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追逐利润,是他的本性和天职,不足为怪,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精明的生意人必定会遵从商界的游戏规则,处处讲究商业道德,决不做唯利是图的小人。
有人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只要能赚到钱,不管使用什么招数都行。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法律经济、道德经济。违背商业道德,忘记经商者担负的重要职责,单纯以赚钱为目的,纵使能一时日进斗金,但终究要为此而付出代价,若落得个前功尽弃、得不偿失就晚了。经商者对此必须牢记勿忘。
一、要言而有信,勿轻诺寡信
言而有信,取信于人,是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推崇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需要大力弘扬的商业道德。
商业行业是最讲信用的,是无信不立的。所谓无信不立,就是要在商业活动中讲究信誉,以信誉为最大资本和获利的最大保障。因为,良好的信誉中往往潜藏着无限的商机,讲求信誉就意味着寻求和掌握新的机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商以信为本。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遵守诺言,言行相符之意。惟有言必信,信必果,才能赢得人心,引来财源滚滚。可以说,成功的企业都是那些诚信的企业。店门八字开,信誉引财来。信誉是商家赖以生存的第一要素,有了信誉才会有顾客,才会有市场。
在现代社会中,信誉就是企业的生命,信誉就是市场占有。信誉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一种重要的新的资本形态,是一个企业精神财富和生命所在,讲信用将成为市场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讲信用也是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体现在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益。美国凯特皮纳勒公司是世界性的生产推土机和铲车的大公司,它在广告中说:“凡是买了我们产品的人,不管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需要更换零配件,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送到你们手中,如果送不到,我们的产品就白送给你们。”他们说到做到,有时为了把一个价值50美元的零件送到边远地区,不惜用一架直升飞机,费用竟达2000美元。有时无法按时在48小时内把零件送到用户手中,就真的把产品白送给用户。由于经营信誉高,这家公司历经50年而生意兴旺不衰。
言而有信,意味着人们对自己的话承担责任和义务,即使在某一时间或某件事情上,吃亏赔钱,也应该保持个人的信誉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去兑现。对于个人来说,信誉是事业的支柱,信誉是成就的前提,信誉是成功的保证。信守诺言,遵守契约是最有远见的生活理性和生存智慧。一个人如果经常失信,不仅会破坏他本人的良好形象,还会影响他个人的事业发展。已经建立起来的信誉一旦失去,用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
信誉比金钱还要难求。赚钱者可以一夜梦想成真,但信誉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便能取得成功。赚钱者要讲信誉,没有信誉,赚到手的钱也会重新飞走,日后还要吞食苦果。良好的信誉要以实力为基础,实力不能光凭嘴说,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物质条件和扎扎实实的服务质量。无论是对外人还是对你的员工,不要草率轻诺,轻诺兑现不了就是寡信,轻诺寡信会误事的,甚至会堵塞你的赚钱之路。我们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生存和发展,就应当像保护自己生命那样用心地守护着信誉,以高信誉挣来大利润。
二、要诚实待客,勿坑蒙拐骗
诚招天下客,关键在于诚。诚,则天下客来;不诚,则天下客去。诚实是基本道德要求,也是企业立足之本与发展源泉。商品经济本身就是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诚实就没有秩序,市场就会陷入混乱无章的状态;丢掉诚实,实际上就是丢掉市场,丢掉财富。一切有作为的经商者,都应视诚实为成功的第一要诀。诚实就像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树木就别想有生命了。
诚实的言行是所有商业交易的柱石。凭借欺诈和拐骗,只能获得一时的成功;只有凭借诚实和正直,我们才能获得永久性的成功。尽管在一般人中间,诚实仍然处于上升的趋势,但是,遗憾的是,那些极度自私、利欲熏心的人,明目张胆地做出了种种不诚实的事情。有掺假的商人,有不信守合同的无赖,更有一些可恶的生产商,他们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特别是一些劣性不改的商人,他们欺生蒙熟,横宰顾客。有的商人把自己的赚钱目标和指向仅仅建立在每天的营业收入上,逮到一个抓一个,这是典型的井底之蛙;有的商人生意做得不好,就尽量想从顾客身上多捞回本金,于是来一个宰一个;有的商人急功近利,不重质量,经营伪劣商品,从中牟取暴利;有的商人认钱不认人,今朝熟客今朝赚,明朝自有生客来。这样下去,老顾客吓退了,新顾客也不会光顾了,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
诚实正直的人发财致富的速度,可能不如那些弄虚作假的人来得快。但是,他们的成功却是一种真正的成功,因为他们没有运用诈骗和不正当的手段。不诚实的商人或可“赢一时之利”,但必然“失长久之利”。反之,讲诚实则能以良好口碑带来滚滚财源,使创业渐入佳境。大虎就是一个讲究诚实获得成功的商人。1993年上半年,温州打火机市场进入了一个癫狂的状态,从原先的一两百家打火机厂家急速发展到三千家。因为温州打火机只要十元钱,而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生产的打火机要三百到五百元,价格相差实在是太大,所以温州到处都是前来收购打火机的老外。按照当时夸张的说法,“即使你发给老外箱子里的是石头,老外也不管就带走”。在市场如此火爆的情况下,不少厂家诚信的准星偏斜了,经营的道路走岔了,他们不再讲究产品质量,而大量去生产劣质打火机。但周大虎知道市场经济诚实为本,坚持产品质量,当时,按照大虎的质量标准,工人一天最多只能做到一百五十个打火机,而生产劣质打火机的厂家可以做到五百个。工人的薪水是按件计算,所以在周大虎那里工作的工人薪水自然就少,没有吸引力,除几个骨干外,一百多个工人跑个精光。同样,因为他需求量小,上游的供应商也不愿给周大虎供货,1993年上半年,周大虎耗尽了前两年的利润,还差点破产,但周大虎坚持产品质量的要求决不降低,在艰难挫折面前没有气馁,重新招聘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同年下半年,吃够劣质产品苦头的外国商人开始将目光盯住周大虎。周大虎的订单一下子多起来了,他的打火机厂一天只有五千多只的生产能力,却能够接到十倍以上的订单。而原先三千家打火机厂家,如同秋风扫落叶,倒闭了九成。周大虎的公司年产打火机只有一千五百万只,价值却在两亿元左右。需要指出的是,周大虎依靠诚实达到了产品与市场的默契,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没有一名推销员,没有一分钱的广告支出。
三、要以智赚钱,勿投机取巧
俗话说,智者生财。只有靠自己的智慧和聪明的大脑赚钱,才是一条正路;那些依靠投机取巧、剽窃仿冒而发财的人,迟早要跌入深坑。
许多私营企业者本身素质并不高,但投机取巧的办法却很多。仿冒别人的商品赚钱就是其中一例。所谓仿冒别人,就是不凭自己的本事创品牌,看到别人上市的商品热销,就跟着模仿,伪造假冒商品,欺骗顾客。商品市场经常会出现蜂拥而出的局面,一种新产品刚上市,就会有大批的同类产品竞相出现,甚至模仿别人的产品。我们还记忆犹新:营养液火了,这个牌那个牌的营养液搞得人眼花缭乱;化妆品一走俏,各式各样的化妆品广告铺天盖地而来;如今牛奶受到消费者青睐,不管有牛没牛的地方都参与进来。跟风真的能赚钱吗?依靠剽窃别人的智慧赚钱的商人能有何作为呢?这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知道,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能够决定商品市场,同类商品的多少能够影响产品的价格。也就是说,当你积蓄力量将仿冒别人的产品投向市场时,这类产品已经饱和,消费者的需求已达到临界点。这类产品已由热销变成滞销,等着你的只能是产品的积压或降价处理了,哪有什么钱可赚呢?结果只能是赔老本。与其以触犯法律为代价模仿别人的产品,不如发挥自己的智慧找自己在市场上合理的定位。赚钱的亮点在于智慧,没有智慧,就别想赚大钱,投机取巧是没有出路的。
四、要光明赢利,勿赚黑心钱
经商赚钱,天经地义。当然,赚钱要走正当的经营之道,光明正大地去赚,要凭良心,讲商道,如果仅靠耍点小聪明,甚至琢磨钻法律的空子,去赚黑心钱,发一笔意外横财。这样的致富只能是暂时的昙花一现,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
央视《焦点访谈》在2002年初录制的特别节目《秩序·命脉》,公布了2001年中国十大扰乱经济秩序案:成都黑心棉、广州毒大米、陕西三汽、株洲梅花K……他们赚的都是黑心钱,至于大连“乞讨公司”的老板赚的钱,不仅“黑心”,而且“缺德”。“乞讨公司”的老板统管全局,老板的老婆负责财务,员工是骗来的4个孩子。这种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赚钱的手段确实卑鄙而可恶,利用失学少年乞讨赚钱简直没有人性。
还有一些人做生意想赚钱,不走正道,专拣歪门邪道走,梦想一夜暴富,快速发财,竟置国家法律于不顾,什么贩黄卖淫,什么拐卖人口,什么走私贩毒,只要有大钱可赚,就敢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结果是绳之以法,锒铛入狱,别说发财致富成泡影,有的连脑袋也搬了家,这是多么可怕呀!黑心钱千万赚不得!
五、要讲究商道,勿轻视商术
经商者固然要讲究商道,但也不能轻视商术。商道是一种境界,商术则是一种手段。两者须有机结合,不可偏废。
1.商道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商道即人道。“道”是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是对一个事物的基本认识,并指导着自己采取恰当的行动。商道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灵魂。无论企业大小,只要遵循一定的商业道德和商业原则,它的发展可以会顺风顺流,获得更多的财富,向更大更远的目标发展。如果为了蝇头小利而违背自己的原则或者理念,这样的企业也许可以一时成功,最后也不会有好的结局。要想企业长盛不衰,必须要遵守商业道德。商业道德这个东西有个积累、积聚的过程,越长久越能渐显其无形的巨大效力。
2.商术是企业生存的一种手段 所谓“术”,高层次的就是计谋、谋略,低层次的则是技巧或者行动的具体方式。商术就是做生意的艺术与手法。商术好像是一个不怎么好听的词头,但对企业来说却是事关成败。生存与发展一直是企业的第一要素。商业社会是现实的、竞争性的,它充满着种种陷阱与危机,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定的经商技巧,如营销谋略、谈判技巧,等等,企业是难以立住脚跟,甚至会一败涂地的。曾经是美国骄傲的安然轰然倒塌,曾经是商界传奇的日本八佰伴悄然离去,曾经是中国耀眼明星的爱多分崩离析,王安电脑不再神奇,三株停住农村包围城市的脚步……这些曾经在中外企业发展史上荣耀过的企业,而今只留下一个个失败企业的“经典案例”,虽然他们都曾经用自己的辉煌吸引着世人的眼球。综观这些企业,它们不是在“商道”上栽了跟头,就是在“商术”上出了问题。因此,商术是经营企业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对于那些势单力薄的小企业经营者,他们要生存下来,完成最基本的原始积累,并向前不断发展,这都需要“商术”相伴相助。
3.恰当地采用商道和商术 如何采用商道和商术,要看两方面情况。①企业环境。企业的规模对商道商术的选择上有着直接制约的作用。商道是大手笔,只有胆识和财富兼而有之的人才能把商道运作地惟妙惟肖。李嘉诚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捐赠款额12亿港元之多,一般企业能做到吗?谁不愿意借助这样的名义去提高自身企业的知名度和完善自身的形象呢?而这样的商道需要的后备资金一定很厚实,那些小企业哪来这么多营运资本去支撑呢?当然,商道的内容很丰富,“捐赠”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地说,若企业侧重生存,就可偏向于“术”;若企业向往发展,则“术”和“道”兼用。②社会环境。如果你的竞争对手以及周围的商家都用“术”的手段来做生意,而你还是一切以纯粹的商道为准则,恐怕难以坚持多久。但若以“我是小本生意,要生存下去,顾不得那么多了”为理由,连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的事情干起来也不手软,这就有违商道了。总之,商道是主要的,但商术也不可少,不过企业所采用的商术应在商道的规范之下。如何正确地看待商道和商术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一切当以商业规律为准则,依具体情况作决定。
当我们在创业的旅途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的时候,应当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是躺在成功的宝座上享清福,尽情地去受用那些既得的财富,还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更大更高的目标迈进呢?那些怀有远大志向的创业者,深知重任在肩,任重道远。他们会不断自我修炼,把生意做得更大,把事业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