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当下非常红,从《双截棍》到《菊花台》,他为周杰伦量身定做的歌词几乎篇篇都是精品。这位才华横溢的“鬼才”拥有大量“粉丝”,被认为是当今歌坛中难以撼动的“指标性人物”。然而数年前,方文山还是一只默默无闻的小麻雀,他的麻雀变凤凰的人生经历非常耐人寻味。
方文山出生在台北一个普通小乡镇的蓝领家庭。因为家境不好,从小他便开始勤工俭学。在学生时代,每逢寒暑假,他都要外出打工,送报纸,当餐厅服务员,做业务员,当高尔夫球童……只要可以挣钱,方文山从不拈轻怕重。其中的酸甜苦辣,小小年纪的方文山一一尝尽。回忆这段漫长的困顿,方文山说:“当时也会觉得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蛮感激。因为有过那些困顿、不如意和苦难,今天的自己才会更懂得惜福。”
方文山不像周杰伦那样属于天才式的人物,他从小到二十多岁都没有露过什么锋芒,既不早慧,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没有人关注过他,在孤独和寂寞中他只能靠乱写乱画来排遣心中的块垒。退伍之后,他才慢慢开窍,认识到电影和写作才是他的“宿命”。从此,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大量写作,勤奋锤炼和努力提高自己的才华,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开始方文山对电影神往不已,想进电影圈发展自己。但是电影行业渐渐远离了“黄金时代”,许多电影人纷纷转行谋生。方文山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惨淡,只好退而求其次,从事歌词创作。因为这时的他根本没有名气,所创作的歌词还很稚嫩,个人的温饱需要另辟蹊径。他选择了去安装防盗系统,类似水电工,头顶安全帽,拎着电钻在尘土瓦砾中劳苦奔波。但梦想已经在燃烧,方文山决心要找到一条自己能够拯救自己的道路,他对歌词的热爱也欲罢不能,创作给了他强大的快乐和自信。工作时,“有时装监视系统要先挖洞,一旦想到歌词就赶快写一下”,在工作的空隙里创作歌词,这种方式和习惯可以称作“忙里偷忙”了。就这样,方文山半年竟然积累了200多首歌词,然后他开始寻找自己的伯乐。他精心挑选出100多首歌词装订成册,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好让自己感动,好让自己振奋,但此时的方文山既没有人脉,也没有经验,完完全全是一个无名小卒。不过这恰恰让他无所顾忌,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投寄了100份给各大唱片公司,天南海北的都有,仿佛撒下了寻找伯乐的天罗地网,其中的底气、勇气和豪气已经崭露出一个未来金牌词人的潜质。
“只有12.5份会被制作人看到吧,被联络的几率只有1%,”方文山回忆当时的情形说。看来,他也有些忐忑,但却相当清醒。1997年7月7日凌晨,突然有人打电话给方文山,对方说是吴宗宪。他感到吃惊而且很意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即便接不到宪哥的电话,我也不会死心,不会轻易放弃。我会想方设法进入这个圈子,比如去唱片公司或电影公司当行政助理。”方文山后来说。
同时跟吴宗宪签约的还有周杰伦,这个1%带来的机缘为方文山未来的100%埋下了精彩可贵的伏笔。但幸运并没有将方文山运送到事业和人生的快车道,他反而好像被搁浅了,在公司里尝遍了激烈竞争的滋味。因为签约不等于有收入,大家要相互“拼歌”,谁拼过所有对手成第一,谁才能够被公司采用,最终才有收入。进公司一年后,方文山才被公司首次采用,期间他没有任何创作上的收入。许多签约者不堪忍受这种残酷的竞争,纷纷另谋生路,只有方文山和周杰伦熬了下来,终于在艰苦的寻找和打磨中,从彼此互不相关到尝试合作,最终成为令人钦佩的黄金搭档。对于两人的关系,方文山说:“我们是相辅相成的。曲是架构,词是衣服。可我觉得,杰伦的曲天生已经很匀称了,旋律本身已经很动人,即便没有我的词,它一样存在,不会折损到什么程度。我只是帮他的旋律加画面,提供故事,让它更有血有肉。”这番话,你看不出两人的功利相争、荣誉相轻,有的是1%时的清醒和理智,更有成功之后的宽大胸怀和珍惜情义的谦逊品格。懂得独立,也知道合作,这应该就是梦想者以1%希望成就lOO%未来的智慧所在吧。
在1%和100%之间,方文山说:“如果说‘励志’是一件商品的话,还有什么人比我更有资格、更适合代言呢?”他是在提醒梦想者:先甘心当一只麻雀,潜心演好自己的偶像剧,然后再去企及凤凰的荣耀,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乐享成败
做大事者,一切从小事做起,不浪费时间,不好高骛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靠长期的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才懂得讲究诚信、一言九鼎的重要;不会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改变主意,丧失信心。敢于从小做起,从零做起,全世界都会为你响起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