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8000000026

第26章 西方的研究

既然印度民间文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印度的民间故事对世界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民间文学都发生过影响,那么,它很早就受到世界民俗学者的重视,这是情理中的事。这里仅简要介绍三方面的情况。

欧洲学界对民族学和民俗学的兴趣开始于18世纪中叶。大约100年后,西方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世界著名的学者和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当时的民俗学研究大体可分五大流派:以爱德华·泰勒和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等人为代表的人类学派,以马克斯·缪勒及其助手乔治·威廉·考克斯为代表的宗教语言学派,以弗洛伊德和容格等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Y。M。索科洛夫等人为代表的社会学派和以提奥多尔·本费为代表的历史语言学派。

在这五大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在印度民间文学收集、整理和研究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三个人:缪勒、考克斯和本费。

缪勒主要研究吠陀诗歌,整理出版了《梨俱吠陀》,并提出了“太阳神起源”论,即主张所有吠陀神(不论男女)都起源于太阳神苏利耶。他从宗教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梨俱吠陀》,认为印欧颂神诗是由于语言变化而产生的;同样的诗歌在不同地方发现,说明这些地方的民族原本属于同一个族系。

考克斯是缪勒的助手和追随者。1870年,他的代表作《雅利安各民族的神话》(Mythology of Aryan Nations)出版,书中指出:在挪威、意大利、希腊、印度等国流传的民间故事有着根本上的一致性,这说明雅利安民族在分散到欧洲和亚洲各地之前,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宗教颂神诗的宝库。他对几个希腊神和吠陀神进行比较,证明其同源性。他指出,每一个雅利安民族都有一个庞大的故事宝库,这些宝库在这些民族的历史传说、史诗、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得到保存。

本费从印度民间故事中探寻世界民间故事的起源。1859年,他整理出版了《五卷书》的德文译本。在译本的序言中,他提出,少量的寓言、大量的仙话和其他故事是从印度走向世界各地的。他还认为,是旅行者和商人通过口头的途径把这些故事传播开来,尤其是公元10世纪之后,伊斯兰世界对印度的了解增加了,印度的传奇故事被翻译介绍到波斯和阿拉伯;印度的民间故事被佛教文学利用,并于公元1世纪起就畅行无阻地传入中国;又以同样的方式传入西藏,并从西藏传入蒙古。他的“印度起源论”虽然经过后世学者们的修正,但他的影响至今存在,人们至少承认有相当一部分故事是起源于印度的。

18世纪中期,英国人战胜法国人,在东南印度和孟加拉地区取得了支配地位。接着,他们又战败马拉塔人,在整个南印度站稳了脚跟。19世纪初期,北印度的莫卧儿王朝已经有名无实,只是在苟延残喘而已。英国人全面统治印度的野心即将化为现实。1857至1859年,英国人终于在镇压了印度民族大起义,把全印度划入大英帝国的版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英国人开始了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研究,而对印度民间文学的研究则是其中的一个副产品。当时英国人研究印度首先是出于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需要,然后是文化渗透的需要。于是,有一些官员和传教士参与了印度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注释,也写出了一些研究文章和专著:

詹姆斯·托德上校大约是最早重视并全面搜集印度民俗资料的英国官员。他曾作为使节长驻拉贾斯坦各地。1829年,他出版了一本书——《拉贾斯坦的古史与古风》(Annals and Antiquities of Rajastan)。

1832年,传教士威廉·莫顿汇集过孟加拉文和梵文的民间谚语。

1868年,传教士詹姆斯·龙格搜集的孟加拉谚语集《妙语连珠》(Pravid Mala)出版,他精通多种印度和欧洲语言,在谚语比较研究和分类方面很有建树。

同年,威廉·维尔森·亨特出版了《孟加拉乡村纪事》(Annal of Rural Bangla)一书,描绘了桑塔尔人的生活习俗,也介绍了他们的民歌。

1870年,托马斯·哈尔波特·列文出版了《东南印度的野蛮民族》(The Wild Races of Southeastern India)一书,介绍了吉大港山区几个尚不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如查克芒、鲁沙依、库基等,也介绍了他们的民间传说、童话和谚语。

1872年,查尔斯·戈沃尔牧师搜集和翻译的民歌集《南印度的民歌》(Folksongs of Southern India)出版。

1879年,梅沃·斯托克斯的《印度童话》(Indian Fairy Tales)出版。

1884年,弗洛拉·安妮·斯蒂尔夫人和R。C。坦培尔二人合作的《机智故事》(Wide Awake Stories)出版,其中汇集了旁遮普和克什米尔的43个故事。10年后,这本书又以《菩提树讲述的旁遮普故事》(Tales of the Punjab Told by the Pippul)为题再版。

1893年,威廉·克鲁克的研究著作《北印度的民间宗教与民俗》(Popular Religion and Folklore of Northern India)分两卷出版,被誉为印度民间文化的简明词典,不乏印度民间文学的内容。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学者对印度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热情依然不减。这里首先要提到的一个人是乔治·格里尔森。他曾在印度孟加拉和比哈尔等地担任殖民官员多年。早在19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搜集印度北方流传的传奇长诗,如流传于孟加拉北部农村的《马尼克·昌德拉之歌》、流传与比哈尔的《维杰马尔之歌》《阿尔哈之歌》等,然后于80年代在皇家亚洲学会的杂志上发表,并写出若干研究文章。到1927年,他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成果斐然。在他的11卷本巨著《印度语言调查》(Linguistic Survey of India)于1894至1927年陆续出版,其中有不少关于印度民间文学的内容,如,他曾举出各地方言中的《败家子的故事》,并与欧洲同类故事作比较。

1908年,传教士斯维纳顿的《旁遮普的浪漫故事》(Romantic Tales From the Panjab)出版,搜集者的目的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消遣读本。

1909年,P。O。波丁等人翻译的《桑塔尔族地区的民间故事》(Folklore of the Santhal Paraganas)出版,其中收有125个故事,并加了注释。

1912年,威廉·麦库洛奇的《孟加拉的家庭故事》(Bangla Household Tales)出版。1913年,唐纳德·麦肯齐的《印度的神话和传说》(Indian Myth and the Legend)和马格丽特·诺布尔的《印度教和佛教神话》(Myth of the Hindus and the Buddhists)。学术界对这三本书评价不高,认为它们的作者缺乏民俗学眼光,在翻译中带有随意性。

1940年W。G。阿彻出版了两部书,一部叫《青色园林》(The BlueGrove),是乔塔·那格普尔地区土著居民的口头文学作品集,主要是民歌,尽管书中没有附原文,但其英文翻译十分优美。另一部叫《奥昂人谜语集》(An Oraon Riddle Book)。1946年,他的《桑塔尔人结婚歌》(Santal Marriage Songs)出版。

另一位学者维利埃尔·艾尔温长年生活于印度中央邦和奥里萨邦的土著民族之中,采集了各个民族的大量民间文学作品。1939~1958年间,他出版了不下15本书。他于1944年出版的《大乔萨罗民间故事》(Folktales of Mahakoshal)收有当地土著民族恭达人、拜伽人、阿格里亚人、崩多人、马里亚人等多个民族的民间故事,而且对每个民族的故事都作了考察介绍。他对印度中部地区原住民的研究是全面的,文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以上介绍的主要是西方学者对吠陀、史诗和往世书以外的民间文学作品,尤其是当时以口头形式流传作品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的情形。而西方学者对吠陀、史诗和往世书等的整理、校对、翻译和研究的情况不包括在内。事实上,西方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很深入的。例如,对两大史诗的研究,英、德、法、美、苏联以及北欧诸国的学者都有建树,在这方面,从季羡林、刘安武先生选编的《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中可以看出概貌。

20世纪,西方对印度民间文学的研究虽然没有终止,但印度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已经越来越突出。

同类推荐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综论篇”,探讨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文献学、社会学、形式分析、经济学等主要视角与方法;下编为“个案篇”,以最能体现一个世纪小说研究全貌与视角方法转换成历史的《红楼梦》研究为个案,考察分析了红学史上曾出现的10种研究视角与方法。
  •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

    这是一本随笔集子,是一本作者的出国手记。作者跟随丈夫来到荷兰,用一个最平凡普通的中国人的眼睛看西方,从吃饭穿衣,点点滴滴中感受东西方的差异,经历了好奇、感叹、敬佩和反思,从中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冲击,也不乏忧虑和感慨,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敬重生命,珍爱生活。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 听面包唱歌

    听面包唱歌

    收录了尤今20则在袅袅炊烟里完成的美食散文,与读者一起分享蕴藏在袅袅炊烟里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让我们大家感受——烹饪,是艺术的创造、也是快乐的源泉。 尤今把书名定为《听面包唱歌》,是希望人人都能听到发自食物那宛如天籁的美妙声响,感受它、享受它;珍惜它、爱惜它。最重要的是,让这种圆融的幸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最早发表在《国粹学报》上,是王国维自己删定的,共64则,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则是总论,标举王国维论词的一个纲领,就是“境界说”。十至六十四则是具体批评,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文艺美学思想,具体评论从李白一直到宋代的许多诗词名家。这是《人间词话》的正文。被王国维删掉的49则后来重新整理刊印出来,叫《人间词话删稿》。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外的著述中的一些论词语录,被人摘编成《人间词话附录》,共29则。本书注析《人间词话》,收录范围包括正文和删稿共计113则。
热门推荐
  • 闪婚蜜爱:萌妻要革命

    闪婚蜜爱:萌妻要革命

    被男友劈腿,却意外捡回了一枚可攻可受的总裁大人;自从睡了总裁之后,林小可的人生就像是坐上了火箭,一飞冲天。升职加薪变得soeasy!就连记者也成天追着她,“林小姐,请问当霍总的枕边人有什么心得?”林小可噘了噘小嘴,故装沉思,“嗯,这个嘛!心得还是蛮多……”“比如呢?“比如霍总爱挖鼻屎,抠脚丫子,还阳痿早泄……”真特娘不卫生!!!傍晚,林小可哼着小曲,刚踏进家门,就看到站在门口的霍靳衍,邪魅如他,“亲爱的,你今天告诉记者我阳痿早泄,对吗?”林小可在心里暗叫不好,未料她还没有反应过来,已经被扑倒……
  • 安徒生童话全集(四)

    安徒生童话全集(四)

    《安徒生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有着独特而又无穷的魅力,其中著名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想穿新衣服而又因此上当受骗的皇帝等,栩栩如生、形象生动。阅读这些故事,小读者们可以感受到真、善、美的巨大魅力,并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染。
  • 半生轮之魔鬼千金

    半生轮之魔鬼千金

    “乾坤逆转,九道轮开,吾已半生为契,穿梭时空,绝不反悔!!!”祭台上,一袭红衣妖冶,赤发血眸,滔天恨意令女子毅然划破自己的手腕以自身血液开启半生轮,半生轮启…不-死-不-休!二十一世纪,Z国京都,圣安医院夜,微凉一间病房内,一名瘦弱约莫十五六岁的女孩躺在病床上,苍白的小脸毫无血色,脆弱的样子仿佛下一秒就会死掉。这时天空一道妖异的红光穿过窗户射入病床上的女孩身上!女孩猛的睁开眼坐了起来,乌黑的眸子空洞无神,红光闪烁,若是有人在此定会吓得大喊‘有鬼’!可惜没人看到,也不会有人知道从今起Z国的京都将会因为此女而迎来一场腥风血雨……
  • 升级在武侠世界

    升级在武侠世界

    孤儿张南玩个游戏穿越到了武侠世界。这是一个真实的武侠世界,但是每个人头上都顶着一个血条,这是什么鬼?“你们不要惹我,只要任务发出,我就会杀你们的,而且杀了你们,我还会升级!”“切,不信!”“打死他!”“叮咚,任务:……”张南抽出长剑,就是一顿乱砍!“nozuonodiewhyyoutry!”不好意思,我又升级了!
  • 忘川千年之封魔录

    忘川千年之封魔录

    千年前,朝代更换,东汉末年,烽火乱世,能士尽出。南北朝时期的宇文周,曾经也是王朝古都,它颠覆后,它的故事随着历史被人淡忘,但是这个秘密几乎无人知晓。这不是野史,是玄幻!千年前,相别泉路,千年后,相约今生。都市灵异揭秘人物身份,磨练人物经历,看遍红尘情苦,执子之手只羡鸳鸯不羡仙。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吸血鬼和女巫的姐弟恋;树妖和女娲后人上演老板员工之恋。深墓险穴,九死一生,最后才发现一切的一切敌不过伊人红妆。穿越古代,最终封魔。看无限江河滔滔,终完一场繁花落寞。
  • 画天颜

    画天颜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画天颜......
  •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笑傲九州行

    笑傲九州行

    作者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大学牲平生最大的乐趣爱好就是意淫和看小说咳咳一边看小说一边意淫这次我终于忍不住了我要自己把自己意淫的东西拿出来一部分希望大家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资深老意淫党的作品
  • 天才布衣

    天才布衣

    身怀绝技的阳光少年叶子轩,为了突破瓶颈,前往繁华都市历练人生,只是他的出现,尘世立刻掀起一番风云,恩怨情仇,机关算尽,最终兄弟追随,红颜相伴,成为一个只手遮天的人物。
  • 幻灵铭道传

    幻灵铭道传

    这是一个奇幻的世界,修蛮,修妖,修魔,修仙,修神,守护最爱的人,站在最强的点!踏天道,战神魔,铭道之战,亘古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