自责:也许一个好孩子的前程就因此断送!怎样让弟子扬起希望的风帆呢?
第二天晚上,王老师一个人悄悄来到嘉铭家,拿出一张奖状并说明因由:因为嘉铭勤奋、诚实、上进,成绩也好,补报校长特批为三好学生。同时掏出了校长的亲笔信:考虑嘉铭同学家庭困难,特减免在学校期间的一切费用。嘉铭母亲的眉头仍未舒展,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王老师又说:“地里的活计您多受点累,瞅个星期天什么的我领学生来帮帮您!”嘉铭的母亲一个劲儿地抹眼泪:“老师这份心,我们还能说什么样呢?”
“那天我一夜未眠,不等天明就坐车进城买回了三十多张奖状,偷偷填上名字发出去了,那公章是我找了一个暖瓶塞盖上的!说来也怪,那茬学生好比吸足了阳光和水分的庄稼,齐刷刷地长起来了,成绩特别优秀,大部分考上了县城高中,嘉铭一路高歌猛进,一直冲出国门成了洋博士!”对于学生的成就,王老师十分欣慰。
“后来我就发现这奖状有问题,我和其他奖状一比较,公章模糊,大小不一,我就明白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奖状是假的,其中的真情却重如山。当时我正处在一个坎上,是校长和老师的无私的关爱,助我渡过了难关。老师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怎样做人,让我受益无穷。”嘉铭眼中满是泪水。
王老师道:“哪里,哪里,嘉铭的成就,得益于他的自强不息和不懈努力,他上中学时就开始打工养活自己帮助家人,我只是尽到了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而已。”
“第二件宝贝,就是当时老校长的亲笔信,渴时一滴如甘霖,这封信,解决了我、我们家的大难题!这份爱弥足珍贵,一直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和基石……”
老校长颤巍巍地站起来:“我怎么记不起来,让我看看当年我签的条子……这不是我的字,王老师,这是怎么回事?”
王老师有点不好意思:“这点小事,我……没好意思麻烦您,自己解决了。”
“这就是说——孩子的学杂费全是你一个人给垫付的!当时你还是个民办教师,一个月几块钱拖家带口地过日子……”嘉铭的母亲不知说什么好,不顾众人劝阻,坚持拉着儿子再次给王老师恭敬恭敬地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