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出席政协会议工青妇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使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变成现实;只有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个论断发展了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规律。共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之源,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认真学习和贯彻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发挥工人阶级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是摆在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理论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就是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使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来,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把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工人阶级作为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不仅是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和谐发展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模范行为和自觉行动,不仅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观念、行为,也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及其实现。只有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集中和凝聚广大职工的力量和智慧,才能顺利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必须始终坚持和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重要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并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取得胜利的法宝。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是被《宪法》明确规定和确认的,是不容忽视和践踏的最高法律规定。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是《宪法》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党的执政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现实需要。因此,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工人阶级作为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和主人翁地位不动摇,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不削弱,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不改变,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中体现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现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重视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
要落实广大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民主权利。落实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民主权利,不仅是落实工人阶级领导地位,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职工主力军作用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富强、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在当前形势下,要逐步增加职工群众在各级人大、政协中代表的名额,让职工代表参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体现职工群众当家做主的地位,尤其要重视落实农民工的民主政治权利,确保农民工对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参与权和管理权。据统计,目前,农民工已经占到了职工总数的50%以上,建筑、餐饮等行业农民工已经达到80%左右。这是一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决定和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要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职代会制度是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进行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职代会制度在企业的普及面有所下降,职代会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为了更好地落实职工民主管理权利,应该也必须加强职代会制度。要督促企业认真落实《企业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优化职工代表结构,改进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式,坚持企业改革改制方案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通过职代会审议或决定,真正使职代会成为职工参政议政、表达意愿的民主机构。要健全和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及时向职工公开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积极性,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职工群众的智慧,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要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关于加强对工人阶级和工会的宣传,党中央曾经作出过明确规定,要求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加大对工人阶级的宣传力度,推动形成“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机制。在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宣传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对于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宣传工人阶级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伟大贡献,增强广大职工参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积极性。要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的整体性、统一性,自觉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尤其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尊重劳模、学习劳模、爱护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社会风尚,树立“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
要提高工人阶级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数量、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阶级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成为工人阶级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业务技术素质亟待提高。培养和造就大量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素质的职工队伍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发挥各级党政职能部门的作用,督促企业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资金,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围绕开展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岗位练兵、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促进企业发展中提高职工职业技能,形成企业与职工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广大职工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二、维护职工权益
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代表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最终目的。调动、发挥和保护工人阶级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必须坚持和落实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健全和完善维护职工权益的机制和制度,努力把广大职工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使广大职工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实惠,使广大职工共同享和谐社会。
坚持以职工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观集中反映了党的重要战略目标与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一致性,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在维护工人阶级队伍团结稳定,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方面的具体应用。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和落实以职工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从根本上体现和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积极倡导和创建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的机制,健全和完善职工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促进职工权益维护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必须把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重要任务,促进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确保劳动关系双方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以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主线,深化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促进劳动关系法制化、契约化、规范化,逐步改变职工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着眼实现共建共享目标,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广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建立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改革,确保社会公平、公正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职工权益,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改革、支持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全体公民共同享有社会进步和发展。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健全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统筹范围,逐步过渡到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基础上保障全体公民的利益。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健全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为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提供保障。
加大分配调节和监督力度。分配是调节利益、促进社会公平的直接手段。要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加大社会调解力度,促进利益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二次、三次分配,保障公民公平享受社会利益。当前尤其要加大对企业分配特别是工资分配的调节和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逐步建立职工参与的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机制,促进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使广大职工享受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维护农民工权益,调动和发挥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从促进工人阶级队伍团结的高度,从巩固和发展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认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急迫性,真正把农民工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和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解决农民工遇到的实际问题,保障农民工的权益。要重视和帮助农民工解决工作、生活、子女上学和养老等方面困难,真正使农民工在城市有归属感、对企业有认同感、做好工作有成就感,引导他们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三、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工会组织建设,做好工会工作,对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基层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联系最紧密、接触最广泛,对职工群众的要求、愿望、意见和呼声了解最清楚。发挥好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对于团结职工、组织职工,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面向职工、面向基层的原则,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要把自上而下建会和自下而上建会结合起来,以改制企业工会组织整顿重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和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为重点,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行政支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工会组织。要探索多种形式的工会组织建设方式,通过“党工共建”、“党建带工建”等多种途径,创新工会组织体系、组织形式和组建方式,为确保职工参与共建共享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自觉维护中国工会的团结统一,通过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促进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
加强工会会员队伍建设。会员是工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主动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变化的新情况,针对工人阶级队伍构成变化、数量增加的新形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职工入会工作,保证职工入会率与职工队伍发展壮大相适应,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要及时改进工会组织服务会员的方式、方法,探索建立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和职工需要的服务方式和渠道,切实为会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增强工会对会员和职工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要改进工会的组织形式,完善工会工作制度,转变工会活动方式,真正把工会工作下沉到会员当中去,下沉到广大职工当中去,依靠职工、依靠会员开展工会活动。
加强工会能力建设。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对广大职工的组织能力、宣传能力、动员能力、服务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工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也关系党的群众工作。各级工会组织必须把能力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职工队伍发展变化的需要,适应会员的不同需要,从组织建设、工作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提高工会组织服从和服务大局的能力、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能力。要发动职工、依靠职工、组织职工、动员职工,开展工会活动,真正把工会建设成为职工群众参与工作、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工会组织建设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对待企业改革中工会组织发展受到冲击,干部队伍弱化等问题,正确分析新建立的非公有企业工会干部配备不到位、工作不熟悉、制度不健全等情况,从提高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入手,争取党政的重视支持,配好配强各级工会领导班子,落实工会主席相关待遇,提高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把广大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