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富有与显贵,是人人都想要拥有的。但是,如果使用不合乎道义的手段来获得,君子是不接受的。穷困与贫贱,是人人都厌弃的。但是,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摆脱它,君子也不是接受的。君子如果放弃了仁德,又何以称其为君子呢?君子不会有片刻背离仁德,即使是仓猝急迫的时刻也必定谨守仁行德,纵使务困于颠沛流离的境地也一样固守仁德。”
“故事”
安贫乐道
孔子发现弟子原宪很会理财,就让他做了学馆里的总管。
有一年春节,原宪准备回去与家人团聚。孔子见原宪平日十分辛苦,便决定给他一些小米带回家过年,原宪却坚辞不要。
孔子就说:“不要辞退了,如果你家用不完,就送给你家乡的穷人吧!”这样,原宪才接受了孔子送给的小米。
原宪学习刻苦勤奋,孔子的许多思想都被他全盘接受了。
最后因为孔子的一句话,决定了他终生安贫乐道,矢志不移。
那是一次师生间的闲谈,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
孔子告诉他:“你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领俸禄;如果国家政治黑暗,就躲开不干。”
原宪把孔子的话,铭记在心。孔子死时,他才三十多岁,正是精力旺盛,年富力强的时候,可他看到四方各国都是坏人当道,好人遭殃的形势,找不到一处清明的做官场所,于是隐居到卫国的草泽之中,过着自食其力,孤灯苦读的清贫生活。
十几年之后,子贡做了卫国国相,当他打听到同学原宪的住处后,便乘坐十分豪华的马车,率领大队人马,来到草泽之野。子贡见没有通向原宪住处的道路。就派随军砍伐荆棘,清除地面上的草藤污泥,铺设出一条宽阔的道路。然后,子贡乘车,前呼后拥地来到原宪的茅舍。子贡下了车,趾高气扬地嚷道:“屋里有人吗?”
原宪手捧书本,衣衫破烂,鞋帽不整地从低矮的茅屋里钻出双眼无神地盯着子贡。
子贡见状,惊奇地问道:“原宪你怎么了?不是有病吧?”
原宪鄙视地说道:“我先前听咱老师说,没有多余的财富是贫穷;学习了仁义道德,而不行仁义的人才是病态呢。我原宪虽贫穷,但乐于孔子之道,不是我病了,而是你病了吧!”
子贡听了,想起老师的教导,知道自己的德行不如原宪,无话可说,不禁惭愧而又尴尬地向原宪告辞走了。
佛会知道
一个美国游客到泰国曼谷旅行,在货摊上看见了一种十分可爱的小纪念品,他选中3件后就问价钱。女商贩回答是每件100铢。美国游客还价80铢,费尽口舌讲了半天,女商贩就是不同意降价,她说:“我每卖出100铢,才能从老板那里得到10铢。如果价格降到80铢,我什么也得不到。”
美国游客眼珠一转,想出一个主意,他对女商贩说:“这样吧,你卖给我60铢一个,每件纪念品我额外给你20铢报酬,这样比老板给你的还多,而我也少花钱。你我双方都得到好处,行吗?”
美国游客以为这位泰国女商贩会马上答应,但只见她连连摇头。见此情景,美国游客又补充了一句:“别担心,你老板不会知道的。”
女商贩听了这话,看着美国游客,更加坚决地摇头说:“佛会知道。”
美国游客一时哑然。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像钓鱼一样,设了一个诱饵,但女商贩并不上钩,关键在于她深深懂得:商人必须讲究商业道德,正经钱可赚,昧心钱不可得。别人能瞒得住,但良心不可欺。
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于人于己问心无愧,无论处于何种人生情境,无论是别人知道还是别人不知道,做人都要珍视“人”这个崇高的称号,必须保持个人品德的纯洁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