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0100000009

第9章 --王蒙《半生多事》读后

魏邦良

近日读王蒙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在此书第25页读到这样一段文字,令人费解也耐人寻味。

"比如当年写信求见一时出任了领导职务的某文化人,见完面了,给帮助自己联系求见事宜的友人--也是被求见者的老相识--写下了感激涕零的感受,这样一位名门人士,等到追随潮流揭出了点玩艺,吐了吐苦水,从而颇有响动以后,立即用另一种傲然青松的口气讲自己求见的故事了,而且换一个腔调嘲讽起自己当年巴不得一见的人,一见便感激涕零起来的人来了。这样的人士是硬骨头还是信口雌黄的小贩呢?"

在"自传"里突然冒出这样一段与上下文毫不搭界的含义暧昧的文字,真让读者莫名其妙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笔者恰好是章诒和的"粉丝",恰好知道章诒和在某篇文章里曾对某"文化部长"出言不逊,如此,王蒙笔下这位"名门人士"到底是谁,笔者也就一清二楚了。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想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下面,我们看看章诒和是怎样谈论这件事的。

"我的公开信也递交到文化部。一天我忽然接到通知,说文化部部长要接见我。我紧张得连觉也没睡好。脑子里反复琢磨自己当如何回应部长的垂询,细细编排自己该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单位评职称的情况。

记得那是一个周六下午,我穿着白衣黑裙,手提包里装着材料,跨进了部长办公室。

部长随便又平易,倒了一杯茶。上级和下级对面而坐。接着,他问我的出身,问了我的学历,问了我的家庭,问了我的父母情况,还问了我为什么坐牢。。。。。。我是有问必答,且心生感动。瞧,咱部长多好,那么关心'普通一兵'。谈话的时间不短,记得在此期间,部长还接了胡绳同志打来的电话。好像对方有件什么事要办。部长说:'我是晚辈,自然是我该上您那儿办事啦。'

部长对我的询问结束,我们的谈话也跟着结束。

我被礼貌地请出了办公室。

'那我们单位评职称的事儿呢?'出了门的我,扭脸儿叫了起来。

'哦,有关部门会办理的。'部长如是说。

几天后,部长对他的一个新疆朋友说:'我见到章伯钧的女儿了,她好像有点儿神经质。'

我听了这个新疆朋友的转述,霎时胸口憋闷,监狱养出的老毛病犯了--不禁破口大骂:'王ⅹ蛋!'

新疆朋友很害怕,劝我别骂,说:人家是部长。

我高喊:'本不该骂人,可现在我都神经质啦!还不该骂?'

新疆朋友走后,我的眼泪簌簌而下。我不禁想起了张庚,想起了他召集的座谈会,想起了他那专注的目光,想起了他说自己'高高在上'。"(章诒和《人生不朽是文章--怀想戏剧家张庚》)

把王、章两人的文字对照看一下,相信不需我多嘴,聪明的读者就能对此事做出正确的判断。

王蒙在自传里说,"这样一位名门人士",为了求见"一时出任了领导职务的某文化人",事前大找关系,事后"感激涕零"。但作为同样是"小人物"的笔者,对"这样一位名门人士"实在讨厌不起来,而是理解、同情甚至感同身受。事实上,中国广大的"小人物"恐怕都做过同样的事。也许应该反问一句,为什么"小人物""老百姓"要做出这些有失尊严的举动呢?为什么"小人物""老百姓"不做出这些有失尊严的举动就无法晋见自己的领导呢?

对某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来说,"小人物"的这些有失尊严的举动就是所谓的"犯贱",但我想说的是,"小人物""老百姓"并非天生"下贱",如果他们不得不做出一些有失尊严的举动,那是"逼良为娼"的缘故。至于到底是谁是什么逼得"小人物""老百姓"做出"犯贱"的举动,这一问题正是王蒙这样的大家所应该探讨的。

在《半生多事》第81页,还有如下一段文字:

"团校毕业时我们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同时被接见的还有一个海军会议的参加者与另一些开财经方面的会议的与会人员,是联合接见。毛主席从台侧走了出来,各个聚光灯打开,照耀着主席的面孔,说好了,毛主席不准备讲话,他只是在照耀下站了站,略略做一点手势,有时背起手,有时摇一下手,有时往远处看,有时微笑一下。毛主席的形象相当雄伟,沉着,庄重,每个姿势与动作都有风度,有雕塑感。我想,做一个领袖人物真难呀,置身于聚光灯下,展现自己,定格造型,这是一种艺术,更是一个考验,普通人,那么一站,多么紧张,多么尴尬,而主席好像已经惯了,他举止自信而且有'派'

我们组的学员鲍训吾同志代表团校毕业生向主席朗读并献上了致敬信,毛主席与他握了手,我们都感到了光荣,并纷纷与鲍同学握手。"

显然,当年的王蒙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楞头青",朴实、憨厚、可爱。虽没享受到和伟人握手的殊荣,但却能聊以自慰握一下被伟人握过的手。在我看来,这个在伟人面前显得激动、慌乱的王蒙和若干年后他笔下的"这样一位名门人士"多么相似!

既然王蒙对昔日的自己充满怜爱,他自然也应该对同样是"小人物"的"这样一位名门人士"予以足够的理解、同情和宽容。然而,问题的复杂在于,当昔日的无缘和伟人握手的"小人物"一旦变成"小人物"不托关系就无法和其握手的"大人物",其心态、举止会发生巨大变化或根本逆转--从前作为"小人物"时的种种苦恼、屈辱、尴尬要么被抛诸脑后要么变成笔下可供讽刺的材料。这也难怪,鲁迅先生不是早就说过嘛,"一阔脸就变","美国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的身受的酸辛"。

另外,我觉得王蒙这段"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文字也不够客观因而也就有失公允了。

王蒙说"这样一位名门人士",昔日为求见"一时出任了领导职务的某文化人"事前大托关系事后"感激涕零",而"等到追随潮流揭出了点玩艺,吐了吐苦水,从而颇有响动以后,立即用另一种傲然青松的口气讲自己求见的故事了,而且换一个腔调嘲讽起自己当年巴不得一见的人,一见便感激涕零起来的人来了",但王蒙没告诉我们,"这样一位名门人士"何以要如此前恭而后倨?只有读了章诒和的相关文字,我们才能找到答案;而对于没读过章诒和文字的读者,只能别无选择被王蒙这段话误导了。

既然要讽刺对方,当然应该把事情的原委交代清楚,而这样"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恐怕就很不妥当了吧。

在自传的第363-364页,王蒙写道:

"而在此段时间的与故人的会面,最令我难忘是韦君宜。一九七五或一九七六年,我国一些文学刊物与出版社已经恢复工作。忽然听说韦君宜同志来了,她仍然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得知情况后我兴奋了一回,颇有经历了一个轮回一番生死劫难,终于得到了老朋友老师长的信息的心情。想起在一九六七年'文革'初期,我听到过韦君宜自杀的谎信,这次知道老太太官复原职,更有几分庆幸感。故人别来无恙乎?我读《史记》最感慨的就是《范雎蔡泽列传》中关于赠绨袍一节的描写,没有比大难之后的故人之情更动人的了,哪怕两个人是仇敌,像《史记》里的范雎与须贾那样。

我在迎宾馆找到了君宜,还好,依然硬朗,我感到庆幸。

但是我必须说实话,但是她对于我的到访没有任何反应。我的所有的问安所有的惦记所有的心情她都没有任何回应。我与她说话的比例大约是二十至五十比一,就是我说二十到五十句话,她回答一句半句。

然后我只能告辞。

直到我走了,她没有任何话。

一两年后,已是'四人帮'垮台后,芳(王蒙妻子--笔者注)我仍要她去看望一次韦君宜。韦对芳也是一句话也没有,直到芳干干地告辞,说是她说了一句:'代问好。'整个拜访,得到的就这三个字。芳说,一辈子她这样的经历只有两次,一次是反右后有人自杀后她去机关领我的工资时,一次是在此时与韦君宜的见面。她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污辱。

君宜是个大好人,她一有机会就想起我帮助我,下面我还会写到。她的真诚举世少见,她真诚地革命,真诚地反思,真诚地写作(请想一想她后来写的《露莎的路》与《思痛录》),真诚地助人,真诚地服从,真诚地检讨也真诚地贯彻政策,极端真诚地划清运动要求的界线,真诚地绝对地不讲一丝一毫私人感情和面子直到起码的待人接物的礼貌。她的真诚令我感动也令我恐怖,对不起,她贯彻起那个时候的'政策'来也真诚到了百分之百,毫无余地。太可怖了。愿君宜的在天之灵安息并且原谅我这个后辈。我对她与杨述充满感激之情,她们的女儿杨团也是我的好友,他们一家子都是我的恩师,恩人,恩友。但是我以上说的都是事实,用刘震云的话来说,叫做'冷冰冰的真实'。"

尽管王蒙在叙述这件往事时显得格外认真分外动情,但作为读者的我却严肃不起来,直想笑。你想,既然某"文化部长"能十分潦草地打发走一个费尽周折才好不容易见他一面的"一位名门人士",那么,身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官复原职"的"老太太"韦君宜对一个找上门来的"妾身未分明"的文化人冷若冰霜,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值得大发感慨大费笔墨呢?这不是人之常情,"果然不出我之所料"之事嘛!看来,王蒙在写这段话时,古人所说的两句至理名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暂时被他抛在了脑后。

不过,人就这么健忘,身为"大人物"时,觉得那些巴不得想和自己见上一面的"小人物"的种种举动十分可笑亦可怜;而一旦沦为"小人物"又开始抱怨起"大人物"的倨傲、冷淡、不近人情,甚至认为"大人物"的冷淡就是对自己的"污辱"。

读了王蒙以上这段文字,我突发其想,假如韦君宜还活着,并且还看到了这段文字,那么,她的反应是什么呢?会不会也拿起笔像王蒙讽刺"一位名门人士"那样讽刺一下昔日的王蒙?

王蒙是大师,读他的书,没有收获是不可能的。而我读完此书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缺点并不难,发现自己身上有着同样的缺点就很难了。

一个人挑别人的错并不难,找自己的碴就很难了。

或许,这就是人的局限也是人的悲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个人的自我审视自我剖析自我忏悔是十分难得因而也是十分可贵的!

同类推荐
  • 正与邪

    正与邪

    《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为《意向对话心理学丛书》之一,什么样的人造就了什么样的事,而什么样的心又注定量什么样的人,人与心,人与事,心与事——《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用意向对话心理学方法来分析金庸小说的人物与故事,以其独特的又新鲜的视角帮你解读《笑傲江湖》中的恩恩怨怨。
  • 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

    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为戴望舒的诗歌译作。全书精选了十九世纪末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的知名作。
  • 丁玲散文

    丁玲散文

    《丁玲散文》收录了丁玲的散文精品数十篇。丁玲的创作源于生活,她作品中的人和事,大多是她经历过或看见过的。她的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激昂、豪放,凝练深邃,雄健酣畅。用最普通的文字写出生活中的各种情愫。
  • 温泉

    温泉

    诗是什么?这个问题最好摆着,不要轻易试图解答它。因为综观古今中外,诗的原料和配方、用途和销路实在太多了,任何答案再怎样差不离,都无不利少而弊多,无不推重了一部分诗而抹煞了更多的另一部分诗。那些从概念到概念、不以任何创作经验为依据的陈腐见解且不说了;一些饱学之士曾经对中外古诗人的佳作进行过深广的研究,并据此下过各种定义,这些定义大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至少能够帮助我们读懂过去读不懂的作品。但是,你总不能说,古人已经把诗写绝了,作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诗已经到此为止了。而且,老实说,诗归根到底哪里只是为了让人懂得就够了?看来,那些比较科学的定义也未必多么有助于诗的进一步开拓。
  • 可可西里的动物精灵

    可可西里的动物精灵

    青藏高原,动物乐园。静如秋水,暴似杀场。有乐有忧,生生死死。谁来主宰,令人思量……
热门推荐
  • 无极圣皇

    无极圣皇

    一片强者为尊的玄幻世界,一个万族争王的纷乱年代,一个自强不息的北纬少年,一段可歌可泣的成长血泪史。强者悉数追随于他,倾国美女也都守在他的身边,万民敬仰。他坚持自己的信仰,一步一步,铿锵有力,走向世界的巅峰,宇宙无极。他自为皇,俯视世界。没有人是废物,只有放错地方的珍宝和不识货的傻子。而怀光,他就是世界上无人可遮挡、最耀眼的光!……就跟你一样。
  • 神奇电视

    神奇电视

    打开神奇电视,带上装备,穿越之旅就此开始!
  • 紫川之倾尽天下

    紫川之倾尽天下

    帝林兵败后,紫川秀成功收复帝都,然而帝林却在出海的途中遭到了马维的暗杀,紫川秀怒不可遏对马维下达了通缉令,决定为自己大哥报仇,然而马维真能这么轻易被抓,紫川秀却不知道一场新的浪潮向自己涌来。
  • 末世歌姬

    末世歌姬

    音起云动星辰落,绫舞众生彼岸开。“音绫乃是歌姬,哀歌世界毁灭,叹息文明逝去的末世歌姬,被人视为不详,注定一生只会为君一人而绫起,注定也只会为君一人而舞落。”
  • 木灵公主

    木灵公主

    不是职业杀手,不是神偷,她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喽啰,却在意外之中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可是………“你,当真不信我?”“我绝不会娶敌国公主做我的王妃”他那冰冷的话语。“我不知道……”她来到这里时自己身在谷底,她不知道她的身份是什么……摇摇晃晃的走在大街上,不知哪里是路,哪里是属于她的地方。她这一生,不后悔爱上他,只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她们之间的爱………“小鱼儿,他萧棭辰能给你的,我也可以给你”“小鱼儿,除了你,我绝不会在喜欢人别的女子”“我可以等你,不管结果如何。”他一代皇帝却为一人狼狈一身,只默默地付出。一面冷言冷语,一面热情似火,谁是她命定之人?她会选谁?敬请期待!
  • 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本书讲解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共分为13章内容,包括:心理自备、主动搭讪、继续沟通、结束交谈、印象装饰、投其所好等。
  • 不抱怨的人生

    不抱怨的人生

    当今世界,很多人都在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出身的寒微,抱怨人际关系难处,抱怨自己赚钱少,怨天怨地、怨社会,抱怨冷,抱怨热,怨刮风,怨下雨,怨……如果把我们一天到晚的抱怨整理出来的话。那恐怕要有一火车了。爱抱怨是影响人生的通病之一,抱怨的人并不是不善良,但是绝对不受欢迎。偶尔抱怨一次,还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是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这就不是聪明的人了。人活于世,挫折失败不可避免,抱怨只会磨灭你的斗志,所以。积极地直面人生,迎接挑战,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绚丽多彩。
  • 追风化成雪

    追风化成雪

    秦追风出生贫寒,寒窗苦读,为一朝科举中榜,改变命运。但他天生却隐藏着神奇的身世,意外获得绝世武功——心剑。考中状元的秦追风,发现朝廷内忧外患,无奈卷入江湖和权利的斗争。他深感黎明百姓之苦,朝廷争斗之弊,立志驱逐外侵、造福百姓。他最终扶持六王爷登上皇位,协助他驱逐外侵。而江湖中归鸾宫势力极大,上官飞燕的归鸾神功天下无敌,并被四王爷所用,危害朝纲,秦追风、宇文化成、上官飞雪三人潜心修炼心剑,三剑合一,最终杀死上官飞燕。
  • 失恋修炼手册

    失恋修炼手册

    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就是有你在的地方——许念深。生活永远比电影更狗血,至今我都不敢想象,和我从小长大的闺蜜会抢走我的男朋友。失恋了怎么办?有人选择自暴自弃,浪费自己的青春。而我,看了眼满身的肥肉,我连自暴自弃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我决定锻炼身体,努力减肥,认真工作,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英灵

    英灵

    这是一部将暴力美学发挥到了极致的小说,拳拳到肉的打斗描写如电影分镜般精准。—欧文·图拉格,—乔汉纳·哥麦普,打架,流血,漂亮的姑娘,主角成长冒险之旅,满足了读者青春期所有的幻想。—穆大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