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4200000010

第10章 :争论的继续

决不过黄河

******在1938年2月23日的电报中指出:我们认为必须告诉国民党,如果近百万军队均退至黄河以南平汉以西之内线,而陇海、平汉尽为敌占,则将形成极大困难。故总的方针,在敌深入进攻条件下,必须部署足够力量于外线,方能配合内线主力作战,增加敌人困难,减少自己困难,造成有利于持久战之军事政治形势。

中国共产党在1938年初确实是做了两手准备的。

早在1937年11月17日,******就曾在一封电报中强调指出:为保障我们河东部队能在晋省支持艰苦持久的游击战争,及于必要时能迅速安全的西渡,且增加敌人河渡之阻碍,故河防之巩固为目前紧迫任务。

从这封电报中可以看到“必要时能迅速安全的西渡”的想法。

******在1938年3月2日的《关于巩固河防的部署》的电报中又谈到了这一问题。1938年2月下旬开始,日军多次向陕甘宁边区河防进犯,企图切断陕甘宁边区与山西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在这封电报中认为,在军渡、碛口之敌两路猛攻之下,河防有被突破可能,绥德、延安紧急,威胁河东整个军队之归路。这里******谈的仍然是“归路”的问题。

就在上一封电报发出的第二天,******又在给朱、彭的《我后路不被隔断的条件下主力可留晋击敌》的电报中,仍然十分关注这一问题。

“八路主力留晋击敌,后路必须在黄河、汾河不被隔断之条件下,否则对于整个抗战及国共关系是非常不利的。尤其你们二人必须回来,即使留一人指挥,亦只宜留在不被隔之地点(如吕梁山脉),决不应留在汾河以东。

因此,对总部之转移及徐旅与刘师主力之部署,务望本此方针,考虑切实妥善方法,并速告我们。”过不过河的问题,在******的眼里已经上升到“整个抗战及国共关系”的高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要保证手中仅有的这点“老底子”能够生存下来,他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审视着现在,思考着未来。

又过了一个星期,******又发出了一封《八路军应准备转战陕甘豫地区》的电报,同样,这封电报仍然是发给朱、彭二人的。电报中说的还是老问题:

“在不被敌根本隔断条件下,我军均应在敌后配合友军坚决作战,有效地消灭与削弱敌人,发动广泛抗日运动,……只要无被隔断危险,决不应过早渡过河来,更不应不顾蒋令不顾友军渡过河来。”******连续发出的讨论过不过河问题的若干封电报,实际上是洛川会议后对于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问题讨论的继续。

1937年11月15日,从黄昏到深夜,彭德怀和几个满怀抗日热忱的青年一起讨论了中国目前的形势,抗战的前途,山西的局面,八路军的任务、决心,他告诉这些热血青年:“我们决定在任何困难情况下,都要留在山西、河北和整个华北,一直到把日本帝国主义者赶出华北、赶出满洲的时候为止。

我们愿意和华北人民共生死,和他们亲密合作,来与侵略者周旋。”彭德怀斩钉截铁他说:“第八路军决定永远不过黄河。”“虽然日本强盗占领了太原和其他几座空城,可是我们并没有后退,我们的军队还是整个占领了晋东北、晋西北……加上察哈尔和河北西部。”“这些地方,合计有近千万人口。”“我们正在组织和武装华北的男女,我们要使华北一万万人民的每一个人,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敌人!”当时周立波用他的笔,将彭德怀“第八路军决定永不过黄河”的决心传遍了全中国。他写道:“归来时,骑在牲口上,觉得很冷,但路上是满天星星。我们也真感觉到,光明是在我们的面前。”不难看出,******和彭德怀二人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是有差别的。

虽然中央军委在一封由******起草的电报《军委指导只提出大的方针》中说:“军委指导只提出大的方针,由朱彭根据此方针及当前情况作具体部署。军委有时提出具体作战意见,但属建议性质,是否切合情况,须由朱彭按当前敌情情形加以确定,军委不加干涉。

关于敌我位置、作战情况等,除总部随时向军委报告外,各师给总部报告之电报,应同时发给军委一份,使军委充分明了情况。”过不过黄河不应是“具体作战意见”,而应是“大的方针”。随着八路军在山区站稳脚跟,这一差别就自然不存在了。

两次“不同声音”

抗日战争初期有两次来自军内或党内的不同声音。

第一次是华北军分会发下来的一个指示。

1937年10月8日,华北军分会发了一个指示,这个指示是在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坂垣师团一个旅的胜利影响下产生的。这个指示,不顾中日当时的实际军力对比,把山西太原说成是华北抗日战争的堡垒,而实际上,太原在指示下发的一个星期后就失守了。

彭德怀回忆说:“显然,军分会的指示是盲目的,没有充分估计到日本侵华各方面的准备(政治上、经济上,尤其是军事力量上),同时也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及其进步性。这样就容易放松以我为主,自力更生,发动群众组织游击战争和做长期艰苦斗争的精神准备工作。”他又说:

“10月8日的指示,只是根据看到的一些表面现象和从主观愿望写的,所以它是一个脱离实际和经不起实践考验的指示,因而也是一个错误的指示。”这个指示出台的时候,彭德怀正随******去保定、石家庄等地做统战工作,不在总部。当他从卫立煌处回到八路军总部时,才看到这个指示,到他庐山会议后写《彭德怀自述》时仍然没有搞清楚执笔人是谁。

但彭德怀仍然诚实地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

“但我看后,并没有反对。虽然这个指示的全部精神不是我的,但其中有些看法,我是同意的。这个指示有轻敌速胜观点。我去保定前,与朱德、粥时、左权等数同志一起闲谈过:“日本皇军不可战胜”是神话。如果八路军经常有20万,有******嫡系军的装备,再附加若干炮兵、国民党军依险防守,我军机动作战,灵活打击敌人,把群众发动起来参加抗日斗争,山西是难以打进来的。这是轻敌速胜的思想,对别人可能有影响。我是军分会常委之一,因此,我是有责任的。”华北军分会的10月指示,使很多干部本来就不清晰的概念更模糊了。

事实上,由于开赴抗日前线的准备时间很短,很多干部辽没有真正理解和搞懂******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就出发了。

华北军分会的指示一下来,大家自然认为“游击运动战”、“运动游击战”、“山地游击战”都是差不大多的一个东西,或是根本就没必要去分清楚,只要是打鬼子就行。

这是第一次来自内部的“不同声音”。

第二次“不同声音”则是“从天而降”。

1937年11月29日,延安机场戒备森严,****的很多党政军要人,如******、张闻天、******、朱德、博古、张国焘等,都静候在机场上,不时仰望着蓝天,等待着远方的客人。

不多时,一架飞机从兰州方向飞来。从飞机上走下来的客人对于等待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当飞机舱门打开时,个子不高的王明(原名陈绍禹),从飞机里走了出来。

王明此次已是第二次从苏联回国来指导中国革命。

王明虽身材不高,讲起话来还有些大舌头,但此人擅长文笔,讲起后来亦滔滔不绝。

王明第一次回国后,由于有共产国际负责中国工作的米夫的支持,很快便由一个留过苏的普通党员而上升为****中央领导人。

缺乏中国革命实际经验的王明,在掌握****中央领导权下到一年之后,由于白色恐怖不断地有人头落地,使王明丧魂落魄,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在1931年10月18日,携妻子又回到了红色保险箱——苏联。

6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斗争已经过了多次反“围剿”的残酷斗争,也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艰苦路程,在完成了和国民党共同抗日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后,王明又从千里之遥的苏联匆匆赶了回来,来摘“桃子”或是来实现他的领袖欲。

和王明同机归来的,还有陈云和康生。

当时在场的张国煮,用“握手拥抱,一堂欢叙”来描述当时王明和******等人见面时的场面。

虽然工明第一次执掌****领导权并没有给******等人留下什么好的印象,但毕竟那时党是一个年轻的党,它的领导人也多是年轻人,借用列宁的一句话: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更何况是宽容大度的中国共产党了。

在机场上,******以《饮水思源》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欢迎从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朋友(指苏联机组人员),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你们回到延安来是一件大喜事,这就叫“喜从天降”。

明摆着,王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政治书记处书记的身份,使他成了手捧“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

没多久,王明就和******为代表的一群中国共产党人在政见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坚决地主张在与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而王明则提出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口号。

这时已经不是简单地王明要取******而代之的问题,它已涉及到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

实事求是他讲,王明在坚持抗战和国共合作方面发表过一些正确意见。

王明第二次回国后,在政治局会议上所做的《如何继续全国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以及第二天的发言中,也有一些正确的看法。但是,在这次会议上,他对如何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投降主义主张。

由于王明的言论是以共产国际的指示的形式出现的,迷惑了很多人。此后,他又擅自拟定****中央委员名单,而且经常以****中央名义,擅自对外发布宣言,甚至以******的名义发表谈话。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长篇演讲《论持久战》。******把这一重要著作送往武汉,交给《新华日报》发表。

王明深知《新华日报》的影响,《新华日报》是抗战爆发后****在武汉发行的一份相当有影响的报纸,他禁止《论持久战》在《新华日报》上刊发,只同意印成小册子。

这个时候是王明与******斗争的高潮。从******发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一文开始,理论上的较量也就同时开始了。

1938年8月,当又一架军用飞机从莫斯科飞往中国时,一个新的共产国际的代表——王稼祥带回了共产国际新的指示:

要告诉全党,你们应该支持******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王明等人不要再争吵了。

由此,王明共产国际代表的使命宣告结束。随着这一变化,第二次“不同的声音”也消失了。

“不同声音”中的山西前线

12月底,在大行山中的刘伯承、张浩、彭真赶回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听取中央12月政治局会议精神的传达。

对王明在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发言,在山西前线的将领和党的负责人大部分思想不通。正式传达前,总部和北方局先召开了军委华北分会和北方局委员会议。会上由彭德怀、刘少奇作了传达,敏锐的前线将领立即就“嗅”出了其中不同寻常的气氛。

1938年1月6日正式传达之前,刘伯承和******就已经知道二人间要开始合作了。1月2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在马牧八路军总部听取从大行回来的刘伯承、彭真谈太行的工作。刘伯承汇报了军事方面的情况,彭真则汇报了省委工作和开展统一战线的情况。当时在座的还有******。谈完之后,彭德怀告诉他们,中央计划调张浩回延安养病。而由******接替129师政委。

刘、邓二人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高兴。1月5日,中央军委的任命电报正式下达。

1月6日,北方局、军分会在马牧召开会议正式传达中央12月政治局会议精神。

此时,******已经是没有报到的129师政治委员。

传达会议结束后,******和彭真就去刘少奇住处,大家的一肚子疑问总要找个地方说说清楚。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就是****放弃了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武装,如今又要回到大革命失败前的老路上去,前方的将领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而且“西安事变”后,与国民党谈判统一战线问题时的艰辛与曲折大家心里都是很清楚的。******在谈判中没有得到的东西,如军队的领导权问题,规模与编制问题,抗日政权的形式等等,现在反要拱手送给他,这到底是怎么了?大家议论纷纷。

刘少奇此时虽然内心中己似翻江倒海,但并没有说话,只是一边听一边沉思着。在12月政治局会议上,王明不仅指责******在《上海太原失陷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对形势的分析有错误,而且认为刘少奇写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问题》一文观点也有问题。王明毫不客气地点名批评了刘少奇。这些,刘少奇并没有说出来,从党的纪律来看,不同的意见,会上可以说,会下就不能乱讲了。就今后如何宣传贯彻12月政治局会议精神的问题,三人倒是达成了一致:实际工作中不能公开提和中央会议精神下一致的口号,这次会议虽然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但也并没有否定洛川会议提出的独立自主的方针,我们在实际中去于就行了。

看来“不争论”,在工作去检验、去实践的思想,在太行山上就开始萌芽了。“不争论”,实际上充分反映了政策和策略的统一,是领导艺术和高超的处理问题的能力的体现。

晚上,刘伯承、彭真、******又聚到了一起。他们到了一起,就可以放开地谈论了。

太行山上的三巨头,想法一致,气味相投,谈得甚是投机。三人最后认为,在军分会上可以不说,但回太行山后不仅要在实际中执行独立自主的战略方针,而且要突出强调独立自主的战略方针,坚决担当起领导敌后抗日的领导责任。

军分会结束后,刘伯承和朱德、彭德怀到洛阳去参加******召集的军事会议。l月18日,******与彭真一起回到太行山,开始了他师政委的生涯。

刘伯承返回129师驻地西河头后,刘、邓的合作开始了。

同类推荐
  • 回到三国建伟业

    回到三国建伟业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既然穿越到了三国,就让历史的篇章为自己留下浓重的一笔!
  • 红颜有毒

    红颜有毒

    本文是个坑,慎跳…………………………………………
  • 晋君襄公

    晋君襄公

    晋襄公姬欢是晋文公重耳之子,死后谥号襄公。重耳去世后,二十七岁的姬欢执掌国事,成为新晋盟主。然而,表面强盛的晋国却面临着内忧外患。掌国伊始,晋国便与强秦血战崤函;崤函大战之后,姬欢大胆启用新人,整顿政务,变法革新,晋国为之一变。就在晋国蒸蒸日上之时,姬欢听说自己的红颜知己竟在卫国饱受凌辱,怒不可遏,遂发兵卫国,并引发了一场中原大战。面对晋国的强大,楚国和秦国再也按耐不住,三大国之间战事不断,姬欢在位七年,年年有战,却终靠一己之力能威服诸侯,使得晋国霸业延续。有多少生生死死情,都付红尘烟雨中;有多少爱恨情仇事,都留与后人评;英雄仗剑,书写下千秋功业;女儿梳妆,常思念梦中情郎!
  • 授唐

    授唐

    回过神,成为反对武曌登基的逆臣,定谋反罪,命悬一线……“关爱卿,朕授命于天,你为何反对,临死之际,有什么话说?”“可以不死么?”这是一个小臣权倾朝野的故事……群号:370056239
  • 神话异界之召唤猛将

    神话异界之召唤猛将

    项羽单戟破苍穹;吕布独骑镇神州!李元霸九天斩敌十三万;李存孝五日破城十九座!武悼天王能力碎天荒山;杀神白起可屠戮风云殿!张良算天机;诸葛篡命运。军神李靖,兵仙韩信,岳武穆含恨而终,周公瑾英年早逝。这些历史都无法挽回,但在另一个神话般的异界,他们有机会再创功业!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三国英雄,五代豪杰,皆聚集于此!
热门推荐
  • 双猫胎奇缘

    双猫胎奇缘

    猫?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动物,但却居于善良与邪恶之间.它们或许也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和空间?能在同一时间存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吗?如果这个空间的你是善良的?那个空间的你会不会是邪恶的呢?
  • 幻灭圣域界

    幻灭圣域界

    前世烟云过往,今生问鼎苍穹,执子之剑,为战天下!前世之心殇,今生吾必偿!一人一剑,孰能阻?!谁敢阻?!凤鸣龙啸之日,即是独尊三域之时,如若天下人欲逆我,我便弑尽天下逆我之人。宁可我负天下,也不愿天下负我!回眸足迹,视苍生俯首脚下。永恒域界,必将唯吾独尊……
  • 万恶毒女:落雪倾天下

    万恶毒女:落雪倾天下

    她是将军府的正牌嫡女,却是享誉全国的一枚废物,再次睁开眼眸,她已是现代顶级魔法师,天赋异禀,无人能敌。他是冷酷的暗夜魔王,无心无情天下皆知。乱世中相逢,处处倾轧,步步危机。唯一不变的,是他向她伸出的手。
  • 逆天智商之蠢萌神兽哪里跑

    逆天智商之蠢萌神兽哪里跑

    她,是无意间落入凡间的神兽。他,是家中备受疑惑的天之骄子。本该无所交集的他们,却鬼使神差的相遇了。她的出现改变了他,而他也改变了她。当不知的真相浮出水面,谁恨着谁?谁亦爱着谁?百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 突围与回归:新时期散文思维艺术

    突围与回归:新时期散文思维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困境与突围——新时期散文缘起”、“传统与创新——新时期散文说”、“思想突围——新时期散文变革之社会反思”等。
  • 我的世界,没有了太阳

    我的世界,没有了太阳

    (开头有点虐,而且,本大大懒,不愿意更新的!)我幻想过,我有完整的家庭,美丽的连衣裙,美貌与智慧!全来自于母亲对我说的一个故事。。。。。。我相信它会发生,是的,,,,,,
  • 解之夏

    解之夏

    这本小说改编自我和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主要讲述了一群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通往社会中经历的不同蜕变,他们的价值观,他们之间的友情、爱情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焦海波是我大学时暗恋了四年的对象,在临近毕业时,我收到了他寄来的结婚请柬,而在几个月前,我们曾在醉酒后躺在一张床上,性格如火的袁溢为了替我出气,她叫上鬼马精灵的冯小超、多才多艺的白琪琪,拉上我大闹了焦海波的婚礼,我们的青春帷幕就此拉开……
  • 韩娱乐圈之青春时代

    韩娱乐圈之青春时代

    她们八个一起创造了美好的青春,“青春,我来了!”她们是在韩国最火的艺人:雪,英,雨,心欣,乐,可,琪,灵。“青春,我们来了!”青春ing(组合)
  • 腹黑青梅,竹马太无赖

    腹黑青梅,竹马太无赖

    “你爸爸救了我们,我要报答你们。”“嗯,怎么报?”“”停!剧情怎么错了?那,以身相许怎么样?”“嗯……”“唔,许远之你干嘛?”“先报小恩,大恩咱们来日方长。”腹黑青梅与无赖竹马的故事,希望能受你们喜爱。
  • 中国在梁庄

    中国在梁庄

    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该书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留于“形式”……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显现出来。通过此书,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