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把外资零售企业分为两大类:一类外资零售企业和二类外资零售企业。前者包括欧美国家大型跨国零售企业(通常进入世界500强和全球零售业50强)在华投资的企业,如沃尔玛公司、家乐福公司、麦德龙公司、欧尚公司等;后者包括亚洲国家以及港台地区企业对中国内地零售业的投资企业,如好又多公司、易初莲花公司等,这类投资者一般都不是全球零售业50强中的大企业,有的甚至还不是零售业者(如好又多公司的股东有台湾诚达集团)。一般来说,这两类企业在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上是有差异的。
在国内的多种零售业统计中,华润万家公司的主要投资方是在中国香港注册的华润集团,所以往往被列入外资零售企业之列。但是,从理论上讲,香港华润集团是我国商务部在中国香港投资的中资企业,这类回内地投资的零售企业(尽管享有中外合资企业的身份和待遇),不应该作为外资零售企业处理。在本书中,把其列为内资零售企业,与此相关的还有江苏苏果超市公司,由于华润公司控股了该公司,一般统计中也将苏果公司列为中外合资企业,根据研究需要,也将它列为内资零售企业。
(一)一类外资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
一类外资零售企业,最有代表性的是沃尔玛公司、家乐福公司和麦德龙公司,它们都是全球零售业中规模居于前列的企业,又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市场,可以说是实力相当,又在中国市场同时“起跑”的竞争对手。
考察一个零售企业的规模,最理想的指标是销售额,除此之外是资产额、雇员人数、店铺数等。由于在2002年之前,在华外资零售企业一般不参加连锁企业百强排名,也不参加其他大型零售企业排名,加上各企业都不公开在华销售数据,因此,销售额的数据很难收集全,即使能够从媒体中收集到销售额数据,因为缺乏权威性,只能作为参考。只有店铺数的数据较为容易获得。好在这三大企业的店铺都是大型综合超市或仓储式商场,单店规模都很大,所以,用店铺数作为规模指标,是有可比性的。
从进入中国市场到2000年,这三大零售企业发展的步伐是很不一致的。家乐福公司的攻击性最强,曲线入市、攻城略地、快速扩张,分店遍布国内各大城市;而沃尔玛公司的发展步伐却比较迟缓,新开店的速度要慢得多,并集中在华南;麦德龙公司由于业态的特殊性,发展步伐也较慢,集中在华东地区。到2000年底,沃尔玛公司在中国的门店数达到了11家,家乐福公司是27家,麦德龙公司是13家。
但是,在2001~2003年,一类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扩张进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由于中央政府对违规外商零售企业的清理和处罚,三家企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家乐福公司受到的影响最大,由于不符合中国政府的管理规定,该公司集团业务被强行刹车达18个月,直到2002年才被允许开设新店,所以扩张速度大为减慢;而沃尔玛公司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影响,2001年,它在中国开了7家店;2002年也是7家;2003年开了8家,三年累计开店22家,高于同期家乐福公司的14家。从大大落后于家乐福公司到基本持平,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变化。麦德龙开店速度受的影响也大大小于家乐福。
近五年扩张速度的减慢,直接影响了一类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零售市场的相对竞争地位。在2001年,就有媒体预测家乐福(中国)公司的销售额在全国排名应该居第二位,仅次于全国最大的联华超市公司。但是到了2003年,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中国零售业30强》的数据(该年家乐福公司、沃尔玛公司等参加了排名),家乐福公司只能排到第六位。
新的扩张从2002年又重新起步。2002年上半年,国家经贸委新批了家乐福公司、欧尚公司、吉之岛公司、百安居公司4家外国公司,另外两家是我国台湾统一公司和香港华润公司。下半年新批了沃尔玛公司、麦德龙公司的开店申请。2003年全年,沃尔玛公司新开店铺7家,家乐福公司6家,麦德龙公司2家。它们还分别对外宣布,沃尔玛公司2004年计划开设新店铺8家,五年内该集团计划在中国开店50家,每年在中国采购1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家乐福公司2004年计划开设新店铺12家,并已在武汉建立了全球采购基地,每年在中国采购约100亿美元;麦德龙公司计划在广州、深圳、北京、大连等地新开大约10家商场,为其今后3~5年内在中国新开40家商场打下基础;法国欧尚公司2004年前拟在中国开店21家;荷兰万客隆公司目前在广州、北京已开店5家,计划2010年前在中国开店30家。
可见,一类外资企业具有很强的进攻性、开拓市场的能量很大,2001~2002年的限制政策只能短期内使其放慢进度,一旦解禁,其扩张实力仍然令人望而生畏。
此外,外资零售企业的拓展疆域正在从以前的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纵深发展。家乐福公司2002年上半年在长沙、昆明、成都三地各批了3家店铺。沃尔玛公司以前在深圳,2002年开始向东北三省、西安、上海扩张。外资零售企业从单店到连锁、从零售到批发、从沿海到内地、从中方控股到外方控股的步步为营的扩张逐步进入高潮。
在过渡期的三年中,一类外资企业正在酝酿着市场进入方式从合资新建方式向并购方式的转变。2002年,家乐福公司与天津劝业场公司签署了意向性合作协议,组建“天津劝业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同时劝业集团属下的4家超市被该公司收编。这意味着家乐福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大规模收购本土企业以获得扩张的外资零售企业。另外,英国特斯科(Tesco)公司计划通过收购乐购超市公司进入中国。并购方式是跨国零售企业进入饱和市场的常规方式,它将大大加快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扩张的步伐,可能会迅速赶上并超过国内最大的内资零售企业,对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格局的变化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二)二类外资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
二类外资零售企业最典型的当属台资背景的企业,最有实力的是好又多公司、乐购公司、大润发公司、太平洋百货公司等;另外,东南亚国家的华资背景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也有较大的影响力,如易初莲花公司、百盛购物中心公司等。从这里可以发现,二类外资零售企业与一类外资企业除了投资方的背景不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一类外资企业的主力业态是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场,而二类外资企业的主力业态除了大型综合超市之外,还有百货商店(以太平洋公司和百盛公司为代表)。
在2002年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零售百强排名中,二类外资企业基本没有参与排名,如果参与排名,好又多公司的规模可以进入前五位,大润发公司可以进入前十位。可见在二类外资企业中,规模发展最迅猛的是台资企业。台资零售企业进入内地的时间并不比家乐福公司等一类外资零售企业更早,但发展门店速度却比国际大企业快速,主因是内地给予台资企业有政策上的优惠,尤其是在发执照和许可证方面给予优先办理,同时,在合资办法上也给台资企业开大门,让台资企业快速发展。另外,语言相同、人际关系深厚的台商,“擦边球”亦是打得十分高超。
而在台资零售企业中,发展最快的当属大型综合超市业态的好又多公司、大润发公司和乐购公司,以及百货店业态的太平洋百货公司。好又多公司的发展脚步已超越外资零售企业家乐福公司、沃尔玛公司,成为大陆门店数最多的外资量贩店企业。2003年,如果包括当初好又多公司因牌照限制而用其他商号开出的店铺如北京“旺市百利”和“飘亮”等的销售额的话,其在内地店铺数达到80家左右,销售额达到100多亿元人民币。2004年,它提出了“百店百亿”的目标,并希望能在2005年前在内地或中国香港上市。
大润发公司是在中国台湾唯一可以与家乐福公司抗衡的零售品牌公司,有很强的竞争实力。它的母公司润泰集团在1997年,也就是台湾大润发公司成立的隔年,就在上海成立公司,于1998年7月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店。2002年底,它在内地开店数为35家。店面数和销售额仅次于“好又多”。另外,润泰集团下属的另一个品牌“喜事多”便利店最近几年也从上海向江、浙两地快速发展,目前已拥有近200家门店,成为目前台资零售企业在大型综合超市和便利商店两个领域同时发展最快的零售企业。
乐购公司是中国台湾顶新国际集团在内地投资的零售企业,于1997年落户上海,现总部设在上海,目前在上海等城市共拥有25家大卖场,年营业额约50亿元人民币。其2004年计划再投资13亿元人民币,扩增13个据点,计划在2008年将达到150家店。除了乐购公司,顶新公司还与日本伊藤忠公司合作开设了上海全家便利店,它由顶新公司(持股50.5%)与日本伊藤忠商社、日本全家便利商店与台湾全家便利商店共同组成的海外控股公司所持有。
太平洋百货集团为台北太平洋SOGO百货集团事业之一,于1993年开始进入内地百货零售市场,目前太平洋SOGO百货集团在海内外共设有14家店,其中在内地有9家店铺,销售额约40亿元人民币。
与太平洋百货在中国内地市场直接竞争的是百盛购物中心。从1994年开始,百盛公司在国内迅速扩张,现在中国25个大小城市总共开设了约35家百货连锁店,总营业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店铺规模和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的标准来划分的话,百盛中国公司已是国内最大的外资连锁百货集团之一。2004年集团销售总额计划突破人民币100亿元人民币。进入中国市场10年来,百盛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额340亿元人民币,创造就业4万人。
另外,来自泰国正大集团的易初莲花公司自1997年上海开设第一家店之后,一直保持着年均增4店的高速扩张,目前在中国内地一共开了27家分店,其中在上海的11家店铺发展态势良好,已进入盈利阶段。泰国正大集团决定卖掉泰国本地大型超市的股份,把其主要的零售业市场转到中国来,计划在两年内全国开到100家店铺。
二类外资零售企业在内地的发展速度快于一类外资企业,但它们的专业化管理水平远远低于一类外资企业,因为在管理上,它们基本上是模仿跨国零售企业的。众所周知,中国台湾乐购公司与好又多公司模仿的是家乐福公司,易初莲花公司模仿的是沃尔玛公司。2005年之后零售业全面开放,政府对一类外资零售企业的管制放松,那么二类外资零售企业将无法与跨国零售企业同场竞技。那它们为什么还要追求门店的快速扩张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抢占稀缺的店址资源,在适当的时机向跨国零售巨头出售股权套现。目前,这个适当时机已经出现了,所以,尚未进入中国或进展较慢的跨国零售巨头纷纷表现出并购意愿。
其中,特斯科公司与乐购公司的并购案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是跨国零售巨头对中国零售企业的第一起并购案,表明跨国零售企业开始用新的市场进入方式试探着进入中国市场。特斯科公司是英国第一大零售商,在全球排名第六,在中国台湾居第四,在全球共拥有约2300家店。目前该公司在广州已开办了办事处,并向中国商务部递交了在华开店的申请。一旦收购成功,在华将一下子拥有25家店铺,比沃尔玛公司和家乐福公司在中国多年苦等牌照审批快了无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