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0100000008

第8章 胡乔木的另一面----给杨绛先生补白

魏邦良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才知道钱锺书夫妇晚年住进宽敞舒适的"部长楼"完全得力于胡乔木的帮助。杨绛先生在她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位乔木同志的相识对我们说:'胡乔木只把他最好的一面给你们看。'"“1”

有幸见过胡乔木"最好的一面"的,当然不止钱锺书夫妇,胡乔木的校友季羡林也曾目睹了这"好的一面":"他到我家来看过我。他的家我却是一次也没有去过。什么人送给他上好的大米了。他也要送给我一份。他到北戴河去休养,带回来了许多个儿极大的海螃蟹,也不忘记送我一筐。他并非百万富翁,这些可能都是他自己出钱买的。"“2”

湖南的钟叔河先生,也在文章里提及过乔公的"好的一面":"总之到了一九八五年,当我有了一点点选题出书的可能时,便立即编印了一部《知堂书话》,这是中国大陆一九四九年后第一部署名'周作人著'的新书。接着又来策划重印《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各种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夜读抄》还没有印出来,湖南的'三种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丑陋的中国人》和'周作人')就挨批了。有人质问:'政治上不好的人,文章还能好吗?'讨论政治非我所长,亦非我所愿。幸亏搞政治的人也还有懂文学、懂周作人的,这才使我自己没有再一次落到五七和七年那样的境地。"“3”

钟叔河提到的那个"懂文学、懂周作人的""搞政治的人"就是胡乔木。

这内情在几年之后我才知道,九一年五月十九日黄裳先生来信告诉我:去冬乔木来沪,一次谈天,谈及周作人,他自称为"护法"。并告当年吾兄呈请重刊周书事,最后到他那里,他不顾别人反对批准的。谈来兴趣盎然。

从此我便对乔木有了一种好感。“4”

从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一文中,我们得知,看到胡乔木"好的一面"并从中受惠的,至少还有以下几人。

王蒙。1982年,有人想借批"现代派"的机会批王蒙,是胡乔木帮王蒙渡过"难关":"一些人'认识'到胡对王蒙夫妇的态度是少有的友好,从而不得不暂时搁置'批王'的雄心壮志。"“5”

张洁。"胡乔木对张洁的小说与生活也很关切。他知悉张洁婚姻生活的波折与面临的麻烦,他关心她,同情她,并且表示极愿意帮助她。"“6”

舒婷。胡去厦门时曾到舒婷家去拜访舒婷。"--但我仍然感到,他能去拜访舒婷,如不是空前绝后的,也是绝无仅有的。"“7”

谢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胡对于电影《芙蓉镇》的挽救。胡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要我提供有关《芙》的从小说到电影的一些背景材料。胡在电话里说:'我要为《芙蓉镇》辩护!'他的音调里颇有几分包打不平的英雄气概。后来,他的'辩护'成功了,小经波折之后,《芙蓉镇》公映了。"“8”

有"最好的一面",自然也就有"不好的一面"。如果可以用"温情脉脉,礼贤下士"来形容胡乔木"最好的一面",那么,其不好的一面则可概括为"疾言厉色,横眉冷对"。领教过胡乔木这一面的人当然也很多,但限于篇幅,本文只想举两例。

周扬。1983年,周扬在中央党校作了题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报告后,胡大为恼火。因为胡乔木发难,周扬的这场报告后来酿成轩然大波。"事情的实质有些同志当时就已经看出来了,夏衍就曾对周扬说,这篇文章的问题所在就因为是你周扬写的。据说,胡乔木在政治局会议上就讲过,他周扬只是个中央委员,凭什么在理论上对党指手画脚。"“9”

两人在理论上有分歧,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以争论,可以商榷。但乔公对周扬的指责似乎是不容分辩的,如果一方居高临下,另一方也只能低头认错了。

林淡秋。林原本在《解放日报》工作,后,胡乔木慧眼识珠发现了他,立即把他调到《人民日报》任副总编,负责文艺部门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林淡秋对胡乔木十分敬重,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使他对乔木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王元化《怀林淡秋》一文对此有详尽的叙述:"从这次谈话中我知道他(林淡秋)在反右运动中也遭不幸。虽然没有被戴上帽子,可是被赶出了《人民日报》,降了级,下放到杭州。他说在鸣放期间,胡乔木开列了名单,要他去组稿,让这些人去鸣放。反右开始,风云急转,他受到了批判。我问他是怎么挨整的,他说胡乔木不承认鸣放期间是他自己指定谈秋向那些人组稿的。这次谈秋和我说起胡乔木,和他五十年代初在《人民日报》工作时完全不同了。"“10”

如果不以苛求的眼光来看这件事,那么,胡乔木的"不承认"也许并非不可原谅。在那样一个人人自危的特殊年代,为了自保,胡乔木的"不承认"想来也属违心的无奈之举。如果从顾全大局的角度来看,胡的举动也可算作丢卒保车的策略。但如此一来,他就把"不好的一面"留给了下属。

笔者想申明的是,本文无意鸡蛋里面挑骨头,找名人的茬;更不想攻击一点,不及其余,抓住伟人的某个错误不放。伟人不是完人,犯错误在所难免。本文想探讨的是,为什么相互矛盾、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会在胡乔木身上"和平共处";为什么乔公会给世人留下截然相反的两种印象?

在我看来,胡乔木矛盾的"两面"恰恰源自他矛盾的身份。一方面,正如诗人袁鹰所说的那样,乔木是一位本色的诗人;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他以诗人的炽热感情和思想家的严肃探索倾注于所献身的革命事业,又由于风云际会而侧身于复杂的权力中心,亲身经历、亲眼看到各种复杂错缩的高层政治斗争"。“11”

是本色的诗人,有眼光有品位,所以,爱才惜才,他力保王蒙,关心张洁,拜访舒婷,乃至给周作人的书放行,为《芙蓉镇》辩护,均缘于此;是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所以对"权力"对"官位"不可能不在乎,不可能不敏感。"他当然很重视他的权力与地位"(王蒙语)。有一次,他就很激动地对王蒙说:"作家敏感,我也敏感!"这样,当某个同僚(如周扬)或某个下属(如林淡秋)或擅入了他的"领域"或对他的仕途构成威胁时,他"不好的一面"就显露出来了。可以说,终其一生,他的身上一直存在着"士"和"仕"的矛盾。他对王蒙态度的变化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当别人要批王蒙,他因为爱才力保王蒙,但他的保是有限度的。一旦他意识到王蒙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他就会"舍卒保车"了。比如八十年代末,他对王蒙的态度就很不亲切了。"一九八九年的事件以后他的可爱,他的天真与惊惧都表现得很充分。该年十月我们见面,他很紧张,叫着秘书作记录,似乎不放心我会放出什么冷炮来,也许是怕这一次见面给自己带来麻烦。"“12”

胡乔木很赏识也很倚重钱锺书,曾三顾茅庐请钱锺书担任社科院副院长。1982年夏天,胡乔木请钱锺书为他改诗,钱锤书真改了,而且改得很多,这样一来,胡乔木就不高兴了,他把改过的诗作给李慎之看,说:"我做旧诗总是没有把握,因此要请锺书给我看一看,改一改,不料他给我改得这么多,你看怎么办好?"后经李慎之斡旋,钱锺书意识到自己改"错"了,就给乔公去了封信:"我恍然大悟,僭改的好多不合适,现在读您来信,更明白了。我只能充个'文士',目光限于雕章琢句;您是'志士仁人'而兼思想家。我上次的改动就是违反了蒲伯的箴言。"“13”

看来,胡乔木的礼贤下士是有限度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不影响不损害他"'志士仁人'而兼思想家"的身份。

在官位、仕途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胡乔木"最好的一面"亦即"士"的一面就显露出来:温情脉脉,礼贤下士,十分念旧,也十分重感情;而一旦他觉察到某人或某件事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时,他"不好的一面"亦即"仕"的一面就显露出来:疾言厉色,横眉冷对,甚至有点神经过敏。

"士"和"仕"的矛盾一直交织在胡乔木的身上。胡乔木身上的这一矛盾,带来了以下两种情况:

一、乔公身上"最好的一面"往往只向作家学者们洞开,因为后者一般不会对他的"仕途"构成威胁;而他身上"不好的一面"常常留给了同行或下属。因为在一个特殊的年代,为了自保,他有时不得不做一些违心之举。

二、作为一个本色诗人,难免诗兴大发,口无遮拦,说出一些与政治家身份不相宜的过头话,从而给自己的"仕途"带来麻烦;作为一个政治家,在某些场合,又不能不板起面孔打官司腔,说出一些让文人反感的话。这样一来,乔公竟成了两面不讨好的人。

我想,胡乔木生前也一定意识到自己身上"士"和"仕"的矛盾,关键是造成这一矛盾的历史原因太复杂,胡乔木对此只能随波逐流,只能听之任之,只能让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在别人眼中此起彼伏。

另外,"士"和"仕"的矛盾也可看作是一个特殊时期文学和政治的矛盾在胡乔木身上的"投影"。作为后人,指责乔公身上的"两面性"当然轻而易举,却于事无补;对造成"两面性"的原因作追根溯源式的探讨,或许才有益,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注释:

“1”引自杨绛著:《我们仨》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58页

“2”引自季羡林著:《感悟人生》沈阳出版社2002年版第226页

“3”“4”引自钟叔河著:《念楼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5”“6”“7”“8”“12”引自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一文(见《读书》1994年第11期)

“9”“10”引自王元化著:《人和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版第106、148页

“11”引自常念斯《远隔重洋忆乔木》一文(见《读书》1995年第12期)

“13”引自谢泳著:《书生私见》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10页

王蒙笔下的"一位名门人士"和章诒和笔下的"文化部长"

同类推荐
  • 品读诗文(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品读诗文(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本书是小说家魏微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文学纪”“年代祭”“人物记”3辑共32篇文章。本书回顾了作者走过的文学道路,并对文学、对写作提出了匠心独具的见解;记录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并对作为成长背景的20世纪80年代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回忆了作者的家人朋友,并对亲情、友情进行了基于个人视角的阐发。
  • 万物有灵皆可师

    万物有灵皆可师

    百篇经典自然美文,尽写生命和爱的光芒。万物的真实样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不知要美多少倍。所以,就算你什么都不爱,也要爱自然,爱万物。作者华姿作为“当代散文十家”,最受读者欢迎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散文,被称为“经过大自然的朝露夕岚漂洗过”,“有一股浓烈的植物和大地的气息”。读起来,是一种与自然与外物身心结合的享受。
  • 红霞一抹乘云去

    红霞一抹乘云去

    古耜主编的《红霞一抹乘云去》内容介绍:名利这种东西的诱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时段,但它总该有个限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诱惑不是变得越来越大,而是应该越来越少。它更多的是怎样欣悦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心地变得善良;对他人。则是怎样促进良知良能,令其愉悦和完善。散文随笔在当今时代和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贵平吟草

    贵平吟草

    主要包括:无题;登庐山感赋;清明扫父墓;寻诗;七回乡偶书;重走砍柴路;重游黄龙寺;三过双井村(三首);读《石湾诗草》(两首);一二怀乡;赠妻;修江月夜等。
热门推荐
  • 神之剑

    神之剑

    败苍穹,败苍穹。斗败苍穹!任六界高手如云,任六界轮回法则。谁都不能阻挡,就连苍穹都不行!杀天之路。我,踏定了!
  • 小包公破案

    小包公破案

    他叫包小天,他是包公包青天转世!是缘分!还是天命!头上有个月亮疤痕,有人叫他小包拯,各种离奇悬案都逃不过他的法眼,开始了他的破案之旅。然而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背后却有着惊天的阴谋。(小说里面的一切的人名,皆于虚拟,还请多多包涵。)
  • 乱世封天纪

    乱世封天纪

    风云变幻,犼啸星落,龙腾天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才少年云游四海,历练成龙。却因邪念堕入黑暗,在阴阳轮回,凡女白幽月的出现,让他重见光明,再踏山巅之路。
  • 福祸书

    福祸书

    人生若是能从头来过,我希望能活得不那么累。
  • 回忆交响曲:夏末忧伤

    回忆交响曲:夏末忧伤

    樱花下钟楼发出古老的声音,女孩哭泣着,看着被撕碎的小熊布偶。男孩走来安慰女孩。以后天天相聚钟楼,可女孩家散了,搬家了,再未见男孩。八年后,他找到了她,都变了。变得不一样了。女孩好不容易考上贵校,原本皆大欢喜想要平平安安生活。谁知,某天,她收到一箱500万的钱,lairgame(欺骗游戏)开始!没想到,这是阴谋。校园,都市,都变得不安分起来。她该选择谁?
  • Orthodoxy

    Orthodox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打造时尚靓丽女人全集

    打造时尚靓丽女人全集

    灰姑娘的你是否梦想成为美丽的公主,美丽的您是否觉得镜中的自己可以更加精致,更加魅力四射,女人追求美丽的脚步永无止境。拥有美丽,不仅要懂得美容化妆,穿衣打扮,还要懂得提高修养,培养气质。从内到外让自己散发魅力的光芒!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时尚达人!本书重点讲述女人追求时尚的元素。打造一个时尚靓丽的女人,就从本书开始。
  • 冒牌教练:霸道学员认真学!

    冒牌教练:霸道学员认真学!

    她,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冒牌教练。他,是一个天资极好的霸道学员。当两个人正式相遇时……“苏和音!你给我过来!”“苏和音!你是教练,教别的学员什么意思!”“苏和音,当了教练就要负责!”“苏和音……”季清昊:“苏和音,我这辈子只认定你了!”“我,好像也是……”
  • 雾锁天途

    雾锁天途

    在一列封闭的火车上,身边的三个人突然同时失踪,高竞对此始终无法释怀。三年后,他在报纸的认尸启事上再次看见那个失踪女人的脸。
  • 众龙之主

    众龙之主

    左道三千,旁门八百,我只问一句,可得长生否?聚无上香火,成至高真神。我为众龙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