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十五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总结工会事业创新发展成果,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发展目标,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国情会情出发,紧跟时代发展,顺应职工要求,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
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方针,也是被实践充分证明的中国工会必须始终坚持的行动指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现阶段就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贯穿于工会工作的全过程,确保工会事业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也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发展目标。当前,主要要增强“六种意识”。一是政治意识。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负有重要的政治责任,必须把工作的重点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型”、“文体型”转变到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发展上来。二是大局意识。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必须把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点,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和大局,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开展工作。三是群众组织意识。工会是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必须突出群众组织的特点,使用群众组织的方法,发挥群众组织的优势,主动争取,善于协调,破除“行政化”、“衙门化”思想。四是责任意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天职”,是国家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职责,是党和政府对工会工作的要求,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期待,必须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做好工作。五是创新意识。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任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保守残缺、畏缩不前,无视时代潮流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的组织和行为,必然要落伍甚至被时代所淘汰。工会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会工作发展。六是开放意识。破除“闭门办会”的思维定式,积极吸收借鉴党政组织、兄弟省市、基层单位和外国工会有益的经验,借助党委、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力量推进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工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职工为本,把包括农民工、知识分子和流动就业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作为工会工作的依靠对象、服务对象和工作对象,依法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一切为了职工群众、一切依靠职工群众,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职工群众之所急,想职工群众之所想,办职工群众之所需,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反映职工群众诉求,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尽心尽力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积极推动体面劳动、共建共享,依法主动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畅通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为重点,全面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贯穿于工会工作的各方面,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态度谋划工作,协调力量,整合资源,解决影响和制约工会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服务大局、促进和谐。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工会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工作大局。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建功立业。当前尤其要高度关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和职工队伍的影响,引导广大职工认清形势,坚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的信心,自觉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积极支持和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把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大力开展“共同约定行动”,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做到不裁员,稳定职工队伍,促进社会和谐。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企业转型、减低能耗、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以党的领导为政治保证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使命,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党对工会的领导,体现了中国工会特有的政治优势。工会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国工会区别于西方国家工会的本质特点,是工会必须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根本政治保证。
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党对工会的领导,是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工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保证。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工会组织必须主动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思想上毫不模糊,政治上毫不疏忽,信念上毫不动摇,行动上毫不懈怠,更加坚定地坚持党的领导,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服从党的事业,服务社会进步。坚持党对工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思考和把握工会工作,在组织发展、人事安排、制度建设、工作部署的各个方面体现党的意志,善于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工会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努力做好职工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引导和带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维护党的执政地位。
积极主动地争取党的领导。善于把贯彻党的主张与反映职工的愿望结合起来,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负责统一起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扎实做好宣传、组织、引导和动员职工的各项工作,使党的政策、主张通过工会组织,传达、落实到职工群众,变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健全党的群众工作制度,主动向党委汇报工会工作的重大部署,汇报职工队伍建设和工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在全局上把握工会工作的发展方向。
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是由工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和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方式所决定的,是国家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权利。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并不是要从党的领导下独立出来,而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有独立的组织机构、组织系统、组织方式、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会不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更不是行政的“福利科”。要按照群众组织的性质特点,采取群众工作的方法,坚持工作内容以广大会员的觉悟程度和愿望为出发点,工作方法以民主讨论、说服教育和自我教育方式为原则,充分调动广大会员和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党和政府赋予的资源和手段,把对党负责与对职工负责有机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与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三、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切入点
我国工人阶级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组织纪律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调动和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做贡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本质要求。
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作用。引导广大职工始终站在改革发展前列,着眼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焕发国家主人翁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自觉担负起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行动楷模的重任。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和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凝聚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贡献。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活动,推进职业技能教育,搭建职工提高劳动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平台,为广大职工学习业务技术提供平等机会。深入开展劳模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充分展示工人阶级时代风采,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发挥作用。引导广大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发挥工人和工会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加强职工代表培训,完善重大事项表决办法,提高职工代表大会质量和工作成效,引导广大职工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和落实厂务公开制度,完善责任制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工作规范和操作程序,落实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引导职工群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感推进现代化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和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影响和带动全社会。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引导广大职工充分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调整,善于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工会维权机制,解决职工队伍内部收入差距过大、一线职工收入偏低、超时劳动、社会保障不落实等问题,促进体面劳动。自觉维护工人阶级队伍团结,以工会组织的统一促进工人阶级队伍团结,以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稳定,以职工队伍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四、以扩大覆盖面和增强凝聚力为着力点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最广泛地把工会组织建立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各类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是党对工会工作的基本要求。
创新工会组建方式。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拓宽工作思路,促进工会组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始终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有企业、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强化“党建带工建”工作,整合内外部力量,实行自上而下推动建会与指导职工自下而上建会相结合、工会组织建会与依靠党政领导建会相结合、工会和职工推动建会与企业党政支持建会相结合,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克服工会组织“单打独斗”,建立企业依法建会、职工积极入会、上级工会指导建会、党政推动建会的长效机制。切实转变工作方式,由县以上地方总工会为主抓组建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共同抓组建转变,由建立工会委员会为主的组织方式向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多种方式转变,由宣传引导、启发职工入会向实行会员优惠、吸引职工主动入会转变,由先组建后服务向先服务后组建、边服务边组建转变,由先组建后规范向边组建边规范转变,形成多层次、多方式的工会组建工作格局。认真研究工会会员和非会员的区别,建立“会员优惠医院、商场、学校、公园”等服务基地,在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生活购物、旅游参观、子女入托和上学、生活困难救助等方面为会员提供优惠服务,增强会员的归属感,吸引更多非会员加入工会组织。充分利用党和政府赋予的资源和手段,做大做强工会品牌工作,扩大工会社会影响,让更多的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认识和了解工会组织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支持建会。
完善工会组织体制。从推动工会工作科学发展出发,理顺工会组织关系,发挥工会组织整体优势。一是加强市州工会建设。协调解决市州工会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变城市工会停留于计划经济时期省级工会派出机构的地位,理顺组织体制,提高工作能力,发挥市州工会指导、协调和推动作用。二是把乡镇(街道)工会纳入地方工会组织序列。针对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发展,数量多、规模小的实际,利用政府“撤乡并镇”时机,把乡镇(街道)工会纳入地方总工会建设,协调落实乡镇(街道)工会干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明确职能定位,解决乡镇(街道)工会干部缺编、工作缺位、活动缺钱的问题,推动形成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工会“小三级”组织网络。三是积极开展村工会建设试点。依据村域经济发展状况、企业数量和农民工队伍发展实际,依托村党委或者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工会组织,以组织农民工入会和维护农民工权益为重点,健全制度,保障经费,从源头上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四是加强区域性和行业性工会建设。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职工队伍发展实际,在县及县以下地方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把更多企业特别是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纳入到工会组织的覆盖范围,把更多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五是理顺大企业集团工会组织关系。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结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重组,逐步理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特别是中央直属企业集团分支机构工会与地方工会的关系,调动和发挥地方工会和系统工会两个积极性,确保工会组建工作不留“死角”。
创建职工之家。“职工之家”建设,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特别是企业工会建设的重要方式。要结合形势发展拓展新方式,赋予新内容,真正把工会组织特别是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从党政重视支持到位、干部配备到位、服务职工到位、工作制度健全到位、经费保障到位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五好”县区工会创建活动,协调解决县区工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县区工会的组织能力、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从配备人员、健全制度、服务职工、落实经费等方面入手,开展“示范乡镇(街道)工会”、“示范村(社区)工会”创建活动,激发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的创造活力,增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凝聚力。不断深化“合格职工之家”、“模范职工之家”创建活动,健全企业工会工作制度,提升企业工会工作水平。深入开展“职工小家”创建活动,加强车间、班组工会组织建设,发挥工会分会和工会小组的作用,夯实工会工作和发展基础,增强企业工会凝聚力。
加强工会会员管理。立足壮大会员队伍、维护会员权益,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会会员管理工作,督促更多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吸引更多职工加入工会组织。一是完善会员管理制度。依据会员队伍日益壮大、会员构成日趋复杂、会员流动速度加快的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会员管理办法,明确吸收会员方式、会员关系转接方式、会员权利和义务,建立简便、易行的会员管理制度,推动工会会员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二是简便入会手续。通过用人单位工会、村(社区)工会、劳务公司工会吸收职工加入工会组织,登记为工会会员,填写统一的工会会员登记表,发放统一的工会会员证,减少和杜绝重复入会、重复登记。三是做好会员关系转接。实行工会会员关系凭会员证转接制度。工会会员凭借会员证在所在企业或所在地街道、社区办理会员接转手续:建立了工会组织的企业,由企业工会接转会员关系;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由企业所在地街道或者社区工会接转会员关系。街道、社区工会督促企业尽快建立工会组织,接转员工中的工会会员关系。失业工会会员重新就业后由新建企业工会负责接转会员关系,没有就业的工会会员由所在地街道、社区工会接转会员关系,并为会员提供就业救助和生活救助,保证工会会员不流失。
五、以维护职工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工会是劳资关系矛盾的产物,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是工会组织的天职。中国工会由于所代表的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它既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又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既要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和眼前利益,又要维护职工的总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强化维权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内部构成和思想观念、就业方式、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劳动关系矛盾日趋显性化,出现由偶发态势向多发态势转变、个体矛盾向群体化矛盾转变、企业内部矛盾向社会矛盾转变的态势,要求工会组织加大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的力度,更加突出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责。当前,尤其要正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带来的冲击,以及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处理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更加有效地做好工作,增强职工信心,凝聚职工力量,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共渡难关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健全工会维权机制。党委领导、行政主导的工会维权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本质内容。要着眼于保持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维护职工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实现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统一,维护职工权益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统一,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统一。探索建立党委领导的工会工作协调机制,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协调解决工会工作特别是职工权益维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加强源头参与,积极参与立法调研和准备,健全职工民主管理和工会工作法制体系;加强与政府(行政)的联系沟通,健全和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政府决策参与制度,畅通职工群众和工会组织反映意见和诉求的渠道;健全和完善协调、合作制度,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在法律、制度、政策、措施等各个方面体现职工意愿。
切实维护职工具体利益。以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从制度层面上保障职工权益。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健全收入分配制度,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加大职工工资清欠,确保职工依法获得合理劳动报酬。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督促用人单位积极参加社会保障统筹,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确保低收入职工群体的基本生活。健全和完善工会帮扶救助体系,开展扎实有效的帮扶救助活动,确保每一名需要救助的困难职工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六、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改革创新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和大势所趋。在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新旧社会矛盾叠加的新形势下,坚持改革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是工会组织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新变化,顺应职工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的需要。
用发展的理念指导创新。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和小农经济发展历史的国家,墨守成规、忽视创新、封闭保守、论资排辈等封建残余思想意识,难免影响和制约创新意识的提升、创新氛围的形成和创造活力的发挥,破除守旧思想,强化创新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思想解放促进理论创新,以观念转变促进方法创新,以理念发展促进体制创新,夯实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
用品牌特色的优势谋求创新。职工素质提升活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劳模评选表彰、困难职工帮扶等具有特色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品牌工作,既是工会组织的形象和代表,也是工会创新发展的成果。发展和完善这些品牌工作,对于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升工会工作水平,扩大工会组织社会影响,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增强创建和发展工会品牌工作、特色优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大做强工会品牌工作。在深化上下功夫,通过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理论上不断总结提高,机制上不断创新发展,舆论上广泛宣传,使工会品牌工作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影响更加广泛。在发挥作用上出实招,通过完善奖励激励政策,健全推广制度,扩大对外和对内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争先创优工作机制,促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善于营造创建品牌工作的环境和氛围,把尊重基层、职工首创精神与鼓励基层、职工大胆创新结合起来,把做好试点和总结提高结合起来,把抓点示范和普遍推广结合起来,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方法好经验,激发基层工会的创造活力。
用改革开放的途径推进创新。工会工作是群众工作,需要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按照增强凝聚力的要求,理顺工会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工会组织的职责,畅通工会内部信息交流,确保工会组织内部政令畅通和工作落实。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度,创新工会民主制度特别是基层工会民主制度,实行会务公开,推进工会民主化、社会化建设。积极吸收和借鉴党政部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载体,吸收和借鉴兄弟省市工会的先进经验,学习和借鉴外国工会的先进做法,建立开放的工会工作机制,使工会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相衔接,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作为评价标准,健全和完善群众参与、群众监督工作机制,突出群众组织特色,强化群众工作手段,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纠正和克服机关化、行政化倾向,真正使工会组织成为职工满意、信任和依靠的群众组织。
用能力水平的提升保证创新。人是创新的主体,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有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具有创新胆识和魄力、善于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才会有保证,才能富有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在改革创新实践中发现、培养、提高创新型人才,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努力使崇尚创新、追求创新成为广大工会干部特别是各级工会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坚决克服唯书唯上、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习惯,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提倡竞争、倡导合作,鼓励工会干部以蓬勃向上的朝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开拓进取的勇气做好工作,以干部队伍能力水平的提升保证工会组织创新能力的提高。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