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在泓水吃了败仗,大腿也受了箭伤,很是抑郁寡欢。这时,宋国来了一位流亡公子,这就是本篇的主人公,晋国人重耳。
这个公子有点儿牛
宋襄公非常欣赏重耳,但他知道自己实在没有能力像当年匡扶齐孝公那样把重耳送回晋国去做国君。不过,宋襄公还是热情地款待了重耳一行,当他们离开时,还赠送重耳二十辆马车——这相当于现在的二十辆小轿车。对一位落难的公子能如此仁至义尽,由此可见宋襄公的确宅心仁厚。
宋襄公死前对太子说:“楚国是我们的仇人,你一定要报仇。我看重耳志气远大,将来一定是霸主。”
宋襄公果然没有看错。
重耳离开宋国之后,去了郑国。他在郑国吃了闭门羹,不得不继续他的流亡生活,南下来到楚国。
应该说,重耳是第一位访问楚国的中原诸侯之子。虽然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连家都没有的落魄公子,但他好歹也是东周贵族,身上流淌着高贵的血液,所以楚成王依然感觉到“蓬荜生辉”。另一方面,通过与重耳的交谈,楚成王觉得这个人心怀大志,日后必定能在中原出人头地。如果现在能够拉拢他,对于楚国称霸中原也会有好处。基于这两点原因,楚成王不惜以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重耳,给重耳吃香的喝辣的,不在话下。
一晚,楚成王宴请重耳,他席上多喝了两杯酒,乘着酒意,半开玩笑地问重耳:“公子以后回到了晋国,要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回答说:“楚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大王又不差钱,我拿什么报答大王好呢?”
楚成王说:“这样说,你是不准备报答我了?”
重耳想了一下,说:“如果托大王的福,我回到了晋国,希望晋国与楚国人民世代友好,和睦共处。假如不幸两国发生战事,两军对阵的时候,我愿意退避三舍。”
在春秋时,三十里为一舍,这就意味着晋国军队要主动撤退九十里。联系到当时重耳还是一个没有一兵一卒的落难公子,而楚成王已经是名震一时的成名人物,你就会知道,这话太狂妄了。
楚成王呵呵一笑,没说什么。倒是楚国大夫子玉觉察出重耳的雄心壮志,第二天,他建议楚成王杀掉重耳,以免给楚国留下后患。
楚成王没有接受子玉的建议,否则,春秋就会少一个霸主。当然,我们的故事也就少了一丝精彩。
重耳意气风发地说出“退避三舍”这句话的那一年,他正好六十岁。算起来,自他逃出蒲城,到现在,已经在异乡流亡了十八个年头。这十八年的大部分时光,他一直在路上颠沛流离,从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年人,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的糟老头子。
是回国的信念支撑着他不至于在半路上倒下。他坚信,终有一天,他会带着忠诚的随从,回到自己的国家,重振国运。
父子成仇
重耳的流浪生活,开始于一个叫蒲城的地方。
公元前666年,重耳被父亲晋献公派到蒲城驻守,这一去就是十年。
晋献公有六个老婆,他最宠爱的是从骊戎族掠来的骊姬。为什么?长得漂亮呗。晋献公这人挺有意思。他在纳骊姬之前还向神仙姐姐卜了一卦,看此事是否吉利。这跟今天人们出门之前也要看看皇历是一个道理。卜卦的结果是不吉利。晋献公不服气,又卜了一卦,终于如他所愿,“吉”了。我想,如果这一卦也是不吉利的话,他多半要继续麻烦神仙姐姐。神仙姐姐不胜其烦,只好让他“吉”了。晋献公没料到的是,他倒是“吉”了,可之后的晋国却陷入了二十多年的“不吉利”。
骊姬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很有心计。她不但要做国君的老婆,还想做国君的妈妈。因此,她想方设法,让晋献公废掉了太子申生,改立她的儿子奚齐为继承人。这还不够,在骊姬看来,包括太子申生在内的几个公子都是奚齐的潜在威胁,一定要把他们斩草除根才罢休。于是,她挑唆晋献公杀掉申生,又派兵攻打重耳驻守的蒲城和三公子夷吾驻守的屈邑。
骊姬有这种想法不足为奇,可晋献公居然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下此毒手,就不可思议了。老虎虽然残暴,尚且不食子,何况人乎?想当年晋献公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战绩非凡,著名的“假道伐虢”就是他的杰作。唯一说得通的解释就是:人老了,脑子就糊涂了。
收到父亲派兵来攻打自己的消息后,重耳很伤心。他无心抵抗,逃出蒲城,奔到翟国——这是他母亲的祖国,或许能给他提供庇护。而夷吾在抵抗一段时间后也逃到梁国。
就这样流浪
翟国是赤狄的聚集地。少数民族一贯好客,翟君以贵宾之礼招待重耳一行,管吃管住还管婚姻——重耳虽然已经成年,有了两个老婆,但都留在了晋国,逃难之中不免孤枕难眠。“君子有成人之美”,翟君就大大方方地把两个抢来的异族美女送给了他们。妹妹季隗给了重耳,姐姐叔隗给了重耳的随从赵衰。
重耳被迫逃出晋国,是人生的大不幸,不过他拥有几位不离不弃的随从,又是不幸中的大幸。这几个随从:赵衰、狐偃、狐毛、贾佗、先轸、魏武子、介之推等,都是当时相当牛的人物。比如这位赵衰,足智多谋,老成持重,是重耳的首席智囊,重耳逃难中的大部分鬼点子都是他出的,重耳将之尊为老师。
重耳一行人在翟国生活得有滋有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重耳和赵衰都有了儿子。赵衰的儿子叫赵盾,这个名字大家先记住了,因为他在历史舞台上会有相当出彩的表演。
如果重耳就继续这样在翟国度过余生,我相信春秋的故事就会失色不少。好在历史老人及时安排了一个人,来打断重耳的幸福生活,让他踏上流亡天涯的道路。
这个人是重耳同父异母的弟弟——夷吾。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死,骊姬的儿子奚齐如愿以偿做了晋国国君。可惜好景不长,奚齐的位置还没坐热,就跟骊姬一起被晋国大夫里克杀掉。里克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元帅,他杀掉奚齐并不是想自己取而代之,而是要重振晋国朝政。他写信给重耳,意图迎回重耳为君。重耳收到信后,跟一帮谋臣商量了又商量,结论是:目前晋国局势还不明朗,不能贸然回去,搞不好被里克一网打尽就不妙了。因此,拒绝了里克的邀请。里克无奈,只好改为邀请夷吾。夷吾不信邪,他在秦穆公的护送下回到了晋国,做丁国君,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这人心狠手辣,他一坐上王位,就以弑君之罪把恩人里克杀了。里克临死之前绝望地说:“不有所废,君何以兴?欲诛之,其无辞乎?”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来历。
晋惠公这还不罢休,他担心在外流亡的重耳兴风作浪,于是派一个叫履鞮的宦官带着武林高手,到翟国去刺杀重耳。顺便说两句,该宦官曾经被晋献公派到蒲城去刺杀重耳,重耳翻墙而逃,只被扯下一块衣袖。这一回刺杀行动准备充分,带去的都是晋国一等一的高手。可惜,消息被狐偃、狐毛的父亲狐突得到,派人密报重耳,最终导致刺杀计划失败,可见履鞮确实是一位失败至极的刺客。
眼看翟国无法待了,重耳等人只得另寻去处。
公元前644年,他们来到了卫国。卫文公对这帮四处流窜的流亡之徒没有好感,而且还担心他们是赤狄人派来的奸细,限定他们三日之内离开卫国,又下令沿途民众一律不准为他们提供食物。
于是,重耳一行人只好饿着肚子离开卫国都城。他们来到五鹿时,已经是正午时分,可叫了几次城门,城门都不开。他们只好忍着饥饿继续前行。来到野外田头,他们看见几个农夫正在树下吃饭。重耳跟随从过去向农夫们讨要一点儿食物,一个农夫从地上抓起一块泥土递给他。
又羞又怒的重耳提剑要杀掉那农夫,这时狐偃制止了他,对重耳说:“我们奔波了十多年,依然没有一块立足之地。今天有人送一块土地给我们,这是上天的恩赐啊。您应该感谢他才对啊。”
重耳顿时醒悟,他面向北方,跪在地上接过那块泥土,捧在手中,贴在胸前,郑重其事地把它放在车中。
聪明的狐偃偷换了概念,化解了一场纠纷,还讨得了一个好意头。
那么现在去哪里呢?赵衰与狐偃商量了好久,得出一个结论:去齐国。只有强大的齐国,才足以抵挡住晋惠公的压力。当时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去楚国。但是楚国太远,搞不好还没走到楚国,就已经被刺客们包围了。
继续流浪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重耳一行奔赴齐国的途中,又发生了一个变故:掌管财政的头须卷款而逃。这让他们立刻陷入穷困潦倒的地步。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没有钱,他们就买不到食物,没有食物,他们就只好用野菜野果充饥。重耳是一个贵族,打小就养尊处优,虽然在逃难之中,也还是衣食无忧,何尝有过这种吃野菜的生活?野菜吃起来难以下咽,令重耳非常痛苦。
这天,随从介之推给重耳端去一碗汤,说这是麻雀汤。重耳一尝,味道非常鲜美,连声称好。过了几天,重耳见介之推走路一瘸一拐的,就追问原因。介之推这才说了实话,原来那碗“麻雀汤”的原材料并不是麻雀,而是介之推的大腿肉。
重耳非常感动,表示自己回国执政后,一定要好好封赏介之推。
后来重耳果然当了晋国国君,但他赏遍群臣,却偏偏忘了介之推一个人。搞得介之推内心相当不平衡,负气而去。有人为介之推打抱不平,写了一首诗讽刺这事儿,到处张贴,不久就流传到重耳那里。重耳心里非常惭愧,就亲自带人到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绵山)去找他回来,介之推却不干了,死活不肯下山。重耳想:“你横不如我横,老子一把火烧了这山,看你下不下山。”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介之推和他老母亲都被火烧死了。
重耳在悲痛之余,下令全国老百姓在介之推忌日这天都不准开火煮饭——中国从此多了一个寒食节。
继续说重耳逃难的故事。
重耳来到了齐国。这时,还是齐桓公时代。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九合诸侯,成为春秋第一霸。或许是惺惺相惜,或许是齐桓公当年也有一段流亡异国他乡的经历,所以,他对重耳一行也十分欢迎。他不但对重耳招待周到,送房送车,而且还把一个叫齐姜的本家姑娘赐给了重耳。
重耳一行又从地狱一般的逃亡生活回到了天堂。
天堂的日子过起来就是爽,五十多岁的重耳已经“知天命”了,昔日的雄心壮志也抛到了脑后。对于他来说,既然回国的希望实在虚无缥缈,落个“老婆孩子热炕头”,未必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有道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眼看着重耳沉迷于安乐窝里,乐不思蜀,他的几个随从很是着急。因为这时晋国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晋惠公夷吾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是为晋怀公。晋怀公残杀异己,使得晋国的政局陷于混乱。他又遗弃了他的妻子,即秦穆公的女儿,这引起了秦国人的愤恨。赵衰等人认为,重耳回国的时机成熟了。
公元前639年的一天,赵衰与谋士咎犯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劝说重耳离开齐国。恰好一个女奴在桑树旁听到了这番话。她回到宫中,把赵衰等人的计划偷偷告诉了齐姜。这女奴也是一番好意,担心重耳抛弃了老婆齐姜回国。不过,她没料到齐姜并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女人——齐姜甚至鼓励男人离开自己身边回国去打拼事业。齐姜知道这事儿后,担心女奴走漏风声,就把她给杀了。
尽管齐姜、赵衰等人都劝重耳回国,但重耳不愿意。无奈,这几人来了个霸王硬上弓,把重耳灌醉了,塞进马车里,星夜离开齐国。等重耳醒来后,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
重耳也没办法,只好一路北上,到秦国去寻找支援。
到秦国去要经过卫国。吸取上次途经卫国的教训,重耳一行人决定绕道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趁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后来,曹共公为他的好奇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是后话,此处不表。
离开曹国,重耳又先后经过宋国、郑国和楚国,终于来到目的地秦国。此刻的秦穆公也准备派人去齐国迎接重耳,这下子两军胜利会师。秦穆公热情地招待重耳,一下子送给他五个老婆,其中还包括自己的亲生女儿怀赢。
归去来兮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赶走晋怀公。重耳即位,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不久,就有一个人来见他。这个人正是他的老朋友——履鞮。
晋文公又气又笑:当初你两次追杀我,害得老子有家难回,像一个丧家犬。现在老子做了老大,你又巴巴地跑来做什么?当然不见。
履鞮并不气馁,三番五次要求见晋文公。他在求见的帖子里写道:“我当时是奉命行事,只知道有献公和惠公,不知道有您啊。当初管仲向齐桓公射箭,差点让齐桓公成为箭下之鬼,可后来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终于成就了一番霸业。您如果要称霸中原,也要有这样的雅量才行啊。”
晋文公思虑再三,还是接见了履鞮。
见到晋文公后,履鞮曝出了一个天大的阴谋: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郄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谋杀他,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晋文公摸了一把脑门儿的汗,幸好我一时高兴,原谅了这家伙,不然半夜里就被烤成乳猪了……
吕省和郄芮的阴谋破产,两人逃出晋国,后来被秦穆公抓住杀了。
晋文公即位后,封赏天下,而且他为了稳定政局,对晋惠公和晋怀公的旧臣采取宽大处理的做法。但这些旧臣怕晋文公报复,都不敢出来。就在这时,晋文公的另外一个老朋友冒出来了:他就是那个卷款出逃的头须。
头须大言不惭地向晋文公要求封赏,让晋文公气急败坏,二话不说就拒绝了。
头须不慌不忙地说:“虽然我过去确实背叛过您,但连得罪过您的履鞮都被您重用了,您又何必对我耿耿于怀呢?现在,晋惠公和晋怀公的旧臣不敢出来做官,就是顾虑您会责怪他们。不如您让我做御马史,这样,那些旧臣就会明白,您是一位不计前嫌的国君,就会打消顾虑,出来全力辅佐您。”
晋文公想了一阵儿,接受了头须的建议,任命他为御马史。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晋惠公和晋怀公的旧臣们果然纷纷出来就职。晋国政局经过了最初的混乱之后,逐渐步入正轨。在春秋时代,政权交替能如此平稳、温和,应该与晋文公博大的胸襟有关。宰相肚里能撑船,晋文公肚里能装两个仇人,他的霸业,自然是指日可待了。